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2020-12-23 瀟湘名醫

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在等待確診的日子裡,不僅要承受著身體的不適,還要承受著心理上不確定感和恐懼感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疑似患者心理壓力的表現有哪些?他們應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呢?

為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心理專家崔展宇。

1

大疫之下,我們每個人都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心理壓力,特別是那些疑似患者。那麼,他們所面對的心理壓力的表現有哪些?

崔展宇:

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可能會產生很大心理壓力,甚至會出現一系列的身心表現,主要包括認知、情緒、生理、行為四方面。

認知:不確定感是疑似患者最大的心理特徵,自己是否已經被感染、能不能康復?災難化的想法也會不由自主的闖入進來,變得偏執和絕對化;容易將其他人的正常行為看作是針對自己,變得多疑、敏感,容易較真,甚至產生羞恥感;注意力不集中,反覆回憶自己過去的一些細節;也會過度地自責,認為是自己的錯誤行為,才導致了自己的生病和被隔離。

情緒:強烈的不確定感會讓患者感受到巨大的焦慮和恐懼,對生命安全的擔憂,對死亡的恐懼,對健康、家庭、財產和工作的過分擔憂;對突如其來的被隔離,人身自由的限制,感到慌張、不知所措;對可能被感染、被隔離的憤怒、抱怨、沮喪、孤獨和被拋棄。

生理:焦慮和恐懼容易讓我們將注意力更多的放在自己的軀體感受上,激活我們的交感神經系統,可使我們的原有疾病的症狀加重,甚至出現心慌、胸悶氣短、體溫升高、便秘、尿頻、失眠等症狀。

行為:對身體感受的過分關注,如每天多次測量體溫;即使檢驗結果為陰性,仍舊擔心或堅信自己易感染,反覆要求醫學檢查;拒絕檢查和治療,不願意配合醫生的工作;對家人、醫務工作者過分苛責;過分依賴家人、醫生等;容易發脾氣、或出現衝動行為,表現為謾罵、攻擊他人。

2

當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出現哪些心理問題時,必須要主動尋求精神心理科專業幫助嗎?

崔展宇:

在疑似病情的影響下,患者可能出現比較明顯的心理問題。

比如,疑病。疑似患者在核酸檢測和肺CT檢測結果均正常的情況下,仍然因為存在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似的症狀,擔心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要求反覆就醫檢查,儘管醫學檢查顯示陰性,且醫生做出合理解釋,均不能打消顧慮。

比如,急性焦慮發作。疑似患者可能突然發作緊張、胸悶、心慌、窒息感、瀕死感和失控感,突如其來、不可預期,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一般為幾分鐘到半小時。

比如,廣泛性焦慮。以持續存在的、缺乏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緊張不安和擔心,常伴有自主神經功能興奮(如心跳加速、出汗等)和過分警覺,擔心各種事情會出現糟糕的結果,擔心自己已經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擔心自己即使治癒後也會出現後遺症,整日惶恐不安。

當這些症狀嚴重時,建議主動尋求精神心理科的專業幫助。

3

如果自己被確定為疑似患者,無疑會對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大的衝擊。那麼,如果自己疑似感染該怎麼辦呢?

崔展宇:

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越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做好防護就近求醫;遵從醫囑,配合檢查、隔離,並儘量保持正常的飲食和睡眠,適當地運動和娛樂。

同時,要保持理性思維。雖然適當焦慮可以提高人的警覺,但是解決問題需要的是理性思維。儘量收集權威機構發布的資料,了解疾病的有關信息,有助於提高掌控感,保持心理的穩定。但同時,要對網絡信息給自己設置一個適當的頻率,保持一定的距離。

在此基礎上,要學會情緒調節、自我解壓。可以通過傾訴、哭泣、運動、聽音樂等合理渠道繼續表達,給自己一些積極、正面的心理暗示,可以更好的調節情緒。

我們的焦慮、恐懼等情緒,很多時候是由那些不由自主闖入的災難的思維引起的,比如「我被傳染了,我會不會死?我的家人怎麼辦?」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的想法符合現實嗎?支持和反對我這個想法的證據是什麼?除了我能想到的災難化的結果外,還有其他可能和解釋嗎?調整一下我們不合理的想法和信念,也會改善我們的情緒。

同時要保持友善互助的社會支持系統。充分利用人際資源,通過微信、電話、視頻等方式與外界保持交流,談談自己的感受,並獲得外界的心理支持與鼓勵。當然,也要保持放鬆狀態。

不過,當自我調節無法改善負性情緒,並影響到睡眠和飲食的情況下,建議尋求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的幫助。

來源:科技日報

【來源:新疆科協】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疫情當前,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疫情當前,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適 2020-01-27 0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輝:疫情狀態下的心理調適與應對
    隨著確診人數和疑似病例的不斷攀升,以及一些感染源不明的新冠病毒肺炎案例的出現,人們難免形成緊張甚至恐慌的心理狀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疫情期間的緊張情緒,偏激行為,積極做好防疫工作,即使成為確診或疑似病患,也能夠積極應對,儘快康復?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與戰略管理系王輝教授給出了相關分析。
  • 【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調適指南】心理問題調試方式
    【新冠肺炎疫情心理調適指南】心理問題調試方式 2020-03-09 18: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面對新冠肺炎:心理問題的幹預策略
    &nbsp&nbsp&nbsp&nbsp●疑病障礙,也叫疑病症,表現為堅持認為自己得了新冠肺炎,過分關注自己的軀體感受,感到出現低燒、乏力、精神萎靡、咳嗽、咽痛、腹瀉等症狀,就認為是新冠肺炎的表現。因此,在網上查找資料、撥打熱線電話諮詢,甚至要求進行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查,判定自己是否得了新冠肺炎。
  • 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如何進行心理調適?南京腦科醫院有義診
    在此次疫情中,我們的生活環境和心理狀況或多或少都受到一定影響,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該如何進行心理調適來促進心理健康?請看南京腦科醫院專家給出的建議。 10月10日是「精神衛生日」,市民也可於當天上午前往南京腦科醫院參加心理諮詢義診和科普講座。 適度關注疫情,信任權威信息 雖然我們會通過收集信息來減少不確定性以提高控制感,但疫情早期的經驗已經告訴我們,過度關注只會適得其反。
  • 「防疫科普」什麼是替代性創傷?疫後心理如何調適?
    【來源:光明網】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神經科教授、主任醫師,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肖勁松和他的團隊,通過心理熱線的方式安撫著這座城市裡的焦慮與恐慌。如今疫情形勢向好,醫務人員、警察、志願者和普通市民需要注意哪些心理問題?
  • 【科普】防疫期間,如何科學運動?
    【科普】防疫期間,如何科學運動?樂博士說防疫期間 如何科學運動?1、防疫期間,居家人群該如何進行適量的活動?防疫期間,運動的空間、時間、方式、人物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和革新。由「社交性運動」轉向「個人性運動」,運動空間從傳統的健身房、運動館等「公共領域」轉變成家庭化的「私人空間」。
  • 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治療「0負擔」!
    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治療「0負擔」疫情發生後,醫療保障部門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都出臺了哪些醫保待遇政策? 發布會上,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峻峰迴答記者提問。王峻峰介紹,疫情發生後,省醫療保障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針對患者,一方面是針對醫療機構。在針對患者方面,為打消其治療顧慮,根據新冠肺炎治療方案擴大醫保報銷範圍;先救治,後結算,即便是異地患者,也由醫療機構先墊付;此外,實現患者治療費用個人「0負擔」。
  • 【夠科普】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擔驚受怕?專家給出「四條處方」
    【夠科普】新冠肺炎輕症患者擔驚受怕?專家給出「四條處方」 夠科普
  • 湖北:針對新冠肺炎患者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疏導
    據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消息,湖北印發《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通知。工作方案是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一線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評估、心理疏導、心理幹預等心理服務,維護公眾心理健康。
  • 運行103天,龍崗區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治醫院「清零」|新冠肺炎疫情...
    5月16日上午,隨著最後一例隔離病例出院,龍崗中心醫院集團龍崗區第六人民醫院(以下簡稱「龍崗區六院」)迎來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清零」時刻。▲龍崗區委張勇書記到龍崗區六院調研疫情防控工作據了解,龍崗區六院作為新冠肺炎疫情疑似病例隔離醫院於2月4日正式啟用,共設隔離病床96張,負責收治全區各級醫院發現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 抗疫微課 | 新冠肺炎疑似患者的自我情緒調節
    雲陽縣婦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機幹預心理疏導公益微課又和大家見面了。我是志願者龔厚。今天我們將對疑似患者的心理調節做分享。隨著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排查的有序推進,目前已逐漸出現大量的疑似患者,並且很多疑似患者已經經過了2周左右的隔離期。與普通人相比,疑似患者可能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很容易產生焦慮、抑鬱、恐懼等應激情緒反應。「我是否真的得了肺炎?」
  • 青海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清零」 連續15天無新增確診和疑似病例
    ……」青海省最後2例新冠肺炎病例從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出院(央廣網記者 劉澤耕 攝)今天上午10時20分,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青海省最後2例新冠肺炎病例從青海省第四人民醫院出院。至此,青海省累計18例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實現住院患者「清零」。
  • 河南: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治療「0負擔」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段偉朵 魏浩 攝影 吳國強疫情發生後,醫療保障部門針對新冠肺炎患者都出臺了哪些醫保待遇政策?王峻峰介紹,疫情發生後,省醫療保障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措施,主要是兩方面,一方面是針對患者,一方面是針對醫療機構。在針對患者方面,為打消其治療顧慮,根據新冠肺炎治療方案擴大醫保報銷範圍;此外,先救治,後結算,即便是異地患者,也由醫療機構先墊付;此外,實現患者治療費用個人「0負擔」。
  • 湖北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針對患者、一線工作人員等...
    每經編輯:杜宇據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日前,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印發《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針對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家屬、病亡者家屬、一線工作人員等重點人群,開展心理評估、心理疏導、心理幹預等心理服務。
  • 應保盡保,武漢市新冠肺炎確診和疑似患者均按規定予以報銷
    楚天都市報4月28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周黎)為切實做好武漢市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結算工作,日前,武漢市發布新冠肺炎患者醫療費用報銷結算流程。為了讓患者放心就診,今年1月,武漢市醫保局將新冠肺炎患者及疑似患者救治所需要的藥品和診療項目納入武漢市醫保,實行先救治、後結算。
  • 疫情或引發焦慮抑鬱症 專家解讀如何及時心理疏導...
    無論是誰,不管是奮戰在一線二線的白衣天使,還是正在治療的患者、或是對正在被隔離的人群以及社會大眾來說,必要的心理幹預和心理援助非常重要,尤其在抗疫防疫的關鍵時刻,心理疏導與生理防護同樣重要。  對於此次疫情所引發的一些心理問題,大部分人通過自我心理調適,是可以恢復原來的心理和生活狀態的,常見的心理調適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  1、要作息規律。人的健康離不開規律的生活,尤其是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成人每天睡眠時間應不少於6.5小時,充足的夜間睡眠,對提高人的抗感染和自身免疫能力非常重要。
  • 【科普工作委員會】新冠病毒肺炎患者住院期呼吸康復建議
    二、新冠肺炎患者的診療與評定 康復醫務人員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現病史、旅居史、接觸史、既往史、臨床評估(呼吸系統症狀、專科體格檢查)、輔助檢查(重點關注胸部CT)、特殊檢查(如新冠病毒核酸測試)和專科治療建議,在多學科診療的基礎上,結合臨床治療對患者進行康複評定和處方。
  • 面對新冠肺炎,檢驗人如何克服恐懼心理?
    自2019年12月在湖北省武漢市出現新冠肺炎以來,感染患者例數迅速上升,感染範圍波及全國和多個國家和地區[1],而重慶萬州與湖北利川接壤,成了必然的重災區。面對突如其來的高致病性COVID-19),看著每天蹭蹭上升的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極度匱乏的防護物資,使醫務人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恐懼。
  • ...冠肺炎出院患者仍「心結」難開,心理專家到家門口做「心靈按摩」
    程燕敏耐心安慰了付婆婆,並對她進行了新冠肺炎知識的科普宣教,告訴她可以嘗試主動去跟家人朋友打打電話、多聊聊,早日恢復正常的社交關係;並且,她也給婆婆留了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心理熱線電話,建議她來看心理門診,鼓勵她可以積極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