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來臨
最近幾天,全國人民都在喊冷,尤其是北方地區,北方大部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在寒潮影響下,1月7日,北京南郊觀象臺達-19.6℃,是1967年來最冷的一天。
此次寒潮帶來的除了低溫外,還伴隨著大風天氣。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區出現了4~6級偏北風,陣風7~9級。
寒潮會給人們帶來哪些健康危害?公眾該如何防護?
溫度的短時間急劇變化,會引起人體產生應激反應。寒潮天氣會引發或加重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多種心腦血管疾病,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感)、肺炎、哮喘(特別是兒童哮喘)、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心腦血管疾病
當人體處於低溫環境時,皮膚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小板、膽固醇和纖維蛋白原水平增加,會加劇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症狀。
有研究表明,寒潮期間,缺血性腦卒中、冠心病以及心肌梗塞的發病率明顯升高。當氣溫低於9℃時,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隨著氣溫的下降明顯上升。
2
呼吸系統疾病
寒潮帶來的大風、降溫易誘發支氣管痙攣、哮喘等疾病,增加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有研究發現,寒潮期間,上海市兒童哮喘的超額發病風險為5%-25%。
低溫環境還可導致炎症細胞數量增加,使患者病情加重。
3
凍傷及其他影響
凍傷是寒潮對人體健康最直接的影響。此外,低溫還會刺激皮膚,引發皮膚炎症和溼疹。
活動能力較弱、代謝功能較差的老年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都是溫度變化的敏感人群,在低溫環境中,老年人(65歲以上)的死亡風險要遠高於其他年齡組的人群。
4
寒潮夾雜大風,日常需要注意什麼?
在大風、雨雪天氣儘量不要外出,如要外出應當穿著防滑的鞋子以防滑倒。
寒潮的健康影響和防護有地域差異,我國北方冬季有集中供暖,室內乾燥,室內外溫差大,一冷一熱容易誘發疾病;南方由於沒有集中供暖,冬季室內冷,尤其是陰雨天氣,溼冷也是誘發感冒等疾病的重要條件。
因此北方寒潮下的健康防護應注重室內的增溼和通風、少出門、穿戴保暖;南方寒潮下的健康防護除了少出門、穿戴保暖方面,更應注重採取一些安全的室內增溫保暖措施,改善居室環境。
室內供暖是寒潮天氣時保護人群健康的最佳措施,寒潮天氣來臨時應關閉門窗、使用供暖設備降低低溫暴露,但長期保持門窗緊閉缺乏室內外空氣交換,也有可能引起室內空氣汙染水平升高,因此同時還應注意居室的合理開窗通風,避免缺氧或一氧化碳中毒等情況發生。
飲食方面,應加強營養膳食,多吃熱食少吃涼食,也應多補充水分。
老年人、孕產婦、嬰幼兒及心腦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尤其應注意保暖、加強營養、適度鍛鍊、減少外出。
氣溫驟降時要添衣保暖,特別注意重點部位的保暖,如頭部、背部和腳部。
頭部血管密集,熱量散發多,老年人,尤其是外出晨練者應戴上帽子,這對預防腦卒中有一定幫助。
俗話說「寒從腳下起」,腳部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且少,皮下脂肪較薄,保暖性差,冬季應注意腳部保暖;可以常用熱水泡腳,經常散步、快走,保持肢體末梢循環良好。
(來源: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