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林)「十三五」期間,臨渭區建成4個集中安置社區,共搬遷貧困群眾2535戶10144人,其中雙創家園社區最為典型,該社區建設採取「5432」模式推進,總佔地620畝,布建東西兩大區域,西區以安置居住為主,東區以配套景區為主,共安置貧困群眾503戶2047人,達到了讓搬遷群眾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的。
「5」即規劃選址五靠近。一靠城區,選址在規劃的美好生活示範區核心區,距離中心城市僅2.5公裡;二靠集鎮,在關中環線東側,距離閻村集鎮僅1公裡;三靠工業園區,社區南側緊鄰創新創業基地;四靠景區,社區西側是5000畝的桃花源景區;五靠農業園區,社區周邊配建苗木花卉基地、獼猴桃產業園等5個農業園區。
「4」即四周配套設施齊全。社區內建設幼兒園、小學、醫療室、健身廣場、商業街區、社區服務中心等,周邊配建雙創中學、雙創醫院、創新公園、旅遊景區、工業園區,做到了學生上學、看病就醫、生活購物、娛樂休閒、上班就業、便民服務「六不出社區」。
「3」即脫貧保障三管齊下。一是實行先業後搬。利用工業園區、中小企業孵化基地、旅遊景區、社區四個平臺,開發就業崗位1600個,對使用貧困戶的企業,按每人每月300元予以補助,幫助有勞力搬遷戶至少「一戶一人」就業。二是實行保障性分紅。在雙創基地建設6萬餘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將主城區的中小企業搬遷進園,廠房租金按人量化分配,幫助每個貧困群眾都有一份分紅收益。三是實行土地流轉。在81個貧困村成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建成扶貧產業園99個,優先流轉搬遷戶的土地,解決搬遷後顧之憂的同時保障群眾收入。
「2」即建設速度快、融合安置好。社區於2016年底開建,2019年底竣工,實行「統規統建、統貸統還、統招監理、統一管理」的「六統」模式,落實包聯領導、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項目經理、標段安全員的責任,實現五年任務三年完。社區除安置貧困戶外,同時解決雙創基地建設被徵遷群眾安置問題,實現大融合安置。臨渭區易地搬遷典型工作先後被中省市主流媒體報導,雙創家園社區榮獲全國「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美麗搬遷安置區榮譽。
編輯:於小歡
初審:姜博
終審:李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