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在家,如何自我調節心理

2020-12-26 單州教育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小學延遲開學,寒假時間比往年長了不少,而且學生窩在家裡,不能外出,活動範圍有限,業餘生活單調,甚至「放風」也會受到限制。長期居家可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情況。單縣一中心理教師劉冒闖老師根據學生疫情在家期間可能遇到的情況,有針對性的編寫了幾篇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幫助同學們健康快樂地度過這個特殊的假期。

專題一:如何與家長幸福相處

人是很奇怪的,上學期間想家、想父母,但是長期在家,又會想同學、想老師。最近有學生反映長期居家期間,父母對自己的限制太多,說的太多,所以開始產生了一些矛盾,甚至,開始有情緒了。雖然我知道父母也是為我們好,但是,學生也很委屈:我明明學習了,剛看一會電視,他們就來說我,或者問這問那,亂指揮,覺得他們根本不了解自己。

其實,看似父母對我們管的多,這正說明父母對我們的關心不僅是在心裡,還表現在行為、語言、情緒上,只是,表達的方式讓我們耐不住性子,產生了情緒。只要我們改變一下和父母在一起的方式,你會發現,父母也會變化,長期在家,也一樣和父母幸福相處。

1.讓父母看到自己的變化和行為

父母管的多,說的多,是因為對我們不放心,或希望我們能做的更好。我們抱怨父母管的多,但是作為溝通主體的我們,能做到與父母溝通了嗎?甚至父母越想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我們就越不與他們溝通,如此下去,矛盾就會越來越多。請同學們記住,任何一方的改變都會促進雙方的改變,而抱怨、固執不變是沒有相應的作用的。就與父母溝通來說,如果父母對我們的情況都很了解的話,不僅不會幹涉太多,還會為我們的成長而高興。所以主動溝通,讓父母看到我們的變化或行為非常重要。

前兩天的一位學生,我指導他這麼做,效果很好:主動與父母一起制訂計劃,並把計劃寫兩份,一份貼在自己的書桌旁,一份帖在父母能看的到地方,這樣,自己按照計劃該學習的時候學習,該休息的時候休息,一目了然,父母還會在你該休息的時候嘟囔你要學習去麼?當然前提是計劃的制訂要合理,並要按照計劃進行。這個學生說,父母有好幾次想說的時候,一看到計劃表,馬上意識到他們自己的情況了,雙方的矛盾也得以緩和。

當然有的父母是關心我們學習的結果,這時候,我們可以把學習的進度及時和學習效果與父母及時溝通,雙方都會受益。

2.向父母請教

高一的時候我們講職業指導,我們將來要做什麼職業,需要選什麼專業,假期正是了解相關信息的時機。了解自己的家族故事,了解自己的父母奮鬥經歷,了解父母年輕時的抱負,了解鄰居、親朋好友的職業,了解父母的對人生的看法等等。讓自己虛心的聽,崇拜的聽,既能搜集未來的職業信息,又能激發自己的鬥志,何樂而不為?

但是,因為親近,因為熟悉,很多學生對自己的父母並不崇拜,其實,就父母的起點,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崇拜的,有時候,越是看到父母的長處,越能培養自己的自信。

3.與父母同樂

正好不能外出,與父母的時間又是這麼寶貴,我們可以與父母同樂:把自己會的有益的活動教給父母,一起做一些活動,老師教給大家的活動,也可以與父母分享。今天我教給我70多歲的父母如何踮腳尖鍛鍊,我們一起煉的很好,父母高興,我也高興。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本文所引用的兩幅圖片就是我校學生做的美食。

其實,家人在一起,用心、用情、用行,調整一下思路,調節一下方式,你收穫的不僅有經驗,有親情,有成績,有健康,還有成長。

長期居家,一樣很幸福。

專題二:疫情中的心理啟示——人際交往

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現在已確診的病例遍布全國各省市,內地31個省均已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疫情的傳播程度大大超過原來預期。所以對於全國人民來說,2020年的春節也是過得提心弔膽、人心惶惶,非同尋常。

疫情影響了身體健康、影響了經濟、影響了企事業單位上班、影響了衛生防疫部門人員的休息、中小學生的開學日期、不能出入公共場所、不能拜年、不能聚餐......同時也影響了我們的情緒,由原先歡快、幸福的新年變成了五味雜陳的春節;由原來快樂的聚會、拜年變成了關於疫情的談論;由原來的笑臉變成了驚恐的模樣......所以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這個新年異於往常。談到影響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情緒的各個方面,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影響,那就是居家隔離帶給大家的正常人際交往。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利用這個漫長的假期從各方面指導孩子思考人際交往的各個問題,相信孩子開學後對於生活或學習中的很多問題都能釋然。

人際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和培養感情及信任的重要途徑。交往的方式可以分為很多種:面對面交往、電話溝通、網絡聊天、集體活動等,其中面對面交往、進行戶外活動是主要方式,但疫情時期由於居家隔離,無法出門,所以對於我們可能會有些急躁或煩惱。所以說正常的人際交往在我們生活是必須和必要的。既然正常的人際交往是正常和必要的,那麼我們孩子們就可以思考下,如何維護正常的同學交往,讓正常的友誼成為我們生活的調味劑;讓自己擁有一位不僅可以分享快樂的好夥伴,還有擁有一個可以傾訴不快和鬱悶的知音。在這裡給中學生們提幾個關於維護正常人際交往的建議。

一、利用時間充分認識周圍的人和職業

你身邊有多種職業的人群,可能有醫護人員、警察、教師、公務員、疫情防控人員、銷售人員、車間工人、農民、超市工作人員、孕嬰店經營者等等,其實正是有了不同職業的人員,各個工種的和諧相處才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如此絢麗多彩,其實這就是交往。認識職業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就是可以幫助我們認識他們的職業屬性,了解工作內容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發揮的積極作用,這對於我們中學生來說就是職業生涯的引領。

二、正確處理生活和學習中的同伴關係

在學校裡可能會因為一句話或一件事讓自己大動幹戈或大發雷霆,現在想想在生命面前,這些算什麼對吧?在我們想找人聊天說話和討論作業的時候,忽然發現身邊有我的同學們真好,對吧?在我們居家隔離,無法相見、無法牽手和拍肩的時候,瞬間發現我的同學們對我來說那麼重要,對吧?鑑於這樣的原因建議大家開學後見到同學,一定要微笑著擁抱身邊的好朋友,讓你們的友情不再有雜質;對於一些內向或者比較弱小的同學,你也許想像以前那樣給他一個綽號或者命令他給你做事情,更甚之,找幾位同學刁難他、凌辱他,開學後一定要換個態度去關心他,去愛他。

三、正確處理異性同學關係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青春期,也許此時你的內心牽掛一個人,也許你的手裡有一封未送出的小情書,也許你的計劃裡有一場浪漫的約會,經過這個不同尋常的2020年的春節,此時的你是不是該換個想法了?疫情如此嚴重、生命如此脆弱,每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地貢獻著,作為青春年少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放棄這沒有結局的好感和懵懂,選好自己的職業,訂好自己的生涯方向,為未來的自己、為社會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專題三:疫情壓力下,如何調節自己的心情

突如其來的新肺炎疫情,讓這個春節變得如此漫長,而這個春節也註定會成為我們難以磨滅的記憶。網上每天充斥著的各種疫情信息和防護要領讓我們的神經也變得更加敏感。在當前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同學們如何做好心態調控亦至關重要。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夠增強我們的免疫力,也有助於疫情防控。面對這場疫情,我們可能會出現以下心理反應:

1.認知層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思考能力下降。

2.情感反方面:焦慮、缺乏耐心,甚至憤怒,對自己正在經歷的一切感到困惑,沮喪,對不能正常開學感到擔憂害怕,壓力增大,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

3.行為:易衝動,煩躁,過度刷屏,反覆查看疫情進展信息,對自己身體過分關注。

4.軀體:食慾下降或適量增加,入睡困難,睡眠質量差,因長時間焦慮出現肌肉緊張、坐立不安等。

那麼有同學會問,我出現這種反應是正常現象嗎?

其實大部分同學的反應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一旦反應過度,持續時間過長則需要我們的高度關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而對於我們大部分同學來說,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進行自我調整:

1.軀體放鬆技術。如果出現了嚴重的焦慮情緒,可以試著用冥想的方法放鬆自己,比如,閉上眼睛,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後讓呼吸慢慢變深變緩,以20次為一組,每天堅持10-20分鐘就會有益身心。

2.學會過濾信息,避免造成替代性創傷。替代性創傷是指通過看、聽、讀新聞報導或與人討論創傷性事件等方式造成間接暴露於該事件,進而產生心理創傷的情況。學會分辨與過濾謠言,適度關注關於疫情新聞。這也是我們價值觀塑造的好機會。我們還可以扔下手機,利用難能可貴的假期,進行一些興趣愛好活動,做喜歡做的事,進行適當的娛樂消遣,轉移緊張的注意力。當然了,作為學生的我們最好的方式就是可以通過寫作業的方式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3.提升積極情緒。對於疫情的恐慌與焦慮歸根到底是一種負性情緒,戰勝負性情緒的最好辦法就是獲得更多的積極情緒。例如:看一些娛樂綜藝節目,做一些娛樂遊戲,或者積極獨處,回憶過去自己取得的一些成績,重新體會那些生命裡的愉悅體驗,必要時可以記錄總結下來。

4.行為應對。可以簡略概括為:「說說」、「寫寫」、「唱唱」、「跳跳」。

(1)「說說」:有了負性情緒之後,要積極找人傾述,尋求情感支持,例如可以找父母、朋友、老師等,如有必要也可以聯繫心理老師尋求專業的幫助。

(2)「寫一寫」:心理學研究表明,把心情記錄下來,可以增強心理免疫力。我們可以在家裡寫寫日記,總結、記錄過往的生活片段,或者給未來的自己做一下人生規劃。

(3)「唱一唱」:唱歌是宣洩負性情緒、維持心情舒暢的好方法。

(4)「跳跳」:做一些必要的體育運動,運動不僅增強提高免疫力,也可以增強自信心。

專題四:談學生居家期間的時間管理

今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大家的假期特別漫長,面臨這麼漫長的一個假期,我們要做好時間管理,不要鬆懈,讓我們的假期充實起來。有些學校開設了空中課堂,大家除了根據學校開設的空中課堂進行學習,按照任課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進行學習,還有一些時間管理的方法推薦給同學們。

一、時間管理四象限

科維提出的時間管理四象限是非常有名的,時間管理四象限就是按照事情的緊急性和重要性進行劃分,一般是以緊急性為橫坐標,重要性為縱坐標。這樣就分為了四個象限,我們接下來簡單的來列舉一下每個象限的內容(生活、學習中遇到的一些例子)、方法和原則。

我們已經了解了時間管理的內容、處理方法和原則,接下來我們就要學會如何利用四象限法管理自己的時間,時間管理四象限運用有以下幾個順序:

1.先列出事情的清單。

2.根據重要性和緊急性判斷每件事情的優先等級。

3.根據優先等級排序來將各項工作放入四個象限。

4.將注意力放在「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兩象限上。

二、時間管理的其他方法

除了時間管理四象限,還有一些其他的管理方法,接下來介紹幾種,希望對同學們有幫助。

1.制定科學有效的時間表

(1)為自己制定一個學期時間表。在這次假期期間,同學們時間充足,為自己制定一個學期時間表,讓自己有計劃的學習。

(2)為自己制定一個每周時間表。這次假期時間長,我們每個周一定要有自己的計劃,這個周要完成什麼任務自己心裡一定要清楚。

(3)為自己制定一個每日時間表。其實每日做什麼大家做好了,大家每月、每學期就會做得非常好,所以為自己制定一個每日時間表,具體到幾點起床,幾點睡覺,每個時間段學什麼,如果自己實在沒有想法,可以借用學校裡的課程表。

(4)為自己制定一個雙休日時間安排。雙休日不全是用來玩的,大家一定要有計劃,可以玩,但也不要忘了學習。

2.設定優先次序

為了高效達到目標,執行計劃時應該按照優先次序對各項任務進行時間分配。

時間管理於我們而言是及其重要的,我們要善用時間管理四象限的原則和處理方法,例如於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的事件我們應該立即去做,切勿拖延,處理這類事件的原則是越少越好;對於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件我們應該要有目標,要有計劃,按計劃去做。原則就是要集中精力去處理,要學會分解目標;對於第三象限不重要且不緊急的事件我們應該儘量別做,我們就秉承著一個原則勞逸結合;對於第四象限不重要但緊急的事件對於這類事件我們一定要靈活處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原則就是適當放權,交給別人來做。還有一些其他的時間管理方法,大家要靈活運用,找到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

專題五:宅在家裡,如何找到良好的學習狀態

因為一場疫情,2020年的寒假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有誰會想到老老實實宅在家裡就是在給國家做貢獻呢。近期,一位母親給孩子寫的一封信受到了網友們的熱捧,「鍾南山成為全民偶像,眾明星撤離熱搜:孩子,你為什麼要好好學習?」。知識就是力量,好好學習,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自己的生活,還能救人於水火;當危險來臨的時候我們不是害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去戰勝危險;知識才能真正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學好科學知識就是在為國家做貢獻。看到此處的回答,同學們是否會覺著,僅僅宅在家裡對國家確實做了一些貢獻,但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大?沒錯,那就是「好好學習」。

如何找回良好的學習狀態,好好學習?

1.脫「貧」:摘掉起床困難戶的帽子

假期裡早起對於大家來說可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為了努力脫「貧」,我們可以嘗試:

◆早睡,避免使大腦一直處於興奮狀態,此時遠離手機、小說等。

◆將起床和快樂的事情相聯繫,減輕起床的痛苦。例如,可以想像家長將會刮目相看或者起床後獎勵一下自己,如此一來,我們的大腦將會形成一種機制,即早起使我快樂。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減少外界幹擾

◆保持桌面整潔,有助於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

◆學習桌上不宜放置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容易分散注意力。如,一嘗便停不下來的小零食。

◆忌手機。手機特別考驗我們抗誘惑的能力,一般人很難挑戰成功,所以除非必須,請將TA遠離你可觸的地方。

3.制定學習計劃

◆計劃要具體化,包括完成時長和任務量的多少。例如,上午8:00——8:10背誦下來15個英語單詞,目標就比較具體,便於執行,更便於評價任務的完成情況。

◆目標合理。制定可實現的學習目標,很難完成的目標會對心理產生消極的影響,不利於自我進步。

◆列出計劃清單。在紙上列出具體的計劃清單,便於時間安排,每完成一項就做一個標記,這樣可以更清楚任務的完成情況,看到已完成的清單有種成就感,沒有完成的可能有種負罪感,兩者皆可能是鞭策自己積極投入學習的有效方法。

4.正強化,自我獎勵

每項計劃完成後可以給自己一個獎勵,例如吃點想吃的東西,這樣可以形成一種正向的強化,促使學習行為的加強。

5.控制學習時長

學習時長控制在45分鐘左右,我們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有限,學習時間過長,則會疲勞,休息幾分鐘後再學習,效果更佳。

6.學習之後再嗨起來

如果學習之前就打遊戲、看電視,你會發現會很難靜下心來投入到學習中,所以這些事情就放在我們完成學習計劃後再去做,這樣也會玩得更開心。

7.直接去做

有時不要等一切都準備就緒才去學習,其實當我們真正去做的時候,學習的狀態會慢慢的不找自來。

8.勞逸結合,鍛鍊身體

親愛的祖國花朵兒們,在這個特殊的寒假裡,大家一方面要儘量宅在家裡,勤洗手,多通風,儘量不出門,出門戴口罩;另一方面也要好好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在未來危險來臨的時候,我們都能像鍾南山院士一樣,臨危不懼,用知識的力量為國家做更多地貢獻!

相關焦點

  • 自我調節是消除恐慌心理的最好辦法
    本報記者 山進 通訊員 君來 新亮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由於病毒傳染性強,覆蓋面廣,人們從心理上或多或少地會產生恐慌情緒,面對這樣的情緒,如何看待呢?
  • 面對疫情及高考,高三生如何自我調節心理狀態?
    由於改變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帶來的學習障礙或困難,部分考生產生了無法適應在家聽課和學習的厭學情緒,以及由於學業壓力過大、對未來不確定性的過度擔心而造成的緊張焦慮。另外,由於每個家庭的構成不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教養方式不同,也會導致考生出現不同行為或情緒問題。
  • 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
    人在精神壓力過大時就會造成一些心理疾病,那麼人在出現心理疾病之前,會有哪些徵兆預示自己的精神壓力過大呢? 拒絕交流:如果一個人除了工作,其他時間都「宅」在家裡,什麼社交活動也不參加、什麼人也不願意見,很可能說明他正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調節能力?
    自我調節主要指的是「由自我施加對自我的控制」,即個體在環境中不斷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節。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運用自我調節能力,如學習,減肥,情緒管理等等。擁有良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可以讓人在做事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受疫情影響長時間悶在家裡,如何進行健康的自我心理防護
    在疫情面前,做好自我防護很重要,但保護好心理健康也同樣不能忽視,除了抵抗病毒之外,也要摒棄我們心理的病毒。 長時間呆在家中會加大精神壓力,進而使我們產生暴躁、焦慮的情緒,過度的精神壓力也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千萬別因為躲病毒,反而給自己憋出病來,這就得不償失了。
  • 高中生如何「自我調節」?想要克服考試恐懼心理,可以試試這3招
    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對於考試有所畏懼的同學,很容易在高三階段出現一考試就過度緊張、焦慮、嘔吐甚至暈倒等現象。所以,及時調整好心態、提升自我心理承受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麼,對於高中學生而言,要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克服考試恐懼心理呢?同學們可以試試這三招:第一、不熬夜,保證自己的睡眠質量。
  • 先自我評估一下心理狀態
    如何有效地評估自己的心理狀態,識別自己是否出現了某種不良的心理反應呢?該如何緩解消除不適的情緒,用健康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呢?  這些問題都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大眾自我心理評估及實用心理防護手冊》中有細緻的講解,有聲電子圖書和在線課程由各大網絡平臺、自媒體平臺同步免費上線。
  • 自我調節的重要性
    初入社會,知識淺薄,毫無心理承受能力,不知道進了社會為什麼就變了。原本以為社會很簡單,誰知工作後就像一隻小白鼠一樣,在社會的大鍋裡被翻來翻去。被同事排擠,欺負,想找人傾訴排解。找朋友和家人,他們會耐心的跟你講一講關於社會的那些事。
  • 大學生防護指南來了,考蟲教你如何有效防護和心理調節
    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調節心態,緩解心中的焦慮和不安,考蟲結合內部優質師資力量,聯合嗶哩嗶哩,同步直播宅家防「疫」指南課程。在直播中,針對「病毒是怎麼傳播的」、「如何有效預防」以及「在家時間長,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學習」等大學生最為關心的問題,進行了詳盡且專業的解答。針對疫情的有效防護,隋準老師給出了3點實用建議:1、儘量避免外出爭取做到能不出門,就不出門。2、在家洗手有訣竅,根據流感的數據顯示,每天洗手4-6次的人群,得流感的機率會明顯的下降。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 專家:三種調節方式應對壓力
    每天看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各種數據在增加,一些人會感到壓力,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該如何應對?3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會心理服務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建議,人們可以通過三種調節方式(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來應對壓力。第一,認識了解危機。
  • 面對最糟糕的情況,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進行自我調節?
    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需要訓練大腦的自我調節能力來更好地處理生活中不可預測性事情的發生。「自我調節」主要是在產生感覺和採取行動之前,花一些時間進行思考,制定明智的計劃,再採取正確的理性行動。訓練大腦自我調節能力,有利於保持情緒健康,在混亂時刻保持冷靜,做出最正確的反應。
  • 我不是壞孩子:自我調節vs自我控制
    「如果我們要想得到好的結果,就必須改變我們的思維,我們應該努力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而不是自我控制。」青春期,是孩子身體快速發育的特殊時期,在這個時候,他們的身體已經日漸成熟,但是心理與思維卻還遠遠跟不上身體的成長。青春期荷爾蒙的快速產生讓他們明顯地不知所措,更找不到更好的方式來處理和轉化自己的情緒。一般來說,我們都特別討厭這個時期的孩子,很明顯,他在學校裡的情緒表現比在家裡好多了。
  • 我現在是在家裡蝸居了
    好美的藍天白雲!你看現在不能出去瞎溜達,在家能幹什麼?你就是學習唄?我上學的時候沒好好學習,現在我都後悔死了。真是應了古人那句: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啊!」我這樣說了,他點點頭似乎也沒有太往心裡去。我也就不說太多了。大學生從心裡來說他們還沒有成熟,體會不到我們中年人的辛酸。我們為了這個家真是操碎了心。
  • 夏季悶熱心情易煩躁 教你如何自我調節
    一般來說,低溫環境有利於人的精神穩定,一旦溫度上升的變化幅度增大後,人的精神、情緒就會產生波動,不僅給人帶來身體上的不適應,還會對人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以致出現情緒煩躁、愛發脾氣、記憶力下降等現象。夏季的高溫無處不在,人們也更容易出現這種「情緒病」,譬如情緒易煩躁,常會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對家人或同事發火,而自己則覺得心煩意亂,不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經常丟三落四忘掉事情。
  • 心理素質差如何改善 如何提高自我心理素質
    由於個體差異的原因,因此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是獨立且特別的個體,每個人的素質都是不一樣的,而這裡的素質除了是指生活素質以外,還包括有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尤其是像心理素質這一方面,如果一個人沒有強大的抗壓以及承受能力,那麼他們很容易就會出現心理傷害進而走上極端。那心理素質差如何改善?如何提高自我心理素質?
  • 學會適度調節 保持心理健康
    學會適度調節 保持心理健康 ——市中心醫院針灸科醫生解答市民問診(四) 王素娟     1月6日,市中心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張琳就如何通過心理療法來幫助人們緩解疫情帶來的不良精神狀態,解答了市民問診。    市民田龍問:什麼樣的人容易患傳染病?
  • 疫情當前,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疫情當前,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2020-01-27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理戰疫|如何調節疫情之下的心理應激反應
    心理戰疫|如何調節疫情之下的心理應激反應 在與疫情的對抗中 人們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 如過激、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 小編整理了些調解疫情之下的心理應激反應的小貼士
  • 疫情之下,我們該如何調節緊張情緒?
    疫情之下,我們該如何調節緊張情緒?  然而,延長的假期以及控制疫情的需要,大家目前需要整天宅在家裡「休養生息」,於是有大把的時間以及多種渠道來獲得有關疫情的負面消息,恐慌、焦慮情緒逐漸加重,甚至超出自己的承載能力,對應的心理反應也隨之而來。那麼我們在面對疫情該如何調節我們的緊張情緒呢?  一、積極進行自我調適,不向身邊朋友家人傳遞負面情緒。
  • 疫情期間如何調節自我情緒
    我是心理諮詢師西叻,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廣州市心理諮詢師協會成員。目前以個人成長、職場關係諮詢為主,是一名兼職心理諮詢師。4月8日,武漢正式解封,長達76個日夜的淬鍊,終於等到春風吹來,城市重啟,全國的疫情態勢開始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