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小西訪談
ID:xiaoxifangtanshi
6月16日,2016中國(北京)VR/AR應用與創新峰會在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會議中心舉行,活動邀請到 VR/AR 行業各細分領域的公司創始人及聯合創始人現場分享 VR/AR 技術在各細分領域的應用,探討 VR/AR 應用對各行業帶來的顛覆與機遇。在峰會現場,小報君採訪到了上海影創科技的創始人和CEO孫立,作為一名87年出生的年輕創業者,孫立分享了他通過AR改變世界的夢想和創業故事。
AR才是真正改變世界的方向
孫立上中學的時候就讀過比爾·蓋茨的傳記,並以其為偶像,那個時候他就想在未來創立一家能夠改變世界的公司。之後這位少年一直在找尋改變世界的機會,移動網際網路爆發之前,孫立正在讀大學,雖然已經看到智慧型手機是下一個時代的平臺,但作為學生的他當時還沒有足夠的實力開發屬於自己的手機作業系統。
畢業之後孫立選擇了曲線救國的方式,先賺錢積攢實力,然後再去做改變世界的事情。當時他選擇了遊戲行業,因為這個行業的變現能力很強,後來開遊戲公司做得不錯,再後來把公司賣了,自己賺了一些錢,而這個時候移動網際網路的大潮已經過去。
孫立和同伴開始思考下一個計算時代是什麼,當時他們選了兩個方向——VR和AR,經過長期的思考,團隊最終選擇了AR。之所以沒有選擇VR,孫立說:「當時的時間是2014年初,Oculus 已經推出了眾籌項目,我當時覺得VR的硬體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國內市場比較容易被模仿,而一些手機大廠很快會進入這個市場。當時的VR設備使用的就是手機屏幕,整個系統跟手機非常像,所以這個領域的未來很可能就是手機大廠的天下。」
「我們認為AR才是真正能夠改變世界的,因為它的應用場景更多。VR因為看不到外界環境,基本上只能在固定場景使用,而真正要成為下一代作業系統或者計算平臺,是需要在各種場合下可以使用的,是會在未來可能代替手機或電腦的。我們認為AR有這樣的潛力:它可以在各種場景、任何位置虛擬出一個3D屏幕或者全息圖像,從其特性看是一個更適合改變世界的方向。」
談到之前做遊戲的經歷與開發AR相關聯的地方,孫立說他做遊戲的時候自己也是技術出身,至今在項目開發過程中還是有一定的參與,尤其是在算法方面。做AR硬體很重要,而軟體也很重要,尤其是算法和應用場景的結合。「我以前做遊戲積累下非常多的經驗,對現在的工作有很大幫助,同時我之前做遊戲的時候也負責運營和市場,這部分經驗放在任何場合下其實都是通用的。」
市場成熟還需要兩年,初期先做B端
談到市場什麼時候成熟這個話題,孫立認為,VR的普及其實不一定會比AR更快。對於VR設備,目前銷量最好是 HTC Vive ,不過它在C端的銷量其實還比較低,更多的是賣給一些開發者、展館或線下體驗店,它對於C端用戶的成本還是太高了。
而AR方面,影創也做過一些C端的嘗試,在與京東和一些電商的交流中,後者認為如果AR眼鏡的價格在四五千左右,是可以代替 iPad 的,而且這種眼鏡的方式可能比VR全沉浸的方式更好。目前VR全沉浸的體驗還是不夠好,用戶使用時還是會暈,玩久了還是不舒服,而AR眼鏡則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不過市場要真正成熟還是要兩三年,AR眼鏡需要做得更輕薄,同時把成本降得再低,如果能與 iPad mini 價格差不多,大概在2500元左右,相信會有非常多的人願意購買這樣的產品。
在市場沒有成熟之前,合理的選擇是先做B端客戶。孫立舉了一個例子:「我們現在賣得比較好是長途大巴和高鐵的客戶,他們在車輛上會有一些娛樂設備比如 iPad,不過乘客使用的時候,要麼手持要麼放在小桌板上,這就導致手部和頸部比較累,時間長了非常不舒適。AR就能很好解決這個問題,乘客戴上AR眼鏡可以躺著看,而這種使用場景顯然不適合VR,戴上VR眼鏡以後周圍什麼都看不見了,對於乘客來說非常不安全。」
目前影創已經與多個行業的客戶進行合作。當小報君問到B端客戶的反饋時,孫立倒是先講了一下目前的問題。他認為他們的產品目前在佩戴的舒適度還不是特別高,而團隊後期將在人體工程學上進行改進,這是他們現在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其他方面包括圖像、質量和操作,用戶的反饋都非常好。這次我們參加廣州的數字感知大會,那邊有很多老外,他們之前體驗過很多同類產品,他們對我們產品的使用體驗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對於整個成像的效果也很滿意,可以說,我們產品的效果在全球已經量產的產品裡是最好的。」
另一方面,經過團隊的研究分析,他們發現AR應用在不同行業的痛點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做B端採用很開放的策略,我們以硬體和平臺為主,而解決方案的定製可以由第三方來做。比如說一些軟體公司,他們之前做過維修行業的解決方案,或者做過高鐵的娛樂系統,我們就跟他們合作推出整體解決方案。我們沒有那麼多精力做每一個行業,所以我們提供硬體和開放平臺,並與軟體公司合作,這是我們一貫堅持的方針。」
平臺方面更多的是合作而非競爭
對於微軟和谷歌在VR/AR上推出的平臺策略會不會與影創的硬體和平臺產生競爭,孫立說他跟微軟的相關人員聊過很多次,微軟認為其 Hololens 更多是一個平臺,他們還是希望延續 Windows 的思路,提供一個系統,讓更多的硬體廠商安裝微軟的系統,「所以微軟對我們說可以不把他們看做一個競爭對手,而是看做是一個合作夥伴。」至於谷歌也是一樣,影創的最新一代產品採用高通820的硬體平臺,軟體方面採用定製化的安卓系統,「谷歌一直是一家很開放的公司,他們的系統與我們更多的是一種互補,他們在軟體和平臺上有優勢,而我們就像一些手機廠商一樣,跟他們並不是競爭關係。」
對於平臺成就內容,還是內容成就平臺這個問題,孫立認為在實踐過程中並沒有那麼矛盾,影創先做B端客戶,而B端客戶的需求很明確,是不存在平臺與內容的問題的。同時在主打企業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影創會結識非常多的開發者,在早期影創會通過做 B to B 的方式去壯大開發者群體來開發更多的應用,而其中有些 B to B 應用,比如說高鐵娛樂系統會集成看電影和遊戲的功能,這些應用本來就是 B to B to C的模式,是可以直接轉成 B to C 模式的。
在團隊回顧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的發展過程中,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其早期用戶很多都是開發者,這一批用戶是很重要的。「我們有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叫 B to D,也就是面向開發者(Developer),然後開發者會做很多的應用,而這個時候要看運營能力了。我原來從做社交遊戲到做頁遊和手遊,自己經歷過這個過程,同時我自己也做過開發者,知道開發者有哪些需求,他們在乎什麼,他們懼怕什麼。只要我們扶植好開發者,那麼這個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我們早期選擇 B to B 也是為了發展壯大我們的開發者群體,我們現在還沒有正式銷售我們的硬體,而願意與我們合作的開發者已經有好幾十家了,這對我們來說也是非常寶貴的資源。」
產品與融資計劃
7月7日影創將在北京舉行發布會,正式推出其AR眼鏡——Air,而正在研發的新一代產品 Halo 則計劃於明年1月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的CES推出,孫立告訴小報君,Halo 這款設備會將VR與AR融合在一起。
在融資方面,影創在發布會之後會啟動A輪融資,屆時也會啟動第一批產品的眾籌。孫立表示,此次融資主要是為未來的量產做準備,因為實際上要進一步擴大產能的話,對資金的需求量也是比較高的。在選擇投資方面,孫立希望是一些有資源的公司,比如說有影視內容資源的公司,因為平臺早期對內容的需求還是比較大,而影視內容是可以直接平移到智能眼鏡上來的,只要有這部分內容,就能吸引相當一部分的C端用戶。
本文來源小西訪談,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