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19世紀的芭蕾舞竟成了下流的同義詞?

2020-12-26 雷語話丹青

一、十九世紀的情色芭蕾

芭蕾舞——在現代可以說是高雅藝術的代名詞,可誰能想到,在歷史上有一個時期芭蕾舞竟成了下流的同義詞,就連芭蕾舞學校也成了好色之徒的鮮肉場。

德加作品《芭蕾舞排練》

最早的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與法國,1661年,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參與下建立了完整的芭蕾舞表演體系,而後一直在宮廷內演出。直到十九世紀,芭蕾舞表演走出宮廷,成為大眾能夠欣賞的娛樂表演,風靡了整個巴黎。在魚龍混雜的社會環境中,這時的芭蕾已失去了那種高雅的意蘊,完全是以迎合感官刺激為表演目的,很多觀眾關注和欣賞的不再是高雅的足尖上的技藝,而是沉迷於裸露的胸部和緊身褲襪顯現出的大腿傳遞出的肉體的亢奮。

德加作品《舞蹈教室》

但是除卻這些惡俗的眼光和臆想,芭蕾並沒有完全失去高雅唯美的舞蹈靈魂,依然吸引了很多真正的欣賞者。芭蕾舞女成為眾多法國畫家鍾愛的題材,在這些藝術家當中,印象派大師埃德加·德加以他富於創新的構圖,細緻的描繪和對動作的透徹表達,以畫芭蕾舞女而聞名於世。

德加作品《舞蹈課》

二、德加的芭蕾情緣

埃德加·德加的母親就是芭蕾舞演員,自幼的耳濡目染讓他對這種獨特的腳尖上的舞蹈十分著迷。他從事繪畫藝術之後,女舞者的生活成為了他摯愛的創作主題,德加以這些芭蕾舞演員的舞姿為媒介,刻意地追尋光與色的繪畫表現,創作出了一系列的藝術傑作,身後留下過近千幅有關芭蕾的作品,這一類題材為德加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在他眾多的芭蕾舞女題材的作品中,《舞臺上的舞女》是代表德加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之一。

德加作品《舞臺上的舞女》

三、畫布上跳動的舞者——《舞臺上的舞女》

《舞臺上的舞女》採用的是俯視構圖,這種獨具匠心的構圖方式有效地抓住了舞女嫵媚的瞬間,讓優美的舞姿躍然於畫面之上。畫面線條簡練流暢,光線效果強烈,動感突出,展現出舞女的靈動之美。那種在運動中的韻律感被德加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使得這個瞬間姿勢表現得如此的隨性自然,迸發出一種永恆至美的感官效果。

德加作品《粉色和綠色的舞者》

畫面中,德加在光線的運用上並不是完全模擬自然光,他完全是為了創作而設計,採用了不同的光源不同色溫的光線使畫面形成不同的色階,同時有意識地模糊了受光區域的邊界,具有蒙太奇般的視覺動感效果和朦朧的視覺美感,讓人物的外形具有不確定性,形成處在運動之中的效果,人物動感更為強烈。他強調照射在演員身上的強烈光亮,用鮮豔亮麗的色彩表現出閃爍的光感效果,女演員那顫動的輕薄紗裙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德加作品《芭蕾舞臺》

同時,構圖的精巧也顯出了空間的深度,加強了舞臺的縱深感。德加在背景的鋪設上擺脫了形的輪廓,利用舞臺的燈光效果,採用絢麗的色塊來烘託整個舞臺氣氛。舞女的形象與臺下身著深色禮服的觀眾和即將上場的舞女背景形成強烈的對比,並造成一個舞臺運動空間,讓人感覺到在舞女旋轉的舞姿中,閃掠過背景人物的身影。

德加作品《兩個芭蕾舞女》

《舞臺上的舞女》是一幅粉彩畫作品,德加的一生都很注重粉彩畫的創作,並將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來研究。他用粉彩筆層層疊加,形成了富有豐富筆觸和色彩變化的畫面,無論是輕紗般的舞裙還是濃重的陰影,他都能找到最適宜的表現方法。他將粉彩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風格獨特的藝術境地。

德加作品《舞者》

「人們稱我為描寫舞女的畫家,他們不知道,舞女之於我,只是描繪美麗的絲織品和表現運動的媒介而已」——埃德加·德加

德加作品《綠色舞者》

結語

在印象派,德加是以人物為對象來尋求複雜的光色表現的代表性畫家。他不像其他印象派的藝術家那樣走出室外,而是憑藉記憶來表現室內的人物和場景,強調在室內的光色表現效果。曾經受教於安格爾的德加,在繼承和發揚了新古典主義的基礎上,創新地再現動態的瞬間,使作品生動而又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這也是使他成為19世紀末現代藝術大師的原因之一。

不同的視角,互通的視界,我是雷語,歡迎同道互動關注交流。

相關焦點

  • 中石油託福同義詞每日一練 3-19
    中石油模擬託福○同義詞每日一練同義詞71-80CNPC-TOEFL 2020年3月19日參考答案在評論區071.蘭科中至少分析出了50種不同的芳香族化合物,每一種化合物都能吸引一種或至多幾種昆蟲或鳥類。074.
  • 高貴典雅的芭蕾舞大家都知道,但是雜技芭蕾舞各位聽說過嗎?
    芭蕾舞十七世紀後半葉開始興盛於法國,於十九世紀末期在俄羅斯進入最繁榮的時代。芭蕾最初是歐洲的一種群眾自娛或廣場表演的舞蹈,作為一門綜合性的舞臺藝術,形成了嚴格的規範和結構形式。歐洲古典舞蹈,通稱芭蕾舞,經過幾個世紀不斷加工、豐富、發展而形成具有嚴格規範和結構形式的歐洲傳統舞蹈藝術。
  • 古典芭蕾:經過歷史浪潮的衝擊,涅槃重生的芭蕾舞
    一項小小的藝術文化,卻能在其中看到部分歐洲的歷史文化發展,各種文藝思潮對於芭蕾舞蹈創作的影響甚大,所以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芭蕾舞的舞蹈作品擁有很多不同風格。芭蕾的起源在宮廷,發展在宮廷,近19、20世紀才開始逐漸平民化,在現代,我們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從芭蕾舞的發展來看,恰巧是上層建築的鞏固,才有了芭蕾舞舞蹈藝術的閃光發展。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起在法國,在諸多介紹芭蕾舞歷史的篇幅中,大家都會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路易十四」。
  • 《下流社會》丨日本中產階級的分崩離析
    一直到19世紀50年代,日本還是一個由極少人數的上流階層(不工作卻能夠維持富庶奢侈生活的地主、資本家等富人階級)與人數眾多的下流階層(無論怎樣辛勤勞動也擺脫不了貧困生活的窮人)所組成的等級化社會。在這些新的中間階層當中,從「下流」上升至「中流」的人數增加尤為可觀,故此整個社會呈現出「中流化」的傾向。可時至如今(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由於前面所述的社會等級分化,這部分中流階層正在日益減少,逐步兩極分化成上流階層和下流階層。自然,雖說是向兩極分化,但由「中流」上升為「上流」的實屬鳳毛麟角,而由「中流」跌入「下流」的卻大有人在。
  • 芭蕾舞女演員之痛
    芭蕾舞對女演員的身體有著苛刻得近乎不通人情的要求,觀眾欣賞芭蕾舞的美,而演員承受了美的代價。在19世紀,芭蕾舞女演員曾被人們批評身形過瘦,以致女性的魅力都被抹殺掉了,特別是——她們飽滿的胸部——這在如今的芭蕾舞臺上已經相當「罕見」了。「要快速而清晰地做出那些困難的舞步,就必須要瘦,不然不但會讓你身體緊張,還很可能會受傷,也會傷到負責託舉你的男演員。」
  • 張藝凡跳芭蕾舞,因腿太細拿小黑褲當襪子穿,凹出「仙鶴腿」絕了
    相信大家都知道,創造營2020上的張藝凡是個芭蕾舞者,雖然她現在來選女團了,但是她依舊是芭蕾舞圈的小仙女,很多人都還對張藝凡跳芭蕾的樣子念念不忘,當我們看到張藝凡真正練芭蕾時的模樣,就知道她到底多麼有魅力了。
  • 身邊家長們都讓孩子學跳芭蕾舞,學跳芭蕾舞真的對孩子有好處嗎?
    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我國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於是越來越多的家長們在給自己孩子報各種學習輔導班之餘,也開始有意識地讓自己的孩子學習練跳芭蕾舞。那麼,芭蕾舞的歷史你了解嗎?學跳芭蕾舞對自己孩子究竟有什麼益處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深入了解一下。
  • 足尖上的芭蕾舞,帶你走進冷冽而又浪漫的俄羅斯
    其實芭蕾舞和伏特加一樣變成了俄羅斯文化的一部分,早已融入了俄羅斯人的血液之中。17世紀末,芭蕾傳入俄國。進入18世紀,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啟蒙思想席捲歐洲大陸,俄國與歐洲各國的文化交流密切,推動了芭蕾舞在俄國的發展。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芭蕾走向衰落,復興芭蕾的使命歷史地落在俄 國肩上。芭蕾舞從最初的向西方的刻板模仿,逐漸成為俄羅斯人的精神內涵。
  • 芭蕾舞服裝,你不知道小秘密
    芭蕾舞服裝 - 服裝功能無論在練功教室還是在舞臺,舞蹈者穿的都是專門設計的服裝。雖然某些服裝可能會隨時尚而變換樣式,但對舞蹈者來說,練功服絕不僅僅是為了好看,它們中每一件都有其切實的作用。緊身衣和緊身褲襪是舞蹈者最基本的練習服。
  • 「芭蕾舞女」何止於德加……
    如果仔細去看德加筆下的芭蕾舞者,會發現她們無論從體態還是面部表情,都與我們腦海中對芭蕾舞女演員高貴、典雅、優美的想像相距甚遠。在19世紀中葉,芭蕾舞女演員這一職業並不像今天這樣光鮮,她們大多來自社會底層。正是這些身處社會底層的芭蕾舞者,令德加一生鍾情,在幾十年的光陰中,孜孜不倦地為她們描繪了近千幅姿態各異的畫。
  • 《美麗的芭蕾舞表演》青眼虎-協助拍攝
    芭蕾舞孕育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後半葉開始在法國發展流行並逐漸職業化,在不斷革新中風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即女演員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故又稱腳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鵝湖》、《仙女》、《胡桃夾子》等。芭蕾舞是用音樂、舞蹈手法來表演戲劇情節。
  • 「白毛女」紅舞鞋贈予藝術家 牽出半個世紀芭蕾舞夢
    李瓊瓊(右二)與項陽(右一)等《白毛女》主創合影泉州網12月24日訊(記者 傅恆/文 陳以力/供圖)50年前,一個少女得到了一雙神奇的紅舞鞋,從此舞蹈成了她的生命;50年後,她再次收到了一雙珍貴的紅舞鞋,圓了她50年來的一個夢想。
  • 立腳尖旋轉:芭蕾舞,算不算一種病態美?
    比如黃山迎客松,我們會想像它的姿態仿佛在歡迎八方來客, 而不會想像成芭蕾裡的Attitude或是Arabesque。 但是, 一個技藝高超的園丁卻可以將一棵松樹修剪成Attitude或是Arabesque的樣子。
  • 無心與嶽綺羅的三生三世固然精彩,可誰能想到月牙竟成了過客
    可怎麼想都沒料到最後月牙會下線,嶽綺羅竟然成了《無心法師》的女主角,準確地說陳瑤竟成了《無心法師》的女主角。陳瑤飾演的嶽綺羅我還是認可的,這個角色被她詮釋的很成功,乃至於看過多年後,仍讓人忘不掉她的那句「張顯宗,我牙疼」。《無心法師》第二部敗在女主,飄忽不定的性格,不及月牙一半討喜,最後成功被陳瑤飾演的小丁貓逆襲。
  • 道德經,大國下流
    接下來由鄙人簡單的闡述一下,本文一開頭,就語出驚人,他說大國者下流!怎麼以道治人,不就是下流嘛!是不是?呵呵!注意這裡的下流,不是我們時下,所理解的那個齷齪下流,這個下流就是水往低處流!故謂下流,理解了吧!為什麼要往下流?為什麼要講這個?是不是自然與人的和諧統一?老子一書讀到這裡,這個問題,就不要我再去點明了吧!再鬧鬧叨叨,真的就沒什麼意思咯!
  • 上美麗的芭蕾舞演員的私人照片由她的男朋友在各地分享
    去年,19歲的紐約(專題)女孩AlexandraWaterbury出現在歐美新聞媒體的頁面上,全世界的許多網友都感到震驚他曾經是紐約城城市芭蕾舞團芭蕾舞演員的Waterbury,一時間,他被許多人譽為集高雅與自然美於一體的仙女,甚至稱她「世界上最美的芭蕾舞者」…她180cm,苗條優雅
  • 有種坐姿叫劉詩詩踢毽子,繃直腳背,誰注意腿?不愧是學芭蕾舞的
    有種坐姿叫劉詩詩踢毽子,繃直腳背,誰注意腿?不愧是學芭蕾舞的。劉詩詩的優雅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娛樂圈她的氣質非常特別,絕對是獨樹一幟的優雅啊,這源於她自小就開始學習的芭蕾舞了,讓她的儀態和形體非常的出眾,擁有著修長的天鵝頸和挺直的背,絕對是優雅女神了啊,而且因為學習舞蹈多年,直到現在她做了演員,也一直沒有丟下曾經的專業,近日她拍攝的一組寫真照曝光,照片中的劉詩詩就連坐姿都是那麼的與眾不同啊,可以看到坐在凳子上的她,雙腿是交疊著坐的
  • 19世紀伊朗絕世美女:身材肥胖,甚至還有鬍子,跟國王審美有關
    提到絕世美女、第一美女這些詞彙,我們會想到西周幽王的寵妃褒姒;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貂蟬、楊貴妃、王昭君和西施;漢成帝劉鰲的皇后趙飛燕;春秋時期著名的息夫人「桃花夫人」等等……這些古代女子的共同特徵是相同的,故稱之為美女,容貌在當時肯定是傾國傾城的,否則也不會一直保留芳名到了如今。
  • 芭蕾舞:足尖上的美麗與艱辛
    這幅作品,是我在觀看芭蕾舞老師表演的舞蹈——《小天鵝》後繪製的。說到芭蕾舞,大家應該非常熟悉的。芭蕾舞最重要的一個特徵是演員們在表演時以腳尖點地,故又稱腳尖舞。它是一種屬於歐洲的舞蹈,孕育於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十七世紀後半葉開始在法國發展流行並逐漸職業化,在世界上各地都是非常流行的,並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風靡世界。
  • 掌握英語的同義詞知識更為有力
    英語詞庫,即你是否擁有英語對英語的同義詞詞庫,還是只知道中文的意思,要知道這是國際性的英語考試所以他絕對不會以你做中國試題的思維考測你,雅思閱讀就是全文的找答案,可是你所定位的詞很多時候不會老老實實地坐在原文裡等著你,這就需要你具備英語同義詞的能力。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掌握英語的同義詞知識更為有,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