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收購特斯拉、搖擺六年、加速研發,蘋果汽車有沒有顛覆行業的...

2020-12-27 手機鳳凰網

文 | 連線出行,作者 | 周雄飛,編輯 | 葉麗麗

「手機和汽車是設計非常糟糕的兩款產品。」

蘋果前CEO史蒂夫·賈伯斯曾這樣吐槽過。2007年初,他帶著iPhone向世人展示了智慧型手機的模樣,就此,一個名為「智慧型手機」的時代正式被賈伯斯和蘋果開啟。

iPhone發布後,蘋果憑藉著其深受全球各地用戶的喜愛,開始從智慧型手機端向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方面進行延伸。在這一切初具規模後,賈伯斯開始嘗試顛覆他曾看不上的另一大產品——汽車。

「我們有平臺去設計好一輛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打造一款汽車。汽車有電池、電腦和機械結構,iPhone上也有這些東西。」賈伯斯曾這樣對媒體表示。現任蘋果CEO蒂姆·庫克對此也有同樣觀點,他曾表示智能化的電動汽車同手機一樣是電子產品,基於此,蘋果在2013年就開始了造車計劃。

但這麼多年來,蘋果造車卻沒有被曝出相關的時間表,在7年後的今年,才有了新消息。

近日,據《經濟日報》援引消息,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或將於明年9月發布,2024年將開始生產蘋果汽車。另據DigTimes報導稱,蘋果正在美國籌備建立汽車生產線,並已與晶片供應商臺積電合作,將共同開發自動駕駛晶片。

這些消息一經曝出,蘋果就被認為將會是特斯拉的最強對手。蘋果的股價昨夜大漲5%,截止收盤上漲2.85%,市值大漲4000億元人民幣。而特斯拉的股價卻一度大跌超5%,兩天市值蒸發3400億元人民幣。

蘋果與特斯拉股價,圖源老虎證券

其實,蘋果與特斯拉之前在造車方面就有過交集。

12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我曾接觸蘋果公司CEO庫克、並討論讓蘋果(以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庫克拒絕參加會面。」

彼時在外界看來,庫克拒絕馬斯克的提議,是因為蘋果想自己造車, 做行業的顛覆者。

不過,蘋果造車飽受關注,但進展卻很緩慢,戰略也並不清晰。在此前七年時間裡,蘋果也曾在「直接造車還是做自動駕駛系統供應商」的戰略之間搖擺。

這讓其錯失了最佳造車時間窗口,而這個機會卻被特斯拉抓住了,並像昔日賈伯斯開啟了智慧型手機時代一樣,馬斯克也用特斯拉引領了新能源造車行業的崛起和智能汽車時代的開端。

圖源特斯拉官微

如今,特斯拉、「造車三兄弟」均已完成上市並在智能化、自動駕駛和動力電池等方面相繼布局。

另一方面,在智能生態方面同樣布局多年的華為,和阿里、百度等網際網路大廠也均已進軍到新能源造車行業,並聯合長安汽車、上汽等車企開始快速推進造車業務。

在這種群敵環繞的局面中,慢了的蘋果汽車究竟有什麼優勢?最終又能搶到多少市場?

蘋果汽車究竟造得怎麼樣了?

蓋在蘋果造車項目上的「面紗」正在慢慢被揭開。

近日,據一位負責蘋果汽車的供應鏈廠商高管對臺灣經濟日報表示,Apple Car將有望在2021年第三季度發布,具體時間可能在明年9月。這也正好是蘋果例行秋季發布會的時間。

對此消息,業內一時間議論紛紛,因為這比之前所預測的發布時間早了兩年。在2018年,蘋果分析師郭明池曾對媒體預測,蘋果汽車的上市時間將在2023年-2025年間。

除此之外,有關蘋果汽車的更多細節也被一些媒體曝出。

據彭博社昨日報導稱,蘋果將計劃於2024年開始生產乘用車,屆時蘋果汽車將可能裝配自研電池技術。動力電池,作為智能汽車核心之一,蘋果自研並不令人意外。

另據路透社報導,蘋果汽車將計劃使用的是一款名為「單電池」的電池技術,通過不將電池分割成獨立的單元,從而使整個電池組具備更大的容量,帶來更長時間的續航。此外,蘋果還考慮將在電池中應用磷酸鐵鋰物質,以便使電池更為安全。

相較於動力電池技術,智能汽車另一核心技術——自動駕駛方面,蘋果早已開始布局。

本月上旬,據DigiTimes報導稱,蘋果正在與晶片製造商臺積電合作共同研製自動駕駛晶片。要實現自動駕駛,有晶片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相關車載系統作為支撐。

上月,美國專利商標局公布了蘋果公司申請的一項與汽車自主導航系統(ANS)有關的專利,其可以對車道、道路標識、其他車輛位置和行人位置等進行處理,從而實現自動駕駛。

包括這一專利,蘋果在今年下半年已完成了10項自動駕駛相關專利的申請,其中包括自動駕駛的傳感器、通信及控制三大領域。而對於自動駕駛中至關重要的傳感器方面,自今年6月以來,蘋果也獲得了3項雷射雷達相關的專利。

而根據今年下半年蘋果申請的專利來看,除了自動駕駛,智能汽車本身的專利也佔據相當大的比重。

據連線出行統計,截至11月24日,蘋果今年已完成了36項有關汽車業務的專利,其中車內智能就有20多項,包括將前擋風玻璃做成一個超大屏幕和改變車門開啟方式等等。

前擋風玻璃作為駕駛員觀察車輛前方環境的主要窗口,蘋果深知這一點,由此將AR技術與其融合,讓前檔玻璃變成了一塊屏幕。簡單說,就是將實時的車輛和路況信息通過AR技術顯示在前檔玻璃上,駕駛員就能更加直觀看到需要看到的信息。

蘋果汽車AR擋風玻璃概念圖,圖源Patently Apple

對於坐在副駕駛的乘客而言,這塊屏幕就變成了娛樂的面板,不僅可以在擋風玻璃上看視頻,還可以玩遊戲和打電話。蘋果通過這一設計將前擋風玻璃變成了車內智能的主要交互入口。

除了車內,蘋果對車輛車門的開合方式也進行了調整。除了傳統的側開門方式,當車輛停在一些狹窄的停車位時,車門上的傳感器就會進行自適應調整,將車門調整為滑動形式,方便乘客進出車輛。

而在製造生產端,蘋果也與大工業、貿聯-KY、勤通信和富田電機等多家中國臺灣的汽車零組件廠達成合作,開始為整車生產和製造準備所需的零部件。

通過以上的一系列蘋果已獲得的專利和研發進度,或許可以預見到蘋果汽車一個大概模樣——這是一輛裝配了雷射雷達的、具有自動駕駛功能和AR系統的、整車每個地方皆智能的電動汽車。

要實現這一切,也少不了蘋果這些年在智能IOT和智能生態方面的布局,正因為這樣,給了蘋果造車的底氣。正如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對媒體表示,蘋果公司領先的技術優勢,將重新定義汽車,並實現與其他同行產品的差異化。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對於汽車業務相關的研發和專利申請基本都爆發在最近幾年,並且呈加速狀態。

據極客公園統計,自2017年開始,蘋果開始公開相關專利的申請,這其中汽車相關的專利從2017年的1項,增長到2018年和去年的31項與32項,而到了今年還未結束就已獲得了36項專利。

2017年-2020年蘋果在汽車業務申請專利情況,數據來源於極客公園,連線出行製圖

除了研發層面,在資金投入方面,蘋果同樣在加速。

據摩根史坦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 Huberty)預計,今年蘋果在汽車研發上投入近19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超1300億)。而據蘋果此前公開資料顯示,在2018年之前,研發投入每年增長僅為20億美元左右;而在2018年後,年增長就普遍超過20億美元,今年相較於去年,研發投入增長已超過27億美元。

蘋果加速發力汽車業務,在業內看來,很大可能是補回之前幾年戰略搖擺的時間損失。

搖擺的造車戰略

智能汽車的最簡單定義是什麼?

對於這個問題,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曾在華為Mate 40的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手機加四個輪子。而這個答案,7年前的蘋果也想到了,並很快進行探索。

2013年6月,在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發布了「iOS in the Car」計劃。顧名思義,這個計劃就是將iPhone的應用功能在車載系統屏幕中實現,讓駕駛員可以在駕駛不受打擾情況下,使用地圖導航、播放音樂和撥打電話等功能。

彼時,蘋果表示這一計劃已與本田、法拉利、奔馳、雪佛蘭、現代和起亞等在內的12家車企合作。雖然合作的車企並不多,但這成為蘋果最早涉足汽車行業的標誌。

蘋果在第二年隨即將「iOS in the Car」計劃落地變成了軟體產品——CarPlay 由此誕生,但推出後被吐槽並無新意。

CarPlay展示圖,圖源蘋果官網

而在同年,在中國的汽車市場上卻發生著一場巨變。

2014年,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帶著十幾輛Model S來到了中國,並將這些Model S的車鑰匙親手交到了國內首批車主手中。自此,國內掀起了一股新能源造車的熱潮,蔚來、小鵬和理想等車企相繼成立。

時任蘋果CEO的庫克大概也感受到了局勢的變化,就在推出CarPlay後,他又在蘋果內部批准了一個代號為「Project Titan」(泰坦)的項目,也就是之後業內所熟知的蘋果汽車業務的代稱。

該項目成立之初,主要的目標是打造一款顛覆行業的汽車,就像當初設計的Mac和iPhone一樣從零開始,從而在產品設計、用途和技術方面實現全方位的領先。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蘋果不僅在總部附近建立了一座汽車實驗室,與此同時,蘋果還以極具吸引力的薪資從谷歌、特斯拉、福特、奔馳、FCA 等公司不斷挖角,為泰坦計劃吸納汽車與軟體方面的工程師。

僅在泰坦項目成立一年後,依據LinkedIn的不完全統計,在其項目下就有將近1200名員工,其中300多名來自特斯拉,170多名來自福特。以至於史丹福大學機械工程教授克裡斯·戈德斯曾發出感慨:「你只要發現矽谷哪位與汽車相關的高管突然離職並去向不明,那他們多半是去了蘋果。」

就在到處挖角的同時,蘋果還註冊了「apple.car」、「apple.cars」以及「apple.auto」三個域名,一時間蘋果造車野心顯露無疑。

圖源蘋果官方推特

然而,就在看似一切準備充分時,蘋果造車卻陷入泥潭之中。

正像國內眾多新能源車企一開始通過收購車廠或與其代工合作,來實現造車的落地,當時的蘋果造車同樣也需要工廠。對此,蘋果曾尋求與寶馬、梅賽德斯-奔馳、日產、比亞迪等汽車製造商建立合作夥伴關係,但沒能有敲定的合作。

除此之外,泰坦團隊內部也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作為蘋果前汽車項目負責人Steve Zadesky所領導的團隊,希望泰坦項目可以開發一輛具備半自動駕駛的汽車產品,而另一個技術團隊則極力想要做到一步到位,打造一個全自動駕駛平臺。

一個想要實現整車製造,另一個更加注重平臺研發,之後誰也不能說服誰,以致雙方的分歧越來越大,而作為領導者的蘋果高層也在這兩個方案之間搖擺和徘徊,研發一時間陷入擱淺,團隊中大部分工程師也被遣散。

就在外界和媒體認為蘋果泰坦計劃要徹底終止時,一則消息的出現讓世人知道了該計劃還在進行。

2016年中,蘋果宣布將前資深高管Bob Mansfield重新招至麾下,並讓其負責泰坦項目的工作事務。在他接手業務後,就立即開始縮減團隊,並將研發方向確定為自動駕駛軟體平臺的研發。

這也意味著,蘋果為了解決泰坦團隊內的分歧,不僅空降高管,並且暫停了整車製造的方向。而在之後媒體對庫克的採訪中,後者確認了這一變動。

「我認為未來軟體將成為汽車上越來越重要的組件。自動駕駛也將變得更加重要。蘋果專注於自動駕駛系統,這是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也可能是蘋果進行的最困難的人工智慧項目之一。」庫克這樣對媒體表示。

2017年4月,蘋果獲得了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上路許可,當時有媒體報導,曾看到了一輛配備多個傳感器和攝像頭的雷克薩斯 RX450h SUV 離開了蘋果大樓。自此之後,每年都會有蘋果自動駕駛路測的傳言被曝出。

蘋果自動駕駛路測曝光圖,圖源Apple 官方推特

現在來看,庫克和Bob決定研發自動駕駛平臺也不是沒有道理。自2016年開始,全球範圍內就掀起了一股自動駕駛的技術風口,像小馬智行、AutoX等國內自動駕駛公司都在那年成立。

自動駕駛容易,但想真正落地卻很難,因為不僅要面對自動駕駛本身的技術攻關,並且在供應鏈和法律法規方面也並不成熟。對於這個問題,作為泰坦項目負責人的Bob同樣在思考。

在他看來,在那時的條件下,想讓蘋果的第一款車型直接上L4級別的自動駕駛系統幾乎是不可能的。

就此,在2018年8月,蘋果重啟了智能電動車的研發業務。

而這距離蘋果開始造車已過去了四年多的時間。

而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已不再是2014年的境況,不僅有著特斯拉、蔚來、小鵬和理想這樣的先行者,後面還有奔馳、寶馬等這樣的外資車企也轉型追趕,在這樣的環境下,蘋果再次撿起了之前放棄的造車業務。

遲到的蘋果汽車還能重新定義汽車嗎?

蘋果汽車還能顛覆行業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理清一個事實——蘋果在2018年自動駕駛業務失利後,為何還會重新選擇造車?

自2007年iPhone推出後,由於其有著顛覆行業的外形和體驗,之後的多個版本均受到了全球消費者的歡迎,以至於在國內賣的最瘋狂時,出現了消費者在蘋果門店外通宵排隊的情況,堪比節假日時的5A景區。

就此,iPhone一度成為了蘋果的主要「現金牛」,而這樣的盛況到了2018年被踩了「剎車」。

當年,iPhone一邊陷於銷量停滯的困境之中,另一邊被華為順勢反超,據彼時IDC發布的全球手機銷量排行榜顯示,蘋果被擠下了全球前兩大智慧型手機銷量位置,這也是蘋果首次來到第三。

2018年Q2全球手機銷量排行榜,圖源IDC

連線Insight曾在《iPhone難續蘋果「中國夢」》一文中,對蘋果跌落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並表示這將是蘋果跌落神壇的標誌。回過頭來看,也就是在那年開始,外界開始對蘋果和iPhone有了「沒有創新」的吐槽。

這樣的頹勢並沒有止步的意思。

據蘋果公開財報數據,2019年第四季度iPhone當季實現營收333.62億美元,較2018年同期的367.55億美元下降9%。而在今年11月初,蘋果交出了2020年Q4財報,其中iPhone營收為264.4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降幅還在繼續拉大。

衰退的不僅是收入,還有股價。就在該財報發布第二天,股價下跌超5.6%,較歷史高位已累計下滑了4500億美元。

由於智慧型手機主營業務的逐漸衰退,加之手機業務在全球的競爭日益激化,尤其在中國市場的低迷。蘋果自2018年開始需要一個新增的業務來維持公司的經營和股價。

造車是一個選擇。蘋果在2018年8月重啟了造車業務,並在這兩年對該業務進行加速布局。

雖然蘋果在造車業務上奮力加速,但在業內看來,按照目前蘋果所曝出的發布和生產時間表來看,即使如約完成這些目標,想要顛覆行業也不容易。

2014年,是業內普遍認可的新能源造車的「元年」。

假若蘋果可以在彼時開始研發智能電動車,按照蘋果在智能生態方面的積累,實車在2017年或2018年發布出來,還能有讓消費者眼前一亮、並與特斯拉抗衡的機會。

而今時不同往日。新能源智能汽車市場,經過一波洗牌,來到了下半場。留下來的車企,包括特斯拉、蔚來、小鵬和理想,無不在智能化、動力電池及自動駕駛方面加深布局和研發,就目前的資料來看,蘋果汽車未必能有太多優勢。

就先拿動力電池方面來講。根據前文所述,蘋果電池是利用磷酸鐵鋰材料、並通過去除電池之間的保護層和模塊,來達到增加續航的目的。但在業內看來,這樣的設計像極了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並不存在多少對電池技術的革新。

比亞迪「刀片電池」,圖源比亞迪官網

相較之下,雖然同樣還未落地,但特斯拉的新電池技術顯得更有想像力一些。連線Insight曾在《特斯拉新電池計劃公布,對誰的威脅最大?》一文中對特斯拉的新電池技術做過詳細闡述,使用了「無鈷」化電池,同時還將電池整合進車身骨架之中,同樣可以達到增加電池續航的目的。

再來看蘋果曾一度主攻的自動駕駛方面。

蘋果於2016年真正開始對自動駕駛業務發力,但僅發展了兩年,到了2018年蘋果的發展重心再次回到了造車業務上,而自動駕駛業務卻屢次成了「犧牲品」。據未來汽車日報報導,2019年1月,該業務裁員200多人;而到了今年3月再裁員190人。

此外,蘋果還減輕了自動駕駛路測的力度。2019年,蘋果在加州機動車管理局註冊的69輛路測車輛中,僅有23輛上路測試,路測裡程為7554英裡(折合為12140.89公裡),僅為2018年的十分之一。

相比之下,自動駕駛鼻祖Waymo同年路測距離超過145萬英裡,排名第二的通用汽車旗下的Cruise測試裡程也達到83.1萬英裡。

正因這樣的差距,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在去年發布的年度自動駕駛汽車排行榜可見,Waymo和Cruise均處於領導者地位,而蘋果與特斯拉均處於最末的第三梯隊中。

而到了今年,在這份榜單中特斯拉雖然還處在同樣的位置,但蘋果卻已掉出了這份榜單。基於此,在業內看來,蘋果還處於自動駕駛實力的入門階段,甚至連特斯拉都不如了。

2020年自動駕駛汽車排行榜,圖源Navigant Research

而在智能化方面,蘋果在智能座艙與整車智能方面已有眾多專利,通過這些專利「拼圖」來看,不得不承認蘋果在汽車智能化技術方面很超前。

但專利展示與真正在實車上實現中間還有較大的距離。

「如何將展示出來的這樣一塊塊智能化『拼圖』拼成一輛實車,對於沒有造車基因的蘋果來說是具有挑戰的,這其中不僅有供應鏈方面的配合,智能化模塊的整合和適應同樣也是問題。」新能源汽車從業者劉凱對連線出行表示。

除此之外,像華為、阿里巴巴和百度這樣在汽車智能化已布局多年的巨頭在今年也相繼下場入局造車,按照目前幾方透露出來的消息,在蘋果汽車發布上市之際,華為、阿里與車企「強強聯合」下的汽車產品也將同時發布和上市。

這意味著蘋果汽車若在四年後實現上市,將不僅會與這些具有實力的巨頭玩家正面硬剛,而且還要面對特斯拉、蔚來等新能源車企的圍攻。

外界對蘋果汽車的質疑聲不絕。

據36氪報導,花旗分析師今日對蘋果是否會真的生產汽車持「相當懷疑」的態度。在其看來,這不僅在於汽車行業的利潤率相比於蘋果主營手機業務要低得多,同時造車也是在其主營業務不利的情況下重啟,不排除當手機業務恢復之後,再次放棄造車的可能。

眼下,蘋果汽車不僅已失去造車的最佳時間窗口,並且現有技術在行業中並不佔多少優勢。這幾年,在蘋果的加速下,它能探索出多少創新?最終又是否能夠在汽車行業博得一席之地?

(本文頭圖來源於Patently Apple,文中劉凱為化名。)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相關焦點

  • 拒購特斯拉、搖擺六年 蘋果汽車有沒有顛覆行業的實力?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周雄飛來源:連線出行(ID:lianxianchuxing)原標題:拒絕收購特斯拉、搖擺六年、加速研發,蘋果汽車有沒有顛覆行業的實力
  • 蘋果庫克為什麼拒絕收購特斯拉?
    2015年蘋果大舉挖角特斯拉的時候,馬斯克曾經對媒體嘲諷說,「蘋果只能招我們不要的人,我們把蘋果戲稱為』特斯拉墳墓』(Tesla Graveyard)。如果你在特斯拉幹不下去,那就去蘋果吧。我可不是在開玩笑。」 那年矽谷開始熱傳蘋果秘密造車的消息。蘋果從傳統汽車行業招了不少資深人士,包括克萊斯勒菲亞特的品控主管以及戴姆勒奔馳的自動駕駛研發主管等等。
  • 迷霧中的蘋果汽車:庫克拒絕收購特斯拉是要做終結者嗎
    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是,據馬斯克自己介紹,在特斯拉因為 Model 3 項目陷入資金困境的時候,他曾經主動聯繫庫克尋求蘋果收購特斯拉,但卻吃到了無情的閉門羹。庫克甚至連會談的興趣都沒有。當時特斯拉的市值只有 600 億美元,而現在是 6000 多億美元。絕密中的絕密項目庫克為什麼對特斯拉毫無興趣?
  • 蘋果公司終於決定造車,當年曾拒絕收購特斯拉
    蘋果公司決定明年啟動造車計劃,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這一消息刷爆科技圈,人們好奇這家公司會如何攪局汽車行業,期待會用科技創新顛覆現在的汽車產業,一如賈伯斯當年推出的iPhone手機顛覆了整個通信產業。最近,特斯拉的馬斯克爆料,說蘋果公司當年拒絕收購特斯拉的機會,這才有了特斯拉走到今天的局面。特斯拉在2020年風頭非常猛,公司市值已經超過了全球第一大汽車廠商——日本豐田。如果馬斯克說的是真的,那麼蘋果公司要感到懊悔了,錯過了這麼一個厲害的投資機會。馬斯克是這麼回憶這個事情的。
  • 馬斯克:曾考慮讓蘋果收購特斯拉 但庫克拒絕會面
    12-23 08:36 (原標題:馬斯克:曾考慮讓蘋果收購特斯拉
  • 特斯拉曾希望蘋果以市值的十分之一收購自己 不知現在後悔沒有?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近日,蘋果曝光了將於明年開始布局新車行業,預計最快到2021年9年正式發布;而根據海外媒體報導,特斯拉曾希望蘋果能收購自己,但遭到了對方拒絕。(不知道現在蘋果後悔沒有!)特斯拉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我曾試圖與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接觸,討論該公司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遭到拒絕。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我曾接觸蘋果公司CEO庫克、並討論讓蘋果(以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庫克拒絕參加會面。」
  • 馬斯克:蘋果曾有低價收購特斯拉的可能 可惜庫克拒絕會面丨熱公司
    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在特斯拉處境困難時,曾試圖與蘋果CEO庫克商談收購事宜,但遭到拒絕。本周二,馬斯克在推特上發文稱,「研發特斯拉Model 3電動汽車項目時曾有一段非常黑暗的時光,我試圖和庫克會面並協商,讓蘋果以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收購特斯拉。但蘋果CEO庫克拒絕見我。」按照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估算,收購價約為600億美元。除此之外,蘋果也將進軍汽車自動駕駛領域,或將成為特斯拉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 如果蘋果當時抄底收購,沒有馬斯克的特斯拉會怎麼樣?
    他拒絕參加會議。」美東時間12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了這樣一條推特。當天,特斯拉的市值為6069.79億美元。也就是說,曾有一個大約600億美元收購特斯拉的機會擺在蘋果面前,蘋果拒絕了。而這也是首次,馬斯克向外界披露,他曾經試圖賣掉特斯拉。
  • 馬斯克曝猛料:曾考慮讓蘋果收購特斯拉 但庫克拒絕會面
    來源:金融界網站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周二表示,他曾試圖與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接觸,討論該公司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遭到拒絕。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我曾接觸蘋果公司CEO庫克、並討論讓蘋果(以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庫克拒絕參加會面。」蘋果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有可能成為特斯拉的直接競爭對手。
  • 蘋果能否在汽車行業博得一席之地?
    12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我曾接觸蘋果公司CEO庫克、並討論讓蘋果(以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但庫克拒絕參加會面。」 彼時在外界看來,庫克拒絕馬斯克的提議,是因為蘋果想自己造車, 做行業的顛覆者。 不過,蘋果造車飽受關注,但進展卻很緩慢,戰略也並不清晰。
  • 車圈|馬斯克自曝曾提出讓蘋果收購特斯拉 但被庫克拒絕
    騰訊汽車訊 據相關媒體報導,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周二通過社交媒體自曝,在Model 3項目最為困難的日子裡,自己曾聯繫蘋果執行長蒂姆·庫克,討論這家科技巨頭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
  • 馬斯克表示:他曾考慮過把特斯拉賣給蘋果 但蒂姆·庫克拒絕了收購...
    原標題:馬斯克表示:他曾考慮過把特斯拉賣給蘋果 但蒂姆·庫克拒絕了收購談判   周二,
  • 馬斯克:曾想讓蘋果收購特斯拉 但庫克拒絕了
    近日,蘋果造車的傳聞引爆了科技圈。作為目前全球最知名電動汽車廠商的 CEO,埃隆·馬斯克顯然也注意到了這一傳言。昨日,素來喜歡發聲的他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數年前和蘋果 CEO 蒂姆·庫克的一段軼事。
  • 蘋果研發投入1300億造車!終極將PK特斯拉
    5月20日,摩根斯坦利分析師凱蒂·休伯蒂(Katy Huberty)在一份研報中表示,預計今年蘋果的研發投入將近1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超1300億元)。休伯蒂預計,多錢善賈的蘋果將繼續在「垂直整合解決方案」方面做文章,「終極遊戲」是推出可以與特斯拉競爭的產品。
  • 昨天拒絕600億收購特斯拉,今天蘋果想拿這錢從零開始親自造車
    雖然解散了公關部,但馬斯克和特斯拉的熱搜體質依然逆天。這不,特斯拉 「代理公關經理」馬斯克近日又抖出了個驚天大料:「在 Model 3 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我找到了蒂姆.庫克,想與他討論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 ,大約600億美元。但他直接拒絕參加會議。」
  • 馬斯克:曾考慮讓蘋果收購特斯拉 特拉斯股價下跌
    當地時間12月22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表示,在特斯拉Model 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自己曾與蘋果公司執行長蒂姆·庫克(Tim Cook)接觸,討論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當時特斯拉市值只有目前的十分之一,但蒂姆·庫克拒絕參與討論。
  • 錯過收購特斯拉,蘋果會自己造車嗎?
    蘋果認為,從科技的一端接近電動化、智能化汽車並不是沒有可能。在iPhone成功後,蘋果公司創始人賈伯斯曾公開表示:「我們有平臺去設計好一輛車,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要打造一款汽車。汽車有電池、電腦、發動機和機械結構,iPhone上也有這些東西。」
  • 馬斯克:我曾想讓蘋果收購特斯拉 庫克不見我
    12月23日,最近關於蘋果造車的消息不斷見諸報端,當地時間周二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蘋果公司執行長蒂姆·庫克幾年前曾拒絕就收購特斯拉公司進行討論。
  • 馬斯克:曾考慮把特斯拉賣給蘋果,但庫克拒絕會面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2月23日,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發布個人推特稱,「在Model 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我曾聯繫蒂姆·庫克討論蘋果收購特斯拉(以我們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價格)的可能性,但他拒絕了會面。」
  • 蘋果與特斯拉,必有一戰
    來源:雷鋒網作者|李帥飛馬斯克不喜歡蘋果,但不得不重視蘋果。在Model3項目最黑暗的日子裡,我找到了TimCook,希望與他討論蘋果收購特斯拉的可能性(以我們當前市值的十分之一收購)。但他拒絕了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