能不能實戰?咋評價「偽大師」?申遺成功後,太極傳承人有話說

2020-12-23 騰訊網

17日晚,太極拳被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武術圈由此沸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是如何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兒?太極拳究竟能不能實戰?日前,新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太極拳傳承人,聽他們講述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2月17日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申遺成功慶祝儀式現場

【申遺】

12年申請六次,七大流派合成「一家」

12月17日晚,太極聖地陳家溝,上千名太極拳愛好者、各流派太極拳師聚集於此,等待著一個期盼已久的結果。北京時間20時35分,從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上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太極拳成功申遺,被正式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17世紀中葉發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傳統拳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文化由此進一步走向世界。

「其實我們早就有心理準備了,就等著宣布結果的時刻到來。」談起這次申遺成功,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媛媛告訴新時報記者。陳媛媛6歲起隨父親陳正雷習練陳氏太極拳二十餘載,多次在國際、國內太極拳大賽中獲得金牌。陳正雷大師是當今陳式太極拳界泰山北鬥式的人物,與陳小旺、王西安和朱天才並稱為陳家溝「四大金剛」。陳媛媛說,整個申遺過程太曲折、太不容易了,她和父親作為每一次申遺的參與者,文史資料片和申報片拍了好多遍,申報材料完善了無數次,這一次可謂「水到渠成、成竹在胸」。

陳媛媛

太極拳的世界申遺之路,走得相當艱難和漫長,前後經歷了十二年時間。2006年5月,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008年起開始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的十年裡,由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規則多次發生變化,中國申遺項目又太多,太極拳申遺申請被數次擱置,前後共失敗了五次。後來,文化和旅遊部將太極拳列入2019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報工作,太極拳申遺重現曙光。「這時候環境也跟十年前不同了,當時只有我們陳氏太極拳和楊氏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之後武氏、和氏、吳氏、李氏太極拳和王其和太極拳也被列入清單,國家就聯合了七大流派共同申遺。七大流派合成一家申報成功,這也是所有太極拳愛好者們的勝利!」陳媛媛驕傲地說。

【產業】

商業化是「雙刃劍」,要學會鑑別「偽大師」

隨著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催生出的巨大產業誘惑,也考驗著每一位太極傳承人。根據溫縣人民政府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只有3000多人的陳家溝村裡有4所太極拳學校、30多個家庭拳館和300多名拳師,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文化交流中心已經建成,太極拳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這幾天,隨著陳家溝知名度大增,遊客數量也大幅增長。「太極拳商業化是一把『雙刃劍』,作為傳承人來講,我們時常會感到糾結。一方面,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陳家溝和太極文化,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它被過度開發,受太多商業化影響。」陳媛媛說,太極拳產業化是目前的趨勢,古人說「窮文富武」,做成產業提高拳師收入,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播和發展。不過,太極拳傳承人在傳承、保護過程中,應該挖掘深層次文化理念,讓每一個打太極拳的人都能真正理解太極文化,進而傳播太極文化,不能偏離實質,變成一種斂財的養生工具,一種譁眾取寵的娛樂項目。

太極拳愛好者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太極小鎮習練太極拳

在企查查APP上輸入關鍵詞「太極拳」,顯示目前國內註冊主體共5086家,這些主體多為太極拳行業協會,也有不少經營太極拳業務的公司,比如陳家溝太極拳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高達1億元,經營範圍涉及太極拳文化交流、體育賽事組織策劃、文藝表演服務、景區開發建設、餐飲服務等。同時,借著「太極拳」這塊金字招牌,民間也出現不少各式各樣自創的太極拳門派及掌門人,包括創建「雷氏太極」的雷雷,以及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等。「像是雷雷、馬保國這些人,根本就是不入流的拳師,在賽場上屢戰屢敗,卻在商業上收穫了成功,傷害了太極拳發展。太極拳愛好者要通過正規渠道學拳,拜真正的傳承人為師,要學會鑑別那些坑蒙拐騙的『偽大師』。」陳媛媛直言不諱地批評道。

【爭議】

太極拳「能不能打」?質疑聲一直存在

儘管太極拳「申遺」成功,圍繞它「能不能打」的質疑聲,卻一直沒有消失。

一邊是《太極宗師》裡展現出的絕頂武功,另一邊是公園裡緩緩出拳的大爺大媽,這兩種近乎矛盾的具象,難免讓普通人對太極產生割裂感。尤其是近兩年,一些所謂的「太極大師」在現代搏擊擂臺較量中秒敗,更加深了年輕人對太極拳的負面認知。太極拳實戰性到底如何,針對這個話題,太極傳承人也有自己的見解。

李恩久是山東省非遺項目陳氏洪派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從八九歲開始習武,先後學習過查拳、摔跤、螳螂拳等各路拳法,1974年拜陳式太極拳第十八代傳人洪均生先生為師。由於有著深厚的武術功底,李恩久深得洪均生拳法的精髓,在之後實踐和教學中也更貼近於實戰。李恩久表示,很多文學、影視作品都對中國功夫進行藝術加工,存在誇大成分,導致外界產生一些誤解。剛柔相濟的太極拳也是講究技擊性的,但需要功力、功法的訓練,只有經過專業、系統的科學訓練,才能具備真打的實力。「傳統太極拳是有踢打擒拿的,並不僅是幾個套路那麼簡單,同時也要有基本身體素質才行。對抗項目要講究科學,運動員一般三十歲之前就退役了,因為體能開始下降了。一個六十七歲的拳師,整個人力量、速度和爆發力都不行了,上擂臺能打出啥來?」李恩久解釋說。同時,李恩久表示,過去二十年國家主要推崇太極拳健身養生功效,不再倡導對抗性,缺少專業的推手比賽,時間長了,太極拳實戰功能也確實有所減弱,成就也自然難跟過去的太極名家們相提並論。

李恩久

陳媛媛則認為,太極拳以「養生為本,技擊為魂」,和自由搏擊這種每天練習擊打的格鬥運動原本就是兩種訓練體系,根本不具備可比性。「太極以自己練習為主,原本對打機會就不多,內家功法講究『十年不出門』,可能十年才能練出點真功夫,自由搏擊訓練兩三年就能上擂臺了。兩者本就各有不同優勢特點,硬是把兩者放在統一規則下對抗,雙方最強優勢可能都發揮不出來。」

【傳承】

開通抖音教學,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作為一種拳術,大多數人修習的太極拳早已不適用於實戰,卻依舊在世界引發追捧。據統計,太極拳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許多國內外入迷太極拳者,一邊通過學拳強身健體,一邊從中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太極拳吸納了中國傳統儒道哲學,體現了陰陽辯證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符號象徵,太極拳已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我去過十幾個國家表演和教學,當地人給予太極拳極大的尊重和認可,這也是太極拳的重要價值體現。」李恩久表示。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第一高級中學的學生在操場上練拳

每天清晨6點半到7點,在山東省體育中心西南側小廣場上,固定會有三十四人聚到一起練習太極拳,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但也不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練拳的生面孔越來越多,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楊式太極拳第七代傳人、濟南市楊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趙興濤說,目前濟南市楊氏太極拳研究會擁有會員2000多人,很多上班族、學生也都愛上這項運動,群眾基礎越來越廣泛。

不過,同時也應該看到,相比跆拳道、瑜伽等健身項目,太極拳在年輕人中的傳播力度還遠遠不夠。尤其是近兩年,印度瑜伽異軍突起,有研究數據表明,2017年中國瑜伽市場規模已達253.6億元,同比增長45.20%,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增至467.6億元,在社會上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為了能跟上時代潮流,今年70歲的李恩久開通抖音直播,每周六線上教學一小時,與網友們交流互動、答疑解惑,並拍攝不少教學小視頻,受到95後、00後觀眾喜愛。「以前傳承都是師父教徒弟口傳心授,現在太極拳傳播也要與時俱進,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相關焦點

  • 能不能實戰?怎麼評價「偽大師」?申遺成功後,太極傳承人回應熱點問題
    17日晚,太極拳被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武術圈由此沸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是如何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兒?太極拳究竟能不能實戰?日前,新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太極拳傳承人,聽他們講述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到底能不能實戰?怎麼評價「偽大師」?太極傳承人回應
    17日晚,太極拳被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武術圈由此沸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是如何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兒?太極拳究竟能不能實戰?日前,新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太極拳傳承人,聽他們講述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 讓太極走向世界,讓世界共享太極!來看申遺成功背後的焦作力量……
    申遺成功背後的不懈努力為何申遺成功那一刻,太極拳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齊聚焦作?為何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在焦作舉行?因為,這次申遺成功,焦作作出了極大貢獻。太極拳植根於社區生活實踐,有廣泛的群眾參與性。將使相關社區、群體和個人更加珍視該遺產項目,進一步促進不同流派就拳理、拳法相互切磋,太極拳館、協會、研究會和習練者交流互動。太極拳申遺成功,各路媒體、眾多遊客和太極拳愛好者會聚焦作,體會武術和文化的激情碰撞。
  • 太極拳申遺成功!「中國太極第一村」陳家溝 盛大慶典驚豔世界!
    據介紹,明朝末年,陳家溝陳氏第九世陳王廷,依據祖傳拳術,吸取民間優秀武術精華,結合導引吐納,中醫經絡等學說,創編了一套既能用於實戰又能強身健體的新型拳種——「太極拳」。 數百年來,陳家溝大師雲集、英才輩出,厚重的太極拳文化,讓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蘊含著濃鬱的傳統文化氣息。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公開資料顯示,太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面對此前人們對於「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事件的質疑,「太極拳界」又如何評價?新京報先後採訪了溫縣政協副主席、原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和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斌。
  • 僑報網評:太極拳申遺成功後,如何與世界共舞?
    此番太極拳申遺成功,想必又將掀起一股「太極熱」,已經走出中國國門多年的太極拳也將進一步獲得世界的認可。不過,正是因為太極拳廣受歡迎且內涵複雜,各路魑魅魍魎也都想藉此東風分一杯羹。回想近些年,「武林」亂象叢生。比如前段時間「爆紅」的馬保國,自詡「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為了商業利益,譁眾取寵、招搖撞騙,打著弘揚傳統武術的旗號,實際上做的都是傷害傳統武術的事。
  • 申遺成功後,太極拳如何傳承與發展?
    申遺成功後太極拳申遺成功後,如何保護、傳承、發展、共享?與會領導、嘉賓以及來自七大社區的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充分交流、各抒己見。練拳的真正目的不是僅僅練拳,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找到、抓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全身通過遵循這一個運動規律形成一個運動體系,這樣才能出真功夫。」陳氏太極拳傳承人陳小旺說。
  • 太極拳大師陳小旺:揚眉吐氣,希望能有30億人練太極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巖12月17日晚上,太極拳申遺成功喜訊傳來,太極故裡溫縣陳家溝張燈結彩,一派歡騰,來自社會各界的眾多人員不顧寒冷聚集在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的陳家溝東溝創拳處主會場說起太極拳申遺成功,在陳家溝東溝慶祝活動現場,陳式太極拳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76
  • 太極大師馬保國30秒 慘遭ko,太極到底能不能實戰?
    一說到太極就想到張三丰,一手太極拳是打的出神入化,難於敵手。四兩撥千斤,剛中帶柔,柔中有剛。但是現實中太極真的能應用於實戰麼?山東淄博「演武堂之江湖十六」的擂臺上,發生了一件震驚武林詫異江湖的大事。來自上海的渾元形意太極門掌門人太極大師馬保國在剛出手的30秒鐘就被擅長搏擊格鬥的高手王慶民KO出局,30秒鐘被擊倒3次,最後一次被打暈,準確地說是被打挺屍,直挺挺躺在了擂臺之上。這可是始料未及的事情,30秒鐘啊,可能是已經創造了中國擂臺搏擊歷史的紀錄。可嘆69歲馬保國大師,第一次在國內登臺,就慘遭KO,說好的接化發呢?
  • 太極拳申遺成功,90後大師文採會上亮真功!
    太極拳申遺成功,90後大師文採會上亮真功!「當獲悉太極拳申遺成功了,我們就連夜做出了海報!」面向觀眾演練太極拳的協會秘書長郭小普笑著說。浦東也有被評為上海市非遺項目的太極拳(龍身蛇形)、太極拳(葉傳)。這些太極拳的套路稍有差異,門派就有壁壘,會影響到相互間的交流溝通。然而,唯有常交流、常切磋,太極拳才能去蕪存菁,讓這一文體項目得到進一步提升。2019年,在浦東新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指導下,浦東新區太極拳協會正式成立。會長由習練太極拳數十年,為消除門派之見做出努力的楊光擔任。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嚴禁自封「掌門人」等武術界亂象
    日前,太極拳申遺成功的消息令人欣喜,在武術圈內,這一新聞也讓大家頗感振奮。能夠在歷經多年的努力之後申遺成功,意味著太極拳作為一項中國傳統文化在國際上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和保護,對於其自身的推廣也大有裨益。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成功申遺後,太極拳成為了焦點,如何以此為契機宣傳推廣太極拳?省文化和旅遊廳副廳長朱建偉說,太極拳申遺工作持續時間長,過程艱辛,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個時間點:2016年,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工作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2017年1月,省政府致函原文化部,申請將太極拳列入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太極拳申遺工作取得重要進展;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確定太極拳為我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項目。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太極神拳,婦孺皆鹹;流派紛呈,蔚為大觀;風靡全球,海北天南......太極拳源於溫縣陳家溝,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它以太極陰陽學說、中醫經絡學說、道家導引吐納術為依據,結合武術眾家之長而創製,又被稱為哲拳、文化拳。目前太極拳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者有4億多人,被公認為21世紀人類最佳健身運動方式。
  • 申遺成功!鄭州80後姑娘如何玩轉「網際網路+太極拳」?
    太極拳的「慢」是否能適應當下生活節奏的「快」?頂端新聞記者採訪發現,近年來,古老的太極拳變得越來越時尚,深受年輕人的青睞。他們不再是太極拳的旁觀者,而是會打開手機上的APP對著手機練習,或者下班後去太極拳館裡跟著教練學習。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接下來又有哪些大動作?
    據了解,早在2008年,中國就已經正式啟動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報工作,如今,太極拳終於申遺成功。那麼,「申遺」對太極拳的發展有何幫助?申遺後的太極拳將會如何發展?12月18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新聞發布會,對太極拳申遺和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系列活動的具體情況做了介紹。
  • 太極大師王戰海不願接受挑戰,真心話說出來不免讓人心酸
    太極大師王戰海面對各路高手的挑戰,始終是不動聲色,泰然處之,嫣然一副大家風範。可是王大師功夫高低並沒有多少人了解,這又不得不讓網友心存疑慮:「太極到底能不能打?」王戰海是陳家溝太極拳老一輩大家王西安的兒子,不管怎麼說,家傳的東西,父親自然是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了,如果太極拳能打,那麼王戰海一定是一位高手,反之,如果不能,則王戰海的功夫就是在吹噓。再看看王戰海的戰績,1985年、1986年、1987年連續三年太極拳冠軍,可以說是太極拳界的翹楚。
  • 陳氏太極傳承人這麼說
    陳斌在國外進行太極拳教學。我從2015年第一次開門收徒,到現在總共收了三批,有三十多人,其中還有三個是外國人。他們是武術愛好者,經常來河南學習,也邀請我到國外講學。新京報:如何成為太極拳傳承人?陳斌:太極拳2006年成為國家級非遺後,傳承人要一級一級往上報,從縣級到市級,再到省級和國家級。
  • 太極拳成功申遺
    12月17日晚,溫縣陳家溝,人們歡慶太極拳申遺成功。徐宏星攝   外國太極拳愛好者表演太極拳本報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陳學樺孫勇)激動人心的消息從萬裡之外的加勒比海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
  • 和式太極傳人稱太極拳能實戰,楊露禪號稱楊無敵!雷雷回應被嘲笑
    北京時間5月30日,和式太極拳嫡宗傳承人和有祿對馬保國事件作出了評價,他說道我有三個看法:1.傳統太極拳是能實戰的,像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號稱楊無敵,經歷過不少的打鬥;2.現在有些太極大師不能打,是因為這種訓練方法不對,或者是對太極拳有誤解,都是在說招,都是在說拳沒有真正的練,要想太極拳能真正的實戰需要正確的訓練方法
  • 太極大師一擊就倒,中國什麼武術實戰最強?日本人:這兩種
    文/快哉風「太極大師」馬保國被業餘搏擊愛好者30秒KO三次,國人皆笑罵。笑其不堪,罵其不爭。享譽數百年的太極拳真的不能實戰?當年楊露禪孤身去北京,靠一雙肉拳頭打了那麼多王府的武師,號稱楊無敵,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那些武師可都是靠武術混飯吃的,太極拳發軔之初怎麼可能不能打?只不過,後人丟了祖宗的玩意而已。圖:中國武術不能打嗎?說起實戰武術,中國正巧有個好勇鬥狠的日本鄰居,來看看他們眼裡的中國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