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好的午覺能給身體提供自我修復的機會,就算只是短短幾分鐘,也能幫助緩解疲勞,補充睡眠。
但午睡過久也不是什麼好事。
2020年歐洲心血管學會年會上公布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午睡會增加30%的全因死亡風險和34%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廣州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將來自20多個研究共313651名參與者納入分析,評估午睡與全因死亡風險、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結果顯示,與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過60分鐘的人,全因死亡風險增加了30%,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了34%。
午睡<60分鐘,則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午睡時間<30~45分鐘,可能會改善夜間睡眠不足者的心臟健康。
五個誤區,越睡越危險
午睡雖好,但近80%的午睡人群都存在誤區,不僅使睡眠質量大打折扣,還會危害健康!
很多人可能發現,自己睡了午覺,並沒有像別人說的那樣神清氣爽。
快樂零基礎英語營送你一份中老年零基礎學英語資源,免費!速搶!僅剩116份!小程序
這就是午睡帶來的最大壞處:
越睡越累
越睡越懵
越睡越想睡
醒來真的是難受之極,比不睡午覺還難受。
「千萬別以為午睡睡得時間越長越好。因為睡時間長了,人會進入深睡眠,醒來後常常感到很不舒服。」十堰市中醫醫院專家孟彪說。
那麼午睡多久才好?還有什麼其他的注意嗎?
1.午睡的時間和時長
在長時間連續工作的狀態下,午睡是補充精力最方便、快速的方法,但若睡得過久,也會帶來負面影響。
在前一晚睡眠時間較為充足的情況下,若午睡時間超過1小時,人容易進入深度睡眠,可能造成睡眠惰性,似醒非醒,如:睡眼惺忪、昏昏沉沉、無法充分調動思維等,也會造成渾身無力,越睡越累的狀態。
【建議】
建議午睡最佳時間段為20~30分鐘就可以啦,13點左右午睡最為有效,屬於「快速充電式」午睡,有助於快速恢復身體能量,提高警覺度,快速、高效地恢復體能。
2.午睡前注意事項
進餐後,腸胃蠕動會加快,體內的血液會大量集中到消化系統,使大腦供氧量下降,容易產生困意。
但若是餐後立馬睡覺,對於消化系統而言,容易導致消化不良,誘發胃炎,也可能引起食物反流,引發反流性食管炎;也可能因為腦部供血不足而造成睡醒後頭昏腦脹、四肢無力等症狀。
【建議】
就餐後,建議在周邊稍作走動或是站立,餐後20分鐘左右再進行午睡。
3.午睡的最佳睡姿
午睡最好選擇平躺方式。如果趴著睡,則對健康的危害非常大。
28歲張女士,用手臂當枕頭午睡,左手手腕一直抬不起來,去醫院被診斷為左手橈神經卡壓受損,需手術治療,否則左手將長期垂腕畸形。
這位中學生,午睡後胳膊不會動了,到骨科一檢查,說是睡姿不合適導致的。
所以呢,國醫大師健康在這裡提醒趴著桌子睡的人,你的胸、頸椎、背部、胃部都將悄悄受損。
①損傷眼健康。趴著睡時,眼球受壓,眼壓增高,時間久了就容易造成醒後暫時性的視力模糊;若眼壓過高,也可能導致青光眼。
②危害脊柱。人體正常脊椎從側面看應是「S」形,但趴著睡時容易彎腰駝背,脊椎變成「C」字形,加上頭部下靠,會造成腰椎、胸椎、頸椎的壓力分布不均,損害脊柱。
③影響呼吸。含胸駝背不利於打開肺部,呼吸受阻,會造成缺氧,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等人群更容易造成呼吸困難。
④引發肥胖。伏案而睡,肚子似蜷縮狀,擠壓在一塊,也會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狀,食物無法及時轉化成能量,會引發肥胖。
【建議】
在家時,儘量在床上午睡,或是躺椅上。但對於辦公人士,午休時可在腦後墊靠枕,呈半臥位,以減小心肺、面部壓迫。
4.午睡位置
夏季氣溫較高,通風走廊、正對空調口及風扇雖然涼爽,但也很容易引起感冒、頭疼、關節及肌肉疼痛等疾病,嚴重者還可能造成面癱。
【建議】
睡眠狀態下,人體的毛孔會處於張開狀態,身體抵抗力也會有所降低,應避免在通風口睡覺,對於體質較差的人,午睡時可以在腹部蓋上輕薄的毯子,以防感冒。
5.午睡醒後注意事項
突然起床,會引起體味形體血壓,對心腦血管十分不利;另外,午睡後很多人會有心跳加速等感覺,所以睡醒後一定不要快速起床。
【建議】
中老年人在睡醒後,一定要緩慢起身。坐直30秒後再起立,站起還要等30秒,才能開始活動。可以輕甩並按摩手臂,對緩解酸痛感和恢復清醒有不錯的效果。
四類人群,午睡不能馬虎
1.低血壓人群
午睡時血壓會相對降低,對於低血壓人群尤為不利,可能造成呼吸困難。
2.過於肥胖人群
肥胖人群一般飲食量較大,而人在睡眠狀態下消化能力減緩,食物容易堆積,午睡時間過長,容易加重或引發肥胖。
3.血液循環差的人群
血液粘稠度高者、因腦血管病變常頭暈者、血糖過高者不僅不適宜飯後立即睡覺,也不宜午睡過久,可能加重病情,甚至誘發中風風險。
4.睡眠障礙人群
對於晚上入睡困難者,如果午睡時間過長,晚上更不容易睡著,反覆如此,更加傷害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