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脫貧之路」(二)

2020-12-23 上遊新聞

乘勢帶領村民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出村的公路修通了,可毛相林一刻也沒歇一下,緊接著又匆匆忙著還領村民脫貧致富。尤其是黨的十九大春風吹吹拂到下莊後,黨和政府更多惠民政策到基層。下莊人又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下莊人的生活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產業發展上,毛相林四處學習取經, 把產業發展成果總結成藍色(勞務輸出)、綠色(西瓜)、橙色(紐荷爾)「三色」 經濟。截止2018年底,全村發展柑橘650畝已開始掛果。圖為毛相林(左一)和村民查看柑橘長勢。

同時,依託當地獨特的自然景觀發展鄉村旅遊,將原有的土坯房改造風貌統一的鄉民宿。圖為下莊村村民土坯房已改造成民宿。

目前已完成一期19棟34戶民宿改造,二期72棟88戶民宿改造已啟動建設。通過努力,下莊村居住區裡立著醒目的「三合院」民宿三個字,是由楊元鼎三兄弟合夥修的,2018年11月開始營業。圖為下莊村改造的民宿。

楊元鼎介紹,三合院有10間客房,去年實現收入五、六萬元。下莊村2015年已實現整村脫貧。  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70元。圖為楊元鼎家農家樂生意好,數錢時心裡樂開了花。

文明鄉風吸引有志青年返鄉創業振興鄉村

28歲的毛連長站在下莊村自家土坯房前向記者介紹,他曾經在部隊服役8年,下莊通公路後適合發展鄉村旅遊,他決定返鄉創業,現正著手聯合家旁邊的幾家也是土坯房的鄰居一起發展民宿吃旅遊飯。這些年,像毛連長一樣的青年返鄉創業開始多起來了,下莊村近年來的人口一直穩中有增。這就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鮮血液。圖為毛連長。

如今,充分利用下莊當地獨特旅遊資源,項目總投資估算2億元的《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振興開發項目》正緊鑼密鼓啟動,項目建設內容就是將下莊村打造成三峽明珠—最美三峽山村旅遊度假目的地,建設成為集生態田園觀光、民俗節慶活動、鄉村文創、戶外運動拓展、鄉村康養旅居功能於一體的具有嶺南田園三峽山村特色的休閒度假勝地。圖為下莊村的後溪河美景。

修通了出村的路,實現了路通財通,讓下莊村昔日的樹皮爛草變成了金銀財寶。路通後隨之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村裡人原來淳樸、單純的思想因接觸外面五彩繽紛的世界後,想法更多元化了,傳統的倫理道道德觀念已不能禁錮村民的想法了。這對毛相林來說,又面臨著一場新的挑戰。

毛相林又考慮如何帶領村民發展致富擺脫貧困,在他的勸導和以身做則示範下,全村的黨員幹部首先籤訂了承諾書,帶頭抵制大操大辦、整治婚喪禮俗、破除封建迷信等,外界盛行的亂辦酒席之風在下莊村漸漸消失了。圖為下莊村召開院壩會,村民們共話明天。

在新的歷史時期,毛相林帶領著下莊人,繼續發揚「下莊精神」也不斷自我「揚棄」,迎接著美好的未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李斌 攝影報導

相關焦點

  • 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脫貧之路」(一)
    他們以最原始的方法,用生命挑戰懸崖,如同螞蟻肯骨頭一般硬生生的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8公裡長的出村「通天路」,由此改變村莊的命運。譜寫出一曲驚天地,泣鬼雄的壯歌。圖為毛相林望著大山思緒萬千。重慶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四周高山絕壁合圍、生存環境惡劣、生活條件艱苦,是名符其實的「天坑村」,像口深井,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出村只有一條在絕壁上有108個「之字拐」的羊腸小道,到縣城要走三天。
  • 下莊人用血肉之軀在絕壁上鑿出「脫貧之路」(三)
    50人 從未見過公路的160人從未見過汽車的210人從未乘過車的315人從未見過電視機的360人從未看過電影的100人從懸崖上摔死的23人從懸崖上摔傷的60人從懸崖上摔殘疾的15人毛相林帶領村民不等不靠用生命挑戰懸巖修路的「下莊精神」經媒體報導後,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 愚公精神的當代傳奇——重慶下莊人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路
    愚公精神的當代傳奇——重慶下莊人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路崇山峻岭中修築的下莊路。不甘「坐井觀天」的下莊人產生了在懸崖上鑿出一條路的念頭。於是,從1997年起,7年時間,108人,前後6人犧牲,硬是開闢出8公裡的羊腸小道。這條細細長長的小道,是下莊人的生存之路,百年閉塞的村子從此見到了「光」,打那天起,下莊修路致富的步子再也沒停下來過。「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 毛相林: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路
    聚焦精準脫貧攻堅【毛相林: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路】重慶市巫山縣的下莊村,曾經極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鎖」在「天坑」之中。從「井口」到「井底」,垂直高度1100多米,外出只有一條在絕壁上的羊腸小道,到縣城要走3天。
  • 絕壁鑿出路 天坑成桃源——重慶巫山縣下莊村鑿出「脫貧路」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四面均是懸崖絕壁,猶如困在深井之中,是名副其實的「天坑村」。不甘心「坐井觀天」的下莊人,決心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脫貧路」,徹底打破村裡世代沿襲的貧窮命。從1997年開始,歷經7年,100多名村民靠肩挑背扛,用雙手鑿出一條8公裡長的「血路」,其間殉工6人。
  • 在絕壁上用血肉之軀鑿出「天路」!這份脫貧成績單,令人動容!
    幾十年來,下莊村人想走出這「天坑」,只有沿著一條幾近垂直、險而又險的山路不斷向上攀援……1997年,下莊村全村397人裡,竟然有300人沒有見過電視機,150多人一輩子沒有走出過村子,160多人連公路長什麼樣都沒見過……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
  • 現在還有人這麼幹?102位「愚公」7年絕壁鑿路8公裡!
    也正是這雙手,與下莊築路英雄譜上其他101人的雙手一道,鑿出了8公裡的「絕壁天路」。現實版的「愚公移山」就發生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毛相林說,用了整整7年時間,下莊人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在懸岸絕壁上鑿出了一條8公裡長的脫貧希望路!村民們在懸崖上開鑿道路。
  • 天坑下莊的開路人②|「啃」出了一條全新的「脫貧路」
    面對一次次失敗、打擊,毛相林不再像當年修路那樣蠻幹,而是一次次總結、琢磨,逐漸摸索出下莊脫貧攻堅的科學路徑,「無中生有」打造了下莊幾大脫貧支柱產業,創新思路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 下莊曾是全鄉最窮的村,2016年,下莊卻在全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2萬餘元,高於全鄉平均水平,是1997年修路前的40倍。
  • 【時代楷模】毛相林:鑿出脫貧致富的「絕壁天路」
    我們用了三天時間,我們都沒有(把他)送到醫院,最後死去,這個事情對我的觸動很大。 1997年,毛相林開始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修路。沒有鑽機,村民們就腰系長繩,趴在籮筐裡,吊在幾百米的懸崖上打炮眼。毛相林說,當時全村青壯年吃住在工地,用鋼釺撬,用雷管炸,硬是鑿出了近8公裡的「天路」,打破了「天坑」般的圍困。而毛相林明白,道路通了,下莊村要發展,還得靠產業。
  • 下莊人:向天問道
    向天問道時間不語,封閉的自然環境,卻猶如一鍋溫水,在時代變遷的作用下,下莊落後的步伐愈加明顯起來。假如不打破這鍋溫水,下莊就真的要如那世外桃源,只能存在於後人們的想像中了。而真正站出來鑿開絕壁、打破封閉,將下莊拉回時代發展潮流中的那個人,他的名字叫毛相林。
  • 天坑下莊的開路人③|毛相林:「我願當一輩子築『路』人」
    本版圖片均由記者鄭宇攝\視覺重慶 「只是脫貧還不夠。」村民毛相兵第一個發言,「絕壁上的天路修好後,下莊每年都有新變化,大家日子越過越好。要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記得,當年這條路是怎麼修出來的!要用當年那種修路的精神,把我們這個山窩窩建得更好!」 村校教師張澤燕接過話說,絕壁天路很有特色、後溪河峽谷也很美,得把旅遊搞起來。
  • 記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當代愚公」毛相林:他率村民絕壁上「啃」出...
    一條出山的路,成為下莊人的奢望——沒人相信這裡能修出一條路來。毛相林,61歲,現任下莊村村主任,身高不到1.6米的他被大家稱為「毛矮子」。然而,就是這個「毛矮子」,帶領全村390餘人,在絕壁上譜寫出一個史詩般的悲壯故事——耗時7年,在絕壁上「啃」出一條出山公路。修路過程中,6條鮮活的生命,從絕壁上墜落。
  • 動物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
    撰文|羅東借用德國歷史學家康託洛維茨(Ernst Kantorowicz)研究的英國伊莉莎白一世時期流行概念「國王的兩個身體」,我們也可以說,動物同樣有兩個身體,一個是以生存、繁衍或歡愉為最終目標的血肉之軀,生於繁衍,死於呼吸停止,而另一個則是某個特徵被抽離出來,由語言文字圖像表述的不死之軀。從血肉之軀轉向不死之軀,是人用修辭完成的。
  • 「下莊精神已經成為我們一生的精神圖騰」
    「曾經的下莊村不通公路,想要出山,只能攀爬絕壁……修路前,這裡的村小是土坯房,村裡只走出過一個大專生……」近日,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委會主任毛相林「時代楷模」稱號。昨(18)日21時7分,中央電視臺《時代楷模發布廳》欄目播出發布儀式,講述了這位「當代愚公」帶領村民絕壁鑿天路的感人故事。
  • 下莊精神的時代價值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從開鑿絕壁天路到打贏脫貧攻堅戰,從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走上鄉村振興的致富路,重慶巫山下莊村靠的就是那麼一股子勁兒。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巫山縣委書記李春奎說,毛相林只是下莊精神的一個縮影,下莊精神根植於每一個下莊人的心底。他們不等不靠、百折不撓,在脫貧致富的道路上披荊斬棘,為美好生活奮力拼搏的樣子,生動詮釋了「實幹才能夢想成真」。「脫貧攻堅以來,我們始終堅持群眾主體地位,扶志扶智並舉,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全市上下形成了勇於攻堅、主動脫貧的良好氛圍。」
  • 為子孫著想,重慶巫山縣下莊村人歷時6年,以血肉之軀開出天路
    這裡四面絕壁,從坑沿到坑底的距離達1100米。天坑,猶如一圈難以跨越的高牆,將下莊人緊緊困在裡面。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村民們用鮮血進行了真實的演繹,有生命的絕唱,更多的是全村人堅如磐石的信心。
  • 毛相林:「天坑」下莊的開路人
    新華網重慶12月9日電(陶玉蓮)「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口井」 從井口到井底有1100米,三面都是垂直的懸崖絕壁,僅東面略微緩一些,祖祖輩輩沿著巖縫走出的出山小道就隱藏其中。
  • 七一文學|下莊幸福人|譚德成專欄
    下莊人一夜夢天開。因路通而脫貧,因修路而聞名,用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換來了幸福生活的畫卷。我們走在寬敞蜿蜒的新村道上,凝視著雲端上的山峰,心情又有些凝重。仿佛看見了下莊人在絕壁上鑿天路的場面,男女老少風餐露宿的情景,繩索纏腰懸掛峭壁開山放炮的滾滾濃煙,還有那一幕幕感天動地的悲壯!
  • 習聲迴響|再訪下莊①下莊天路成「網紅」土房變民宿
    編者按:正在進行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正是最吃勁的時候,必須堅持不懈做好工作,不獲全勝,決不收兵」「脫貧攻堅要響鼓重錘」「貧困縣摘帽後,也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