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調節是消除恐慌心理的最好辦法

2020-12-27 東方聖城網

本報記者 山進 通訊員 君來 新亮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由於病毒傳染性強,覆蓋面廣,人們從心理上或多或少地會產生恐慌情緒,面對這樣的情緒,如何看待呢?為此,記者專訪了濟寧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市級心理救援醫療隊專家、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心理四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劉霞。

記者:疫情期間,很多人談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會非常恐慌,您如何看待疫情下的這種情緒反應?

劉霞:​人們在遇到一些難以應對的應激事件的時候,往往都會產生一些各種各樣的情緒反應,這些情緒反應,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內在的需求,然後幫助我們進行自我調整,來應對這些應激事件。大多數的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也能夠通過自我調節來調節好,有一些持續性的、比較嚴重的情緒反應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後果,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去重視,必要的話有可能需要尋求幫助。疫情下,我們要做好內心的恐慌與保持希望之間的平衡,一方面我們這種內心的恐慌可以幫助我們做好更好的自我保護,還能夠幫助我們遠離疾病和病毒,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正確的認識這個疫情,我們可以和所有人一起來面對這些磨難和挑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些疫情一定能夠被消滅。

記者:面對手機和網絡上林林總總的信息,會出現恐慌的情緒,應該怎麼辦?

劉霞:​針對現在這種情況,我們不建議總是刷手機、看手機的信息,我們建議可以定時的觀看官方機構發布的新聞信息和一些關於疫情的知識和指示。避免自我強化導致的危機感,和自我暗示導致的不安全感,避免恐慌情緒和抓狂的情緒淹沒自己。

記者:現在的疫情防控措施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那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呢?

劉霞:​我們首先要尊重自己的生物鐘,不管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有條件,就要保持常態化的生活,包括晝夜的規律,還有合理的膳食、營養結構和充足的睡眠,再進行一些適度的運動鍛鍊。同時,我們還要保持和家人、親戚朋友、還有一些要好的同事之間的通訊聯繫,互相之間尋求一些支持、幫助和安慰,表達對彼此之間的關心,但是要注意不要把自己在壓力情況下導致的一些負面情緒向他們過多的表達,不要對他們進行強烈的情感發洩,以免引起一些不良的人際關係循環。

記者:在疫情之下,會不會對精神疾病患者產生更多的影響?

劉霞:在突發的疫情情況下,對所有人都是一種應激,對精神疾病患者也是一樣。原來比較穩定的病人可能會出現情緒波動或者是引起復發,原來一些不穩定的病人也有可能會出現加重,但是這種情況下也不要特別驚慌,首先要按照醫囑規律服藥,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定時服藥的鬧鐘,當鬧鈴響起的時候就要記得吃藥;其次要學會做一些心理調適,比如,把自己的脆弱的情感表達出來,向家人、親戚朋友說出來,再則就是要正視疫情,相信疫情是可防可控的。只要做好防護,就不會有太大的危險;最後,我們可以把注意力轉移到生活當中美好的事物上去。

【健康小貼士】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恐慌情緒?

在面對疫情的時候,有情緒是正常的,不用給自己施加二次壓力,認為自己心理上生病了,相反的,要學會理解情緒,與情緒相處。積極樂觀的情緒、健康向上的心態,也是一種強大的免疫力。在此基礎上,正常作息,適當運動,儘量不外出;不要只關注疫情相關信息,學會轉移注意力。其實,疫情時期的「暫停鍵」,也是充實自己和規劃未來的好機會;找信任的人溝通和傾訴,互相鼓勵;如果感到心理負擔過重,影響到了正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或是對他人造成了傷害,請及時尋求專業的心理援助。

【專家簡介】:

劉霞,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心理四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濟寧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市級心理救援醫療隊專家、濟寧醫學院研究生導師,擅長各種精神障礙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礙(躁狂症、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各種神經症等疾病的藥物治療及輔助的心理治療。從事臨床心理多年,經驗豐富。

濟寧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心理

援助熱線:

0537——12355

0537——3165837

心理援助專家24小時守候,

聆聽您的心聲。

相關焦點

  • 學會適度調節 保持心理健康
    學會適度調節 保持心理健康 ——市中心醫院針灸科醫生解答市民問診(四) 王素娟     1月6日,市中心醫院針灸科主治醫師張琳就如何通過心理療法來幫助人們緩解疫情帶來的不良精神狀態,解答了市民問診。    市民田龍問:什麼樣的人容易患傳染病?
  • 先自我評估一下心理狀態
    如何有效地評估自己的心理狀態,識別自己是否出現了某種不良的心理反應呢?該如何緩解消除不適的情緒,用健康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呢?  這些問題都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大眾自我心理評估及實用心理防護手冊》中有細緻的講解,有聲電子圖書和在線課程由各大網絡平臺、自媒體平臺同步免費上線。
  • 面對疫情及高考,高三生如何自我調節心理狀態?
    心理危機的出現是因為個體意識到某一事件超出了自己能應付的能力範圍,而不是個體經歷的事件本身。引發危機狀態的原因可能是災難性事件,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的流行性傳播,影響範圍廣,刺激強度大;也可能是個體經歷的衝突,如失學、失戀、親人離世等壓力應激反應。我們現在經歷的肺炎疫情就是一場危機,它不單只是傳染病流行的問題,也因此引起社會上許多人普遍出現心理壓力和恐慌情緒。
  • 蝸居在家,如何自我調節心理
    其實,家人在一起,用心、用情、用行,調整一下思路,調節一下方式,你收穫的不僅有經驗,有親情,有成績,有健康,還有成長。長期居家,一樣很幸福。其實大部分同學的反應都是正常的,但如果一旦反應過度,持續時間過長則需要我們的高度關注,必要時應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而對於我們大部分同學來說,可以嘗試以下方法進行自我調整:1.軀體放鬆技術。
  • 消除愛滋病恐懼症最好的辦法,就是微笑面對恐艾,加油奧利給!
    如同網絡流行語奧利給一樣,我們遇到什麼困難,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消除恐懼的最好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這就是我們恐友的自我保護意識,它潛藏在您日常理性的思維之下,操控著您的思維,情緒。我們會對未來有一些計劃安排,防範未然。然而,過度擔心未來,就會產生焦慮。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以前恐艾,逃避過一陣子好像不恐艾了,但是在面臨人生重大事項和選擇的時候,恐艾就會捲土重來,趁火打劫。
  • 自我調節的重要性
    初入社會,知識淺薄,毫無心理承受能力,不知道進了社會為什麼就變了。原本以為社會很簡單,誰知工作後就像一隻小白鼠一樣,在社會的大鍋裡被翻來翻去。被同事排擠,欺負,想找人傾訴排解。找朋友和家人,他們會耐心的跟你講一講關於社會的那些事。
  • 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
    人在精神壓力過大時就會造成一些心理疾病,那麼人在出現心理疾病之前,會有哪些徵兆預示自己的精神壓力過大呢? 調節心理壓力的方法 當我們出現心理壓力時,應該如何去調節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心理壓力的調節方法,幫助大家調整心理壓力。
  • 如何緩解疫情帶來的心理衝擊? 專家:三種調節方式應對壓力
    每天看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各種數據在增加,一些人會感到壓力,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該如何應對?3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會心理服務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建議,人們可以通過三種調節方式(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來應對壓力。第一,認識了解危機。
  • 你問我答六|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和煩燥恐慌情緒?
    你問我答六|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和煩燥恐慌情緒?對這些人群和他們的家人,應該如何緩解他們的心理壓力?A獲悉自己被確診或可能被確診,一些人會感到壓力,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調節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調節、藉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壓力。第一,認識了解危機。
  • 抗疫微課 | 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自我情緒調節
    雲陽縣婦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機幹預心理疏導公益微課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志願者龔厚。今天我們將對疑似患者的心理調節做分享。隨著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排查的有序推進,目前已逐漸出現大量的疑似患者,並且很多疑似患者已經經過了2周左右的隔離期。與普通人相比,疑似患者可能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鬱、恐懼等應激情緒反應。「我是否真的得了肺炎?」
  • 疫情當前,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疫情當前,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2020-01-27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面對最糟糕的情況,如何訓練自己的大腦進行自我調節?
    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需要訓練大腦的自我調節能力來更好地處理生活中不可預測性事情的發生。「自我調節」主要是在產生感覺和採取行動之前,花一些時間進行思考,制定明智的計劃,再採取正確的理性行動。訓練大腦自我調節能力,有利於保持情緒健康,在混亂時刻保持冷靜,做出最正確的反應。
  • 我不是壞孩子:自我調節vs自我控制
    「如果我們要想得到好的結果,就必須改變我們的思維,我們應該努力讓孩子學會自我調節,而不是自我控制。」可是,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學習,才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才需要引導孩子學習自我調節而不是自我控制。在孩子初中時期,我並不能做好自我調節這件事,更多的時候我都採用自我控制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情緒,但總有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時候。
  • 拖延症要如何自我調整?心理諮詢師:試試這些辦法
    21日,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劉天對此進行了解答。  什麼是拖延症?  大致可以分三類  劉天介紹,拖延症指的是明知有害後果的前提下,仍然將原有計劃向後推遲,從而導致不良後果的一種自我調節失敗的心理現象。患者存在執行任務的意向,但是往往主觀地推遲開始或完成任務活動。
  • 高中生如何「自我調節」?想要克服考試恐懼心理,可以試試這3招
    部分心理承受能力較弱、對於考試有所畏懼的同學,很容易在高三階段出現一考試就過度緊張、焦慮、嘔吐甚至暈倒等現象。所以,及時調整好心態、提升自我心理承受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那麼,對於高中學生而言,要如何進行「自我調節」、克服考試恐懼心理呢?同學們可以試試這三招:第一、不熬夜,保證自己的睡眠質量。
  • 【心理健康】情緒控制的有效辦法
    【心理健康】情緒控制的有效辦法 2020-10-26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夏季悶熱心情易煩躁 教你如何自我調節
    一般來說,低溫環境有利於人的精神穩定,一旦溫度上升的變化幅度增大後,人的精神、情緒就會產生波動,不僅給人帶來身體上的不適應,還會對人的心理和情緒產生負面影響,以致出現情緒煩躁、愛發脾氣、記憶力下降等現象。夏季的高溫無處不在,人們也更容易出現這種「情緒病」,譬如情緒易煩躁,常會因微不足道的小事,對家人或同事發火,而自己則覺得心煩意亂,不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經常丟三落四忘掉事情。
  • ...對話雲南師範大學心理系副教授、雲南省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葉存春
    葉存春:面對這場冠狀病毒引發的心理問題,大部分人通過自我心理調適可以讓自己恢復原來的心理和生活狀態。常見的心理調適方法如下: 第一,有效的運動。冠狀病毒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容易侵害一些體質弱、免疫力比較差的人群。
  • 覺得恐慌壓力大怎麼辦?權威建議!
    ◎ 三是改變行為,如果知道自己是健康的,但是還是控制不住擔心,那就試試轉移注意力的辦法,找一件事情讓自己長時間投入去做,通過這些方式來改變過於恐懼的心理。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有極少數人有這樣一種情況,他堅信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甚至去醫院反覆就診,即便醫生和醫學檢查認為他沒有被感染,他也堅信自己感染。
  • 大學生防護指南來了,考蟲教你如何有效防護和心理調節
    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調節心態,緩解心中的焦慮和不安,考蟲結合內部優質師資力量,聯合嗶哩嗶哩,同步直播宅家防「疫」指南課程。3、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針對在疫情中,學生們可能會產生的恐慌、焦慮等負面情緒。辰小八老師給出了3條實用的建議:1、提升控制感,建立安全感,要對對冠狀病毒有正確的認知,並獲得正確的防護知識,了解並切斷影響源2、加強與他人的聯結感,有證據表明,增強的聯結感有助於回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