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九世紀的情色芭蕾
芭蕾舞——在現代可以說是高雅藝術的代名詞,可誰能想到,在歷史上有一個時期芭蕾舞竟成了下流的同義詞,就連芭蕾舞學校也成了好色之徒的鮮肉場。
最早的芭蕾起源於義大利,興盛與法國,1661年,在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參與下建立了完整的芭蕾舞表演體系,而後一直在宮廷內演出。直到十九世紀,芭蕾舞表演走出宮廷,成為大眾能夠欣賞的娛樂表演,風靡了整個巴黎。在魚龍混雜的社會環境中,這時的芭蕾已失去了那種高雅的意蘊,完全是以迎合感官刺激為表演目的,很多觀眾關注和欣賞的不再是高雅的足尖上的技藝,而是沉迷於裸露的胸部和緊身褲襪顯現出的大腿傳遞出的肉體的亢奮。
但是除卻這些惡俗的眼光和臆想,芭蕾並沒有完全失去高雅唯美的舞蹈靈魂,依然吸引了很多真正的欣賞者。芭蕾舞女成為眾多法國畫家鍾愛的題材,在這些藝術家當中,印象派大師埃德加·德加以他富於創新的構圖,細緻的描繪和對動作的透徹表達,以畫芭蕾舞女而聞名於世。
二、德加的芭蕾情緣
埃德加·德加的母親就是芭蕾舞演員,自幼的耳濡目染讓他對這種獨特的腳尖上的舞蹈十分著迷。他從事繪畫藝術之後,女舞者的生活成為了他摯愛的創作主題,德加以這些芭蕾舞演員的舞姿為媒介,刻意地追尋光與色的繪畫表現,創作出了一系列的藝術傑作,身後留下過近千幅有關芭蕾的作品,這一類題材為德加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在他眾多的芭蕾舞女題材的作品中,《舞臺上的舞女》是代表德加藝術風格的經典作品之一。
三、畫布上跳動的舞者——《舞臺上的舞女》
《舞臺上的舞女》採用的是俯視構圖,這種獨具匠心的構圖方式有效地抓住了舞女嫵媚的瞬間,讓優美的舞姿躍然於畫面之上。畫面線條簡練流暢,光線效果強烈,動感突出,展現出舞女的靈動之美。那種在運動中的韻律感被德加準確無誤地記錄下來,使得這個瞬間姿勢表現得如此的隨性自然,迸發出一種永恆至美的感官效果。
畫面中,德加在光線的運用上並不是完全模擬自然光,他完全是為了創作而設計,採用了不同的光源不同色溫的光線使畫面形成不同的色階,同時有意識地模糊了受光區域的邊界,具有蒙太奇般的視覺動感效果和朦朧的視覺美感,讓人物的外形具有不確定性,形成處在運動之中的效果,人物動感更為強烈。他強調照射在演員身上的強烈光亮,用鮮豔亮麗的色彩表現出閃爍的光感效果,女演員那顫動的輕薄紗裙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同時,構圖的精巧也顯出了空間的深度,加強了舞臺的縱深感。德加在背景的鋪設上擺脫了形的輪廓,利用舞臺的燈光效果,採用絢麗的色塊來烘託整個舞臺氣氛。舞女的形象與臺下身著深色禮服的觀眾和即將上場的舞女背景形成強烈的對比,並造成一個舞臺運動空間,讓人感覺到在舞女旋轉的舞姿中,閃掠過背景人物的身影。
《舞臺上的舞女》是一幅粉彩畫作品,德加的一生都很注重粉彩畫的創作,並將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畫種來研究。他用粉彩筆層層疊加,形成了富有豐富筆觸和色彩變化的畫面,無論是輕紗般的舞裙還是濃重的陰影,他都能找到最適宜的表現方法。他將粉彩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風格獨特的藝術境地。
「人們稱我為描寫舞女的畫家,他們不知道,舞女之於我,只是描繪美麗的絲織品和表現運動的媒介而已」——埃德加·德加
結語
在印象派,德加是以人物為對象來尋求複雜的光色表現的代表性畫家。他不像其他印象派的藝術家那樣走出室外,而是憑藉記憶來表現室內的人物和場景,強調在室內的光色表現效果。曾經受教於安格爾的德加,在繼承和發揚了新古典主義的基礎上,創新地再現動態的瞬間,使作品生動而又表現出極強的生命力,這也是使他成為19世紀末現代藝術大師的原因之一。
不同的視角,互通的視界,我是雷語,歡迎同道互動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