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是五月份,但新冠疫情尚未結束,很多父母還是選擇宅在家裡陪伴孩子。孩子在家待的時間太長,旺盛的精力無法通過在外頭撒歡釋放,就會在家大鬧天宮,把家裡攪得天翻地覆。
我家後面一棟樓,前段時間每天都會傳來一個小男孩的嚎哭聲。小男孩的媽媽是醫生,疫情一開始,醫院就取消了雙休,工作十分忙碌。而爸爸是老師,正好有時間在家帶孩子,估計是爸爸被孩子逼瘋了,那段時間每天都會把孩子揍一頓。
不管怎麼說,儘量少出門確實是當前父母保護孩子最好的方式,那家長在家可以多陪孩子玩玩遊戲,有些遊戲不僅有趣,還比較「浪費時間」,可以很好地避免因和孩子長時間朝夕相處而產生矛盾和敵對情緒。
今天我給大家推薦幾種兩歲左右寶寶愛玩的小遊戲,讓孩子在快樂的活動過程中,既能強健其筋骨野蠻其體魄,又能增長本領開發智力,還能有效增進親子關係。
躲貓貓遊戲
躲貓貓遊戲是我和沛沛親子互動遊戲的首選。躲貓貓遊戲是一項能夠讓孩子從零歲玩到大的遊戲,幾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在這個遊戲中收穫快樂。在3歲之前,多和孩子玩這個遊戲,還能很好地緩解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會出現的分離焦慮症。
孩子逐漸會在遊戲「媽媽在——媽媽不見了——媽媽又出現了」和媽媽出門上班「媽媽在家——媽媽出門了——媽媽下班回家了」中體會到相似之處,從而明白媽媽每天上班只是暫時離開。需要注意的是,和孩子玩捉迷藏遊戲,要經常藏在孩子熟悉的地方,讓孩子很容易找到,這樣才能讓孩子樂此不疲地玩了一遍又一遍。
用手走路
我們平時都是用腳走路,如果讓孩子玩用手走路的遊戲,孩子會很興奮,並躍躍欲試。具體做法是,讓孩子雙手撐在地上,家長握住孩子的踝關節,讓孩子用手朝前爬行。玩這個遊戲能鍛鍊孩子肩部、頸部和手臂的力量,還能夠鍛鍊肢體的平衡能力。不過,家長要注意讓孩子的腿和背部保持在同一條水平線上,過於抬高腿部,會導致孩子身體前傾而撲倒。孩子摔倒就會產生害怕心理,也會失去玩的興趣。
用腳夾玩具
用腳夾玩具是怎麼個玩法呢?準備一個簍子或紙筐,放在孩子正前方躍50cm處,在孩子腳邊放一堆玩具,孩子則坐在凳子上,用雙腳去夾住玩具再扔進紙框裡。扔進了才算贏,贏了能獲得掌聲,同時為營造有趣的氣氛,家長還可以假裝捶地大哭,表示不服氣。
動作儘量誇張,孩子看見家長哭就更想贏,所以會更謹慎地完成一系列動作,這樣不僅在快樂的遊戲中鍛鍊了腿部的協調能力,還能有效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
玩水遊戲
玩水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我家沛沛也愛玩水,但是不願洗澡。以前每次洗澡都哭,自從玩用杯子舀水,還有在澡盆裡釣魚的遊戲之後,每天晚上我在衛生間放水到澡盆,他就會聞聲跑過來,迫不及待地要跨進澡盆裡去。
因為玩水會弄溼衣服,家長可以把這個遊戲安排在洗澡前20分鐘左右進行,我家是和洗澡一起,邊洗邊玩,順帶著唱兒歌,講故事等等,讓洗澡成為一件特別有趣的事情。
投籃遊戲
準備一些海洋球,桌球也可以,但是桌球掉到地上會咚咚咚響,吵到樓下鄰居。所以用桌球應儘量選擇合適的時間玩兒。在孩子面前放一個紙箱或水桶,要深一點兒,避免扔進去之後又會彈出來,造成孩子生氣。讓孩子在固定的距離扔球到紙框裡,隨著孩子不斷熟練,距離也相應增加,要注意難度係數一般,要能保證孩子大部分時候都能投中,這樣不僅能發展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手臂的肌肉得到鍛鍊,還能大大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撲克牌遊戲
很多家長會認為,撲克牌是大人荒廢時日的一種無聊的遊戲,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其實家長可以把撲克牌遊戲變成一項益智遊戲。我曾專門寫過和沛沛玩牌的文章,今天就再說一下這個遊戲。和孩子玩撲克遊戲,會感覺時間過得飛快,又能開發孩子的智力。
玩法有很多種,像沛沛這般1-2歲左右的孩子,可以用撲克牌來認數字、數數、找相同,還可以進行歸類遊戲。例如把撲克牌鋪在桌上,讓孩子找出幾個1,幾個2,幾個,幾個K等等,讓孩子將撲克牌進行顏色歸類(分成紅和黑兩組),再進行圖案歸類(分成方片、紅桃、黑桃、梅花)等等。這需要進行細緻地觀察和辨別,能很好地鍛鍊孩子的眼力和思維能力、反應能力。所以我們說和孩子玩撲克牌其實是一項很好的益智遊戲。
以上這些小遊戲,是我這段時間和沛沛玩得比較多的遊戲,孩子特別感興趣。所以雖然每天待在家裡,但是孩子每天都很開心的。
遊戲是孩子生命的主要元素,家長們讓孩子玩遊戲的好處有很多,所以不妨放下手機,拿出耐心,和孩子一起玩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