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掛拳之烏龍盤打

2021-02-22 通背劈掛拳

劈掛拳作為傳統拳術,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著獨特的演練風格和技擊特點,其中烏龍盤打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更是劈掛拳功與法之核心。

名稱

  烏龍盤打又叫轆轤翻車(反扯)、翻車轆轤。在劈掛拳的發祥地河北滄州一帶,轆轤方言叫作杌摟,是農村從井中取水的工具,因杌摟和烏龍音似,所以烏龍盤打在這一帶被稱為「杌摟盤打」。

  烏龍盤打取形於轆轤,劈掛拳先人根據轆轤以軸為中心,搖動手柄,絞繩汲水,當鬆手向井下放水桶時手柄飛快旋轉(聽老人說曾有人不小心被飛快轉動的手柄打死),從而悟出其中槓桿力、輪子勁和反扯勁的道理,才有了烏龍盤打。

重要性

  烏龍盤打作為劈掛拳系的代表動作,更是劈掛拳行拳、技擊實用、功法理論之核心。劈掛拳講究的轆轤反扯勁就蘊含於烏龍盤打之中,它不僅存在於劈掛拳中,在這一拳系的其他拳術中,也有其不同風格的練法,同時也就有了不同的用法。

  在劈掛拳中,烏龍盤打出現了兩次,一次為拍地的,一次是不拍地的,先人這樣的安排,絕不是簡單的重複。在套路中有一個「北鬥七星」方位的步法,而烏龍盤打正好處在了北極星的位置,這一現象也絕非偶然,可見其在拳中的重要意義和內涵。

  烏龍盤打,進可以攻,閉則是守,在拳中起到了承上啟下、連接樞紐的作用,要學好、練好劈掛拳,首先要認識和掌握烏龍盤打。

演練

  在劈掛拳的學習過程中,烏龍盤打是被提出來需要單練的,它有著不同的練法,其中有原地靜步的練法,又分為拍地和不拍地兩種不同形式。

  (1)拍地烏龍盤打

  兩臂平伸,手心向前,雙腿開立,腳略寬於肩,左手回收立掌護於胸前,右臂向內滾肩,同時向左擰腰順胯成左弓步,右臂不停,由體側從下向前、向上、向後劈走立圓;同時左臂伸開成右弓步,目視右手。左臂不停繼續向下經體前向左側順肩插掌,右手同時在身後畫立圓向下拍擊右腿內側地面;同時為右僕步,左手平伸於左側,眼看右手。

  整個動作要兩臂伸直,放長擊遠,兩側弓步要到位,擰腰切胯,合膝鑽足,眼隨手走,做到「前掩胸,上掛耳,下護襠,意守丹田」。

  (2)不拍地烏龍盤打,其走法與拍地的基本相同,只是右手不拍地,兩臂作連續滾劈反掛,可以連續做多個。

  練好靜步烏龍盤打,前人要求甚嚴,講究「背靠牆,手攀槓」。它是練功的一種方法,就是先把後背略靠近牆,雙臂伸直握直棍於頸後,腿作左右弓步,做左右單劈手,眼看下劈之手,必須「擰腰切胯,合膝鑽足,滾肩反劈放長擊遠,立如車輪,勁達掌尖」,待練至純熟,再去掉木棍,做連續的烏龍盤打,數量由少不斷增加,直到手眼身法步得其要領為止。

  除此之外,還有動步的烏龍盤打,其中又有「有繞打」和「無繞打」之分。它主要出現在走拳以「掛」為主的青龍拳中,其中倒翻五擂一勢,正是動步的烏龍盤打,動作也都要求手臂走立圓或斜圓,滾肩反劈,纏捋圈攔,走擊步和翻身步,注重技擊實用。

實用

  烏龍盤打作為劈掛拳系之核心動作,它以腰肩為軸、為輪轂,以兩臂為輻條,快速轉動,走輪子勁,如車輪之旋轉,向敵方滾動,兩臂交劈反掛,勢如破竹。兩臂可以成立圓、斜圓、平圓等形式交替正反運轉,兩腿則左右、前後、擰扣蹬地,使勁力通過腿過於腰,順於肩背,放於手臂,以腰為樞紐,以雙足為根基,帶動兩臂,大開大合,放長擊遠,勁猛沉實,能放能收,講究「翻車轆轤,轆轤翻車,滾背閃劈掌」。

  烏龍盤打有著不同的練法和使用,在劈掛拳中,兩臂交劈,向下走壓打;在青龍拳中其稱為反敗為勝的倒翻五擂左手反掛敵式,右手摟擊敵之後頸;而在趟子拳中,烏龍盤打則又稱為摔法,劈打對方之後,下身埋上敵腿,以右手抓捋敵之腳踝,猛然反身,將敵掀翻於身後。

  烏龍盤打作為劈掛拳系的代表動作,它生動形象,樸實無華,結構嚴謹,攻防嚴密,實用性強,突出體現了劈掛拳劈、掛、滾、斬、擂等技法的使用。

相關焦點

  • 劈掛拳
    烏龍盤打劈掛拳作為傳統拳術,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有著獨特的演練風格和技擊特點,其中烏龍盤打是其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更是劈掛拳功與法之核心。名稱烏龍盤打又叫轆轤翻車(反扯)、翻車轆轤。在劈掛拳的發祥地河北滄州一帶,轆轤方言叫作杌摟,是農村從井中取水的工具,因杌摟和烏龍音似,所以烏龍盤打在這一帶被稱為「杌摟盤打」。
  • 八極劈掛拳訣
    劉雲樵先生全文如下:八極之勁緊,劈掛之勁暢;八極之勢猛,劈掛之勢悠;八極之工架棚撐,劈掛之工架舒坦;八極一動以脊作軸,劈掛一舉本腰為根;八極之功以深沉為成就,劈掛之功以暢達為有得;八極所以濟劈掛之開敞,劈掛所以輔八極之倡促;八極最利埋身短戰,劈掛尤可遐舉遙擊;
  • 劈 拳 練 法
    深蹲時,兩臂平伸在胸前,緩緩蹲下站起到鍛鍊肺部的作用,與劈拳有異曲同工之妙。拳越練越累是錯,應該越煉越舒服,越煉興致越高才對。每天不煉都難受,象著魔一樣什麼都不顧了,非煉不可。出手帶多股勁,一掌劈下去四周擰著螺旋。抓回來也留出二分向前的回力,煉的是將變未變的活力,含於內的形,形意拳的細活小動作即如此。打劈拳時,手抓回的同時,腳也隨之提扒,肛門會陰上縮,此法能治遺精,壯陽。用軀幹打劈拳就是熊鷹合形。不但要用軀幹,還要用軀幹裡面打劈拳。
  • 劈掛掌法述略
    太師夫李書文老先生曾得劈掛掌法於名門──黃四海先生系統。厥後,更研發出個人色彩濃厚之劈掛掌。無論功法、套路、應用,均已蛻離故範,別化新裁,成為劈掛掌法發展史上之新裡程。     是故,初學之時,全身放鬆,不許用力之不二法門,雖非劈掛所獨有,卻確是劈掛之所必須。據此,實無他途。
  • 黃氏劈掛通背傳承證頒發盛典!
    2015年12月19日,「黃氏劈掛通背傳承證頒證盛典」在滄州電業局體育館隆重召開。幾十位武術傳習者從黃氏劈掛通背拳創始人黃金榜老先生手中,接過《黃氏劈掛通背傳承證》和象徵本門派特色的苗刀,使武術之鄉滄州再傳武林佳話。
  • 《形意母拳》之 劈拳歌
    劈拳歌劈拳似斧性屬金,生鑽克崩妙絕倫。金隱於內鼻通肺,五行第一存其真。劈拳說劈拳之形似斧五行屬金。故為形意拳之首。以相生之理論之,劈拳能生鑽拳,金生水也。由相剋之理論之,劈拳能克崩拳,金克木也。以五行隱於內者言,肺屬金,以五行著於外者言,鼻能通肺。
  • 大開大合劈掛拳
    劈掛拳原系通背拳的第一路,後經發展成為一派,也叫披掛拳。其「猛劈硬掛,大開大合」的特點,在中國武林久負盛名。它發力飽滿,氣勢貫通,雙臂交叉、放長擊遠、快打速攻,兇猛異常、以圓分勁,化勢而走,翻滾不息,揚長避短戰而無不勝。
  • 五行通背拳~劈掌
    中的,摔掌、拍掌、穿掌,今天在這裡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行通背拳中的劈掌。劈掌劈掌的起式與摔掌,拍掌相同。右掌屈肘在前,在上掌心向上,掌指微內屈;左臂屈肘至右肘下側,掌之朝上,目視前掌。右掌由前向下,向後,直臂掄甩至右上;左掌由右臂下向前,直臂下拍至左大腿上擊響。掌指向下,掌心朝裡。同時身體重心向前,上體挺直,目視前方。上動作不停,右掌向前掄劈;左掌稍外旋,屈肘向上貼右小臂內測滑擦出響。
  • 【比武視頻】劈掛掌vs俄式拳擊,不懼神鬼的劈掛掌對戰俄式拳擊冠軍.兩種拳術特點都有所體現!
    劈掛掌八極參劈掛,神鬼都不怕。
  • 鬼神莫測的劈掛掌
    太師夫李書文老先生曾得劈掛掌法於名門──黃四海先生系統。厥後,更研發出個人色彩濃厚之劈掛掌。無論功法、套路、應用,均已蛻離故範,別化新裁,成為劈掛掌法發展史上之新裡程。滄縣舊俗,講究用秋後生毫之狗皮為囊。裝盛當地之細沙,或空懸,或放置,或貼掛,以操掌行功。           更有沙袋床子,則是較大之沙袋,平放於大約腰高之木架上。習者站立面前,向袋搧打。而打出時,身上生勁之出發點,依進境,據程度,而有不同。 一般有肩發、腰發、足發;長、中、短勁之層次。
  • 鬼神莫測的 劈掛掌
    用劈,與掛,不但類舉了攻,與防,而且分述了上下移動於主軸上的基本掌法,以該全體。     不過,武人不文,以音代字,本門掌法,也有不同的寫法;如:批掛、劈刮 . 不能盡述。 二、劈掛掌之由來     劈掛掌法之由來不詳。 傳說數種,各不相同;相同在均無確證。
  • 也從形意拳的「脫槍為拳」說起
    前手胳膊伸那麼長,防直線來拳防不了砸,被人砸小臂一下,會震得脖子受不了。再說後手置於腰部,這樣頭部露著也不是事,敵我距離近自己根本反應不過來。「脫槍為拳」的要點在於,要把自己的前後手擺到「槍尖」略高於肩達到護頭的高度,兩手微分長短、高低,把胸、肋、腹都亮出來,讓人家打。當然你得站樁下功夫,讓自己軀幹有抗打能力。
  • 大成拳威猛龍形刀手(上)
    龍形的連環刁抓、卷摟、鉤掛、撕扯可剎那間震動對手後腦神經,使對手瞬間失去知覺。筆者就曾經用龍形刀手技法對一找上門「切磋」的青年給予驗證,使得對手兩眼定神、臉變色,後腦受震失去知覺。  其實這種功夫是當年王選傑先生傳授給我「龍形」時硬把我打出來的。當年老人家傳授後就用龍形打我,把我打得也是上體前傾斜後腦受震瞬間失去知覺。
  • 孫臏拳中架(三十二手)
    同時左掌向前劈出,掌心向右,力在掌根,高與胸平.跟隨劈蹬之際,右腳向前墊步,微屈支撐全身。右掌變拳甩於右後側,拳眼斜下,目視前方(圖4-2). 應用:右掌挑掛對方擊我之拳,左掌拍擊對方踢我陰部之足,同時以右腳猛頂踢敵之陰部
  • 形意拳之精髓
    劈拳的動作極其簡單,嚴格地講劈拳就兩個動作,上一步鑽一拳,再上一步劈一掌。如果複雜點說再加上回身和起式、收式動作。但我們不能小瞧了這兩個動作,它代表的是兩個勁路(若細論它又內涵著若干種勁道)。實踐證明,初學者對劈拳勁路的認知,越簡單越好,不要太複雜了,搞複雜了一個勁也練不出來。相對來講,在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比較剛硬的拳種。但本門的練法,第一步功是慢練、練柔、不發力。
  • 嚴手母子拳秘傳實戰功法(上)
    本文所述的攻守防戰、進退轉換與勝負實用之術,俱在文中體現,但其靈活迅速的反應,巧妙機智的變化,純厚充實的功力,卻非文中所能概括。文字和畫面是吻合的,而文畫之外豐富多彩的實戰技藝,都在每一節文後之「技擊要點」中展示,以作補充。嚴手母子拳之稱,所謂嚴手,即無懈可擊,無懈可乘的妙手,所謂母子拳,即在實戰對抗中一生二,二生三,生生不息,繁衍不停之意。
  • 通背拳的練法以及動作要領
    練通背拳把腕練活了,在日後練各個單操時很有利於把勁打出來,通背拳很重要的單操摔掌要打出勁來就主要靠腕的勁,通背拳中有「摔掌主於腕」一說。套路運動要求甩膀抖腕、雙臂摔劈、肩臂撩掛、擊拍輕快、閃展靈活、虛實分明、腰背發力、冷彈脆快、堅韌交錯。掌法有摔、拍、穿、劈、攢五種,通過圈、攬、勾、劫、削、摩、撥、扇等八法的運用,生化出各種變化動作的拳術。它的主要特點是出手為掌,點手成拳,回收仍是掌,動作大開大合,放長擊遠。通背拳以其特殊的伸臂動作而著稱。
  • 形意拳的樁、拳、形體系
    3.五行拳法形意五行拳,是依據古代「五行學說」中之金,木、水、火、土,用劈、崩、鑽、炮、橫五拳相應而命名的。劈拳:屬金,形似斧,有劈物之意,有「生鑽克崩」之能。主練一氣之起落。拳法特徵為掌拳反覆循環的立圓動作,步法特徵為左右挪腳順步輪番前進。立叉步與兩手相抱擰裹上鑽循「起橫」之法;順勢劈出落步,有「落順」之意。」起如鋼銼,落如鉤杆」即此拳起落之法。
  • 內家咫尺拳(9-16式)單練與實戰用法,武當單傳秘笈、格鬥經典
    十、翻花手上動不停,腰身左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同時,左手回收於胸前:右手變拳隨前進之勢由左竹上向前反劈擊打,拳心向內。目隨右手(圖2-25 )。【用法】翻花手為近身短打之要法.敵攻我下其上必虛,我則連以右拳反擊其面(圖2-26)。
  • 形意拳散打術:八門八打
    裹撥的同時我身子即可滾將進去,這是很好的「打即是破,破中有打」的方法。形意拳有「拳不離心,肘不離肋」的規定,故一手起肘進擊時,另一手應放在起肘的肋下,以為補充。 以拳打人,要三節齊動。何謂三節?以上膚言之,手為梢節,肘為中節,肩為根節。出拳時手先動.肘隨之,肩催之,則腰腿之力可直達指梢而成一體,手到力發。雖是以拳擊人,而肘與肩要隨時予以補充。手被撥開即以肘繼之,肘發空則以肩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