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機器人將代替太空人飛向宇宙

2021-01-09 中國機器人網

  人工智慧技術,在未來的太空探索中,將發揮怎樣的作用?毫無疑問,載人航天技術,在很多方面,受到了人的生理薄弱的限制,很難保證太空人在太空長久生活工作,同時還需要攜帶大量的食物,水等供給,這給人類太空探索帶來了很多的負擔。

 

  可以肯定的是,在未來很多領域,

智慧機器人

將逐步代替人類,成為我們日常工作的主角,包括在太空探索上,所有的智能

機器人

,將逐漸取代太空人的工作,他們可以進行外太空行走,甚至可以駕駛飛船進行遠距離的飛行,智慧機器人在很多方面的優勢,遠超於人類。 

  太空人是一個風險極高的行業,而且能夠隨著載人航天技術,發射到太空的太空人,機會並不多,他們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培養,而且受到年齡、體力等各方面的限制,可重複利用率很低。培養一名太空人的成本非常高昂。

 

  而智慧機器人,一旦在技術上獲得突破,能夠實現完整程序之後,反而是能夠實現大批量、規模化生產,可以在重量等各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同時它所具備的智能 也遠高於宇航人,是未來人類必不可少的太空探索的勇士。

 

  隨著人類開展深空探索,越來越需要一大批智慧機器人,投入到宇宙飛船的駕駛中,代替人類開展宇宙探索,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各個國家目前正在努力的發展方向,相信這一天並不會遙遠。

相關焦點

  • 對俄太空人「不敬」 機器人太空人推特帳戶遭除名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俄新社11日發表題為《侮辱俄太空人 機器人太空人推特帳戶被刪除》俄新社官網截圖&nbsp&nbsp&nbsp&
  • 機器人要取代太空人?這家創業公司想把「阿凡達」送上太空|硬科技
    記者 | 佘曉晨1機器人在地球上代替人類工作已經不足為奇,現在,他們又要去太空完成任務了。近日,一家名為GITAI的日本初創企業正在研發一項新技術,計劃將仿真機器人而不是人類太空人送上太空。GITAI的宣傳十分直接:將太空人送到太空既危險又昂貴。據彭博社報導,如果遠程機器人或半自動機器人代替了這項工作,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即日本航天局,就可以將送一個太空人到空間站的相關成本減少90%。
  • 「高達」將飛向宇宙!日本又推出造勢東京奧運會新創意
    15日,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組織委員會宣布,攜手東京大學和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啟動特別企劃「G-SATELLITE 飛向宇宙」。這項特別企劃屬於代表日本的文藝界知名人士為東京奧運會造勢而開展的活動「ONE TEAM PROJECT」的「宇宙支援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策劃第二環節。作為「宇宙支援2020年東京奧運會」企劃的第一環節,小山宙哉的漫畫作品《宇宙兄弟》與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組織委員會、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在2018年3月攜手實施。
  • 機器人太空人費奧多爾推特官方帳號被刪除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在對俄羅斯太空人發表了令人不快的言論後,機器人太空人費奧多爾在推特上的官方帳號被刪除,它曾在推特上評論其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飛行,之後曾評論航天火箭業的狀況。2019年俄航天國家集團宣布這一帳號為官方帳號,可以通過該帳號關注費奧多爾太空飛行的準備情況。
  • 對太空人「不敬」,俄機器人推特帳號被刪
    在對太空人發表侮辱言論後,俄羅斯首個曾前往國際空間站的機器人「費奧多爾」的推特官方帳號被刪除。   俄新社12日報導稱,該機器人帳號發布了一條視頻,視頻中有3名太空人在空間站拍攝呼籲保護老虎的錄像。由於太空人臉部紅腫,機器人認為他們喝醉了,並評論稱「機器人更能勝任自己的職責。
  • 俄機器人費奧多爾在貶損俄太空人後被刪除推特帳號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10月12日消息 在對俄羅斯太空人發表了令人不快的言論後,機器人太空人費奧多爾在推特上的官方帳號被刪除,它曾在推特上評論其飛往國際空間站的飛行,之後曾評論航天火箭業的狀況。
  • 據韓國KBS電視臺新聞報導,新冠肺炎使智慧機器人代替人工服務成為...
    這位送餐服務員的特殊之處在於它是一臺智能服務機器人。據報導稱,新冠肺炎的餘波讓韓國在眾多領域已經選擇投入人工智慧機器人進行無人化服務。為了避免接觸,更加安全,引入人工智慧已經成為韓國未來的趨勢。此次疫情,韓國的一家餐廳選擇在此時投入智能服務機器人進行送餐,受到了客人的好評。
  • 最慘的一個太空人!前蘇聯太空人人在太空中,國家就解體了!
    上世紀,人類開始了對宇宙的探索。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為了展現自己的實力,在航空領域不斷突破。蘇聯率先完成了載人航空,加加林成了第一個飛向宇宙的人類。美國也不甘示弱,完成了載人登月。在這期間湧現出了無數傑出的太空人,在這一批人中,有一個太空人被稱為最倒黴的太空人。
  • 人機關係或發生改變,機器人會成為人類「伴侶」?這是好事嗎?
    智能產品已經滲入到了人類生活中,前段時間在南京舉辦了2020年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這次大會上,科學家對於人工智慧的未來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國科學家表示,如果從人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關係將會發生改變,如今的機器人為人類提供服務,到了未來,智慧機器人或許和人類將會成為伴侶關係。人工智慧的便利這個說法在我們看來實在太過瘋狂了,智慧機器人本身是沒有意識的冰冷產物,它們怎麼可能會成為人類的伴侶呢?
  • 全球三位太空人沒回到地面,永遠沉睡太空,其中一個將飄出太陽系
    大家都知道作為人類的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面,在我們看來地球很大,足以容下近七十億的人口,但是其實地球很小,在宇宙裡小到完全看不見,在茫茫的星河那麼的耀眼星星裡最普通的一顆,地球具體是大還是小要看參照物是什麼,他對每一個思考者的意義都不一樣,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三位不幸的太空人,他們因為種種的意外沒有辦法返回地面,永遠沉睡在了太空,其中一位隊員還飄出了太陽系
  • NASA和ESA公布「宇宙之吻」太空任務太空人名單,將於2021年發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宣布了新一批太空人名單,他們將在SpaceX公司的「商業太空人計劃」下前往國際空間站(ISS),此次太空人任務被命名為「Crew-3」。「三人組將包括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拉賈·查裡(Raja Chari)和湯姆·馬什本(Tom Marshburn),他們將分別擔任指揮官和飛行員,歐洲航天局太空人馬蒂亞斯·毛雷爾(Matthias Maurer)將擔任任務專家。在經過NASA及其國際合作夥伴的審查後,第四名機組成員將在稍後添加。」
  • 太空人遇難為何屍體不能運回地球?
    我們在讚嘆那些研究出宇宙飛船的科學家們之外,請不要忘記那些乘坐著宇宙飛船飛向太空的英雄們。這些偉大的太空英雄,所做出的犧牲,更加值得人們敬佩。雖然人們在登陸太空之前,都會做好萬全的準備,但是太空中所存在的物質人們無法預測,遇到危險也在所難免。這也就意味著那些登上太空的英雄們,隨時會有失去生命的危險。
  • 從漏壺到北京車展——智慧機器人的前世今生
    隨著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關於機器人獲得生命的文學主題將繁榮興旺。、平臺統一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比爾 .蓋茨預言,家用機器人很快將席捲全球。24.機器太空人,2012年  「發現號」太空梭(Discovery)的最後一項太空任務是將首臺人形機器人送入國際空間站。
  • 飛向宇宙的「中國製造」
    飛向宇宙的「中國製造」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徵八號首飛成功。長徵五號、長徵六號、長徵七號、長徵十一號4型新一代火箭,此前也分別完成首飛任務。隨著長徵八號成功首飛,「十三五」期間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悉數完成亮相。  這份傲人成績的背後,是一群與中國航天事業共同成長的航天人。他們用實幹捍衛中國航天的榮耀。
  • 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科學家:納米機器人將代替人體
    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科學家:納米機器人將代替人體人類對於永生的追求,從古至今,從未停止,古代的貴族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去尋求所謂的長生藥,但是顯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我們現代人呢?對此,很多人認為,永生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生命的誕生和終結,本身就是宇宙的規則之一,人類雖然可以利用規則,但是卻無法改變規則,所以在這樣的情況面前,人類也能夠選擇順從,比較數億年以來,在地球上面,也沒有誕生出任何一種可以永生的生物,只有不斷的生死循環,地球才能夠進入良性循環發展,而對於宇宙也是如此。
  • 太空探索公司SpaceX龍飛船已將兩位美國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
    的龍飛船(Crew Dragon)的兩名美國太空人鮑勃·貝恩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利(Doug Hurley),於當地時間周日到達國際空間站。這標誌著自2011年以來美國首次利用自己的宇宙飛船將太空人送入太空。龍飛船按計劃於美國東部時間周日下午1:25於國際空間站對接成功,空間站機組人員有擁抱和握手對他們到達表示歡迎。他們可能將停留在空間站數月從事空間站在軌實驗。今年49歲的貝恩肯和53歲的赫利,成為近十年來第一個從美國本土發射升空到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太空人。
  • 假如太空人失去太空衣在太空會發生什麼
    眾所周知,航天是我們人類脫離地球,飛向宇宙的一項重大工程,這無疑對人類的發展進程有著重大意義,但卻也充滿著危險。當太空人乘坐宇宙飛船到達太空時,由於我們對宇宙的了解知之甚少,無知意味著很多的不確定,各種突發事件都可能發生,太空人可能隨時喪生。雖然在太空執行任務時,有昂貴的太空衣供氧和各種保護,但如果太空人的失去太空衣那會發生什麼呢?
  • 這就是太空漫步輔助機器人的未來,經驗老道的太空人如是說
    在我15年的太空人生涯(近40小時)中,有6次太空梭和國際空間站的艙外行動。我發現艙外活動——又叫做太空漫步——挑戰和回報兼備。與此同時,這些行動常伴隨著極度危險。關鍵在於人類的太空漫步不會被替代,但是通過在偏常規和普通的太空漫步任務中使用機器人,來降低太空人面對危險處境的風險。圖解:蘇聯太空人阿列克謝·列昂諾夫的人類第一次太空漫步。通用汽車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合作一個龐大的機器人項目——機器太空人。
  • 學者:宇宙存在十大神級文明,小心個個或會顛覆你的認知!
    它不停地移動,尋找宇宙中的科技文明,以發展科技,同時吞噬星球的能源。  三、個體文明   他是我們的神,生活在對面的大陸,體型巨大。他是完美的生命,可以無限進化,可以進化出任何我們的武器。他一直守護著我們,幫助著我們。但是在我們研究出超光速科技時,他離開了我們,飛向了未知的宇宙。
  • 未來機器人將擔任多重角色,如果它們變成「伴侶」,你能接受嗎?
    2011年,美國啟動了一項「夥伴計劃」,這項計劃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科學技術的發展,來賦予機器人更多、更複雜的能力,讓它們在未來可以在人類社會中擔任多重角色,比方說工人、服務員、士兵、醫生,甚至是進入太空的太空人,都可以用機器人來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