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託車機油和汽車機油不一樣嗎?區別在哪?機車黨們快看看吧!
摩託車很多人都喜歡,但是說起摩託車保養,你能直接張口就來嗎?那今天就先從最基本的機油說起。
先不管什麼汽車機油、摩託艇機油、摩託車機油,來說說機油這個東西。機油的成分很複雜,它是由基礎油和各種添加劑構成的。基礎油的主要成分為化學合成的合成油、原油提純的礦物油和向礦物油中加入合成油的部分合成油。添加劑則是對基礎油性能的補充,包括洗淨分散劑、抗泡劑、防鏽劑、抗氧抗腐劑、摩擦改進劑等很多類別,一般而言,添加劑最多的情況下的分量大約佔機油整體的20%,大家說的礦物質油、半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它們全部說的都是基礎油,和添加劑無關。機油通過泵傳輸到發動機的內部各件,在循環中能夠從各部分吸收發動機運轉產生的熱量,這就是機油的冷卻作用。另外機油由於密閉較高,能夠很好的防鏽和提高氣密性,防止發動機內部的金屬零件生鏽,同時填充活塞和氣缸之間的縫隙,保持氣缸的壓力。說這些聽著累是吧?總結一下:緩衝、冷卻、防鏽、清潔、密封、潤滑。這12個字就是機油的作用。
我是知道有些車友或者純粹把摩託車當工具用的人,他們甚至能把廢機油桶裡的一些機油,等沉澱以後拿個什麼紗布過濾一下,又換到發動機裡。然後車當然就壞了,然後就各種到處宣傳這車子質量不行,無語…
在我個人看來,一個機械只要你使用,保養是一定是必須的。就算不是機械,就算是人,讓你吃餿飯你也能吃得飽不至於餓死對吧?那麼你為什麼又要吃麵條又要吃火鍋又要吃炒菜呢?這是第一個道理,還有一個道理就是麵條火鍋炒菜都能吃的爽是吧?那這道理完全可以等同於機油,最簡單的辦法,你每次看著時間裡程差不多要保養了,丟到4S店或者你認為牛逼的修車鋪去說「來,給我換原廠機油」。這肯定沒錯,但是我覺得,冬天多吃燉菜,夏天多吃清火的,這一定對身體有好處。我們既然要玩車或者用車,那稍微對機油這個東西有個最簡本的了解,知道什麼時候用什麼機油。那機械的可靠性和性能一定比你管都不管來得好得多。最後,我覺得機油這種東西才值幾個錢?不說那些牛奶機油什麼的,常規機油頂天也就100多一升,但是要是亂整或者直接買到假機油,我都不說騎行體驗了,修發動機用的錢和時間能和這個比嗎?
廢話不多說了。就說最最基本的幾個大家常用的參數。
先說說機油裡的基礎油。
API是美國石油協會的意思。基礎油被API一共分了5大類。
第1類和第2類我們就叫它礦物質油,1、2類礦物質油的區別就是硫的含量、飽和成分佔比的區別。礦物質油和其他類型的機油最直觀的區別就是原料,它的原料就是直接從地下面抽出來的原油,這些原油通過蒸餾、脫蠟、脫瀝青等工序加工提煉就形成了這些礦物質油。
第3類其實嚴格來說也屬於礦物質油,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叫它半合成機油,因為它的原料仍然是原油,但是它的加工過程比1、2類機油更加複雜,成本更高。但是由於使用它的原料還是地底下抽出來的原油,所以德國一些國家仍然不認可第3類機油是合成機油,但是一些非德國這些國家的機油品牌比如美孚、殼牌這些,它們就認為這類機油就是合成機油。
第4類機油開就沒有爭議的是我們通常說的全合成機油(PAO)了。這和礦物質油和半合成機油的區別就是原料就不是地底下抽出來的原油了,可能原料就是天然氣或者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東西?因為二戰時期德國本國沒什麼原油資源,他們軍隊機械化程度又高,所以德國這些科學家就發明了這種不以原油為原料的機油。結果發現咋個這種配製出來的機油性能還要更好些呢,然後就這麼一直使用到現在。分辨是不是全合成機油,你就找機油瓶子上有沒有寫「fully synthetic」或者「100% synthetic」這類單詞,有就是全合成,沒有或者寫的「semi-synthetic」或者「mineral」就不是全合成機油,別管其他的。
第5類機油。就是指除了以上4類機油其他一切包括脂類全合成機油的機油。
總結一下區別:基礎油裡面合成油成分在90%以上,就是全合成機油;比例低於90%就是半合成機油;沒有合成油成分那就是礦物質機油。
再一個要說的就是API關於發動機機油的分類。一般分為兩大類,「S系列」代表汽油發動機機油,「C系列」代表柴油發動機機油。如果又有S又有C,那麼就表示這個機油是汽柴油通用的,S在前表示主要用於汽油發動機,C在前表示主要用於柴油發動機。
API還有一個服務分類,相信也是大家常見的,這裡以汽油發動機為例。服務分類一直從「SA」一直到現在最高的「SN」。大家不用管這些從1930年左右出現的SA標準還是2010年起有的現在最高的SN標準,大家就記得,每遞增一個字母,這類機油的性能就會優於前一種,裡面就會有更多的用來保護髮動機的添加劑,這裡特別要提一嘴,API分類裡面可沒有什麼關於長效、抗氧化的明文規定,所以你在機油瓶子上是看不出來這些指標的。機油裡面跟抗磨相關的最重要的物質就是磷和鋅,但是這些個物質對三元催化有很不好的影響,所以大家也就知道了,從SJ開始往後的機油其實性能是差不多的,有區別的主要物質就是磷和鋅的含量區別,這個東西主要是從環保來看的,畢竟環境保護人人有責嘛。
所以,單純從機油性能上講,SJ級以上的機油用什麼都行,如果你懶得記或者懶得選,那麼就記得直接買大品牌的SN級別的機油就行了。
再來說一個機油最需要關心的指標「黏度」。機油黏度一個最常見的指標就是機油的SAE值。它是「國際汽車工程師協會」的縮寫,它定義了機油的黏度級別(特別強調我只是在說發動機機油,變速箱油差速器油黏度更高)。這個組織可不是僅僅制定汽車摩託車機油標準,它還涉及一系列其他飛機輪船甚至太空梭的標準。大家平時聽車哥節目都聽說過什麼OW-20、5W-30是吧?W前面常見的數字一共有5個,分別是0、5、10、20、25,數字越小表示適用環境溫度越低。W後面也有5個常見數字,它代表機油適用的最高溫度,分別是20、30、40、50、60,它們表示機油的粘稠程度。各性能指標分別有「冷啟動適應氣溫」、「100度動態黏度」、「高溫高剪切動力黏度」、「低溫泵送黏度」「表現黏度」等。比如0W-20機油參數就是:發動機冷啟動溫度最低為零下50度到零上30度,100攝氏度動態黏度為5.6到9.3,高溫高剪切動力黏度為2.6及以上,低溫泵送黏度為-40度,表現黏度為零下35度。25W-60機油參數就是:發動機冷啟動溫度最低為零下5度到零上60度,100攝氏度動態黏度為21.9到26.1,高溫高剪切動力黏度為3.7及以上,低溫泵送黏度為-15度,表現黏度為零下10度。這裡特別強調一下,高溫數值(100度動態黏度)代表的黏度是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具體的定數,所以會出現同樣高溫指數是40的機油,5w-40就比10w-40的機油要稀,就是這個道理,同樣高溫參數下,前面的低溫數值越小,那麼這個機油往往就越稀。這個數字往往是一瓶機油裡面你需要關心的最主要的數字,它是比這個機油是不是礦物質油,半合成還是全合成更重要的指標。我們以汽車來說,往往日系汽車的機油相對就比較稀,甚至我知道美國還有0W-7.5的機油,混動車的機油黏度有可能更低。這並不是哪個好哪個不好的問題,這只是一個設計思路的問題。摩託車中也是大概這麼個情況,歐美摩託車比如寶馬使用的機油多數情況就是5W-40、15W-50,哈雷20W-50,KTM是10W-50,杜卡迪15W-50。而本田、川崎這些使用的機油就是0W-30或者10W-40這些。所以可以看出來,歐美車廠相對來說更重視車輛性能,所以設計機油黏度都要稍微高一些。
鋪墊了這麼多基礎概念,現在開始說標題,為什麼我說摩託車機油和汽車機油不一樣。
摩託車能不能用汽車機油呢?嚴格來說,答案是「最好不要用汽車機油來代替摩託車機油」。我這麼說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結構區別。汽車發動機和變速箱、離合器是分開潤滑的。而所有摩託車發動機、換擋機構、活塞、氣缸、進排氣閥等部件都是在一起的,在這一個容積之內機油都是公用的,整體溫度也比汽車要高得多。
2.冷卻問題。一般汽車發動機的機油容量都比摩託車要大,機油只有在充分流動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好它的散熱性能。整體來說,由於摩託車的機械結構放置空間極其緊湊,所以就算是水冷發動機的散熱效果也是比不過汽車發動機的冷卻效果的,這也造成了摩託車發動機的機油溫度要遠高於汽車機油溫度。
3.升功率區別。相近級別的摩託車和汽車,摩託車的升功率都是高於汽車的。還有就是摩託車發動機轉速一般都比較高,汽車我們看得出來,一般什麼4、5千轉都已經很嚇人了。而摩託車的轉速像本田這些牛逼貨都能幹到接近2萬轉了。當然,我這裡說的主要是自然吸氣汽車發動機,現在當然很多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工作溫度也不比摩託車發動機溫度低,甚至要高。
4.強度區別。一般情況下,又因為功率轉速的區別,要承擔這麼高轉速,同時發動機體積又要求儘量得小,摩託車發動機強度要遠高於汽車發動機。又因為工作溫度的區別,摩託車發動機的磨損也要比汽車大的多。
因為這些主要原因,肉眼可見滿足我們現在的四衝程摩託車的發動機工作條件的機油肯定和汽車機油有著巨大的區別。摩託車機油特別注重機油的耐高溫性、熱氧化穩定性、低溫啟動性和機油清潔性,從而在如此嚴苛的工作環境中儘量延長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摩託車機油必須確保在這麼高的溫度下還能確保發動機內壁的油膜厚度。所以綜合來說,就算是最高級別的汽車機油也是滿足不了摩託車對機油性能要求的。
所有的正規機油的外包裝上,你一定可以看到一些比如MB、MA、MA2這類的標識。這是幹啥的?這是日本發動機組織在1999年制定,2001年開始具體執行的一個標準。這就是區分摩託車機油和汽車機油的標識。(當然你願意看賣家嘴巴說或者包裝上印個摩託車圖片也行)。
1999年前後,因為世界環保組織的要求,禁止摩託車在離合器結構上使用石棉這種東西,因為這是一個對大氣有重汙染的一個材料。那麼不用石棉了,首先本田(又是本田。這還真是一個巨無霸)就發現如果使用SJ級別以上機油的時候,大排量車在高轉速輸出的情況下離合器片會打滑。因為當時SJ以上級別的機油裡面會添加鉬這種材質。所以,為了抑制這種情況,日本工程師就想要不就區分下摩託車和汽車機油,我們重新制定一個標準吧。所以說,汽車機油和摩託車機油還有這麼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是否加入了讓溼式離合器片不打滑的材料。
綜上,如果機油外包裝印了MB標識,你就可以基本認定這就是汽車機油;如果印了MA、MA2標識,那麼這就是摩託車機油。那為什麼又有MA和MA2的區別呢?2006年,嘉實多又更新了一下這個標準,你可以簡單理解成大排量摩託車(傳統意義上來說我們認定600cc就是一個中小排量和大排量的分界線)最好就加通過MA2認證的機油就完了。
當然也有例外情況,比如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渦輪增壓發動機機油,還有一些老式的發動機和變速箱分離的摩託車。扣個題,總體結論就是「最好不要用汽車機油來代替摩託車機油」。最好的情況是:如果你想你的摩託車能發揮出最高性能,並且能夠延長使用壽命,就別那麼個性用汽車機油,老老實實用專業的摩託車機油!當然你願意相信一些沒有理論基礎只憑所謂經驗和感覺的老修車師傅的話,那就只有祝你好運了。多說一句,有的修汽車的人甚至我知道還有什麼手指摸一下機油就知道要換或者不換了的...哎。
摩託車機油請嚴格按照說明書,或者換油口上面的鋼印要求來換!實在找不到請按照說明書來換,只要不是什麼極寒或者極熱的環境下,都按它寫得來,絕對不會錯。當然你說我想研究這個,我想換個口味的機油,那當然也可以。但是我建議,高溫數值最好別動,你換低溫不同的機油就行了。還有就是機油別少也別多,更不能什麼之前沒加夠,跑了一段時間又去補加,道理和汽車一樣的我就不說了。
價格問題。雖然總體來說摩託車機油的科技含量都比汽車高,但是目前兩者價格也沒差那麼離譜,甚至都差不多了。所以,我還是推薦,摩託車就老老實實用摩託車機油。各個品牌的機油,怎麼說呢?我說個場景,你覺得伊利的牛奶好還是蒙牛的牛奶好?話就說到這裡。區別是有,但是真的有那麼明顯嗎?另外我要特別說,絕大多數人你是感覺不出來A油和B油能差到哪裡去的,很多情況就是聽一些所謂老手說,啊這個油不行你要換這個。說實話我最早也是這樣的,但是我這個人很相信我自己的看法。慢慢我覺得這個並沒有什麼太大區別,主機廠也不可能給你搞得這麼嬌貴。
最後我要說的是:跟所有的東西一樣,便宜的肯定不好,但是貴的不一定好。就以西班牙威爽機油為例,如果你並不是一天到晚都是八千轉換擋,就是城市代步或者悠閒跑跑摩旅,就別用最高規格最貴的雷神系列,踏踏實實用偏向長效的聖科就行了。因為你想那個道理,競技機油的規格和性能是高,但是人家一場比賽就換了,長效性設計一定就不那麼關注,你要長效就用偏向長效的機油。
說到這裡我就要說說換油周期,換油周期這個東西跟汽車一樣,並不是使用裡程越少換、使用時間越短換越好。機油也有個磨合的過程,只要你用正品機油,那麼五千公裡八千公裡換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