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市場環境變化
近年來,中國的市場環境一直在演變,而新冠疫情對消費者和各行各業都產生了巨大衝擊,加速了市場環境的變化。
後疫情時代,中國的市場環境正在發生三大變化:存量博弈、新消費、數位化。
01
存量博弈
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高效率增長。
過去,市場總體上供不應求,市場上有巨大的增量需求,企業通過打廣告、搞促銷、抓渠道就能佔領市場,取得收入和利潤。
近年來,大部分行業迎來發展拐點,行業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增量客戶趨於枯竭。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不景氣,很多行業的市場需求萎縮,進入存量博弈時代。
面對存量市場的激烈競爭,很多企業陷入困境——產品與服務日趨同質化,渠道布局都差不多,花費巨資打廣告搞促銷,卻難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而消費者選擇增多,對企業的忠誠度降低,存量客戶很難留存下來。很多企業只會通過價格戰搶奪客戶,導致客戶「大進大出」,客戶流失率高,尤其是新客戶的流失率非常高。
02
新消費
在新冠疫情與5G等數位技術共同作用下,市場需求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Part.01
消費新生代
當前,中國市場上的主體消費人群是「80後」「90後」「00後」,即「Z世代」與「Y世代」。Z世代是指1995年~2010年出生的一代人,包括「95後」「00後」,他們受智慧型手機、即時通信、移動網際網路影響很大。Y世代是指1980年~1995年出生的一代人,他們成長於PC網際網路時代。
與以前的代際人群相比,這個龐大的消費新生代是網際網路原住民,他們重視社交媒體,喜歡嘗新,追求個性化與審美,消費更加社交化、速捷化、情感化。以前人們購物是知道自己要買什麼,然後搜索和決定;消費新生代購物是源於社交分享與情感激發,經常會購買很多計劃外商品。
Part.02
消費圈層分化
當前,消費層次越來越多,圈層分化越來越明顯,這表現為消費升級、去過度化與消費降級三個方面。
第一,消費升級。規模日漸龐大的中產階層希望成為更好的自己,進行自我獎賞,追求品質和個性化。
第二,消費去過度化。我們可以借鑑日本社會的消費演變趨勢。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社會崇尚消費主義;進入21世紀,日本社會進入老齡化階段,主要消費趨勢是去過度化,人們追求簡單、樸素、休閒、無品牌、本土化。中國前些年的經濟繁榮導致消費主義盛行,很多行業的產品性能超過消費需求,導致產品過度營銷、智商稅流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有效需求不足,中國市場進入消費去過度化階段,消費者回歸實用主義,不再鋪張浪費,追求簡單、理性,注重品質、綠色與健康;這在市場上表現為反消費主義、反智商稅、成分黨、性價比、斷舍離、極簡主義、去品牌化等潮流。
第三,消費降級。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有些居民的實際收入下滑,消費欲望與消費能力隨之下降,開始開源節流、節衣縮食,過緊日子。
Part.03
消費線上化
新冠疫情加速線下消費向線上轉移。2020年上半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 -11.4%,而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14.3%。
新冠疫情導致「宅經濟」「非接觸經濟」的優勢凸顯,各行各業加速向線上轉型升級,比如雲上班、雲會議、雲上課、雲售貨、雲看病、雲招聘、雲聚餐、雲維修、雲蹦迪、雲唱K、雲相親、雲演奏……突然之間,人們的線上習慣被建立起來了,人們的工作、學習、生活和娛樂行為都迅速地線上化。
03
數位化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加速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進一步拓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空間。數字經濟從傳統的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逐步向數位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延展。
後疫情時代,隨著5G、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數位化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將加速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進程。數位技術與行業技術的深度融合,加速推動產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重塑產業發展方式,提升產業運營效率,加速產品與服務創新,重構銷售渠道與宣傳推廣方式。
過去人們在線下活動,市場營銷主要是線下廣告宣傳、渠道分銷與活動促銷。數位化時代,在線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消費者在線下線上自由切換,市場營銷將是線上線下協同營銷,如線上交互、線下體驗。
在不確定的時代,唯一確定的是擁抱變化。面對新形勢、新事物,沒有人知道該怎麼辦,創新者勇於積極探索,不斷試錯、迭代並快速進化,就能抓住先機,贏得競爭優勢;如果等到大批成功案例出現,紅利就消失了。面對後疫情時代市場環境的劇烈變化,積極轉變經營模式,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成為卓越企業的必然選擇。
文章作者 I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 姚群峰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融智未來公眾號的觀點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