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莊人:向天問道

2021-01-09 選調生

庚子年十月,毛相林將下莊人向天問道的故事帶到了北京,從此,秦巴山脈深處這個小村子的感人事跡,在全國迅速傳播開來。

下莊自古就是一個不依附外界便可以自由生活的天地,這裡的人們口口相傳「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勤苦的下莊人在這井底世世代代的生活,除了這落地為糧的土地,仰仗的就是人們身上那股子「勤勞勇敢、艱苦奮鬥,堅守初心、自強不息」的精氣神,再如何艱苦的歲月,這裡的男人都沒有打光棍的說法,村子外的女人都喜歡這裡的土地和男人。

向天問道

時間不語,封閉的自然環境,卻猶如一鍋溫水,在時代變遷的作用下,下莊落後的步伐愈加明顯起來。假如不打破這鍋溫水,下莊就真的要如那世外桃源,只能存在於後人們的想像中了。而真正站出來鑿開絕壁、打破封閉,將下莊拉回時代發展潮流中的那個人,他的名字叫毛相林。

這合圍的絕壁,為下莊帶來了險峻的自然風光,同時也將貧困與下莊的百姓緊緊的綁在一起,任憑鐵骨錚錚的下莊人如何掙脫卻不可得,直到1997年冬月初八的那一聲炮響。

魚兒溪泮,鐵錘、鋤頭,身體與絕壁碰撞出的鑿路聲,是久受封閉之苦的下莊人向天問道發出的吶喊!私錢洞、鷹嘴巖的陡峭險絕,攔不住這群頂天立地男子漢衝破群山封鎖的決心,流汗、流淚、流血都阻不斷向貧窮和閉塞宣戰的勇氣,「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如能前進一丈,絕不後退一尺。我們修不完還有兒子,兒子修不完還有孫子,總有能修完的一天。」

六條鮮活生命的壯烈犧牲、七年時間的艱苦卓絕,正是下莊人這愚公移山般的堅定,才終於有了這向天借來的八公裡的天路。

金果圓夢

初冬的陽光暖綿綿的鋪在下莊的每個角落,在這金燦燦的日子裡,人們遵循著千百年的規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和諧的與這絕壁共生共處。直到日暮,月亮沿著後溪河落下的時候、一切歸於寂靜的時候,稀稀落落的星星斜掛在絕壁的上緣,遼闊無垠的星空與幽靜深邃的下莊融為一體。

出山之路打通後,修路已經成了毛相林眾多標籤中最卓著那個,但是毛相林心中的那條路卻才剛剛開始。「不等不靠」是下莊人最質樸的品質,憑藉著這股精神,毛相林帶領著村民一直在向著下莊的小康路、幸福路邁進。

群山絕壁起伏跌宕的曲線,就像是下莊產業發展的側寫。產業發展的艱辛曲折只有下莊人自己知道。當毛相林在曲尺鄉考察學習,看到那金燦燦果子時,難以掩飾自己內心的激動,那條下莊渴望已久的致富路,終於被找到了。

為了將希望帶到下莊,毛相林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十畝土地全部種了柑橘樹苗,有人議論:萬一又像種漆樹那樣血本無歸,那該囊個搞喲!為了消解群眾顧慮,他多次外出學習種植技術,還多方奔走,請來了縣裡的農技專家現場調研指導柑橘種植。星星之火終於在下莊成了燎原之勢,柑橘終於由最初的十畝發展成了六百五十畝,成立的專業合作社還指導發展了一百五十畝的桃園。去年,柑橘大戶劉恆玉,除了送給親戚朋友幾千斤外,其它的柑橘還為他帶來了兩萬餘元的收入。看著規模化管理井井有條的柑橘園,老人家總是想起修路犧牲的女婿,這條路換來了鄉親們的好日子,他是值得的!

築路未來

下莊的土地落地成糧、下莊的山峰抬頭成景,既然懸崖絕壁不再是下莊人生活的束縛了,那麼盤活大山裡的生態資產、發展鄉村旅遊、為下莊發展增添新的動力,自然就成了這位「築路人」的新夢想。

當然,這個大「螃蟹」還是毛相林第一個吃的。帶頭改造自家房屋,辦起了村裡第一家農家民宿。有了毛相林帶頭「吃螃蟹」,村民也都奮起直追,逐漸嘗到了旅遊業帶來的甜頭,發展鄉村旅遊業的熱情空前高漲。2017年,縣裡投入資金,幫助下莊實施民宿改造計劃,建成了19棟34戶風貌統一的鄉村民宿,還有65棟79戶在建設中。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下莊、走進下莊,提升下莊的文化內涵。毛相林讓出了自己的房子,修建了「下莊人事跡陳列室」。「未來我們還將著重打造『下莊古道』『桃花源』等旅遊景點,吸引更多遊客來尋訪這條『天路』。」毛相林說,自己還要繼續為下莊修出一條通往幸福的路。

這群質樸的村民憧憬著美好新生活,他們用自己的雙手,改變了貧困閉塞的下莊;用自己的雙手,將自己引進了新時代大門。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七一文學|下莊幸福人|譚德成專欄
    下莊人一夜夢天開。因路通而脫貧,因修路而聞名,用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換來了幸福生活的畫卷。我們走在寬敞蜿蜒的新村道上,凝視著雲端上的山峰,心情又有些凝重。仿佛看見了下莊人在絕壁上鑿天路的場面,男女老少風餐露宿的情景,繩索纏腰懸掛峭壁開山放炮的滾滾濃煙,還有那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悲壯!
  • 下莊,如此滾燙的心
    健碩的下莊人空手爬上去也得幾個小時,去趟巫山縣城,一來一回至少4天。側邊山上是另一條古道,那更陡更險了。毛相林的母親從這條路嫁到下莊。她說:自走了那一次,這輩子再不敢走第二次,好幾個地方陡壁懸崖,必須用繩子把你拉上去。據統計,先後有23人在懸崖上摔死,75人摔傷。
  • 天坑下莊的開路人③|毛相林:「我願當一輩子築『路』人」
    2018年,毛相林提議建一個紀念館,把下莊人修路的故事記錄下來,讓用生命和鮮血鑄就的不甘落後、不等不靠、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下莊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下莊人。 在鄉黨委政府的支持下,2019年,下莊精神文化陳列館在村口落成。 路在腳下戰天鬥地自強不息,夢在前方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 「下莊精神已經成為我們一生的精神圖騰」
    鄭宇 攝向天要路山鑿一尺寬一尺路修一丈長一丈「險峻的山路阻擋了村民外出,也讓這個有著397人的小村莊陷入了深度貧困……」節目中,隨著老舊的鏡頭回放和主持人王寧的講述,現場觀眾也仿佛穿越時空走進了這個曾經被「封」在山裡的村子。
  • 下莊,向上!大山深處的脫貧傳奇感動眾人
    此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多次前往下莊村,也曾親身攀爬過「天路」修通前、村民們出山必經的那條「108道拐」古道——「上山鼻杵路,下山腿發怵,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這首當地口口相傳的歌謠,正是彼時下莊人出山的真實寫照。大山禁錮著下莊人,但以毛相林為代表的下莊人絕不認命。
  • 習聲迴響|再訪下莊①下莊天路成「網紅」土房變民宿
    相關報導:華龍VR|再訪下莊:昔日「天坑村」如今變了模樣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重要講話在代表委員和幹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也激起了千裡之外重慶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人心裡的漣漪,他們為美好生活努力的勁頭更足了。
  • 愚公精神的當代傳奇——重慶下莊人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路
    1945年毛澤東寫《愚公移山》,寫的是一份深切的期盼,如今一群人用行動將期盼化為現實,續寫了愚公精神的當代傳奇。下莊之夢:一個走出大山、惠及子孫的夢想人類不能沒有夢想,就像不能沒有太陽。一旦胸懷夢想,每一個人都會成為太陽。而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個有夢想的民族。下莊人,用血汗之軀向大山宣戰,只為圓一個世代的夢想。
  • 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脫貧之路」(三)
    「下莊精神」仍在延伸1999年國慶節期間,有記者在下莊採訪時,對下莊村建國50年來統計了這樣一組數字:從未到過縣城的153人 從未到過30公裡外集鎮的50人 從未見過公路的160人從未見過汽車的210人從未乘過車的315人從未見過電視機的360人從未看過電影的100人從懸崖上摔死的23人從懸崖上摔傷的60人從懸崖上摔殘疾的15人
  • 下莊精神的時代價值
    如今,下莊人的「那麼一股子勁兒」,正激勵著重慶廣大幹部群眾埋頭苦幹、奮勇前進,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下莊精神,蘊藏在每個不甘落後的貧困群眾身上「毛相林個子不高,但每次和他攀談,我都能感受到他骨子裡的堅韌、不信命。」
  • 下莊,向上!大山深處的脫貧傳奇感動眾人 ——「時代楷模」毛相林...
    此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多次前往下莊村,也曾親身攀爬過「天路」修通前、村民們出山必經的那條「108道拐」古道——「上山鼻杵路,下山腿發怵,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這首當地口口相傳的歌謠,正是彼時下莊人出山的真實寫照。大山禁錮著下莊人,但以毛相林為代表的下莊人絕不認命。他們以愚公一樣的勇氣和決心,決定同命運叫板,向貧困宣戰。修路有多難、多險、多苦?
  • 下莊的橋
    清乾隆十八年(1573)《博山縣誌》對下莊橋的記載只有「夏莊橋,在縣東南五十裡夏莊東首」一句話,很顯然,這裡指的是下莊東河涯的「迎仙橋」了。而到了184年後的民國二十六年(1937)出版的《續修博山縣誌》對下莊橋便有了比較詳細的記載了:「夏莊橋,舊志在縣東南五十裡夏莊,東首者為迎仙橋,尚書任浚創修,今廢。
  • 下莊,「亮」起來!
    貧窮、閉塞曾是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的代名詞不甘「坐井觀天」的下莊人想擺脫貧困,走出大山「時代楷模」毛相林曾任下莊村村支書時帶領下莊人開荒蕪、破荊棘鏖戰7年終於天塹變通途在一次次的探索、嘗試中下莊的公路、產業基礎設施、鄉村旅遊都從無到有如今的下莊村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產業興勤勞淳樸,鄉村秀美古風存點亮圖片,看下莊蝶變下莊從閉塞走向通達從貧困走向致富如今的下莊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朝著小康大步向前
  • 下莊的「康莊」路
    新華網發(耿駿宇 攝)2015年,毛相林帶領村民用半年時間將道路升級成3米寬的碎石路,車子能進村了;2017年在巫山縣委縣政府支持下,道路完成硬化加固,並加裝護欄,從下莊出發到巫山縣城,只需一個半小時左右。新華網發(耿駿宇 攝)如今下莊村的屋舍從上到下,一排排、一層層,錯落有致、整整潔潔。
  • 毛相林領獎回來之後說,還要為下莊的明天再幹幾年
    市民王雪說,「重慶用點亮城市之光的方式,向『時代楷模』表達敬意,既是對『時代楷模』寶貴榮譽的肯定,更為我們樹起了學習的榜樣。」此外,昨晚江北嘴十屏聯動、解放碑環球金融中心WFC、南濱路皇冠國際燈幕、觀音橋天和國際大廈CIC等建築以及全市各區縣商圈、重要路段LED顯示屏也同時亮燈,向毛相林表達敬意。圖為江北嘴十屏聯動播放向毛相林致敬的信息。
  • 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脫貧之路」(一)
    「下莊像一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也暈」這是當地流傳對下莊真實寫照的一首山歌 。下莊的村民們目光注視大山,並渴望能看得更加遙遠,修公路也就成了世世代代下莊人的夢想。「22年前炸響修路開山炮時,大家要比後來修通公路還激動」毛相林激動不已地說,當時情景現仍歷歷在目。
  • 莫純鑾到下莊檢查布展工作
    (通訊員/嶽 核)12月9日,我局一級巡視員、翁源下莊鈾礦科普教育基地項目建設管理小組組長莫純鑾一行到項目建設現場檢查工作。莫純鑾強調,下莊鈾礦科普教育基地項目建設任務重、時間緊,布展施工單位必須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加快布展施工進度,力爭在今年12月底前完成布展任務,同時局檔案館在局有關部門的協助下提前做好試運營的各項準備工作。
  • 捐款又送物 嶗山區孫家下莊社區居民接力捐助防疫一線50天
    嶗山區中韓街道孫家下莊社區在居家抗疫的同時,用踴躍向防疫一線捐款捐物的方式闡釋了這一句話的意義。自2月1日就有社區居民捐贈抗疫物品,開啟了愛心接力捐助一直至今,在這疫情防控的50餘日中,社區居民持續不斷捐贈了30萬元善款以及口罩、酒精等難以計算的物資,為一線抗疫助力。居民接力獻愛心,匯聚三百餘筆善款疫情需隔離,但是愛心阻不斷。
  • 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脫貧之路」(二)
    尤其是黨的十九大春風吹吹拂到下莊後,黨和政府更多惠民政策到基層。下莊人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下莊人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文明鄉風吸引有志青年返鄉創業振興鄉村28歲的毛連長站在下莊村自家土坯房前向記者介紹,他曾經在部隊服役8年,下莊通公路後適合發展鄉村旅遊,他決定返鄉創業,現正著手聯合家旁邊的幾家也是土坯房的鄰居一起發展民宿吃旅遊飯
  • 縣婦聯聯合上升社區開展「感受下莊天路 弘揚愚公精神」支部主題...
    為進一步加強黨員教育管理,增強黨員的黨性觀念,激發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熱情,豐富黨內政治生活,11月27日,縣婦聯機關支部聯合高唐街道上升社區支部開展「感受下莊天路,弘揚愚公精神」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中,黨員幹部們沿著下莊天路來到下莊人事跡陳列室,聆聽毛相林書記講述下莊修路故事,重溫「勤勞勇敢、艱苦奮鬥、堅守初心、自強不息」的下莊精神。隨後,在下莊人事跡陳列室前,全體黨員全體黨員對黨旗,莊嚴的舉起右手,握緊拳頭,重溫入黨誓言,警醒自己作為一名黨員,要踐行下莊精神及「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時代精神。
  • 天坑下莊的開路人②|「啃」出了一條全新的「脫貧路」
    在大巴山深處,毛相林帶領著下莊人,再次「啃」出了一條全新的「脫貧路」。五月十七日,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毛相林(左一)和村民察看柑橘生長情況。 「路修好了不能保暢通,對不起全村人,更對不起那6條人命!何況,下莊要擺脫貧困,沒有這些路可不行。」2004年,路剛修好,毛相林就自己帶頭,號召全村18-60歲的村民,每人每年出4個義務工養路。 2015年,鄉裡的公路硬化到了天坑頂端的魚兒溪。毛相林坐不住了,多次去鄉裡、縣城申請把這條路硬化到下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