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貴州省新冠肺炎定點醫院——貴州省職工醫院。當天是周六,張芳林沒有休息,而是與其他志願者一起,為醫院開展消殺,護航醫護人員和病患安全。
張芳林是貴州電網公司貴陽烏當供電局配電管理所配電一班運檢員。2月3日以來,兩個多月裡他一直奔忙在保供電與志願服務的雙線戰「疫」中。入選「貴州好人榜」、當選南方電網公司第六屆「感動南網」人物……在眾多榮譽背後,他更在乎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哪裡有需要,我就去哪裡。」
精細作業零停電
3月18日,貴州省援鄂醫療隊首批醫護人員回到貴陽,入住烏當區萬象溫泉酒店進行14天的統一隔離。這裡陸續住進了240名醫護人員。
張芳林作為負責該酒店保供電的黨員突擊隊成員之一,前往酒店開展用電檢查。在檢查酒店廚房線路時,他測到線路接頭處溫度達到50℃,而正常溫度應該在20℃左右。張芳林第一時間找到酒店電氣負責人進行溝通,提出可能存在廚房用電負荷較大、室溫較高等問題,應儘快採取改善措施,並對酒店電工開展現場培訓,要求加強定時檢查,確保用電正常。
精細,是張芳林對待工作的態度。2月以來,春耕保電成為張芳林一項重點工作。他是烏當供電局首個取得無人機執飛執照的「飛手」,有著一套自己總結出來的「查史、體檢、診斷、開方」機巡精細作業法。
2月27日,張芳林作為機巡教官,帶領著年輕的班員前往10千伏大黃線開展無人機巡檢。到了現場,張芳林先仔細詢問線路所處地理環境、用戶構成、運行歷史等基本情況,隨後操作無人機準備對線路進行「體檢」。
剛一起飛,張芳林就發現了一個小問題——無人機上懸掛的攝像頭有點歪。「攝像頭代替我們的眼睛去發現問題,攝像頭歪了,成像就會造成視角偏差,對後期通過照片分析線路缺陷會有影響,一定要調整歸正。」張芳林一邊「診斷」,一邊「開方」。
「張工做事很精細,在現場給我們上了一課。」該局配電管理所副主任彭士鍵說,無人機巡檢等科技手段極大提升了班組的工作效率,但也不能有所懈怠,每位班組成員要對每基電桿、每米線路和手中掌控的無人機等設備情況熟知於心,才能檢查得更深更細,保供電才能真正保到根子上。
截至4月6日,張芳林帶領著年輕的班員對全局20餘條春耕保供電線路進行機巡全覆蓋檢查,保障了農業生產有序進行。
身體累,但心是暖的
張芳林還有另外一個身份——貴陽藍天救援隊志願者。2月初,正值戰「疫」關鍵時期,貴陽市多個社區急需消殺力量支援。張芳林向烏當供電局遞交了請戰書,在保證工作不受影響的情況下,與其他志願者走進貴陽市黔東社區公共區域及居民小區開展防疫消殺工作。
2月7日早上7點,張芳林與隊友趕赴貴陽市延安東路,對該路段老舊小區開展消殺。「爬樓是最累人的,但必須確保居民樓每一層、每一戶門口都能實現消殺全覆蓋。」該片區均為步梯房,每棟單元樓有9層。當天,張芳林穿著密不透氣的防護服,背著60斤重的藥水箱,消殺了18棟樓,來回爬了300多層樓梯,一直忙到晚上11點半。
脫下早已被汗浸溼的一次性防護服,張芳林的雙腿直打顫,第二天一早,雙腿酸痛得抬不起來。「身體是累,但心是暖的。」他說。
隨著疫情防控的需要,張芳林的足跡從貴陽市中心城區擴展到了周邊的花溪區、清鎮市、修文縣,與隊友一道為醫院、學校、養老院、農貿市場、居民小區等超過500棟樓房義務開展消殺。
護衛萬家通明,是他作為供電人的初心;延伸公益之路,是他作為志願者的擔當。「我不懂救治病人,我只希望自己能為這場戰鬥出點力、做點事,搞好後勤保障。」張芳林說。 (楊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