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評論員 屈旌
近日,演員譚松韻的母親被撞身亡一案公開開庭審理,庭審直播播放量超千萬,引發網友熱議。9月2日,微博發布消息稱,在此事件中,有個別帳號搬運其他平臺有悖基本事實的內容進行惡意營銷,對相關帳號進行禁言三個月和永久禁言處理。(據9月2日新華網)
根據微博公告,被永久禁言的4個帳號,其發布的內容均與事實不符,而且性質惡劣,所以不再給其「發言」的機會。而被害人家屬譚松韻的官方粉絲組織——譚松韻後援團的微博,也因發布有悖事實煽動情緒的內容,被禁言三個月,這在過往輿論對類似案件的關注中,十分罕見,也再次警醒了廣大網友,面對嚴肅事件,不可有「飯圈思維」,理性思考,謹慎發言,在真相未明之前,最好「讓子彈飛一會兒」。
作為一起交通肇事案,此案的案情並不算複雜,但因為涉及到明星,所以引發了廣泛關注,庭審直播觀看人數突破千萬。眾目睽睽之下, 細節會被放大,流程會被解析,是非會被爭論。而且,被告馬某某毫無悔意,吊兒郎當的態度,更加激起公憤。然而,公開透明的直播,並沒有讓大眾了解到完全的真相,反而因為一些營銷號「帶節奏」,導致網友將攻擊矛頭指向公訴人和法官,指責庭審過程不專業,甚至質疑司法不公,偏袒被告。一句「明星都這樣,普通人怎麼辦?」引來眾多轉發,割裂公眾情緒,動搖社會信心,不但讓庭審直播背離了保障司法公正的初衷,反而差點成為輿論幹預司法的「道具」。
好在,黑霧遮不住光明,謠言止於智者。很快有人看完近10個小時的庭審回放,並整理出筆記,指出網絡流傳的「被告不認罪」、「證據丟失」、「法官不讓律師出示證據「、「公訴人袒護被告人」等情節並不存在,相反,公訴人盡職盡責地指出了馬某某「毫無悔意」、「肇事致人死亡後果嚴重」、「沒有積極履行賠償」、「有犯罪前科」,每一項都建議從重處理,何來偏袒之說?許多法律大V也主動出來解讀案情,認為司法人員正常履職,庭審基本公允有序,勸網友不要被誤導。一時間,輿論再次出現「反轉」。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都感慨,原來庭審並非像電視劇那樣一波三折,波瀾起伏,原來實現程序正義需要如此扛得壓、耐得煩!許多原本不了解庭審直播的人,知曉了這種公眾監督司法的有效方式,很多原本對法庭十分陌生的普通人,也更多地了解了法律常識、熟悉了庭審流程,可以說,「直播」讓司法公開透明,而「轉折」讓正義更深入人心,這一場觀看、質疑、澄清、反思的過程,無疑是一堂最為生動,也最為深刻的普法大課。
如今,各級法院都有越來越多的案件,實現了庭審直播,讓司法權力毫無遮掩地曬在陽光下,接受公眾監督和審視,其結果當然是有利有弊,不過目前看來,利還是遠遠大於弊的。尤其是涉及到社會公平正義的案件,庭審直播能更好地確保司法人員提升職業素養,依法履職,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也讓社會公眾最大程度地見證法律在個案中的適用,進一步提升國民的法律素養,為依法治國築下更為穩固的根基。
有一句法諺說得好,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而這場風波告訴我們,正義不僅要被看得見,還要被看得清,看得明。庭審直播實現了「正義可視化」,而正義的清晰化、條理化、客觀化,則有賴於每個人去尊重法律,關注司法,理性思考,合理合法地行使監督權。值得欣慰的是,在輿論喧譁之際,平臺對造謠傳謠者的處理,給這堂普法課下了一個有力的註腳:網絡不是法外之地,扭曲事實,誤導公眾,試圖妨礙司法公正,該負的法律責任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