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脫貧之路」(三)

2020-12-22 上遊新聞

「下莊精神」仍在延伸

1999年國慶節期間,有記者在下莊採訪時,對下莊村建國50年來統計了這樣一組數字:

從未到過縣城的153人 

從未到過30公裡外集鎮的50人 

從未見過公路的160人

從未見過汽車的210人

從未乘過車的315人

從未見過電視機的360人

從未看過電影的100人

從懸崖上摔死的23人

從懸崖上摔傷的60人

從懸崖上摔殘疾的15人

毛相林帶領村民不等不靠用生命挑戰懸巖修路的「下莊精神」經媒體報導後,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2005年春,萬州區的鄭偉先生帶著重慶主城的車友10多輛車專程自駕來到下莊後,他寫下感受:「下莊,是一個不該被世人遺忘的地方,更不是一個讓我隨意忘卻的地方。在這裡,我希望可以找到自己丟失了的魂」。圖為正在幹農活的毛相林。

朋友,如果真心的愛你的戀人,愛你的妻子,愛你的孩子,就請帶她們到下莊來看看吧,因為這裡不僅用獨特美麗的自然景觀讓你享受,更有活著的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敢於用生命挑戰懸巖走出大山而獲取幸福的「下莊精神」,相信會讓你受益多多。圖為下莊公路雞冠梁處,毛相林指著牆上的樹樁說,這是當年修公路用來掛東西的。

近23年來,毛相林帶領村民不等不靠、向絕壁宣戰,向貧困宣戰,帶領村民走出天坑。他們現正在擼起袖子加油幹,昂首闊步奔小康。  他們以實際行動來踐行習近平2018年新年賀詞的這句話:「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下莊村大事記:

農曆1997年冬月12日(公曆12月11日)上午10點,下莊人在海拔1300多米高的魚兒溪畔,隨著毛相林一聲命下:炸響了向懸崖挑戰修公路的開山炮;

2004年,下莊村修通8公裡長的出山公路;

2015年5月開始,毛相林帶領24位村民再次對公路經10個月奮戰後,把一條2米寬的機耕道變成3米多寬的碎石路; 

2016年,下莊村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

2017年,在各級政府的扶持下,下莊的公路又改造升級完成硬化並加裝護欄,達到四好農村公路標準;  

2018年底止,全村發展柑橘650畝已開始掛果; 

2019年,下莊村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0元;

2019年,為銘記下莊人不等不靠、奮力拼搏的精神,600餘平方米的「下莊精神」文化陳列館已經建成。

下莊村村主任毛相林個人所獲榮譽:

2015年第42期「重慶好人」、「感動重慶十大人物」;

2016年重慶市「我的扶貧故事」徵文大賽優秀獎;

2016年重慶市「崗位學雷鋒」標兵;

2016年重慶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巫山縣「優秀共產黨員」;

2017年重慶市「扶貧開發工作先進個人」;

2019年9月獲評「中國好人」月度人物;

2019 年 重 慶 市「 鄉 村 振 興 貢 獻 獎獲得先進個人」稱號。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斌 報導攝影

相關焦點

  • 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脫貧之路」(一)
    他們以最原始的方法,用生命挑戰懸崖,如同螞蟻肯骨頭一般硬生生的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8公裡長的出村「通天路」,由此改變村莊的命運。譜寫出一曲驚天地,泣鬼雄的壯歌。圖為毛相林望著大山思緒萬千。重慶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是名符其實的「天坑村」,像口深井,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出村只有一條在絕壁上有108個「之字拐」的羊腸小道,到縣城要走三天。
  • 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脫貧之路」(二)
    乘勢帶領村民發展產業脫貧致富出村的公路修通了,可毛相林一刻也沒歇一下,緊接著又匆匆忙著還領村民脫貧致富。尤其是黨的十九大春風吹吹拂到下莊後,黨和政府更多惠民政策到基層。在產業發展上,毛相林四處學習取經, 把產業發展成果總結成藍色(勞務輸出)、綠色(西瓜)、橙色(紐荷爾)「三色」 經濟。
  • 愚公精神的當代傳奇——重慶下莊人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路
    愚公精神的當代傳奇——重慶下莊人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路崇山峻岭中修築的下莊路。不甘「坐井觀天」的下莊人產生了在懸崖上鑿出一條路的念頭。於是,從1997年起,7年時間,108人,前後6人犧牲,硬是開闢出8公裡的羊腸小道。這條細細長長的小道,是下莊人的生存之路,百年閉塞的村子從此見到了「光」,打那天起,下莊修路致富的步子再也沒停下來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 毛相林: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路
    聚焦精準脫貧攻堅【毛相林: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路】重慶市巫山縣的下莊村,曾經極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鎖」在「天坑」之中。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條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到縣城要走3天。
  • 絕壁鑿出路 天坑成桃源——重慶巫山縣下莊村鑿出「脫貧路」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四面均是懸崖絕壁,猶如困在深井之中,是名副其實的「天坑村」。不甘心「坐井觀天」的下莊人,決心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脫貧路」,徹底打破村裡世代沿襲的貧窮命。從1997年開始,歷經7年,100多名村民靠肩挑背扛,用雙手鑿出一條8公裡長的「血路」,其間殉工6人。
  • 現在還有人這麼幹?102位「愚公」7年絕壁鑿路8公裡!
    也正是這雙手,與下莊築路英雄譜上其他101人的雙手一道,鑿出了8公裡的「絕壁天路」。現實版的「愚公移山」就發生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毛相林說,用了整整7年時間,下莊人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在懸岸絕壁上鑿出了一條8公裡長的脫貧希望路!村民們在懸崖上開鑿道路。
  • 在絕壁上用血肉之軀鑿出「天路」!這份脫貧成績單,令人動容!
    幾十年來,下莊村人想走出這「天坑」,只有沿著一條幾近垂直、險而又險的山路不斷向上攀援……1997年,下莊村全村397人裡,竟然有300人沒有見過電視機,150多人一輩子沒有走出過村子,160多人連公路長什麼樣都沒見過……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
  • 天坑下莊的開路人②|「啃」出了一條全新的「脫貧路」
    面對一次次失敗、打擊,毛相林不再像當年修路那樣蠻幹,而是一次次總結、琢磨,逐漸摸索出下莊脫貧攻堅的科學路徑,「無中生有」打造了下莊幾大脫貧支柱產業,創新思路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下莊曾是全鄉最窮的村,2016年,下莊卻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餘元,高於全鄉平均水平,是1997年修路前的40倍。
  • 【時代楷模】毛相林:鑿出脫貧致富的「絕壁天路」
    我們用了三天時間,我們都沒有(把他)送到醫院,最後死去,這個事情對我的觸動很大。 1997年,毛相林開始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修路。沒有鑽機,村民們就腰系長繩,趴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的懸崖上打炮眼。毛相林說,當時全村青壯年吃住在工地,用鋼釺撬,用雷管炸,硬是鑿出了近8公裡的「天路」,打破了「天坑」般的圍困。而毛相林明白,道路通了,下莊村要發展,還得靠產業。
  • 下莊人:向天問道
    向天問道時間不語,封閉的自然環境,卻猶如一鍋溫水,在時代變遷的作用下,下莊落後的步伐愈加明顯起來。假如不打破這鍋溫水,下莊就真的要如那世外桃源,只能存在於後人們的想像中了。而真正站出來鑿開絕壁、打破封閉,將下莊拉回時代發展潮流中的那個人,他的名字叫毛相林。
  • 記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當代愚公」毛相林:他率村民絕壁上「啃」出...
    一條出山的路,成為下莊人的奢望——沒人相信這裡能修出一條路來。毛相林,61歲,現任下莊村村主任,身高不到1.6米的他被大家稱為「毛矮子」。然而,就是這個「毛矮子」,帶領全村390餘人,在絕壁上譜寫出一個史詩般的悲壯故事——耗時7年,在絕壁上「啃」出一條出山公路。修路過程中,6條鮮活的生命,從絕壁上墜落。
  • 天坑下莊的開路人③|毛相林:「我願當一輩子築『路』人」
    本版圖片均由記者鄭宇攝\視覺重慶 「只是脫貧還不夠。」村民毛相兵第一個發言,「絕壁上的天路修好後,下莊每年都有新變化,大家日子越過越好。要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記得,當年這條路是怎麼修出來的!要用當年那種修路的精神,把我們這個山窩窩建得更好!」 村校教師張澤燕接過話說,絕壁天路很有特色、後溪河峽谷也很美,得把旅遊搞起來。
  • 「下莊精神已經成為我們一生的精神圖騰」
    「曾經的下莊村不通公路,想要出山,只能攀爬絕壁……修路前,這裡的村小是土坯房,村裡只走出過一個大專生……」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時代楷模」稱號。昨(18)日21時7分,中央電視臺《時代楷模發布廳》欄目播出發布儀式,講述了這位「當代愚公」帶領村民絕壁鑿天路的感人故事。
  • 下莊精神的時代價值
    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說,毛相林只是下莊精神的一個縮影,下莊精神根植於每一個下莊人的心底。他們不等不靠、百折不撓,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為美好生活奮力拼搏的樣子,生動詮釋了「實幹才能夢想成真」。「脫貧攻堅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群眾主體地位,扶志扶智並舉,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全市上下形成了勇於攻堅、主動脫貧的良好氛圍。」
  • 動物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
    撰文|羅東借用德國歷史學家康託洛維茨(Ernst Kantorowicz)研究的英國伊莉莎白一世時期流行概念「國王的兩個身體」,我們也可以說,動物同樣有兩個身體,一個是以生存、繁衍或歡愉為最終目標的血肉之軀,生於繁衍,死於呼吸停止,而另一個則是某個特徵被抽離出來,由語言文字圖像表述的不死之軀。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
  • 為子孫著想,重慶巫山縣下莊村人歷時6年,以血肉之軀開出天路
    這裡四面絕壁,從坑沿到坑底的距離達1100米。天坑,猶如一圈難以跨越的高牆,將下莊人緊緊困在裡面。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村民們用鮮血進行了真實的演繹,有生命的絕唱,更多的是全村人堅如磐石的信心。
  • 毛相林:「天坑」下莊的開路人
    新華網重慶12月9日電(陶玉蓮)「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口井」 從井口到井底有1100米,三面都是垂直的懸崖絕壁,僅東面略微緩一些,祖祖輩輩沿著巖縫走出的出山小道就隱藏其中。
  • 下莊,向上!大山深處的脫貧傳奇感動眾人
    毛相林帶領下莊人歷時7年,在絕壁上鑿出了一條「天路」。最終,在毛相林的帶領下,下莊人一寸寸地鑿、一錘錘地敲,用7年時間,硬生生在懸崖上鑿出了一條8公裡的「天路」。毛相林帶領村民們發展柑橘產業,打通了致富路。
  • 七一文學|下莊幸福人|譚德成專欄
    這時,鄰居家不到三歲的孩子把她的手機拿去玩抖音App,歡快活潑的音樂瀰漫開來,冬日裡的農家溫暖如春!下莊人一夜夢天開。因路通而脫貧,因修路而聞名,用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換來了幸福生活的畫卷。我們走在寬敞蜿蜒的新村道上,凝視著雲端上的山峰,心情又有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