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天地會支派——紅錢會的創始人!

2020-12-27 萌貨說文史

漳平(古屬漳州府漳平縣,寧洋縣),名取「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獨平」之意,位於福建省西南部,九龍江(北溪)上遊。

這裡的桂東洋山脈是省內少有的以高山桂池湖、山地和自然植被為景觀主體的鄉村旅遊型自然風景區,景觀以其「稀」、「秀」、「幽」、「曠」為顯著特徵。山裡溪澗幽邃、植物茂盛,是閩西南地區珍稀動植物的庇護地和資源庫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蘇阿普:

蘇阿普,福建龍巖集賢裡(今漳平赤水)香寮人。明嘉靖年間,蘇阿普率眾揭竿而起,於嘉靖四十年(1561)攻佔和睦裡(今吾祠)留地洋水口的三山,後在官軍圍剿中,突圍至赤水龍頭寨,以此為基地,四向出擊,斬官戮吏。嘉靖四十三年(1564),阿普為伏兵所擒,後遭龍巖知縣劉源湧殺害。

王景弘: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洪武年間(1368~1398年)入宮為宦官。永樂三年(1405年)六月,偕同鄭和等人首下西洋。永樂五年(1407年),二下西洋。宣德五年與鄭和同為正使,人稱王三保。宣德五年(1430年)六月,六下西洋。宣德八年(1433年),七下西洋,鄭和病逝於印度古裡。王景弘率隊歸返,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一般史書記載王景弘參加了第一、二、三、四次出海,蘇門答臘國王遣其弟哈尼者罕隨船隊到北京朝貢。他同鄭和一樣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航海家、外交家。南沙群島有景宏島以示紀念。

陳性初:

陳性初,原名慶善,字嘉祥。漳平城關(今菁城街道)人,1902年赴荷屬東印度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受孫中山革命思想影響,創立華僑智育會作為宣傳革命的活動陣地。辛亥革命勝利後,募款支援孫中山領導的新政權。他身居海外,心繫中華,發起組織會館,創辦《工商日報》,倡導興學,開發民智,熱心公益事業,畢生為華僑與當地勞苦大眾服務。抗日戰爭爆發後,他懷著「請纓有志願從戎,餘心愛國貫始終」的激情,竭力為志願祖國抗戰而操勞奔波,成為著名愛國僑領之一。1939年5月,68歲的陳性初回國慰勞抗日將士,病逝於昆明。

鄭超麟:

鄭超麟,福建漳平人,中國現代史上的革命家、思想家,託洛茨基主義在中國的代表人物。化名馬道甫(Марлотов),筆名超麟、林伊文、林超真、曹真、綺紋等。

1919年去法國勤工儉學,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22年為「少年共產黨」18名代表之一。1923年被選派到蘇聯留學,1924年被派回國,在上海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編輯黨報,草擬共產黨內部教育與黨外宣傳的文件,翻譯布哈林所著《共產主義ABC》,同時擔任上海大學教員。參加過五卅運動,第二、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1927年參加中共五大。後任湖北省委宣傳部部長。八七會議後隨中央秘密回到上海,任新黨報《布爾什維克》主編。1928年赴福建整頓黨務。1929年至1930年後與陳獨秀等轉向託派。不久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判刑15年。因抗日戰爭爆發而提前獲釋。1940年回上海,參加中國託派組織的領導機關——《鬥爭報》編輯部。同時翻譯託洛茨基《俄國革命史》。1942年,中國的託派組織重新分裂。為後來命名為「中國國際主義工人黨」領導人之一。1952年入獄。1979年恢復自由,任上海市第六屆政協委員、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委員。著有《鄭超麟回憶錄》、《從第一國際到第四國際》等。

陳開路:

陳開路,原名陳光照,福建漳平人,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歷任戰士、班長、排長、副連長、連長、團長、副旅長、旅長、師長,廣東省公安總隊副司令員、總隊長,廣西容縣軍分區司令員、廣西軍區副司令員(副兵團職)等職。革命戰爭年代,他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一至五次反「圍剿」鬥爭、紅軍長徵、平型關大戰、百團大戰、平津戰役和解放漢口、廣東等戰役戰鬥。

易鴻杉:

易鴻杉,漳平市溪南鎮下林村人。生前是一位農民,1994年3月13日在溪南鎮下林村感化溪為搶救被溪水衝走的張金髮父子而犧牲。

易鴻杉犧牲後,共青團漳平市委追認他為共青團員;中共漳平市委、市政府、中共龍巖地委、行政公署也先後追授他為"捨己救人好青年"、"捨己救人、無私奉獻的好青年"的光榮稱號,並號召全市、全區人民向他學習。

劉棠:

劉棠,字君美,北宋樞密院編修,福建龍巖和睦裡(今漳平新橋)人。哲宗庚午(1090)科舉名列榜首,並由開封府送京應試。次年中進士。授樞密院編修,編成哲宗御書。後任利州路提舉學事,旋提舉兩浙常平。居官有善政。至任朝請郎時,告老歸裡。棠有文才,他的3篇文章《綱舉而網疏賦》、《舜不窮其民論》、《勸農孔孟二策》被推崇為考場範文。尤工詞賦,同陳俌並稱為「漳巖賦虎」。舊志譽之為「開一邑文教之先」。

曾汝檀:

曾汝檀,原名檀,字惟馨,世稱廓齋先生,自號凝碧子,漳平縣和睦裡(今新橋)人。父曾元清,曾任明朝山東利津縣知縣。嘉靖初年,曾汝檀以貢生入南京國子監,受學於廣東湛若水。湛器重他,常加獎掖,師生關係密切。嘉靖四年(1525)汝檀在應天府(今南京)考中舉人。嘉靖十一年考中進士。為漳平建縣後第一個中進士的人。

陳祖康:

陳祖康,出生於福建漳平的一個書香世家,16歲赴法國留學,在巴黎西郊聖日爾曼公學補習法語。1923年,加入中國少年共產黨,1924年轉為共產黨員。陳祖康在1924年獲法國馬賽大學理科碩士學位,1925年夏又畢業於法國西方工學院,獲土木工程師證書,並被聘為該院的助理教授。1926年陳祖康參加國民革命軍,1927年1月陳祖康在閩南從事革命活動,任閩南特委委員、福建臨委委員;10月任閩西特派員;12月當選福建臨委執委。

1928年2月當選閩南臨委常委,兼省臨委組織部長,4月代理福建臨委書記,6月中旬投靠中國國民黨,6月24日福建臨委開除其黨籍。1936年兩廣事變爆發後,他到湖南醴陵收集廣西方面的動態,「成績良好」,後被派往老家福建工作。在擔任軍統閩北站站長期間,曾查到一封日本臺灣總督中島滿從香港寄給福建省政府主席陳儀的信並上報中央,嚇得陳儀趕快把他的日籍太太送到長沙並表示對中央的忠誠。

1939年,陳祖康被派到上海從事情報工作,從陳公博那裡獲得了美國需要的日本剩餘海軍艦隻的位置的情報,從而幫助美軍飛機徹底解決了日海軍艦隊。隨著抗戰的即將勝利,為了保證國民黨軍隊進入上海,他和日軍高級軍官勾結,破壞了共產黨在上海日軍下級官兵中的策反。抗戰勝利後,陳祖康返鄉競選「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並當選為代表。1949年,陳祖康赴臺灣。1960年,又受命赴香港進行反共的情報工作。返回臺灣後,於1979年2月在臺灣病逝,享年78歲。

陳德軒:

陳德軒,福建省漳平縣永福鄉龍車村人。

生前是紅十二軍戰士,1930年犧牲於平和縣大蘆溪,革命烈士。

蔡起八:

蔡起八,福建省漳平縣新橋鄉西埔村大山自然村人。生前是中共閩中工委新橋交通站站長,1946年犧牲。

黃友:

黃友,史稱黃有使,福建漳平和睦裡(今新橋)雲墩村人。原在鄉務農,迫於生計,後改撐船為業。但生活仍然艱難,又到永安、大田、永春一帶闖蕩謀生。一日測字先生對他說:「友者反字出頭也。你要出頭,就要造反,否則就得一輩子受苦」。於是加入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天地會。他創立天地會的支派——紅錢會,成為會首。

黃友起義時間雖短,但它沉重地打擊了清王朝在福建的封建統治,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天國革命運動。

當然,漳平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漳平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清遠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最後一位榜眼!
    這裡的摩崖石刻量多質高,早至唐代,晚至明清,內容廣雜,書法多彩,其中有韓愈、周敦頤、蘇軾等名人題刻。這裡的連州地下河絢麗多彩,令人流連忘返。許多遊客在此留下讚美的詩篇,如著名詩人楊應彬題詩:"淵明風骨王維韻,盡人連州一洞天。如此江山即上界,何須世外覓桃源。"著名作家秦牧1988年5月遊覽地下河後,有感而發寫下遊記《神秘瑰麗的地下河》。
  • 天津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泥人張」的創始人!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李叔同:李叔同,原籍浙江平湖,生於天津,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
  • 汝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近現代警察制度的創始人!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劉希夷:劉希夷 ,唐朝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
  • 資興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資興史上第一位進士!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曾中生:曾中生,原名曾鍾聖,湖南省資興市人,軍事家。1926年6月,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前敵總指揮部組織科科長。他是共和國36位軍事家中開始軍事生涯較早的一位,也是軍事論著最豐富的一位。撰寫《與川軍作戰要點》、《遊擊戰爭要訣》、《與「剿赤軍」作戰要訣》等多篇軍事著作,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軍事思想。
  • 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新派武俠小說開山鼻祖!
    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指出,騎樓城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梧州,坐落於潯、桂、西三江水口交匯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古代珠江流域和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成為了近、現代百年「兩廣商埠」、「水上門戶」。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丹江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陳世美的歷史原型!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李紀才:李紀才,湖北均縣(今湖北丹江口)人,清光緒十八年(1892)隨父母兄長逃荒到陝西蒲城蘇坊鄉聯武村後李堡落戶。曾在陝西講武堂學習,後參加陝西新建陸軍第一混成協,並加入中國同盟會。
  • 耒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毛澤東的第一愛將!
    羅含,字君章,號富和,東晉衡陽郡耒陽縣(今衡陽市耒陽市)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地理學家,中國山水散文的創作先驅。黃埔軍校畢業,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之一、湘贛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人和領導人。開闢了贛南、閩西、湘贛革命根據地,參加了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東徵、北伐戰爭、南昌起義、湘南起義、春江鋪阻擊戰、五次反「圍剿」、謝坊伏擊戰等。1935年春率紅24師4個連向廣東東江方向突圍,4月在江西尋鄔(今尋烏)戰鬥中犧牲。譚冠三:
  • 衛輝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鐵道遊擊隊》的作者!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比幹:比幹,牧野(今河南衛輝)人,因封於比地,故稱比幹,也稱王子比幹,商王文丁庶子,商王帝乙之弟,商紂王帝辛之叔,殷商王室的重臣。幼年聰慧,勤奮好學。授以少師,輔佐商王帝乙。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襄陽,簡稱「襄」,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鄂、豫、渝、陝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這裡已有2800多年建制歷史,是楚文化、漢文化、三國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歷代為經濟軍事要地,素有「華夏第一城池」、「鐵打的襄陽」、「兵家必爭之地」之稱。這裡的襄陽古城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地處漢水中遊南岸,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
  • 廣水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東林六君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聶洗:聶洗,字怒夫,原名紹武,又名競武,派名渭忠,湖北省廣水市關廟鎮聶店人。1926年北伐軍進逼武漢時,他把家屬移寓漢口,隻身隨部留守武昌,在最後關頭,參與開城迎接北伐軍。隨即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參謀處處長。"
  • 常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延安五老」之一!
    歷史故事「劉海砍樵」、「孟姜女哭長城」以及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等浪漫主義情結貫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歷史,開創了常德獨有的「善德文化」。這裡的夾山寺又名靈泉禪院,位於湖南省石門縣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唐代鹹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善會大和尚獲賜領眾僧開山建寺,享有「三朝御修」的盛譽,規模宏大有「騎馬關山門」之稱。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這裡不僅吸引了眾多文藝界的名流,這裡也誕生了很多名人!三毛:盧作孚:盧作孚,原名盧魁先,別名盧思,重慶市合川人,近代著名愛國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民生公司創始人、中國航運業先驅,被譽為「中國船王」、「北碚之父」。
  • 麻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麻城歷史上唯一的武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陳再道:陳再道,原名程再道,湖北省麻城乘馬崗鎮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王必成:王必成,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湖北省麻城乘馬崗鎮人。
  • 京山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九宮山開山道祖、御製道派的創始人!
    這裡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第二次農民大起義「綠林起義」的發源地,也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發祥地,史稱「光武中興,兆於綠林」,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綠林好漢」一詞正是起源於此。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宜昌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與霍元甲齊名的當代張三丰!
    這裡曾經是楚文化和巴文化發展的地望,歷代文人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歐陽修、蘇軾、陸遊等,也多會於此,他們遊覽西陵山水所留下詩文,為宜昌增添了文化財富。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清末民初傑出的歷史地理學家、金石文字學家、目錄版本學家、書法藝術家、泉幣學家、藏書家。楊守敬一生勤奮治學,博聞強記,以長於考證著名於世,是一位集輿地、金石、書法、泉幣、藏書以及碑版目錄學之大成於一身的大學者。他一生著述達83種之多,被譽為「晚清民初學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經註疏》,是酈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 冷水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兵作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蘇鏡:蘇鏡,字自明,冷水江市毛易鎮人。1926年就學長沙周南女中時,積極參加革命活動,並加入共青團。1958年調任湖南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1961年夏任紡織工業部辦公廳主任。
  • 曲阜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
  • 張家界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張家界史上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張兌:張兌,原名張文悅,張家界市慈利縣五雷山麓張家塌人。元朝至正元年(1341)進士,著有《溪堂集》等書。他能文、能武、能醫,先後在山東德州、江蘇丹徒、湖南茶陵等地作過官,後因不滿朝政腐敗,隱居道教名山五雷山,做了第二代道長,留下不少奇聞軼事。
  • 蘭溪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金華四先生」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歷史名人!貫休:貫休,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省蘭谿市)人。唐末五代時期前蜀畫僧、詩僧。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書千字,過目不忘。唐天復間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賜以紫衣。貫休能詩,詩名高節,宇內鹹知。
  • 新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西門慶的歷史原型!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盧肇:盧肇,字子發,江西新餘市分宜縣人,唐會昌三年(公元843年)狀元,先後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過刺史。所到之處頗有文名,官譽亦佳,又因他作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門生,入仕後並未介入當時的「牛李黨爭」,故一直為人們所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