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焦點
"遵義焦點"由《貴州都市報》遵義記者站出品。如未說明,所有文章均為貴州都市報遵義記者站原創。歡迎撥打遵義新聞報料、求助熱線:13985185110 18985264422
絕壁上的佛塔(遠景)。
李學強 本報記者 姚強 攝影報導
9月10日,遵義桐梓縣堯龍山鎮村民再次致電稱,海拔1795米高的堯龍山頂峰,一處約500米高的絕壁上有一座古佛塔,至今無人知道建於何年,如何爬上絕壁建起佛塔也是個迷。
500米高絕壁上有座古佛塔
當日早上,貴州都市報記者再次趕到堯龍山鎮,據致電的村民稱,這座古佛塔在堯龍山頂古寺廟旁邊,這位村民的帶領下,記者徒步攀爬堯龍山。
堯龍山地處堯龍山鎮,最高峰海拔1795米,山體南北方向延伸,山脈眾多,諸峰突起,溝壑縱橫,綿延數十公裡,好似萬千遊龍,朝拜和拱衛著堯龍山主峰,極盡堯堯之貌,故名堯龍山。
記者從山腳攀爬到堯龍山主峰頂下,耗時近3小時。
「你看嘛,佛塔就在那懸崖峭壁上的。」記者順著村民手指的方向看到,在主峰山體的峭壁上一座古佛塔「植入」其間。
據介紹,堯龍山主峰名叫瑞峰頂,整座頂高約500米,呈圓形,三面懸崖峭壁,猶如一巨大的「佛祖頭像」。頂峰腳下有個石洞,很寬敞,一座古廟擺布其中(古廟名叫瑞峰寺),據傳,古廟始建於秦朝,有歷史記載於明朝。
站在塔下往上看,離地面約150米的高懸崖上,有一處凹陷約3平方米石平臺,古佛塔屹立在這石平臺上。
通過目測,佛塔高約1.6米,有7層,塔身外表顯黑灰色,層次結構輪廓清晰可見,沒有浮雕圖案,但也無破損或裂口。
村民稱,從外表看,這座古佛塔好像只建造了三方,另一方依靠天然石壁而成,其實,它是一座完整古佛塔,只是臨石壁的方緊靠石壁,才給人一種視覺錯覺。
600年前古廟高僧建造
據現修行在瑞峰寺的釋宗悟法師稱,佛教自公元一世紀傳入中國,也將佛塔這建造物帶入。佛塔又名浮屠(梵語佛陀的音譯),藏語稱「曲登」。佛塔最初是用於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供奉佛像、佛經之用。
「據考證,這是一座用來珍藏舍利佛塔。」釋宗悟解釋說,寺廟修行的高僧圓寂(死亡)後,將肉身火化形成舍利,然後珍藏在塔內。
原堯龍山鎮中學校長楊昌智,今年80多歲的他,對堯龍山的佛學文化、人文景觀有很深研究。
他稱,據記載,明朝洪武二年起,堯龍山頂古廟瑞峰寺便有第一位高僧在此修行,10多年後,這位高僧就圓寂了。隨後,從四川又來了一位法師,法名「慧靈」。「慧靈法師入古廟修行時很年輕,20多歲, 70餘歲後才圓寂。」楊昌智說,這座佛塔就是慧靈法師在晚年時建造的。
記者粗略計算,按慧靈法師60歲(大約明代1424年)時建佛塔推算,這座佛塔已有592年歷史。
楊昌智說,他聽傳言,20多年前曾有人爬上這佛塔處,從佛塔裡取出一個盤子、一件袈裟和一本經書,但這些遺留之物去哪裡了,無人知曉。
如何建塔民間眾說紛紜
記者眼前絕壁猶如刀切一樣的直,壁上更沒石坑窪小洞,工匠是怎樣爬到150米高石平臺上建造佛塔?
在古廟裡義務服務了20多年的胡老伯說:「按民間流傳,工匠怎樣爬到絕壁上建塔有多種說法。」他逐一細稱,有傳言說,未建塔前,石平臺上長著許多藤蔓植物,工匠是抓著藤蔓爬上去,然後設計上下繩索;有人說,是在頂峰頂借住繩索,把工匠慢慢下墜到此;有人說,石平臺與古廟有容洞相通,工匠是從溶洞出入;更有傳言說,慧靈法師修煉成「佛」,背著工匠「飛」上去。
胡老伯分析稱,僅靠日結月纍堆積的成灰薄土,不可長出150米長的藤蔓。他尋遍古廟每個角落也沒發與此相通的溶洞。「飛」上去這傳言更不可信了。唯有從山頂借住繩索,將工匠慢慢墜落到石平臺上,然後再設計到地面的繩索。
據了解,堯龍山鎮民間,有關怎樣建此佛塔是眾說紛紜。
楊昌智告訴記者,整座佛塔身除層次結構用少量的較薄石條外,均是用火磚建成,縫隙口是用石灰粘固。「可能是用木柴火來燒制磚塊、燒質較差,當前只要用手一捏,塔身磚塊就粉碎了。」
幸運的是,這座佛塔雖位於高山頂,有絕壁作天然防禦風暴、防震的屏障,最關鍵是在懸崖絕壁上,人跡罕至,所以近600年來基本沒什麼損害。
絕壁上的古佛塔(近景)。
遵義焦點一個有公信力的新聞資訊平臺
微信ID:gh_de75b4a0b8a9
商務合作:13985185110
微信號:zyjdyq
QQ群:454128780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遵義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