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小王單位來了一個新副局長,在新局長上任之前,同事們就聽說這個領導喜歡拉幫結派,搞小圈圈,小王為人耿直,很討厭這一套。
新領導來了,果然很會處理人際關係,做事八面玲瓏。沒過多久,他組建的小團體的就開始顯露出來。那些整天在他周圍的人總是在幹出頭露面的工作,部門的辦公資金也由他的親信掌控著。
這一小圈子人迎來送往,許多不合規的消費,副局長也經常開綠燈。小王不服氣,經常在辦公室指桑罵槐,有時候對副局長安排的任務也應付了事。
結果可想而知,小王被副局長的小團體成員排擠,處境越來越不好過。最後實在受不了,不得不主動調到下級站所。
沒想到就在小王走了不久,這個副局長就被人告了,受到處分,調離這個單位。他的小團體自然也就散了。小王很懊悔,如果當時保持冷靜,多忍忍就可以不用到下級站所來了。
不管是規模很小的私企,還是上市的大公司,或者是體制內工作,明裡暗裡都存在著「辦公室小團體」現象。總有幾個人平時形影不離,有事相互維護。
人們想加入團體,很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感,你的心理安全係數不高就更希望有所依附,起到保護作用。
小團體確實有一定的好處,但時間長了,害處也就慢慢顯露出來。它就是一把雙刃劍,能為消除阻礙,也能帶來傷害。從長遠的發展看,身在職場就要保持冷靜,不要把自己精力過多浪費在內部鬥爭中去。
正確的方式是,適當處理個人與小團體的關係,遠離目的不純小團體,選擇以工作為中心的合作團隊,這樣才能夠對自己長遠有所幫助。
為啥呢?以私利為重的小團體往往喜歡搬弄是非,排除異己。他們唯利是圖,不會真心待人,更甚者依靠小團體牽制上層的領導力,故意把問題複雜化。這樣的小團體註定不會長久,有時很危險的。
如果你碰到類似小團體,要怎樣辦呢?
不要選擇加入
小團體的表現是死黨,雖說單位有死黨,會增加你的職場安全感。但是不自覺的你會疏遠其他同事。而單位是一個整體,要想幹事就需要大家合作努力。而小團體的存在就會,一定會影響團隊的凝聚力。
當利益能夠均沾的時候,小團體成員能夠互相扶持,一旦利益出現競爭,小團體的關係很容易就反目。
在你與小團體混跡的時候,你會錯失與更多同事交流的機會。而且其他同事對你加入小團體也會心生芥蒂,你對別人的疏忽,別人也會對你的不重視。這就是鏡子原理:
「想要改變外在,就得要改變自己。改變了自己的內在之後,外在的情景也會有所轉變。
長久下去,對你的發展很不利,而單位來說,也不利,影響的是整體的戰鬥力。
不要喪失理性
有的人從一開始就花費許多時間放到尋找小團體上去,以此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和競爭力。他們不自覺的排斥與其他同事的交流,並把這種作風帶到具體工作中去。
身處職場,我們對待同事不要喪失理性,平時多與人交流,多說好話,處理好每一位同事的關係,保持正常的交往。
面對小團體成員的辦公室演說你最好不要參與其中,面對他們的爭鬥你堅持不參與的立場。漸漸他們就會轉移目標,不在拉攏你。
當然,沉默不等於不說話。如果同事覺得你城府太深,就會防備你,不願與你多說話,所以不妨裝傻扮痴,說些無關痛癢的話,有意把話題岔開。
不要當面衝突
就像文章一開始的小王一樣,為人很正直,看不得歪風,看不慣搞小團體的人,這種人是值得尊敬的。但是要如此高尚,是需要具有強大力量支撐的。否則就會因為處理不好,而影響到自己的職業前途。
許多事,你不贊同,但又不能改變什麼。這種情況就不要當面起衝突。要盡力斡旋,不要成為他們針對的對象,做到既不被同化又能確保生存空間。
總之,職場生存,就必須學會面對小團體。
保持適當的距離,是同事之間最好的相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