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足球報,還是北京青年報,在談到青訓時都列舉了一個問題,就是青少年比賽少。
為何青少年比賽少,各家俱樂部的青訓營相距太遠是最重要的因素。話說青少年比賽與中超聯賽最大的不同是,青訓球員還要上文化課,長距離的旅行對孩子的學習有不利影響。所以,各家中超俱樂部的梯隊,參加賽會制的邀請賽更多。而賽會制最大的弊端就是,有部分球隊參加的比賽很少。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辦法是,各家俱樂部在建設青訓營時,有意識地集中在一個地區。
難道各家中超俱樂部的負責人不知道,自家的青訓球員需要多參加比賽嗎?肯定知道。大家把青訓營建在一個地區,可以解決青少年比賽過少的問題,俱樂部負責人不知道嗎?肯定知道。但實際情況是,大家在為足校選址時還是各顧各的。比如廣州恆大把足校選在清遠市,後來的廣州富力足校不選擇清遠,而是選擇梅縣。要知道,廣州恆大和廣州富力兩家俱樂部關係很好,可依然是各顧各的,其他俱樂部可想而知。
中國足球很大的一個弊端就是缺乏統一規劃,各家俱樂部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比如說,廣州恆大是向西班牙足球學習,廣州富力與英超的切爾西合作,江蘇蘇寧是向義大利足球學習。肯定會有球迷說,百花齊放不是更好嗎?日本和沙特向巴西足球學習,韓國和伊朗是向德國足球學習,實踐證明,從足協到俱樂部步調一致,堅持向同一個方向發展效果更好。而百花齊放,其實就是沒有發展方向的代名詞。連發展方向都不知道,能做好事情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