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賈家胡同北龍巖州會館
(圖片源於靜安白雲客博文)
北京龍巖州會館
陳漢強 整理撰文
(詹柏山註解漳平人物)
沿 革
自唐大曆十二年(公元777年)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龍巖為漳州府屬縣。清康熙年間,漳州府所屬各邑合於永定門外冰窖胡同二十四號創建漳州會館(是為舊館,俗稱「漳州東館」),因舊館狹隘,遂於雍正四年(1726年)於前門外煤市街四十六號創設漳州新館(俗稱「漳州西館」)。漳州西館創設後,東館則日漸廢棄。漳州東、西兩會館創建之時,龍巖、漳平、寧洋均為漳州府屬縣,故該館亦屬三縣之公產。
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龍巖升縣為州,轄龍巖、漳平、寧洋三縣。漳人以龍巖、漳平、寧洋三縣非漳州屬縣,逐漸排斥龍巖州人。為此,漳人編了個理由,以雍正四年(1726年)創置漳州西館時龍巖人未曾捐款,故不認其共有權。自此,漳州會館幾無龍巖州人容身之地。從此,龍巖州人為自身權益進行了近兩百年的抗爭,直至宣統二年(1910年),京師內城地方廳始判決漳州西館為漳州、龍巖兩屬人所共有之會館。
有趣的是,漳州會館所有權紛爭200年,經京師內城地方廳判決後,僅過了6年,因龍巖會館賣舊買新,在整理舊館物件時,於故紙堆中發現龍巖會館館錄一冊,其中記載漳州東、西二館為龍巖州屬縣所共有,而龍巖人魏茂林且曾充漳州東、西二館董事,龍巖人以示漳人,漳人亦始恍然,僉曰:「使此冊早發現,則兩屬人士不至有涉訟之爭。」此為後話。
正是在此背景之下,龍巖煙商段潭波慨然將石頭胡同房屋一所,大小十八間,價銀五百兩,捐出以為會館,俾舉子得所駐足,京員可以僑居。
龍巖會館成立後,每年輪流龍巖籍京官一位為館主,收掌簿籍銀兩,經理祭祀及公用支銷,刑部郎蔣丹峰,保定知府魏茂林均主持過會館。其住館之例:京官讓候補候選,候補候選者讓鄉試廷試,不得佔住,以妨後人,其餘雜事人等不得住宿。
沿至清季,以龍巖會館所在之石頭胡同介在八大胡同間,青年子弟,濡染堪虞,其時既有他遷之說,然未果形。民*國元年(1912年),龍巖人連賢基當選臨時參議院議員,其時龍巖會館已被舊管丁霸佔,連賢基向法庭交涉,將管丁逐出,龍巖人始重操館業。至民*國五年(1916年)歲次丙辰,國*會召開,數十名龍巖才俊聚會於京城,受龍巖鄉人委託,始由連賢基、劉鬥南(即劉萬裡)、詹調元、蘇逸雲等人將位於石頭胡同的龍巖會館賣以楊姓為業,得價六千一百二十元,又購得賈家胡同北頭路東張姓房屋一座,大小共四十二間,用費四千六百五十元,作為龍巖會館,俗稱龍巖新館,此時舊館已出售,不復存在。
龍巖會館最後一任館長為溫公頤。溫公頤(1904—1996),原名壽健,龍巖萬安人,為當代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溫公頤任龍巖會館館長後,即以館為家。上世紀中期鼎革後,未知龍巖會館所有權歸屬,先人創業之艱辛,一朝付之流水,仿若南柯一夢。
古 跡
龍巖會館古蹟可考有石碑者二:一為龍巖新館碑,一為題捐姓名石刻。
其 一
龍巖新館碑
龍巖新館碑,原在北京市西城區賈家胡同。現藏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其拓片高34釐米,寬75釐米,圖載於《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拓本彙編》第91冊第138頁(拓片編號:京7075)。其文曰:
石頭胡同路東,龍巖舊館在焉,原有建築物,系吾巖段雲龍君所充。其自序有雲,豈一州二邑,無合為新館之圖?觀二語,而段君之意可知矣。門額僅標「龍巖」者,以平、寧舊隸巖州,言龍巖,而平、寧在其中也。民國五年(1916年),國會重開,旅京者麇集,僉以舊館地點不良,且受鄉人委託,爰將該館售去,即以售出之款,於賈家胡同購新館一所。時巖改州為縣,與平、寧分立,額標「龍巖」,似為巖縣所獨有,因公豎石碑,以垂久遠。夫處分物產,全視所有者意思之表示,段君既有謀一州二邑新館之宣言,則原有建築物其為三屬所共有,而非巖人所獨有也明甚。以共有物售出之價金,因而購得新物產,則其仍為共有也,更無待言矣。古今人度量之相越,其不甚遠乎?後之來者,當體先人大公無我之心,對於新館所有權義,共同分擔享有,不分畛域。而門額則仍其舊,蓋取有舉莫廢之義云爾。
蘇壽喬撰並書
連賢基 詹調元 劉萬裡 林錫良 陳閣勳 陳緯 章騰蛟 杜紹賢立
其 二
龍巖新館題捐姓名石刻
龍巖新館題捐姓名石刻,原在北京市西城區賈家胡同。現藏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其拓片高33釐米,寬91釐米,圖載於《北京圖書館藏中國歷代拓本彙編》第95冊第109頁(拓片編號:京7061)。其文曰:
龍巖會館近因旅京者日眾,不敷分住,又苦乏經費,勢難持久。僉議募捐添建,以廣多士;修店增租,以維常費。嘉賴各界熱心捐助,幸底於成。謹將樂捐名額匯勒諸珉,以垂不朽。連天麟謹識。
計 開
龍巖知事趙公鼎三 捐小洋二百元正
龍巖明倫堂
龍巖中學校
龍巖商會
龍巖紹經書院
龍巖東肖社奇邁書院
龍巖廖開初公
龍巖杜恥庵公
漳平陳竹溪公(待考)
龍巖連襄臣公
龍巖魯藍輝公
龍巖連錫華翁
龍巖張酌清公
龍巖陳鳳亭公
龍巖郭智深公
龍巖章友賢公
龍巖詹貴昌翁
龍巖翁錦泉翁
龍巖邱萬光翁
龍巖許應陽翁
寧洋俞光華翁(待考)
寧洋賴家猷翁(待考)
寧洋賴正濃翁(待考)
寧洋廖鵬程翁(待考)
以上二十三位各捐小洋一百元正
漳平陳齊雲(未詳)
漳平陳贊勳(未詳)
漳平陳祖光(又稱養奇先生,全閩師範學堂畢業,曾任漳平縣官立高等小學堂教員,後辭教職經商)
漳平陳華(字汝舜,號季閏,晚自號」香草山人」,以詩名於時,有「漳平詩人」之美譽,1907年考中歲貢。歷任漳平縣視學、縣公署總務科長、福建省臨時議會議員,漳平縣修志局總纂等職)
漳平劉志和(1861-1950,廩生,漳平清末至民國時期名師,參修民國末年漳平縣誌,有「五子三縣長『之美稱)
漳平劉瑜珪(未詳)
漳平林有聲(全閩師範學堂畢業,曾任漳平縣官立高等小學堂教員,1927年去世,其子林乃明、林乃佳等)
合捐小洋一百元正
龍巖教育會
龍巖葑山書院
龍巖廖書奎 振宗 家課
漳平陳子丹 陳遠人翁
龍巖楊蘊山翁
漳平張善德翁(原籍漳平溪南鎮東湖村,1926年出任漳平縣長,後成為虔誠的基督徒)
以上六位各捐小洋五十元正
龍巖湯品金翁 捐小洋十五元公債票三十五元正
漳平劉鬥南翁(即舉人劉萬裡,1875-1953) 捐大洋肆拾元正
龍巖孔教會
龍巖郭篤三公
以上二位各捐小洋三拾元正
長沙龍巖堂 捐大洋叄拾元正
龍巖章惠初翁 捐大洋貳拾元正
龍巖勸學所
龍巖松濤書院
龍巖鍾靈書院
龍巖郭文元翁
龍巖林殿金公
龍巖鄭會東翁
龍巖林壽坤公
漳平陳慎修翁(待考)
以上八位各捐小洋二十元正
龍巖龍津書院
龍巖鳳岡書院
以上二位各捐小洋十五元正
龍巖邱萬鍾戶 捐小洋十二元正
益陽蒼巖福 捐大洋拾元正
龍巖蘇世錦家課
龍巖章成翹家課
龍巖章月飄公
龍巖郭竹卿公
龍巖邵祥萬公
漳平李三三郎公(待考)
漳平呂大德公(待考)
漳平傅佛興公(待考)
龍巖傅仁富翁
龍巖鄒錦輝翁
以上十位各捐小洋拾元正
龍巖盧育興翁 捐小洋五元正
總計實收捐款:
小洋叄仟叄佰捌拾叄元正\大洋壹佰元正\公債票叄拾伍元正
中*華*民*國十六年八月吉日
郭口口 章口口 林口口 連口康 鄭邦口 郭秉寬 蘇福清
連口華 同立
觀之龍巖新館題捐姓名石刻,可藉見當年龍巖書院及家課之盛。鄙鄉紅坊之鳳岡書院亦赫然在列,鳳岡書院建於乾隆六十年(1795年),予年少求學,每過斯地,父祖讀書之聲,琅琅猶在耳,然而數年間化作黃泥殘瓦,滄桑之感,何類似耶!
人物
段雲龍其人
道光十五年《龍巖州志》卷十二《人物誌上•義行》載:段雲龍,字潭波,龍巖人。循例授同知職。少客都門,操計然術。性慷慨,以龍巖在京未有專館,捐所置房屋一座,為士子會試寓所,址石頭胡同。嗣又以白金五百兩,充新羅書院膏火。其好賢慕義,有足尚者。
清乾隆年間,閩中以龍巖縣產煙最富,巖人從煙業者眾,而段雲龍為其一。故老流傳雲,段雲龍年少不羈,佗傺無聊,求筶於神:「之南乎?之北乎?」神曰:「之北當吉。」於是隻身入都,以飼鳥為業。鳥能為百戲舞,且善鬥,北京之飼鳥者,無能與段姓之鳥敵,於是天橋一帶,無不知段之善飼鳥,謂公治長知鳥語,段雲龍且諳鳥性也。時有某王公,亦喜飼鳥,然鳥之技不如段所飼者,與鬥輒敗,於是王公某欲得段之鳥。段曰:「是鳥吾生命所寄託,旦夕賴以為生者也,何可以讓人。」王公某曰:「不然,汝能以鳥讓,吾能生汝。」於是以數千金易此鳥去,段即以此金營煙業,致巨富,蓋龍巖菸葉曾馳名海內外也。段喜行善事,而待士尤厚。某科會試,閩之舉子以三試不售,家貧,困於資,不能回閩,將自經死。段聞,救之,詢故,曰:「吾家徒四壁,來京川纏,均由借貸來,今三試不售,尚何面目見故鄉父老,留此又無以為生,故萌厭世之想。」段邀往其家,厚待之,三年竟入春闈,後仕某省,屢招段,思有以報之。段曰:「汝好為官,吾自為商,足矣。」最後以其餘資創此館。
附錄
龍巖會館錄序
蓋聞百裡雕欄,樊壽庚懸天際高翔之鑑;千間廣廈,杜工部發寰中大庇之思。是以賓至如歸,繕垣是急;旅亨有佔,即次為先。況京師猶為四方之會,而客邸可無一畝之棲?向唯龍巖原隸漳郡,舊置冰窖胡同一館,曰東館。續增煤市街前一館,曰西館。彼此交通,互相覉庽。自龍巖特進為州,平、寧二邑是屬。邇年應鄉會試,以及廷觀候選者,人更加於昔日。地未闢於今茲,雖芝蘭同臭,原容膝之可安,而肩趾相摩,恐停驂之實偪。且漳浦、龍溪有各自立館之例,豈一州二邑無合為新館之圖?雲龍抱志有年,私心未遂,爰將石頭胡同房屋一所,大小十八間,價銀五百兩,謹先捐出以為之倡,而尤幸我同鄉諸君子,許其銜石之誠,各有解纒之舉,鼓舞一心,共襄盛事,崇門啟宇,堪設宴而肆筵;慎鑰司閽,為迎來而送往。從此規模式廓,漸睹竹苞松茂之華;行將文運聿興,佇瞻璧聚奎聯之盛。敬將同人姓名及捐輸銀數並登於左。
時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仲春
段雲龍 謹序
歪曲漳平名人史實的劉某,乃漳平市蘆芝鎮易坑村後科坪自然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