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0歲孩子的困惑:為什麼媽媽可以玩手機,而我卻不能玩遊戲?

2020-12-18 木辛心理

一個10歲孩子的困惑一個孩子寫了一篇作文:上周末,媽媽陪我在家裡複習功課,那天媽媽已經刷了一天的抖音了,晚上我有一點累,想玩一下手機遊戲,才剛玩一會兒就被媽媽搶走手機,還痛罵了一頓,說我成績不好,還玩手機!

我不明白,為什麼媽媽可以玩一整天的手機,而我卻不能玩一會兒的手機呢?

這篇文章一出, 馬上引來網友的一片熱議:是呀,不是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嗎?怎麼這一位老師自己都沉迷了手機,而不給孩子休息玩一下手機呢?

可能會有家長反駁說:功課是孩子的呀,我們只是監督他們做功課而已!

但是我想問的是:作為父母,難道家長就真的沒有「功課」了嗎?

非也,父母最大的功課,那就是給孩子樹立「榜樣」的功課。

不少父母都有這種「強盜」思維:自己不努力,卻希望孩子有出息

不少父母都有類似這樣的「強盜」思維,認為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沒有什麼可以努力的空間了,所以可以過著鬆懈、得過且過的日子,但是他們卻對孩子提出非常嚴格的要求,要求孩子考試第一名,畫畫第一名,甚至也跑步也都希望他是第一名。

曾經我聽到一位懶媽媽用「醜小鴨」的故事來激勵自己的孩子:醜小鴨小時候長得醜,但是經過他自身努力之後,他最後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了!

後來有一位網友反駁這一位媽媽:醜小鴨最後變成天鵝,是因為它的爸爸媽媽本來就是天鵝!

這也就說明,你想孩子以後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作為父母,你至少樹立好一個榜樣,讓他知道努力的方向,而不是讓孩子一個人獨自去尋找「出息」的方向!

作為父母,你的身教大於言傳

曾經有一位老師在家長會上說了一句話:想要孩子有好成績嗎?那家長在家裡,先把自己的「功課」做好!

其實不止在學習功課了,任何有關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這都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如果希望孩子能養成有自控力的好習慣,那父母自己就一定要始終如一地自控;

因為你在孩子面前的身教大於言傳!

-----

更多優秀的文章,請點擊下文查看:

養娃扎心真相:你花10萬給孩子報的興趣班,為什麼最後都沒用呢?

為什麼你家孩子小學成績好,中學成績差?有多少父母知道原因呢?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都不願意和父母聊天呢?

相關焦點

  • 孩子問:「為什麼我不能玩手機?」你是怎麼回答的?
    領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我們都做好了午餐,結果兩個孩子卻一人抱個手機再看寶寶巴士兒歌,叫了幾次都不理。而朋友家有好多別樣的玩具,孩子完全沒有想像中感興趣,就是一個勁兒地玩手機,幾乎沒有什麼交流。兒子平時很少在家玩手機,反過來問我:「為什麼別人可以玩手機,我卻不能?」我一時不知道該怎麼做答。我們可以讓孩子不玩手機,但是大環境下,其他孩子都在玩手機,我們的孩子如何不玩手機,學會自處呢?姐姐家孩子2歲就整天用手機看動畫片,邊看邊揉小眼睛。
  • 「媽媽,我想玩手機」,三種不同的答覆,將決定孩子不同人生!
    不得不承認,如今的孩子似乎手機比家長還親,一碰到手機就忍不住沉迷,不是玩遊戲機就是看視頻。而家長們也終於意識到孩子玩手機的頻率有多麼高,玩手機的時間有多麼長。但家長自己也很難做到脫離手機,工作、娛樂都可以通過手機完成,孩子也是有樣學樣,既然家長一直玩手機,為什麼我不能玩?
  • 「媽,我想玩手機」,兩位媽媽不同做法,上學後孩子的差距很明顯
    仿佛從天使到魔鬼,只有一個手機的距離。看著地鐵上3歲小女孩對手機的痴迷,讓我想起了兒時的兩位玩伴小志和小雅。倆人小時候都特別愛玩手機,但父母的不同做法,決定了兩個孩子後來的不同人生軌跡。「媽,我想玩手機」——「拿去吧,別煩我!」
  • 「媽媽,我能玩一下手機嗎?」你的回答,影響孩子的未來!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對自己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媽媽 / 爸爸我想玩手機。不同的家長面對孩子同樣的請求時,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大部分的家長都會回答孩子「那就玩一會兒」。的確,面對孩子要求玩手機的請求時,不同家長給出的不同回復,有可能會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 孩子玩手機遊戲一天玩掉5000多元,這情況咋整?丨iwanbao
    前日,在天心區檢察院舉辦的「維護公共利益,檢察官在行動」活動現場,另一位家長邵先生向檢察官反映,他10歲的兒子玩「王者榮耀」,幾天時間內便充值了8000多元。事發後,這兩位家長都向遊戲公司投訴,希望能追回這些錢,但都被遊戲公司以「家長未能提供證據證明是未成年人操作」為由拒絕。家長該如何維權?如何幫助孩子擺脫對網路遊戲的沉迷?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 比爾蓋茨的育兒觀:為什麼有錢人的孩子,不喜歡玩手機遊戲
    現在孩子玩遊戲的時間也變得越來越多,也出現了很多的反面事件,然而一些有錢人卻表示自己的孩子不喜歡玩手機,這是怎麼做到的呢?一、為什麼有錢人的孩子不喜歡玩手機遊戲?發明ipad等產品的賈伯斯也曾表示在嚴格控制自己孩子的遊戲時間,除了周末的部分時間之外,孩子是不可以碰手機的。甚至是在周末裡孩子也不可以將手機和ipad帶到餐桌上。
  • 孩子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有什麼區別?等上幼兒園就知道了
    有的孩子一碰手機不捨得放下,有的孩子甚至從小就玩手機。在家長看來,這好像不是大問題,但孩子從小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真的區別很大,可能暫時沒有發現,但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就能看到。在幼兒園,從小玩手機的孩子會有點不知所措,老纏著老師要手機,做事情也不專心;相比之下,沒玩手機的孩子喜歡跟其他孩子玩,專注力更好,學習能力強。家長不要再給孩子手機,這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危害。
  • 不讓玩遊戲,我就不活了!你的孩子正在被手機廢掉!你能做些什麼
    「不讓我玩遊戲,我就不活了!」難以想像,這是一個13歲孩子說出的話!看到兒子對遊戲的痴迷態度,我既憤怒又無奈,更多的是想不通——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把以前那個乖巧懂事的孩子變成了這個樣子?!12歲兒子說:離了遊戲就不想活兒子今年13歲,正在讀初一。一直以來,我對兒子要求不高,混個中等成績就行了。根本不像別的家長要求那麼高,但孩子的狀態實在是太差了,作業拖拉,成績中下。這些我都還可以接受,因為我也知道,畢竟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適合學習。
  • 玩遊戲一個月刷掉6萬的14歲少女跳樓了,如何才能讓孩子遠離上癮式...
    一個名叫劉歌的14歲初三女生,從自家陽臺墜樓身亡。自殺的原因,僅僅是因為玩遊戲。據【新京報】報導,幾個月前,女孩迷上了一款手機遊戲。這款遊戲,除了打怪過關之外,很大一個賣點,就是可以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天地」。
  • 「媽媽,我要玩手機」,三流媽媽這樣回答,而一流媽媽這樣回
    「媽媽,我要玩手機」,相信每個家長都對這句話無比的熟悉三個層次的母親回答是不同的: 一流的母親動腦,二流的母親動嘴,三流的母親的反應是最可怕的!下面作者就根據這幾種媽媽不同的表現案例來為大家分析一下!三流媽媽這樣說:「再喊就把你手給剁了」案例1:4歲的毛毛已經會玩手機了,每天學爸爸媽媽的樣子撥手機,爺爺奶奶也不太在乎。
  • 那些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區別
    現在的人們人人都離不開手機,由專家對小學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個學校近千名學生每天放學之後玩手機的孩子居然高達81.3%。由此可見,大部分的小孩子在放學之後都會選擇去玩手機。於是奶奶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也覺得最近月月手機玩的時間也太長了,直接就過去搶,但沒想到月月像保護寶貝一樣表現的情緒非常激動,看媽媽的眼神當中有充滿了敵意。三番五次,親子關係也在手機的影響下,越來越疏遠,爸爸媽媽都有工作,沒有時間關心孩,照顧孩子也沒有太多耐心,最後連月月的性格也開始慢慢變了。
  • 媽媽,我可以玩手機嗎?猶太父母的回答方式,培養了扎克伯格
    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個孩子在玩和學習之間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玩。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問我們:媽媽我可以玩會手機嗎;媽媽,看完電視再寫作業行不行等問題。最後,扎克告訴我們一個秘密,這種溝通方式也培養了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我們看看海沃塔式的父母如何回答上面孩子的2個問題。 當孩子問家長能不能玩手機或者看電視的時候,他們會問孩子「你想看動畫片?
  • 為什麼全世界孩子都喜歡玩過家家遊戲?背後的心理動機不可不知
    有時甚至讓我給她們兩個一起講故事,哄她睡覺。這還不算完,很多時候我看到她自己一個人在那裡自言自語,走進一看,原來是在跟小熊做遊戲。 為此我還懷疑過,「這孩子是不是腦子出現了毛病,天天玩這種遊戲還玩不夠?」擔心孩子長期玩這種遊戲不好,於是我還特意的帶她玩別的遊戲,想讓她把小熊放下,但是往往以失敗告終。
  • 孩子問爸爸:「你為什麼可以玩手機,我卻不能?」爸爸這麼回答
    晚飯後,孩子開始寫作業。完成一科作業休息的時候,孩子從書房走出來,看到爸爸正坐在沙發上看手機。想起自己昨晚被收繳的手機,他大聲地質問道:「爸爸,憑什麼你想玩手機的時候就可以玩手機,卻要收走我的手機?」爸爸抬起頭來,平靜的看著孩子,卻什麼都沒有說。
  • 上饒玉山一媽媽把手機給孩子玩,結果三萬多元沒了!
    2020年8月10日晚,家住上饒市玉山縣冰溪街道的李某報案,稱其女兒小雨(化名)用她的手機給騙子轉帳3萬餘元。事情是這樣的:小雨是李某的獨女,今年15歲,初中生。小雨自幼備受寵愛,家中的事務對她基本上不設防,包括經濟支付等。
  • 玩到1300關的遊戲被老公刪除,孕媽崩潰大哭,懷孕就不能玩手機?
    文\好孕姐昨天,朋友轉發給我一個視頻。視頻中的準媽媽扛著大肚子,癱坐在沙發上,張著嘴,哭得很傷心。大家都知道,孕媽的心情是不能有太大波動的。特別是不能太難過,這樣會導致腹中胎兒躁動不安。所以一般來說,準媽媽和她的家人們,都會很注意她的心情,不讓她有太大的情緒波動。那這個懷著孕的準媽媽,為什麼不顧腹中的胎兒,哭得那麼傷心呢?這件事,還要從源頭說起。有些準媽媽懷孕後,因為身體原因,不能工作,就會選擇在家安胎,吃吃喝喝。雖然不工作,但因為懷著孕,活動範圍也很小,就容易無聊。無聊的時候,手機就成了消磨時間最好的東西。
  • 作為家長,你遭遇過孩子的「靈魂拷問」嗎:不玩手機我玩什麼?
    最近一位家長在網絡上說,自己遭到了孩子的一記「靈魂拷問」,不知如何作答,希望向各位網友求教:事情的起因是這個孩子自從有了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之後,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了。只要過了學習的時間或者完成了學習任務,那就會抱起手機不撒手,因此這位媽媽就對孩子說:玩可以,但是不能只玩手機。
  •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和不玩手機的孩子,十年後的區別難以置信
    14歲男孩連砍自己6刀 不久,寧波發生兩起驚人事件: 男孩小孟,喜歡用手機玩遊戲,爸爸勸他不要玩,並責罵了他幾句。小孟轉身走進廚房,右手拿起菜刀,朝自己左手腕砍了下去,連砍6刀,刀刀見骨! 另一名10歲男孩小童,早上跟姑姑在一起,他想玩手機,姑姑擔心對眼睛不好,制止了他。
  • 孩子提出「玩手機」的要求,3類媽媽不同做法,立見高下
    時代更迭,電子設備成了大眾的寵兒,手機幾乎取代了電視,成為老少隨身攜帶的必需品。孩子們也陷入虛擬的網絡世界,把手機當成了最佳玩伴。很多家長怕孩子沉迷遊戲或者小小年紀眼睛近視,不準他們玩手機,但也有一部分比較開明的家長,允許孩子玩,那麼這分別有什麼不同呢?
  • 在家就能玩的簡單親子遊戲,爸爸媽媽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大家好,我是小可樂媽媽,家有三歲小男孩,用最簡單易懂,平凡樸實的文字,分享育兒心得。現在幼兒教育提倡「寓教於樂」,會玩的孩子更聰明,今天就來推薦幾款在家就能陪娃玩的簡單小遊戲。捉迷藏:兩個人就能玩。媽媽先藏起來,孩子找。然後調換角色,孩子藏,媽媽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