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力增強超大城市黨建整體效應
□ 孟源北
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近年來,廣州市委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等重要戰略任務,著力增強城市黨建的整體效應,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根本政治保證,以解決基層一線問題,打通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裡」,滿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導向,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有效破解了「老城市」的治理難題,激發了城市新活力,切實推動了全市各項工作「出新出彩」。
政治功能擺在首位,將黨建工作納入整體工作部署,增強黨建聚合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加強黨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是推動城市建設發展的決定力量和重要基石。近年來,廣州作為世界一線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不斷凸顯,參與全球競爭的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大都市建設不斷提速。
越是領航探路,越需要加強黨的領導;越是發展靠前,越需要黨的建設提供保障。要使廣州在全球城市體系和國家發展戰略布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必須進一步將黨建工作納入城市整體工作進行規劃部署,構建與廣州發展階段相匹配的黨建新模式,把黨建工作滲透到城市改革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各個環節,對標對表黨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增強黨建聚合效應,切實將「四個意識」「兩個維護」的政治引領力轉化為城市發展力,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良好格局。
廣州市委印發《全面提升組織力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實施方案》,將增強政治功能擺在首位,強化責任擔當,按照系統建設、整體建設要求,將紅色教育、考核評價、組織設置、功能創新等黨建邏輯與城市規劃、城市治理、城市建設等發展邏輯相融合,把推進黨的建設和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作為新時代城市發展的重要路徑,不斷強化城市黨組織、黨員幹部的政治意識、優化幹事創業環境、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引導全體城市黨員幹部群眾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從根本上實現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根本價值旨歸。在城市社區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提升的過程中,推進城市改革與發展、基層治理、民生改善、社會和諧。
激活組織破除壁壘,將基層擴能作為黨建工作軸心,增強黨建聯動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城市在快速發展,城市治理難度也日益加大。城市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領域多、涵蓋範圍廣,街道社區和單位、行業、新興領域等黨組織如果「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這是影響治理效能的瓶頸問題,導致面對發展問題和治理難題總是「單兵突進」「推諉扯皮」,而不能「協同共進」。
作為常住人口上千萬的超大城市,城市治理難免積累不少「看得見、管不著」的問題,難點在基層,痛點在群眾身邊。廣州市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提升治理水平作為貫穿基層建設、強基層、打基礎的一條主線。以城市發展為坐標,從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揪心事、煩心事,提升民眾便利化入手,堅持協調協同,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集聚促進城市發展正能量。推動政府、社會、市民等各種社會主體同心同向行動,鼓勵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打造既有政治高度,又有人情溫度的城市基層黨建。通過「呼應」機制推動向鎮街賦權強能增效,成為統籌區域治理、有效聯接各方、協調指揮有力的堅強「軸心」。同時,改變以往由職能部門考核街道的單向考核機制,建立街道與職能部門聯動的綜合評價機制,將部門響應情況納入正負面清單信息運用,作為幹部考核重要依據,增強了部門「響應」的主動性和擔當感,充分發揮統籌協調功能,讓「呼應」有職、有權、有依據,使鎮街「底氣」更足、「腰板」更硬,帶動了市、區、街道、社區黨組織四級聯動,推進了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的互聯互動,將「一門式、一網式」政務服務系統和「有呼必應」綜合指揮平臺延伸到基層。推動基層公共服務事項進駐村社辦理,真正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體現了新時代廣州深入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嶄新局面。
壓實責任融合共建,將基層黨建融入群眾美好生活,增強黨建陣地效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在城市建設中,一定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城市的核心是人,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城市基層治理的目標,也是檢驗基層黨建工作成效的「試金石」。然而,城市基層黨建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問題導致服務陣地缺失、服務資源分散、群眾需求得不到滿足,最終影響到黨群關係的緊密度。
要有效破解這些問題,必須要讓各級黨組織的工作邏輯回歸到黨群魚水情的關係上。圍繞對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等問題的關注,推動適應廣大群眾生活實際的城市基層黨建思路再造、組織體系再造、組織機構再造,解決黨建引領和服務群眾「兩張皮」的問題,將城市基層黨建真正融入到老百姓的美好生活,成為群眾生活的一部分,建立黨的建設與群眾美好生活的必然聯繫。
廣州市委從提出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工作格局到提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反映出的內在邏輯就是一種城市基層黨建的思路革新和理念革新。要堅持務實功求實效的城市黨建基本導向,把黨建工作、服務群眾、市容環境、營商環境、綜合執法、安全穩定等一併納入網格管理,做到需求在網格發現、資源在網格整合、問題在網格解決,提高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的精準化、精細化水平。大膽削「繁」、治「拖」、破「堵」,大力改革審批和服務事項,推動公共服務「一次辦好」,打響「花城好辦事」「來了就辦、一次搞掂」「上門辦」等改革品牌。以敢闖難關、敢啃「硬骨頭」的精神狀態,以實際行動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形成群眾廣泛認可的改革成果。例如,南沙區全力推進全域行政執法「大綜合」,著力構建「一支隊伍管到底」執法新模式,有效破解基層執法「看得見的管不著、管得著的看不見」困局。目前,「一支隊伍管到底」執法新模式的理念從區域走向全市。
再如,全市建成區、鎮街、村居三級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了智能化「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平臺。為了讓老百姓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懷和享受到便利的服務,到2035年,全市主城區、南沙副中心和外圍城區實現衛生、教育、文化、體育、養老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步行可達覆蓋率90%。「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有效撬動了各類社會資源,推動解決了一大批民生實事難題,使黨組織成為群眾心中的「陣地」和「堡壘」。
(作者系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研究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陳文杰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陳憂子
聯繫我們:gzrbllzk@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