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像武俠群英
金庸先生去世,武俠時代的種種往事被重提,郭靖、黃蓉、小龍女、楊過,一次又一次被人提起。有人感嘆說,武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再也不會有大俠出現,再也沒有俠義精神。
但我想起正在播出的《創業時代》和微紀錄片《創業時代·身邊的創業者》,卻覺得,俠的時代並沒有遠去,創業者,不就是一種現代俠客嗎?
《創業時代》由華策影視出品,安建執導,演員陣容裡,除了黃軒、Angelababy、代旭、張曉謙之外,還有周一圍、王耀慶、王學圻、韓童生、蘇可、印小天、代樂樂等老中青名角。
這部劇於2018年10月12日在多臺同步開播,開播之初,引起很大爭議,但隨著故事漸入佳境,故事中的人物漸漸進入人心,收視率不斷上升。
▲這也可以是一張金庸群俠圖。
《創業時代》裡的人物,都有點俠客夢想。
37集,臥雲生金盆洗手儀式,背景音樂是《滄海一聲笑》,而他上臺的第一句話是:「兄弟我就是金迷,打小就愛讀《笑傲江湖》」;44集,「魔晶」團隊眾人訴說夢想的時候,盧卡說「我的夢想是當一個大俠」。
微紀錄片《創業時代·身邊的創業者》中,教育創業者夏鵬,在訴說自己夢想的時候,也是用武林做比:「 我們在乎的不是一場輸贏,我們在乎的是整個武林。」
▲臥雲生:「兄弟我打小就是金庸迷。」
當然,這可真不是說說而已,《創業時代》中的眾人,一言一行,都像武俠群英,他們都在用俠客定義自己的形象和行為,把創業場當做江湖來闖。
郭鑫年的俠肝義膽、寧折不彎,那藍的英氣颯爽、義字當先,還有盧卡的忠厚真誠、技藝超群,還有高迪、徐佳瑩、李奔騰、彭總,他們熱血心腸、不離不棄,如果把他們放到武俠世界裡,也都是一等一的英雄。
和這部劇的播出一起發生的,還有件非常有趣的事。故事裡郭鑫年三人組的現實原型,由黃何帶領的創業團隊,在《創業時代》開播前,把和劇中「魔晶」同名的APP提交到了 App Store。到了10月24日這一天,上線才3天的「魔晶」在蘋果社交軟體上排名到前幾位。故事裡盧卡的人物原型黃何感嘆說:「人生如戲,創業如戲」, 「7年了,終於等到這一天。」
這種快意人生,恩仇得報,不也正像是,發生在武俠世界裡的事嗎?
既有俠義精神,也有商業精神
《創業時代》裡的人物,那種敢想敢做、忠義當先,和傳統的俠義精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例如郭鑫年,一直有一個單車匹馬上路的夢想,在故事剛開始,他的生活和事業遇到瓶頸的時候,就騎行去了西藏,接受精神和肉體的洗禮,他走過長路,看到了美景,遇到了高原反應,遇到了狼群,也遇到了修行者。重返都市的時候,他已經有了足夠的精氣神,去重新出發。一路騎行的他,就像個長劍單騎走天涯的俠客。
▲郭鑫年單車上路。
他的性格也很像個俠客,有為了事業不顧一切拋擲一生的壯闊,有為了知己甘願付出重大犧牲的豪氣。
他和那藍成為知己,那藍雖然給他提供了很多幫助,還帶來新的思路,卻也因為一時馬虎,把創業計劃書丟到了金城家裡,金城剽竊了計劃書裡的思路,製作出了一款通訊軟體,給他帶來了重大的麻煩。
最後,事情終於發展到訴訟的階段,那藍成為最重要的證人,但如果她出庭作證,就會失去事業、前途,郭鑫年寧可冒著在訴訟中敗北,被同伴誤解的風險,也不肯讓那藍出庭作證。
▲郭鑫年和那藍,的確一對璧人。
那麼,那藍呢?那藍就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嗎?那藍的俠氣一點不比郭鑫年遜色。在「魔晶」遇到重大危機的時候,她帶著郭鑫年到處尋找幫助,去郭鑫年家裡吃飯,郭鑫年的父親貶低自己的兒子,為了讓父子倆能達成溝通,她主動講述自己的傷心往事。
在訴訟開始後,為了郭鑫年不受委屈,為了彌補自己的愧疚,為了「魔晶」贏得訴訟,甘願付出巨大代價,上庭作證,這是古人「拼將一生休、盡君一日歡」的氣質。
郭鑫年不僅對紅顏知己是這樣,對周圍的夥伴也是這樣。「魔晶」得到李奔騰的投資,剛剛緩過一口氣,溫迪馬上出謀劃策,希望把「魔晶」過去的股東清場,讓盧卡只負責技術,讓高迪和徐佳瑩一年只來開一次股東會就好,郭鑫年和那藍,都沒有同意這樣的計劃。
▲郭鑫年、盧卡和楊陽洋,分別由黃軒、張曉謙、啜妮扮演。
盧卡被構陷入獄,郭鑫年竭盡全力還盧卡的清白,對手用盧卡的安危來跟他做交易,他斷然選擇了盧卡,後來還對溫迪說,寧可放棄「魔晶」,也不能放棄兄弟。
故事裡的其他人,也都像一個個俠客。盧卡身為程式設計師,技藝超群,只要遵循「技術第一」的原則,在哪裡都能出頭,但他就是死死跟隨郭鑫年,不離不棄,對小夥伴們萬般忠義,哪怕因此招來殺身大禍。高迪、徐佳瑩、李奔騰,也都富有俠義精神,雖然有利的權衡,最終卻還是選擇了義。
當然,《創業時代》有中國人傳統的俠義精神,也更多現代商業精神和未來氣質。
▲高迪和徐佳瑩,這一對特別可愛,給這個故事增加了很多喜感和溫情。
例如郭鑫年,職業素養一點都不含糊。他對趨勢有清晰的洞察力,認為移動網際網路代表未來,這讓他做出了「魔晶」。他對規則非常重視,在涉及到利益分割、版權糾紛的問題時,都以法律為準繩。他重視團隊力量,而且不把團隊當做山頭來培養。他也非常注意溝通,那藍、彭總、李奔騰的合作,都是建立在真誠溝通的基礎上。
更重要的是,他有充沛的自信心,「魔晶」的創意被剽竊了,他有自信開發出更好的產品,而且更貼合市場的思路,「就算捷訊上線一年了,我也有把握給它一刀斬淨」,「不管捷訊有多強大,不管它佔有的資源有多廣闊,但請記住,它是舊的,我才是新生的,我屬於移動網際網路。……創業者應該寄希望於未來,我對未來非常有信心。」
《創業時代》中的其它人,也都是按照現代商業的邏輯來行事的。彭總和他的洛菲斯,對版權非常重視,發現金城的軟體在版權方面有問題的時候,就暫緩了投資,李奔騰投資了羅維的軟體,發現這個軟體有巨大的前景,但在核心功能上,有抄襲「魔晶」的嫌疑時,立刻阻止了軟體的推出。
▲李奔騰由王耀慶扮演。他和張艾嘉主演的林奕華導演的舞臺劇《聊齋 why we chat》正在全國巡迴。
把中國俠義精神和現代商業精神結合起來,是中國當代創業者的創舉,他們在中國俠義精神裡,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資源,也在現代商業精神裡,找到了通向未來的途徑。
身邊的創業者
微紀錄片《創業時代·身邊的創業者》,也是《創業時代》的出品方華策影視製作的,這個紀錄片短小精悍,一集只有幾分鐘,講述一個年輕企業家的創業故事,完全可以當做《創業時代》的延伸部分來看。這個紀錄片中的年輕人,更是把這種俠義和現代商業結合的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例如善淘網餘詩瑤對成功的看法:
我最最成功的一點,我最最厲害的一點,我能夠讓那麼多優秀的人,都願意跟在我身邊,跟我一起做這件事情,並且是全身心的投入,這點真是太棒了。
▲創業者餘詩瑤。
網紅締造者張帥則剖析了自己離開阿里創業的心路:
到底想要這穩定的一千萬的股票呢,還是想要一份事業,一份行業內的話語權,我覺得我屬於後者,想清楚就不後悔。中國的商業世界非常精彩,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不斷有新物種產生,我寧可去做一個像螞蟻又像蜜蜂的東西,做一個新物種,也不願意去做一個恐龍的牙齒,或者大象的眼睛。新物種的誕生,在商業裡的價值和他帶給我們的激勵,對我們來說更重要。
▲張帥說:「想清楚就不會後悔,想清楚就幹。」
智能吉他的駱石川,已經看得很遠:
如果有一天公司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幾個人不能被打散,合夥創業就像結婚,綁在一起了嘛,合夥,合的是事兒,再上一層,合的是人,最後合的是規則。
他們不約而同,都提到了合作、團隊、「社會責任」,這不是話術,而是一種更清晰的判斷,在現代社會裡,社會責任和商業利益並不違和,其中是有平衡點的。
那一張張年輕的臉,那一個個年輕的身體,既入世又不世俗,在事業開始的時候,就把前路看得清清楚楚。這是中國俠義精神,和現代商業精神完美的結合。未來屬於這樣的年輕人。
尊重自己的欲望
尤其值得肯定的是,《創業時代》表達了一種當下的情緒:尊重人的欲望。
郭鑫年、那藍、李奔騰、溫迪、盧卡、楊陽洋,都很尊重自己的欲望,能夠正視它,並且懂得尋找合理的方式去實現它。
尊重人的欲望,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重要特徵,七零後及以前年代的人,有一些雖然能認識自己的欲望,卻同時有掙扎有矛盾,動輒會跳出自身進行批判,另外有一些人,卻走向另一個極端,過於炫耀和誇張,一生都在彌補自己以前遭受的虧欠。
▲金城和彭總,分別由代旭和蘇可扮演。蘇可在電影《動物世界》和電視劇《將夜》裡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而《創業時代》和它所代表的年輕人,卻尊重欲望上的度,既尊重了自己的需求,也在需求和社會規則、社會責任之間,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自己的事也做成了,周圍的人也帶起來了,也給整個社會創造了生機活力。
我喜歡這群年輕人,他們的能力就是他們手中的劍,腰邊的刀;他們的創業路,就是一條茫茫天涯路,他們經歷的起伏波折,就像是金庸武俠裡的「勇闖光明頂」、「保衛襄陽城」,他們遇到那藍、李奔騰,就像郭靖遇到黃蓉、洪七公,張無忌遇到金毛獅王、胡青牛,他們最後達到的巔峰,就像是「華山論劍」。
我也喜歡這樣的故事,喜歡看到年輕人對自己的事業專心致志,大步流星地在網絡中穿行,憑藉自己的創意和苦幹,逆風翻盤,在一個又一個波折中,慢慢成熟起來,和一個又一個與他們有著相似價值觀的人遇見,並且成為同伴。一點又一點豐富人生之旅,給眾人生活帶來改變。
▲再來重溫下創業者群像。
他們不只是創業,而是在創造時代。《創業時代》也不是在講創業故事,而是在講時代是怎麼變化的,它的每一點進展,都和創業者有關。
他們已經沒有機會成為俠客了,卻以另外的方式,成了現代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