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微課 | 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自我情緒調節

2021-01-10 雲陽網

朋友們,大家好:

抗擊疫情,共渡難關。雲陽縣婦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機幹預心理疏導公益微課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志願者龔厚。今天我們將對疑似患者的心理調節做分享。

隨著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排查的有序推進,目前已逐漸出現大量的疑似患者,並且很多疑似患者已經經過了2周左右的隔離期。與普通人相比,疑似患者可能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鬱、恐懼等應激情緒反應。

「我是否真的得了肺炎?」「得了肺炎能治療嗎?」「治療後會不會有後遺症?」「我到底需要隔離多久」「隔離期間我的家庭怎麼辦」「我會不會傳染給家人」等等問題無不流露出疑似患者的緊張、擔心、害怕。處於隔離狀態的疑似患者可能整日憂心忡忡,出現極度恐慌、惶惶不可終日,甚至出現抑鬱症、疑病症、強迫症及各種軀體不適。

接下來,我將從焦慮的認識、表現及自我調節與大家做分享。

焦慮是一種很普遍的情緒感受,我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會經歷。焦慮不一定就是不正常的反應,不是所有的焦慮表現都是病態的,也不是所有會焦慮的人都是焦慮症患者。焦慮是人類天生的保護、防禦機制,可以讓我們預期或面對危險的時候能及時反應以避免危險。所以適度的焦慮是正常的,適當的焦慮不僅無須避免,反而可以促使我們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水平。

那麼我們怎麼判斷自己是否出現了過度焦慮?

一.表現為過於擔憂、緊張、焦慮不安和害怕。對當前面對的困難估計過於嚴重,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不足。

二.軀體性焦慮,如口乾、胸悶、氣促、心慌、尿頻、耳鳴等軀體不適感。

三.疑病觀念。過分關注自己的任何不適,甚至無中生有,將網上所看到的肺炎症狀與自己聯繫起來,在自己身上強拉硬套,總覺得自己已經得了肺炎或者已經出現了肺炎的前期症狀。

四. 易激惹,注意力集中困難,對聲音、光敏感。注意力無法集中,自覺記憶力減退。

五. 肌肉緊張導致全身繃緊感,甚至疼痛和僵硬感,部分患者有震顫,無法進行精細動作。

六. 焦慮呈自由浮動式,擴大化,即無確定對象又無具體內容的不安和害怕。可為反覆呈現不祥預感或期待性焦慮。擔憂可能與現實的肺炎有一定聯繫,但在內容和嚴重程度上遠遠超過了正常範圍。

七. 表情緊張、雙眉緊鎖、姿態僵硬而不自然。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性不安:小動作增加,不能靜坐,反覆徘徊,搓手頓足。

八. 常有睡眠障礙,多為入睡困難,甚者有夢魘或徹夜不眠。夢魘時患者常為突然醒來,大汗淋漓,極端恐懼。

當我們出現了過度的焦慮,首先便需要進行自我調節。我們可以嘗試如下方式:

一.辨別網絡信息真偽,增強自信心。現在網絡信息鋪天蓋地,應該識別信息的來源、查看發布網站、發布機構是否官方權威、發布作者是幹什麼的、是否為了搏人眼球發布舊新聞,甚至篡改部分信息。我們獲得信息的渠道應該是官方媒體或者官方帳號,而不應該輕信抖音、頭條等自媒體。自信是治癒焦慮的必要前提。必須首先自信,減少自卑感。當自己有焦慮情緒時,給自己以強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夠成功」、「我看好我自己」。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復自信,也就能最終驅逐焦慮。

二. 接受事實,自我疏導,勇於面對,充滿希望。我們要對新冠肺炎病毒有正確的認識:新型冠狀肺炎病毒雖然傳染性強,但總的毒性較弱,治癒的可能性很大。目前絕大多數死亡病例均是年老體弱或者拖延病情過久所致。疑似患者應該樹立正確認識,學會接納現實。相信在隔離區相關醫護人員的密切照護下,出現的任何疾病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三、學會放鬆,轉移注意力,尋找適合自己的調節方式。深呼吸是最常用、最簡單的放鬆方式。端坐在椅子上,兩腳平放,並使大腿與地板平行。將背部伸直,手放在大腿前部。用鼻子進行自然的深呼吸,完全擴張胸部和肺部,想像空氣正在腹部和胸部向各個方向擴張。然後緩慢呼氣,保持節奏舒緩。每分鐘六到八個循環呼吸被認為可以有效地減輕焦慮。

聽音樂同樣也是重要的放鬆方式,當你感到不安、煩躁時,不妨靜下心來聽聽舒緩的輕音樂,你會覺得音樂猶如一縷清風拂過你的心靈,感到無比的舒適和愜意,而你的焦慮情緒也隨之煙消雲散。

同樣按摩療法也可以明顯緩解焦慮。大部分人在處於焦慮時,可以在雙側太陽穴進行按摩,雙手手指併攏,然後用指腹按著太陽穴,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按摩,每次按摩20下左右,直到焦慮、緊張有所改善。

也可以用自我鬆弛的方法從焦慮情緒中解脫出來。比如說,可以端坐不動,閉上雙眼,然後開始向自己下達指令:頭部放鬆、頸部放鬆,直至四肢、手指、腳趾放鬆。運用意識的力量使自己全身放鬆,處在一個松和靜的狀態中,隨著周身的放鬆,焦慮心理可以慢慢得到平緩,可以想像自己在碧波蕩漾的海邊或湖邊,沐浴溫暖和煦的陽光,聽得見波濤輕拍岸石的聲音,聞得出空氣中清新宜人的氣息讓自己的身與心得到全面放鬆,拋棄過分的焦慮。

四、作息規律,保證睡眠充足。疑似患者大多數有睡眠障礙,很難入睡或突然從夢中驚醒,此時你可以進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數數,或者手舉書本讀,也可以聽柔和、單調的音樂。還可以睡前喝一杯溫熱的牛奶、洗個熱水澡、泡泡腳等幫助自己入睡。

五、建立支持系統,相互鼓勵。疑似患者的情緒反應通過自我調節無法緩解時,可以通過視頻、電話積極尋求同伴或家人的支持。如果進一步加重,甚至出現中重度抑鬱、自傷、自殺等嚴重情緒問題時,可通過心理熱線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獲得可靠的有關疾病和相關服務的信息,由專業人員疏導自己的負性情緒,並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進行調整。通過自己和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共渡難關。

感謝各位的收聽,朋友們,下期再見。

社會系統免費心理熱線資源推送:

1.中國災害防禦協會心理援助服務平臺:4006506208

2.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4006806101,24小時免費心理援助熱線;

3.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學生心理諮詢與服務心:4001888976,每天6:00--24:00;

4.重慶市12355心理支持熱線。每天9:00--18:00;

5.心理健康與危機幹預中心:4001619995;

6.重慶大學學校心理中心:123201,周一至周五全天24小時;

7.西南大學心理學部:68367770,周一至周五8:00--17:30;

8.縣婦聯免費心理諮詢熱線:023-55128053 023-55128302。

主講人:縣精衛院 龔厚

 

相關焦點

  • 防疫科普┋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在等待確診的日子裡,不僅要承受著身體的不適,還要承受著心理上不確定感和恐懼感所帶來的巨大壓力。疑似患者心理壓力的表現有哪些?他們應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呢?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心理專家崔展宇。
  • 河南: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治療「0負擔」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魏浩 攝影 吳國強疫情發生後,醫療保障部門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都出臺了哪些醫保待遇政策?王峻峰介紹,疫情發生後,省醫療保障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針對患者,一方面是針對醫療機構。在針對患者方面,為打消其治療顧慮,根據新冠肺炎治療方案擴大醫保報銷範圍;此外,先救治,後結算,即便是異地患者,也由醫療機構先墊付;此外,實現患者治療費用個人「0負擔」。
  • 戰疫微課丨如何自我疏導負面情緒?專家這樣說
    疫情防控關鍵期,怎樣緩解孩子的焦躁情緒?如何避免觸發家庭「內戰」?怎樣營造這段時間的親子關係?齊魯女性特別開啟「戰疫微課」,從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出發,與您分享教育專家的建議。很多時候,情緒被看到,被允許時,它的強度就會慢慢減弱了,我們就有力量去降低它的負面影響。改變認知,多元解讀當情緒比較穩定後,我們可以仔細思考「是什麼樣的看法或認知導致了這個情緒的產生」。把這些看法或認知寫下來,仔細去分析,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找到不同的看待解讀這些問題的方式。
  • 「調適情緒,安居樂學」——附中心理健康微課(一)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更好幫助學生適應居家網絡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自我調節和管控情緒能力,附中開展心理健康系列微課堂,同時為學生和家長提供網絡心理諮詢
  • 如何做好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糖尿病自我管理?
    儘管新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總體預後良好,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發展成重症、危重症,甚至失去生命。疫情如同陰雲一般籠罩江城上空,人們被焦慮、恐慌的情緒挾持著,一時間人人自危。儘管人類對新冠病毒普遍易感,但糖尿病患者是我們更應關注的特殊人群。根據目前積累的臨床數據,新冠肺炎的重症、危重症和死亡患者中,有將近一半的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
  • 青海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清零」 連續15天無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
    ……」青海省最後2例新冠肺炎病例從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出院(央廣網記者 劉澤耕 攝)今天上午10時20分,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青海省最後2例新冠肺炎病例從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出院。至此,青海省累計18例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實現住院患者「清零」。
  • 運行103天,龍崗區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治醫院「清零」|新冠肺炎疫情...
    5月16日上午,隨著最後一例隔離病例出院,龍崗中心醫院集團龍崗區第六人民醫院(以下簡稱「龍崗區六院」)迎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清零」時刻。▲龍崗區委張勇書記到龍崗區六院調研疫情防控工作據了解,龍崗區六院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疑似病例隔離醫院於2月4日正式啟用,共設隔離病床96張,負責收治全區各級醫院發現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 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治療「0負擔」!
    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治療「0負擔」疫情發生後,醫療保障部門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都出臺了哪些醫保待遇政策? 發布會上,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峻峰迴答記者提問。王峻峰介紹,疫情發生後,省醫療保障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針對患者,一方面是針對醫療機構。在針對患者方面,為打消其治療顧慮,根據新冠肺炎治療方案擴大醫保報銷範圍;先救治,後結算,即便是異地患者,也由醫療機構先墊付;此外,實現患者治療費用個人「0負擔」。
  • 應保盡保,武漢市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均按規定予以報銷
    楚天都市報4月28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周黎)為切實做好武漢市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結算工作,日前,武漢市發布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報銷結算流程。為了讓患者放心就診,今年1月,武漢市醫保局將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救治所需要的藥品和診療項目納入武漢市醫保,實行先救治、後結算。
  • 巴西衛生部發現首例二次感染新冠肺炎患者
    巴西衛生部當地時間12月10日證實,巴西北大河州納塔爾市一名37歲的女性醫生是巴西發現的首例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這名患者今年6月17日出現頭痛、腹痛和流涕等症狀,6月23日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她經自我隔離後康復,檢測結果呈陰性。
  • 22款「CT+AI」新冠肺炎輔助產品,記錄影像AI的「全行業」抗疫
    阿里雲方面表示,輔診助手基於5000例新冠肺炎CT影像數據,對AI模型進行訓練,20秒就可完成在疑似病例中區分新冠肺炎、普通病毒性肺炎及健康的CT影像,識別準確率達96%。目前阿里達摩院的新冠病毒肺炎AI輔診助手已在湖北、上海、廣東、江蘇等16個省市的41家醫院上崗,診斷3萬個臨床疑似新冠肺炎病例CT影像,下一步計劃推廣到全國100多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完成部署應用。
  • 我院各病區開展發現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護理應急演練
    根據醫院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護理部工作部署,進一步提升我院護理人員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意識和應急處置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12月9日17時30分,全院各護理單元同步以桌面推演的形式,開展了發現疑似新冠肺炎
  • 教你4個緩解焦慮情緒的自我調節方法!
    在使用藥物或者自我調理的情況下,可以先嘗試物理治療大腦生物反饋輔助進行解決焦慮問題,這也是許多三甲醫院在臨床使用的一種物理治療手段。 大腦生物反饋是通過採集腦電波信號,將正在訓練腦電波以動畫的方式形象、實時的展示給患者,並進行全程提示、增強,使異常腦電波逐步恢復到正常範圍。
  • 中國巴西兩國一線醫療專家連線,為僑胞支招抗疫
    4月19日,巴西溫州同鄉聯誼會特邀中國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感染內科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盧明芹和巴西聖保羅敘利亞黎巴嫩醫院首席醫療官雷納託·沃爾奇,為當地僑胞舉行「防治新冠肺炎視頻交流會」,30餘名僑胞在線全程觀看會議。
  • 普通住院患者做新冠肺炎檢測可報銷
    26日,記者從市醫療保障局獲悉,市醫保局出臺新冠病毒檢測費用支付政策,為抗擊疫情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非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住院時如果需要檢測,檢測費用可按一定比例進行報銷。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醫療保障局圍繞「兩個確保」的工作目標(即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得不到及時救治,確保定點醫療機構不因醫保總額預算管理規定影響救治),實施了有針對性的「三免」政策,對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最新版)》診斷為確診患者和疑似患者的免除支付目錄、支付限額、用藥量的限制,凡使用符合《診療方案(最新版)》的藥品和醫療服務項目
  • 面對新冠肺炎:心理問題的幹預策略
    當大家面臨被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風險,焦慮緊張、抑鬱等情緒的變化就會伴隨著軀體的反應,這時,我們很容易對照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而懷疑自己是否被感染了。絕大多數人經過自我對照和檢查,其實自己是可以排除這種疑慮的。但是,有一部分人會感到持續較長時間的軀體不適症狀,如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心慌、胸痛、疲乏無力等。當自己靜下來休息或獨處時,這種感覺會更加明顯。
  • 深圳市龍崗區人民醫院「我是誰」百名抗疫人物展系列之二
    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癒出院時說了這樣一句話「說星星很亮的人,那是你沒有看到過醫生護士的眼睛」。2020,新冠肺炎疫情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疫情肆虐,無數生命被永遠定格在病床上。病毒無情,多少幸福的家庭支離破碎。
  • 應急演練規範新冠肺炎患者處置流程
    (文/圖記者張嶸)為落實相關防控要求,切實做好今冬明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檢驗、評估改建後的感染科、發熱門診的運行情況,17日下午,市新冠肺炎市級定點救治醫院德陽市人民醫院開展了新冠肺炎患者處置演練。演練模擬發熱患者趙某到醫院就診。
  • 綏芬河新冠肺炎新發疫情首例患者治癒出院
    中新網綏芬河12月23日電 (付曉軍 陳曦 記者 王琳 姜輝)經過13天的治療,綏芬河東寧新發新冠肺炎疫情首例患者於23日在綏芬河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病癒出院。這標誌著綏芬河東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鼓舞了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士氣,增強了其他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23日上午,該院醫護人員手捧鮮花來到患者孔某某的病房,交代他出院後的注意事項,叮囑他出院後要注意休息,並按要求做好後續隔離和防護等。當時正在做出院準備的孔某某說:「我能夠這麼快出院,得益於廣大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和悉心呵護。
  • 這類人感染新冠肺炎更易變重症!三位醫界大咖建議——
    腫瘤患者出現發熱或疑似新冠肺炎, 先治哪種病?但是和普通人相比,同樣遭遇新冠病毒,腫瘤病人的免疫「防線」更容易被突破,因此屬於新冠病毒的易感人群。 腫瘤患者面臨抗癌和抗疫的雙重困難。尤其是當患者到人群聚集的醫院就診、做化療或手術時,發生群體性交叉感染的風險會增高。 王樹森教授建議,在疾病流行地區,對於處於穩定期的癌症患者腫瘤患者首先要做好居家隔離,減少外出,做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