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要如何自我調整?心理諮詢師:試試這些辦法

2020-12-23 中國網新聞中心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21日訊(記者 李丹)說起拖延症,可能很多朋友都很關心。到底什麼是拖延症?面對拖延症,我們可以做哪些調整?21日,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劉天對此進行了解答。

  什麼是拖延症?

  大致可以分三類

  劉天介紹,拖延症指的是明知有害後果的前提下,仍然將原有計劃向後推遲,從而導致不良後果的一種自我調節失敗的心理現象。患者存在執行任務的意向,但是往往主觀地推遲開始或完成任務活動。拖延行為通常延續至此任務的最後期限,才著手利用剩餘的少量時間完成任務,通常會產生不符合標準的任務結果。拖延行為往往會伴有低自我效能感,並會引發個體一系列的負性情緒,如焦躁、愧疚、抑鬱等。另外拖延還會導致人際關係緊張,自我形象嚴重受損等。

  拖延症的成因往往較為複雜,涉及人格特質、社會心理環境等,由此可以大略分為以下三種不同類型。

  失敗恐懼型:這類拖延其本質是在面對威脅性事件時產生的一種本能反應。這類拖延患者內在認為拖延之後的失敗不再是因為自己無能所導致的,而是因為時間不夠而導致的,從而保護其自尊不受傷害。(例如:我是有能力完成任務的,只是客觀原因導致了時間不夠而已。)

  完美主義型:完美主義者往往給自己提出了過高的要求,對自己有過高的期待,他們希望把每件事情都做得無可挑剔。因此,一方面完美主義者推遲行動的開始,因為他們覺得如果不能做到萬事俱備,行動就不可能完美,因此他們遲遲不能開始行動。另一方面因為完美主義者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吹毛求疵上,根本就沒有機會開始行動。(例如:我還沒有買齊所有最好的的健身裝備,我就不能夠開始健身。)

  意志薄弱型:這類拖延患者往往不願意消耗自己精力。難以忍受痛苦辛苦地學習,他們往往懶散,想要休息。對於意志薄弱拖延的個體來說,消耗內部能量特別是腦力勞動意味著痛苦,休息與休閒意味著輕鬆快樂。原始的本能力量與自我控制力相抗衡,取得了勝利。意志薄弱拖延症患者認為應該勞逸結合,應該讓自己休息一下。不想讓自己那麼辛苦,結果往往就是一拖再拖,很難開始和完成任務。各種事實都反映他們趨樂避苦,自我控制力差。

  面對拖延可以做點什麼?

  試試從行為和心理上做一些自我調整

  面對拖延,我們可以做點什麼呢?劉天建議,大家可以試試從行為和心理上做一些自我調整。

  行為層面:

  1.拒絕完美主義,做得再差也比不做強

  最好的時機就是從現在開始,做得再差也比不做強。試著把心態調整為:不管那麼多,先開始再說。

  2.拆解計劃,為要做的任務列明步驟

  我們需要的是有時間軸的計劃,周期越短,越細化到每天需要做的事,越容易一鼓作氣地堅持下來。

  比如就像站在樓下,目標是到樓頂一樣。拖延的人只會站在樓下焦慮:樓這麼高,我不可能上去;然而未來成功的那些人,早已經去尋找或建造樓梯了。

  將計劃按時間軸進行分解,就是你心中通往成功的臺階。你知道目標就在那,只要按照臺階走,就能成功。

  3. 給計劃做一個優先級排序

  每天要做的事情很多:上班、吃飯、洗澡、睡覺……想做的事情更多:看書、健身、玩遊戲、刷劇……把這些事按重要性和必須性做一個優先級排序,把重要和計劃中必須要做的事情優先做。

  比如:轉行課程關乎以後能否轉行成功,能否實現我的人生目標,屬於重要且必須要做的事情;而綜藝節目只能帶來眼前的開心和放鬆,屬於不重要的事情,可以作為完成任務後的獎勵。

  4. 周期性堅持

  將你的計劃劃分周期,每個周期內給自己1-2次豁免機會。你可以用來處理意外情況或者只是想偷個懶。

  用早起計劃舉例,用「每周五天,6:00前起床『代替』從今天起,我每天要6:00起床」,心理壓力會小很多,也更容易堅持。這種方法可以避免意外的事情打亂我們的計劃,避免我們因喪失成就感而徹底放棄。每個新周期的開始也給了我們重新開始的力量。

  心理層面:

  森田療法理念是比較適用於拖延症的。具體而言,就是不去理會那些打攪你的情緒波動(比如對自己說:「你要鬱悶就鬱悶吧,不管你了。」然後就不理會了)。順其自然,專心做你要做的事情。就像一顆小石子投入湖中,會泛起一圈圈漣漪,你若不理,湖面最終會自己平靜下來;倘若你過於注意那顆小石子,試圖把它撈出來,反而會激起更大的波瀾,使湖面不得平靜。

  可以把你當時因為一時情緒想要做的事情(比如上網、玩遊戲、看電影、看小說等等)記下來,告訴自己等你做完工作就去做那些事情,然後就專心工作,等到工作結束再去做記下的事情。

  此外,劉天表示,要想戰勝拖延,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改變思維方式,尤其是改變潛意識,最重要的是要改變自我對話的方式。下面是一些自我對話的tips(括號裡是要丟棄的自我對話方式):

  1.我選擇/我想要……VS(我必須/我一定得……)

  2.這個任務我可以每次做一小步VS(這個任務太大了)

  3.我今天要開始做……VS(我今天必須完成……)

  4.我也可以是平凡人VS(我必須完美/出類拔萃)

  5.我一定要休息娛樂/休息娛樂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VS (我沒空休息娛樂/休息娛樂就是偷懶)

  劉天說,如果最後以上的方法你都嘗試過,但是你還是始終無法自行緩解你的拖延狀況,並且由此你持續感覺到挫敗,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甚至有時候感覺很絕望。那麼尋求專業的幫助是一個非常必要的選擇,藥物治療和個體心理治療對治療拖延症和情緒障礙有良好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有拖延症怎麼辦?成都心理專家:試試這幾個辦法!
    坐在辦公桌前,看著任務滿滿的日程,卻一點也不想完成;催促孩子趕緊去寫作業,等你忙完家務做好飯,才發現小孩一個字都沒寫;辦了一張健身卡,結果去了兩次就不想再去,還總能找到各種理由……遇事拖延怎麼辦?成都市心理健康中心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劉天為大家支招。
  • 拖延≠懶:怎樣戰勝拖延症?從「原諒自己」開始
    誠然,不少給自己貼上「拖延症」標籤的人確實只是湊個熱鬧、推卸責任,但其實很多嚴重的拖延者,他們的痛苦程度是不亞於抑鬱症患者的。只是因為拖延症在醫學上還未成為一個診斷名詞,所以它的危害和副作用尚未得到廣泛的認同。有些嚴重的拖延者由於認知缺乏,也用這樣社會化的道德視角批判自己,從而加劇了自我譴責、惡化了病情。另外,「拖延症都是因為想太多,少想多做就行」也是一種反智的說法。
  • LSPACE丨拖延症是天生的嗎?
    實際上,對於大多數努力想把事情做好的人來說,初期的拖延症並不算什麼,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拖延行為帶來的負面情緒。就像上面說的那樣,當我們想拖延某件事情時,就會產生關於拖延的負面自我檢討。這些負面自我檢討,會在對工作的牴觸上增加了第二層負面情緒。
  • 教你如何告別拖延症,試試5秒鐘規則
    很多人都有拖延症,並深受其苦。你多少次想過戰勝拖延症,但是這個想法也被拖延了。就像段子說的,我2021年的新年願望,是完成2020年和2019年的願望。也許,不少人買了《如何戰勝拖延症》的書,卻因為拖延,還沒看完第一頁。
  • 心理諮詢師證書如何選擇?
    很多小夥伴都在問,心理諮詢師證書是不是取消了,現在還能考心理諮詢師嗎?該考哪個證書?今天就整理下相關的問題,給大家解答一下。 既然心理諮詢是非準入行業,那麼市面上就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證書,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其實,結合原來的心理諮詢師二三級考試,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 心理諮詢師:如何走出自己的心理陰影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心理有問題了,我開始很討厭這樣的軟弱的自己。我渴望老師能夠幫幫我,讓我知道我自己怎麼想的。通過專業的心理分析,諮詢師能感受到小A被壓抑的強烈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情緒不會自動消失,而是會在不斷地壓抑中轉變為心理創傷和心理陰影,並在某種契機觸動下導致復發甚至崩潰。
  • 拖延症有救了?科學家為你找到了「藉口」
    因為不喜歡,所以用拖延的方式表達反抗。3.不知所措。有時候,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或者選擇太多,而且很難弄清楚從哪裡開始,所以什麼也沒做。4.僥倖心理。有些人認為他們會在重壓之下一氣呵成完成工作,因此會拖延,直到最後一刻。5.即時滿足。
  • 拖延症有救了?科學家為你找到了「藉口」!
    因為不喜歡,所以用拖延的方式表達反抗。 3.不知所措。有時候,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或者選擇太多,而且很難弄清楚從哪裡開始,所以什麼也沒做。 4.僥倖心理。有些人認為他們會在重壓之下一氣呵成完成工作,因此會拖延,直到最後一刻。 5.即時滿足。
  • 心理諮詢師是哪個部門頒發的?
    國培網的心理諮詢師證書靠譜嗎?是否被國家認可呢?有了這個證書是不是就可以從業了?最近好多知乎的小夥伴都向我提問這些問題,那我就這裡統一來解答一下大家的問題,如果有任何其他的心理報考方面的問題,歡迎大家一起來交流哦!
  • 豆瓣8.2高分的「戰拖」經典:用對方法,戰勝拖延其實很簡單
    很多人常常因為拖延導致事業受阻,嚴重的還丟了工作,失了愛人。那麼如何理解拖延?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明知其不好卻改不掉呢?又要怎麼做才能不再拖延呢?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找找答案。第一問:你是否有下面這些現象?第二問:為什麼我們會拖延?《拖延心理學》裡有這樣一句話:「拖延就像蒲公英,你把它拔掉,以為它不會再長出來了,但實際上它的根埋藏得很深,很快又長出來了。」這說明了一個人反覆出現拖延行為,是因為他的行為認知裡交織了生理、心理和思想等因素,這些因素互相影響,共同生長,就像蒲公英一樣剪不斷理還亂。
  • 你和夢想之間只差一個行動 | 如何戰勝拖延?
    值得慶幸的是,針對拖延症的研究找到了可以幫助人們克服拖延的方法,其中一個最主要的方法叫作「5分鐘起飛法」,它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無論你是否願意,都要「開始」著手做那些被自己拖延的事情。喜歡拖延的人往往相信自己只有在很想做一件事時(心態要正確,還要有激情),才能開始行動。
  • 如何克服終結自己的拖延症?
    那麼如何克服解決自己平時生活工作中的拖延症呢?主要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入手的【撕掉標籤】首先需要撕掉這個「拖延症」的標籤,不要隨便稱自己是拖延症,也不要隨便說別人是拖延症,也不要告訴孩子有拖延症,事實上如果一直說自己是拖延症的話,會更加不利於你解決拖延症的問題,你應該直面這個拖延症的現象,而不是給自己做出評價。
  • 孩子有「拖延症」該怎麼辦?看看聰明的父母是如何改變的
    個人覺得家長別一味指責孩子,成年人的拖延症也是十分普遍的。比如,嘴上說了很久要減肥,但還是沒有行動;早上鬧鐘鈴響三遍,卻又縮進溫暖的被窩;計劃書上列了一大堆日常任務,卻不願完成,一拖再拖。他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是在磨磨蹭蹭,就算被提醒,也沒有辦法立馬做出調整。2孩子做得慢不等於是拖延症家長切勿用成年人的標準來衡量孩子。成年人做事情的標準比較高,而孩子做事情動作慢,在家長眼中就變成了拖拉。
  • 克服拖延症最簡單有效的方法
    還有三天,那我明天再開始吧;今晚先做好準備工作,明天正式開始;白天好忙好累,今晚放鬆一下沒關係……我們總是一邊對明天感到樂觀,一邊為拖延而後悔,然後一次次陷入拖延的歉疚和焦慮之中。拖延症之所以這麼猖狂,不停地復發、反彈、捲土重來、故技重施;原因在於,它其實是一種自我暗示。
  • 心理諮詢師如何快速報考?
    心理諮詢師現在正在被越來越多人熟悉,行業發展情況也是越來越好。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自然也就受到了不少的人青睞。其實,心理諮詢師的很多知識跟我們生活非常貼近,並且我們平常用到了它們而不自知。這樣的因素也吸引了一部分人進入心理諮詢師行業。
  • 思維導圖學習《曾奇峰的30堂心理課》「如何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
    昨天,分享了《曾奇峰的30堂心理課:深入潛意識,解密你不知道的人生》第二十八課「心理諮詢師如何起效的」,思維導圖學習《曾奇峰的30堂心理課》之「心理諮詢師如何起效」。今天,繼續分享第二十九課「如何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曾奇峰老師在這次課程中講到了成為心理諮詢師的關鍵,包括個人人格、專業知識和技能、人文知識。
  • 換個角度看孩子的「拖延症」,也許會改變TA的一生
    近期,四川多地公布了暑假放假時間安排: 成都市小學暑假放假時間調整為7月8日;中學(含中等職業類學校)暑假放假時間調整為也就是說,要進行網絡學習,先要瀏覽大量遊戲、交友信息。但其所謂的免費網課頁面中,也有大量精心包裝的遊戲廣告,此外,在虎牙直播的PC端也存在網遊廣告。據悉,虎牙直播的累計註冊用戶已超過2億。央視報導表示,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鬥魚平臺。 相關人士表示,與網課內容相關的版面,相應的推薦模塊應該通過人工審核及智能算法顯著區分開。
  • 如何戰勝拖延症 How To Stop Procrastinating
    在這段視頻中,我們將更深入地探究拖延症的根源,並探討它如何顯著地影響一個人的健康。Procrastination is defined as "the action of delaying or postponing something".拖延被定義為「延遲或推遲某事的行為」。
  • 強迫症遠比我們想的嚴重,可以試試這些方法對抗它
    注意這些因素可能誘發強迫症 負面情緒與生活事件常常是強迫症發病的導火索,如生活環境的變遷,人際關係不佳,責任加重,家庭不和、親人逝世和突然的驚嚇等。 壓力使人容易恐懼、焦慮,強迫自己反覆做同樣的事,比如固定思維、行為模式來緩衝壓力。
  • 思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你是拖延症患者嗎?
    原創 一線科普 拖延症是指不斷推遲計劃的一種行為,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調查結果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拖延症。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例如自責情緒、負罪感,自我否定、貶低,嚴重時會出現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2020年6月2日,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期刊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在線發表了一篇名為《Impatience and Savoring 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