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十月,毛相林將下莊人向天問道的故事帶到了北京,從此,秦巴山脈深處這個小村子的感人事跡,在全國迅速傳播開來。
下莊自古就是一個不依附外界便可以自由生活的天地,這裡的人們口口相傳「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勤苦的下莊人在這井底世世代代的生活,除了這落地為糧的土地,仰仗的就是人們身上那股子「勤勞勇敢、艱苦奮鬥,堅守初心、自強不息」的精氣神,再如何艱苦的歲月,這裡的男人都沒有打光棍的說法,村子外的女人都喜歡這裡的土地和男人。
向天問道
時間不語,封閉的自然環境,卻猶如一鍋溫水,在時代變遷的作用下,下莊落後的步伐愈加明顯起來。假如不打破這鍋溫水,下莊就真的要如那世外桃源,只能存在於後人們的想像中了。而真正站出來鑿開絕壁、打破封閉,將下莊拉回時代發展潮流中的那個人,他的名字叫毛相林。
這合圍的絕壁,為下莊帶來了險峻的自然風光,同時也將貧困與下莊的百姓緊緊的綁在一起,任憑鐵骨錚錚的下莊人如何掙脫卻不可得,直到1997年冬月初八的那一聲炮響。
魚兒溪泮,鐵錘、鋤頭,身體與絕壁碰撞出的鑿路聲,是久受封閉之苦的下莊人向天問道發出的吶喊!私錢洞、鷹嘴巖的陡峭險絕,攔不住這群頂天立地男子漢衝破群山封鎖的決心,流汗、流淚、流血都阻不斷向貧窮和閉塞宣戰的勇氣,「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如能前進一丈,絕不後退一尺。我們修不完還有兒子,兒子修不完還有孫子,總有能修完的一天。」
六條鮮活生命的壯烈犧牲、七年時間的艱苦卓絕,正是下莊人這愚公移山般的堅定,才終於有了這向天借來的八公裡的天路。
金果圓夢
初冬的陽光暖綿綿的鋪在下莊的每個角落,在這金燦燦的日子裡,人們遵循著千百年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和諧的與這絕壁共生共處。直到日暮,月亮沿著後溪河落下的時候、一切歸於寂靜的時候,稀稀落落的星星斜掛在絕壁的上緣,遼闊無垠的星空與幽靜深邃的下莊融為一體。
出山之路打通後,修路已經成了毛相林眾多標籤中最卓著那個,但是毛相林心中的那條路卻才剛剛開始。「不等不靠」是下莊人最質樸的品質,憑藉著這股精神,毛相林帶領著村民一直在向著下莊的小康路、幸福路邁進。
群山絕壁起伏跌宕的曲線,就像是下莊產業發展的側寫。產業發展的艱辛曲折只有下莊人自己知道。當毛相林在曲尺鄉考察學習,看到那金燦燦果子時,難以掩飾自己內心的激動,那條下莊渴望已久的致富路,終於被找到了。
為了將希望帶到下莊,毛相林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十畝土地全部種了柑橘樹苗,有人議論:萬一又像種漆樹那樣血本無歸,那該囊個搞喲!為了消解群眾顧慮,他多次外出學習種植技術,還多方奔走,請來了縣裡的農技專家現場調研指導柑橘種植。星星之火終於在下莊成了燎原之勢,柑橘終於由最初的十畝發展成了六百五十畝,成立的專業合作社還指導發展了一百五十畝的桃園。去年,柑橘大戶劉恆玉,除了送給親戚朋友幾千斤外,其它的柑橘還為他帶來了兩萬餘元的收入。看著規模化管理井井有條的柑橘園,老人家總是想起修路犧牲的女婿,這條路換來了鄉親們的好日子,他是值得的!
築路未來
下莊的土地落地成糧、下莊的山峰抬頭成景,既然懸崖絕壁不再是下莊人生活的束縛了,那麼盤活大山裡的生態資產、發展鄉村旅遊、為下莊發展增添新的動力,自然就成了這位「築路人」的新夢想。
當然,這個大「螃蟹」還是毛相林第一個吃的。帶頭改造自家房屋,辦起了村裡第一家農家民宿。有了毛相林帶頭「吃螃蟹」,村民也都奮起直追,逐漸嘗到了旅遊業帶來的甜頭,發展鄉村旅遊業的熱情空前高漲。2017年,縣裡投入資金,幫助下莊實施民宿改造計劃,建成了19棟34戶風貌統一的鄉村民宿,還有65棟79戶在建設中。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下莊、走進下莊,提升下莊的文化內涵。毛相林讓出了自己的房子,修建了「下莊人事跡陳列室」。「未來我們還將著重打造『下莊古道』『桃花源』等旅遊景點,吸引更多遊客來尋訪這條『天路』。」毛相林說,自己還要繼續為下莊修出一條通往幸福的路。
這群質樸的村民憧憬著美好新生活,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貧困閉塞的下莊;用自己的雙手,將自己引進了新時代大門。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