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超越南京!超大特大城市對區域的帶動引領能力日益增強

2021-01-14 房產超市網

[導讀]當前,中心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對區域的帶動引領能力日益增強。 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下稱「年鑑」),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

  當前,中心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對區域的帶動引領能力日益增強。

  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下稱「年鑑」),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有6個;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濟南晉升為特大城市;此外,位於300萬到500萬之間的I型大城市有14個。

  01

  16個超大、特大城市名單

  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500萬、300萬是三個重要的門檻。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為I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II型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需要說明的是,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城區人口規模要小於市域總人口規模,也小於市轄區人口規模,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並不納入城區人口的統計。


圖片來源網絡

  根據年鑑,有6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超過了1000萬人大關,包括四大直轄市和廣深兩個副省級城市,其中上海超過2000萬,北京和重慶超過1500萬。不過,重慶有8.24萬平方**,相當於一個中等省份的規模,下轄的一些城區離主城區很遠,目前重慶主城區人口規模在900萬人左右。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牛鳳瑞對**財經記者分析,目前城區人口的統計部分是按照行政區劃來統計的。比如,重慶的城區人口包括了萬州等遠城區,有的城區距離主城區幾百**。一個城市的主城區,應該是建成區能連成一片,儘管中間可能有一些綠化隔離帶,但不能距離太遠,如果隔了三五十**,那就不叫綠化帶了。

  相反,一些地方實際上已經連成一片,但由於行政區劃劃分,並沒有算作一個城市。牛鳳瑞舉例,像長沙市與長沙縣已經連為一體,實際上是一個城市,撤縣設區是早晚的事情。

  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瀋陽和青島這10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處於500萬到1000萬之間,屬於特大城市。相比上年,特大城市增加了1個,即濟南。

  濟南晉升為特大城市,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行政區劃的調整。國務院於2018年12月26日正式批覆同意山東省調整濟南市萊蕪市行政區劃,撤銷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

  牛鳳瑞說,山東一直都是「雙子星」的格局,省會濟南作為內陸城市,沒有港口,存在一定劣勢,但濟南處於山東的地理中心,也有明顯的優勢。

  展望未來,濟南將繼續做大做強。山東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實施「強省會」戰略,支持濟南打造「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高水平建設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蹚出路子、山東半島城市群建設當好引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02

  杭州超越南京

  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的城市群,龍頭城市上海之後,誰是長三角的第二大城市呢?年鑑數據顯示,杭州的城區人口規模已經超越了南京,成為長三角乃至整個華東大區的第二大城市。

  由於歷史原因,杭州在城市基礎、資源要素集聚方面確實不如南京。比如南京是我國幾個主要的高教中心,整體高教實力僅次於京滬,位居全國第三,而杭州只有浙大一個重點大學。多重因素下,杭州原有的城市規模要比南京小不少。


圖片來源網絡

  **財經記者查閱歷史數據發現,改革開放初期的1981年,杭州的城區人口僅為90.5萬,位居全國第21位,排在青島、濟南、昆明、鞍山等城市後面,而當時南京城區人口為170萬,接近杭州的兩倍。

  不過,改革開放之後,杭州的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尤其是進入新世紀後,杭州的信息經濟在全國獨領風騷,發展成為我國的「電商之都」,在多個指標上,杭州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城市廣州,大有成為第五個**城市的趨勢。

  在數字經濟的帶動下,杭州人口、人才流入較快,城區人口規模快速擴張。數據顯示,2019年,杭州常住人口從2018年的980.6萬人增長到1036萬人,增量達55.4萬人,年度增量**超過深圳和廣州,位居****。

  近期公布的杭州市「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大力推進郊區新城建設,加快城市優質資源向郊區新城拓展,引導城市**區過度密集區塊人口向郊區新城疏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區新城集聚,有效遏制城市單體規模無序蔓延,形成「眾星拱月」的組團式發展形態。

  03

  二線城市全力衝刺

  超大、特大城市之外,一些I型大城市也在全力做大做強。

  年鑑數據顯示,到2019年,城區人口介於300萬到500萬之間的I型大城市共14個,分別是哈爾濱、長春、大連、合肥、昆明、太原、長沙、蘇州、南寧、烏魯木齊、石家莊、廈門、寧波、福州。此外,貴陽、南昌、無錫、蘭州等的城區人口也接近300萬大關。

  這些二線城市當前也在積極做大做強,加速成為特大城市乃至超大城市。以福州為例,其近日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加快馬尾琅岐、閩侯濱江新城、羅源灣新城、閩清梅溪新城等發展。統籌完善戶籍制度改革及其相關配套制度改革,吸引不同層次人口流入,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加快形成***人口城市。

  去年12月,福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降低落戶條件壯大人口規模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全面放開落戶限制,實現落戶「零門檻」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財經記者分析,福州所在的福建處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個三角洲之間,由於缺乏大城市,近年來福建在吸引人才方面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福建也需要一個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來引領福建的發展。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財經記者分析,在區域經濟發展不成熟的情況下,如果要素比較分散,就沒有競爭力,所以需要依託省會城市承接省外的高端要素落地,這樣省會城市也會輻射到全省,符合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

  比如,貴州省提出,支持貴陽做大,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推進貴陽貴安融合發展,提升省會城市首位度。

  安徽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全力打造現代化中心城市,支持合肥「五高地一示範」建設,高起點建設合肥濱湖新區,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發展。

  南昌市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包括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主要經濟指標增速保持全國省會城市「**方陣」、經濟總量在全國省會城市的位次前移等。

  來源 | **財經

相關焦點

  • 《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公布 西安屬特大城市城區人口637.81萬
    當前,中心城市尤其是超大特大城市對區域的帶動引領能力日益增強。 相反,一些地方實際上已經連成一片,但由於行政區劃劃分,並沒有算作一個城市。牛鳳瑞舉例,像長沙市與長沙縣已經連為一體,實際上是一個城市,撤縣設區是早晚的事情。 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瀋陽和青島這10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處於500萬到1000萬之間,屬於特大城市。相比上年,特大城市增加了1個,即濟南。
  • 超大特大城市郊區落戶放開,這四類中心城市要優化發展
    彭澎說,中心城市、中心城區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周邊地區有勞動力和製造業,兩者結合帶動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同時,中心城市進一步做大,也會產生更強的消費能力,進一步促進經濟增長。他認為,大城市對外圍區域板塊的教育、醫療加大投入,提高外圍區域的吸引力。新城區、外圍區域建設一定要高標準,公共基礎設施要完善。
  • ...16個超大、特大城市出爐 「特大城市」鄭州有哪些「硬實力」?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實習生 孫晨涵)日前,住建部發布了《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全國城市「規模層級」也隨之出爐並引發網友熱議。其中,有6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超過了1000萬人被列為超大城市,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鄭州以城區人口規模670.41萬人排在全國第十二位。
  • 16個超大、特大城市出爐「特大城市」鄭州有哪些「硬實力...
    其中,有6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超過了1000萬人被列為超大城市,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增至10個,鄭州以城區人口規模670.41萬人排在全國第十二位。城市「規模層級」是如何劃分的?大河網記者了解到,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為I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II型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 城區人口超500萬,中國這15座城市為特大城市!
    近日,住建部公布《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下稱「《統計年鑑》」)。與2017年相比,我國城區人口超500萬的特大城市由13個擴大到了15個,有北京、上海、重慶、廣州、深圳、天津、武漢、成都、瀋陽、東莞、南京、杭州,鄭州,而西安和青島首次躋身特大城市行列。
  • 北上廣深等超大特大城市持續擴容 考驗公共資源配置
    來源:貝果財經原標題:超大特大城市持續擴容 考驗公共資源配置畢舸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目前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超大城市有六個,包括四大直轄市和廣深兩個副省級城市,其中上海超過2000萬,北京和重慶超過1500萬。
  • 多城角逐國家中心城市,瀋陽杭州福州濟南南京誰有機會?
    在民營經濟最為發達的浙江,此前11月發布的《關於制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在城市發展布局方面,浙江將全面提升中心城市能級。唱好杭州、寧波「雙城記」,大力培育國家中心城市。而在長三角的另一個特大城市南京,南京官方此前已經多次提出要創建國家中心城市。
  • 長三角都市圈混戰,南京帶動皖南,杭州看中江西,合肥自力更生
    改革開放的紅利已經吹過長三角地區幾十年了,幾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讓這片土地成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隨著經濟模式的固定、人口流動減少等因素,現在越加開始重視都市圈建設,都市圈指的是一個大型中心城市以及周邊幾個城市組成了一個經濟合作體,將整合都市圈內部的交通、社會資源、經濟交流等發展要素,以中心城市帶動區域一體化發展,就是做到所謂的
  • 理論周刊 | 著力增強超大城市黨建整體效應
    著力增強超大城市黨建整體效應 □ 孟源北 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要推進到什麼階段。近年來,廣州市委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印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等重要戰略任務,著力增強城市黨建的整體效應,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為根本政治保證,以解決基層一線問題,打通社會治理的「最後一公裡」,滿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為導向,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黨建引領基層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 觀瀾|「濟南和青島城區人口超500萬」,山東核心城市引領發展
    其中,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天津;城區人口500萬-1000萬之間的城市有11個:武漢、成都、東莞、南京、杭州、鄭州、西安、瀋陽、濟南、青島、蘇州。從全國來看,2019年廣東有廣州、深圳兩座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和東莞一座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也就是說廣東有3座超過500萬的城市;2019年,蘇州和濟南一同晉級為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的特大城市,這樣江蘇有南京和蘇州兩座特大城市,山東和江蘇成為在「特大城市以上城市」數量上僅次於廣東的省份,居於全國前列。
  • 南京杭州濟南等6城獲省級支持,第十座國家中心城市花落誰家
    不過,不同於計劃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強調行政級別,國家中心城市更多關注的是城市輻射帶動的能級。在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尹稚看來,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適應的是我國自上而下的資源分配體系,而隨著資源配置邏輯的變化,國家中心城市則更多地強調在國家發展戰略中要承擔更多職能,參與國際競爭,引領區域均衡發展,能夠變成國家的戰略發展節點。
  • 中國有特大城市15個,你知道都是哪些城市嗎?
    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已對城市規模做出明確劃分: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500萬的為Ⅰ型大城市,100萬-300萬的為Ⅱ型大城市。
  • 葉一劍:南京的復興與區域中心城市首位度的真偽之辨
    更有意思的是,在區域發展中,一旦對一個區域和城市的趕超趨勢形成共識,將更直接的助力這一區域和城市新的資源集聚,進而帶來更快的趕超速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信心比金子還重要」。 而事實上,就像南京超越無錫一樣,之所以這麼多人對幾年後南京超越蘇州這麼有信心,背後的原因之一與江蘇省的強省會戰略有直接關係。
  • 【玩轉地理】最新國家定位:上海唯一超大城市!上海你這是要上天的...
    其中把上海定位為超大城市,南京定位為特大城市,杭州、蘇州則為I型大城市。 尤其強調要發揮上海龍頭帶動的核心作用和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
  • 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樞紐 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
    面對這個中心城市名單,比較多的意見集中在東北沒有中心城市入選,東部的杭州、南京沒有入選。東北目前可能確實沒有符合條件的國家中心城市,杭州、南京在相關規劃中已經按照都市圈進行規劃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這是關於我國城市(鎮)戰略的權威性表述。近五年來,我國陸續推出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珠三角)和成渝等城市群規劃。
  • 南京杭州合肥角逐國家中心城市,誰能先行撞線
    在全國範圍內,隨著近期多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公布,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展開的爭奪戰再次打響。在「強省會」戰略的影響下,遼寧瀋陽、吉林長春、山東濟南、福建福州、湖南長沙、江西南昌、雲南昆明等,均參與到這場競賽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區域,不只是南京,浙江杭州、安徽合肥也均提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或「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 南京杭州合肥角逐國家中心城市 誰能先行撞線
    在全國範圍內,隨著近期多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公布,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展開的爭奪戰再次打響。在「強省會」戰略的影響下,遼寧瀋陽、吉林長春、山東濟南、福建福州、湖南長沙、江西南昌、雲南昆明等,均參與到這場競賽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區域,不只是南京,浙江杭州、安徽合肥也均提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或「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 每經熱評|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樞紐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
    面對這個中心城市名單,比較多的意見集中在東北沒有中心城市入選,東部的杭州、南京沒有入選。東北目前可能確實沒有符合條件的國家中心城市,杭州、南京在相關規劃中已經按照都市圈進行規劃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這是關於我國城市(鎮)戰略的權威性表述。近五年來,我國陸續推出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珠三角)和成渝等城市群規劃。
  • 11條地鐵線路正在建設中 杭州城市格局將發生變化
    對於新線的開通,杭州市民林女士心裡別提有多期待了。記者從杭州市地鐵集團了解到,杭州地鐵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杭富線、7號線江南段目前都已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有望在年底前具備開通條件,距離杭州人「乘坐地鐵去蕭山國際機場」「坐著地鐵去富陽」的願望實現越來越近。昨天,記者跟隨地鐵工作人員提前探營地鐵7號線。可以看到,站內已寬敞明亮,工作人員正在做最後的衝刺,加緊調試有關設備。
  • 從十四五看中心城市:南京、濟南、杭州、廈門、青島誰能勝出?
    為了推動內循環經濟,這次大概率要新增4個國家中心城市。哪四座城市會入選?目前候選有南京、濟南、杭州、廈門、青島、深圳、長沙、南昌、瀋陽、合肥。目前南京地鐵已經準備向西延伸到馬鞍山,向東延伸到鎮江,未來儀徵、蕪湖、句容、丹陽也可能被納入,南京都市圈正在形成。南京過去幾十年一直受制於狹小的發展空間,北受制於大江,西受制於省界,東受制於山脈。其實這些限制都不是問題,重慶地形更糟,不一樣成為超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