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寫)特別的外長會,王毅以喻釋義答記者
中新社北京5月24日電 題:特別的外長會,王毅以喻釋義答記者
作者 黃鈺欽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好!今年的記者會是在一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召開的,世界各國正在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為有效防控疫情,共同維護公共衛生與健康,記者會採用網絡視頻形式進行。
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24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一開場,就談及今次與記者朋友們再次見面的特殊之處。
當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舉行記者會,王毅應邀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特殊之處,還有外界對這場發布會的特別關注。當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不斷上升,外界渴望了解在後疫情時代中國將如何與世界相處。
特別之處,還在於因疫情防控需要,今年外長記者會通過網絡視頻以「隔空」對答方式進行。為了節省出更多時間讓記者更加「解渴」,現場回答環節還特別採取了同聲傳譯方式。
在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王毅通過這場「特別的外長會」回答了23個問題,創下近幾年外長會答問的「數量之最」。
王毅也以特別的開場白開始了這場記者會。他說,藉此機會,我願首先向全力拯救生命的各國醫護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不幸逝去的罹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時,我也要向在這次疫情中給予中國理解、關心和幫助的各國政府和人民致以衷心的感謝。
「病毒打不倒人類,人類必將戰勝疫情。至暗時刻終將過去,光明已在前方。」他加重語氣說。
目前疫情仍在各國肆虐,中國不是救世主,但我們願做及時雨;針對中國的這些「濫訴」,沒有事實基礎、沒有法律依據、沒有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
在隨後的答問環節,面對記者隔空拋來的一系列問題,王毅頻頻通過巧妙的比喻作答,以通俗易懂地方式對外闡明中方立場,回應外界雜音,以喻釋「義」。
比喻之中蘊含「道義」。面對外界質疑中國向別國提供醫療物資援助是否具有企圖,王毅以「救世主」和「及時雨」作比。他指出,目前疫情仍在各國肆虐,中國不是救世主,但我們願做及時雨,是在朋友危難時同舟共濟的真誠夥伴。有埃及媒體關注中國將如何幫助非洲國家抗擊疫情,王毅「以數據說話」介紹中方對非幫助始末,並強調「我們還像對待家人一樣,照顧非洲在華僑民的安全。」
比喻之中還蘊含「主義」。當百年變局疊加疫情衝擊,全球化是前進還是倒退,國際社會要單邊主義還是多邊主義,考驗著中國外交政策判斷。
「多邊主義需要得到更加堅定地維護和弘揚。」王毅給出中國答案。他以大海與湖泊作比指出,經濟全球化猶如百川匯成的大海,不可能再退縮為相互隔絕的湖泊。拒絕全球化、重拾保護主義,註定沒有前途。
每年的外長記者會總不乏尖銳問題,對此王毅在回應中也多次以妙喻化解。
有記者詢問如何回應美國等多國就疫情對中國提起訴訟,王毅抬起右手錶情嚴肅地表示,「針對中國的這些『濫訴』,沒有事實基礎、沒有法律依據、沒有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話音落地,記者席現場隨即傳出一陣會心笑聲。
當有人將中國外交指為「戰狼外交」暗示越來越咄咄逼人,王毅則嚴正回應,「我們從來不會主動欺凌別人,但同時,中國人是有原則、有骨氣的。」
今年外長會的問題絕大部分都與疫情相關,而在記者會的最後,還有一個圍繞疫情的特別提問——作為中國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湖北,當地媒體獲得了最後一個提問機會:「隨著湖北走出疫情陰影,外交部還將為湖北發展和開放提供哪些幫助?」
「最後這個問題由我們湖北的同志來提問非常好!」王毅說。他也將本場記者會最後一個比喻用在了湖北和武漢身上。
「待到條件成熟時,外交部願意專門再為湖北舉辦一次特別的全球推介活動,向世界各國展示浴火重生、鳳凰涅槃的湖北和武漢,也讓世界人民更加了解湖北,支持武漢。」王毅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