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認為暴力、殘酷的金基德復出後似乎也不想要擺脫它們,《聖殤》的前半段依然血腥而殘忍。但三年的歸隱、沉澱的確讓金基德的藝術創造力更為純熟,這位情色暴力大師又開始向懸念大師發展。本屆威尼斯雷聲大雨點小,終於金基德的這部《聖殤》似乎已經開始向金獅靠近了。
網易娛樂9月5日報導(小凡/文) 沉寂了三年的韓國導演金基德復出後的首部作品《聖殤》就入圍了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的競賽單元。像其自拍紀錄片《阿里郎》所呈現的那樣,這歸隱的三年金基德過著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活,不停地自我反思和批判。這樣的經歷,讓觀眾對此次這個全新的金基德作品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電影《聖殤》的英文名Pieta,意為「聖母哀痛耶穌之死」,導演創作最初的靈感來源於米開朗基羅的著名雕塑作品:「透過聖母的姿態,我被她哀傷、痛苦的情緒中所蘊含的人性而深深打動了」。母與子便成為這部影片所要講的故事的核心。電影的男主角被放款人僱傭去討債,這個沒有任何依靠的男人有一顆極其冰冷而殘酷的心,要帳時無論多麼殘忍的酷「刑」他都招用不誤,憐憫與同情與此人毫不沾邊。然而有一天,一個自稱是他母親的人出現了。開始他並不相信和接受這個實事,在女子不斷地證明下,他漸漸接納了這個母親。當他開始被人情所感染,想要辭去這個殘忍的職業時。母親卻被綁架了,他懷疑這是自己以前要債時所傷害過的人幹的,便以這些人為線索找母親,不想卻發現了最可怕的、最好能永遠都不知道的黑暗秘密……
故事發生的背景是韓國的一個類似貧民窟的地方,這裡是資本主義經濟體質下的受害者。錢,作為電影中的第三個主角是一切罪惡的根源。金基德的電影看似關注的都是邊緣化個體的特殊故事,然而事實上他的影片觸及的是整個社會的根源,是最為真實而普遍的事實。只是導演的思想超前而深刻,他的片子更像是寓言,將一些深深埋藏的社會問題、或者社會發展的隱患,以簡化的、小品式的故事表現出來。對金基德來說,電影是一場人道主義的思考。
曾被貼上暴力、殘酷等標籤的金基德復出後似乎也不想要擺脫它們,《聖殤》的前半段依然血腥而殘忍。然而,三年的歸隱、沉澱的確讓金基德的藝術創造力更為純熟。這位情色暴力大師又開始向懸念大師發展,影片意想不到情節發展和角色扭轉堪稱神來之筆。而鏡頭也更加耐人尋味,特寫與全景鏡頭無任何過度的連接,打破正反打鏡頭的對稱規則等,從視覺上為觀影製造了微妙的困惑和懸念。
金基德電影中一貫的集女神與女奴為一體的女性形象在這部影片中再次延續。趙敏秀這個並不被人熟知的女演員卻將片中的「母親」這個複雜而扭曲的人物詮釋的非常到位,她將悲與喜、愛與恨、溫柔與殘暴等,這些相互矛盾的情感表現的淋漓盡致。痛苦的眼神、悲鳴的哀嚎、掙扎的舉動無疑會讓這位韓國女演員的名字列在本屆威尼斯影后候選人名單中。相較之下,男演員的表演功力略有不足,稍顯僵硬的表情削弱了這個人物本該有的強大氣場。
本屆的威尼斯有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令人期待的片子很多,但到目前為止展映過的大部分作品都讓人覺得不過如此,終於金基德的這部《聖殤》似乎已經開始向金獅靠近了。不過影展還有四天,最後花落誰家現在還很難說。
本文來源:網易娛樂專稿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