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結婚」,究竟是咋回事兒?

2020-12-22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結婚」。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對這句俗語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討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臘月不定親

所謂的「臘月」,其實是指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風俗通義》中這樣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其意思就是說:在夏朝的時候,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稱為「清祀」;到周朝的時候,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稱為「大蜡」;而到了漢朝的時候,才把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稱為「臘月」。而「臘」的意思是「獵」,也就是「獵取禽獸」,用以祭祀祖先。

通過《風俗通義》中對臘月的解釋我們不難發現:在臘月這個月份內是需要祭祀祖先的。

古代祭祀祖先的活動是非常複雜的。據史料記載,在古代祭祀祖先時需要先設祭堂,然後將祖先的牌位依次擺好。在舉行祭祀活動的當日,需要按長輩、晚輩的次序排列,依次焚香叩拜,並由唱禮人宣讀儀程,如奏樂、鳴炮、獻供撰、讀祭文、焚香、化表等,其程序相當繁瑣。

據稱,從準備祭祀活動開始到祭祀活動結束,對於普通農戶來說,要經過三五天;而對於官宦之家來說,則要經過十多天。而臘月也僅僅只有二十九天或三十天。況且,在臘月裡還需要準備年貨,如果外邊有欠債的還需要討債等,因此,臘月的時間是很緊張的。在時間很緊張的情況下,人們也就顧不上定親了。況且,古代的定親儀式也是非常複雜的,也需要準備好幾天時間呢!

其實,這就是「臘月不定親」的真正來歷。至於網上的其他說法都屬於憑空想像或胡謅出來的。

二、正月不結婚

正月為農曆的一月,也稱正為建寅、孟春、楊月、太簇、泰月、春王、端月等。按照傳統習俗,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之間都稱為春節。

在正月裡,有很多非常有趣味的習俗,比如拜年、遛百病、耍社火、送窮和迎財神、猜燈謎、鬧元宵等,同時,古代的帝王還要在正月裡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總之,無論是百姓還是帝王將相,在正月裡都顯得非常忙碌。

我們都知道結婚是一件大事,是需要籌備婚禮的,而籌備婚禮則是需要有人幫忙的。但是,人們在正月裡都很忙碌,想請個人幫忙籌備婚禮也會非常難,況且,諸如賣菜的、賣肉的、賣米的、賣面的店鋪也都歇了業,想購物也不是那麼方便。因此,民間便形成了一種習俗----在正月裡是不舉行婚禮的。

其實,這就是「正月不結婚」的真切由來。至於網上所說的其它一些說法也是不真實的。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真實意思,而且,我也覺得特別有道理。因此,特意分享給大家,讓大家評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臘月不訂婚,正月不娶親」啥意思?正月為何不能娶親?
    這個習俗雖然缺乏科學性,但在農村,還是有很多人都比較尊崇的。而在農村除了有寡年這個婚嫁習俗外,還有一個習俗相信大家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咱們就通過一個俗語來表達下,這個俗語是「臘月不訂婚,正月不娶親」,接下來筆者就帶大家了解下。臘月不訂婚在農村,結婚之前基本都是會進行訂婚,夫妻雙方通過舉辦一場酒席或者儀式,把親戚朋友聚集到一起,宣布兩個人的婚期是哪一天。
  • 農村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是什麼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不搬家,正月不結婚」,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是農曆十一月二十六,還有3天的時間就要進入到臘月。臘月是農曆月的最後一個月,隨著臘月的到來,也意味著新一年馬上就要到來。臘月最為一年的結尾,在農村中關於臘月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臘月和正月有什麼禁忌呢?
  • 農村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非常有趣,聽著解悶,今天坐在暖和的太陽地裡,同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神侃,這些老年人都是從建國初期過來的,對農村俗語出口成章,說馬上到臘月了,一年又過去了,小孩又大一歲,老人可又老一歲,出去打工的也該回來了,幹到什麼時候才是底?不是有句俗語『臘月做不發,正月吃不窮』嗎?這又是啥意思?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
    今天是臘月初五,在農村有著進入臘月就到年的說法,畢竟這到了臘月以後,也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一個月,在農村也是有著辭舊迎新的意思,畢竟這一年中也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發生,所以農民會在一年裡的最後一個月送走不好的事情,然後到了大年初一的時候,大家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同時在臘月裡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農民不但要忙手裡的活準備過年
  • 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
    導讀: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現在正值臘月,今天也是步入四九的第二天,馬上就要迎來臘八節。今年的臘八節和大寒節氣是一天的,由於臘八的日期是固定的,每年的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而大寒節氣則是不固定的,所以兩者同一天出現。
  • 人們常說:臘月不訂婚,正月不娶親,為什麼臘月不能訂婚呢?
    結婚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人生大事,所以人們在結婚前總要找人看個好日子,圖個吉利。不過現在人們結婚,大多都挑選節假日,因為節假日不用上班,前來參加婚禮的人就多了。而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臘月不訂婚,正月不娶親」,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 進入臘月,農村俗語:「臘月的兔和正月的雞」都不能揀,啥意思?
    農村俗語 ,是經過千百年來老農民傳下來的經驗教訓,就是告訴後人們必須遵守的,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 ,臘月裡的死野兔不能揀,春天裡的死野雞不能吃 ,動物死亡都是有原因的,不明真相千萬不能揀。
  • 臘月將至,農村俗語「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老話有何講究呢?
    小寒節氣的到來預示著臘月也越來越近。臘月是過去農村最熱鬧最忙碌的季節。這個季節農田已經沒有農活了,但隨著春節的臨近,屋外要整理,還要購買年貨,當然很忙,農村的大會也出現了忙碌的景象。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臘月忌尾,正月忌頭」,說的是啥意思呢?這句老話也指年末和稅收的部分神經。臘月是一年的最後一個月,農村的古語進入臘月就是年。新年來的時候,很多事不能做,還有很多事要辦。
  • 農村俗語『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年到了臘月期間,農村老人就開始坐在一起,用地道的方言討論當前的熱點話題,如村裡誰家的姑娘多醜都有人娶,多帥的小夥子找不到媳婦,誰家外出打工賺多少錢等等,有時會說做人啊千萬別貪小便宜,尤其這年關,更要注意,老話說的好『正月莫撿雞,臘月莫撿魚』,這又是啥意思?
  • 年底農村「結婚潮」來臨,只因2021年是寡婦年,這是咋回事
    導讀:年底農村「結婚潮」來臨,只因2021年是寡婦年,這是咋回事?最近又收到一個元月份的結婚喜帖,是我一個好朋友的兒子,不過,他兒子這麼快結婚我還是很詫異的,因為我知道她女朋友是經人介紹的,目前還認識不到三個月,這麼快就要結婚,咋回事呢?
  • 臘月已到,農村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這話啥意思呢?
    像在農村這個時候,大家就會對明年的莊稼進行預測,畢竟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的,對於預測年後的天氣年景來說,農村主要是依靠著俗語,就比如這句俗語「臘月立春頭,狗豬不吃黑」就是預示著明年的年景好,而且農民的收成也會好,那麼這句俗語看起來帶有家裡養殖的牲畜和寵物,它們和天氣有什麼聯繫嗎?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字面意思。首先說的是臘月立春頭,什麼叫臘月立春頭呢?
  • 農村的一句老話,臘月南風正月雪,這句話究竟有什麼含義呢?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鍾思宇話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在農村有進臘月就進年,畢竟這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在農村也有進臘月就進臘月的意思,畢竟這一年中也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所以農民會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個月送走不好的事,然後到大年初一,大家都來迎接新的一年,同時在臘月也是一年中最忙的時候,農民不僅要忙著手中的活兒,為過年忙著,其次是收拾屋子,準備迎接新的一年。
  • 進入臘月,老農說:「臘不定,正不娶」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人說「臘不定,正不娶」這句話,來源於我們的俗語:「臘月不定親,正月不娶親」。意思簡單明了,就是說臘月不宜定親,正月不宜娶親。雖然說這句話的意思,有一定的迷信成分,實際上和我們傳統的婚嫁,挑選黃道吉日有同樣的道理,無論是定親或者娶親,通常人們都會挑選一個好日子,更多的是圖一個吉利和喜慶。
  •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
    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正月初一忌鞭炮」啥意思?從古至今,廣大人民群眾對春節都非常重視,因為這個農曆新年,才是真正地辭舊迎新時刻。而公曆的「元旦」,上了年紀的農民一般都不在意,因此只有在農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這段時間,農村才會出現歡天喜地的節氣氣氛,當然隨之而來的這些天也規定了很多習俗。比如農村俗語「大年三十不睡覺」,就是告訴孩子們,在除夕之夜要為老人守歲。特別是家裡有七十歲以上年齡的長輩,子孫後代更不能睡覺,可以聚在一起打撲克,當然,不管幹什麼都要熬到正月初一天明。
  • 農村俗語「正月要是打了雷,莊稼地裡都是賊」,這句話啥意思呢?
    估計很多都會說,農村的俗語就是一種文化,沒錯,農村的俗語並不是即興的詩詞,而且一種文化,一種歷經了滄桑和歷史的文化底蘊,那麼對於農村來說,幾乎每個農民都是說上幾句朗朗上口的俗語,畢竟生活在農村裡,俗語也是伴著我們的成長,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個俗語,「正月要是打了雷,莊稼地裡都是賊」,那麼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
  • 農村俗語:「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由於在下才疏學淺,雖然我對這句俗語所要表述的意思仔細揣摩了好久,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臘月不建房臘月是農曆的最後一個月份。按照《風俗通義》中的解釋,臘月的「臘」有兩層意思。
  • 進入臘月,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後,豬肉吃不夠」,這話啥意思呢?
    今天是2021年的1月16日,臘月的第四天臘月初四,這個已經是進入到了臘月以後,天氣也是越來越冷了。老人說一年最冷的時候也是在三九天和四九天,這看了下日曆,那麼今年的三九天和四九天正好是在臘月這幾天出現,所以說這幾天就要格外的寒冷,這已經到了臘月,也是馬上就要迎來了最後一個節日大寒的到來,大寒的節氣過後就是二十四節氣重新輪迴的開始了。
  • 明天入臘月,老農說「臘月有兔不能拾,正月有雞不要撿」啥意思?
    明天是就是正式進入了臘月,進入到了臘月以後也是說這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到了春節了,因為春節初一才算是進入到正月,那麼從臘月的第一天開始一直到大年三十,這都是在臘月,當然了在臘月的這個月份裡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在農村也有著「臘七臘八,凍死寒鴉」的說法,同時臘月也是一年中大家最忙的時候,大家在這個時候也要捯飭捯飭家裡
  • 農村俗語:「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啥意思?有道理嗎?
    說起農村俗語,農民都能說幾句,尤其這春節臨近,外出的農民都回家過年,農村空前熱鬧了許多,大人忙著購置年貨,小孩子則窩在家裡玩手機、看電視,村裡的老人喜歡在陽光充足的午後,討論著家長裡短,村裡有人想趁著年前這段時間把房子建好,不耽誤明年外出打工,農村老人卻說『臘月不建房,七月勿挖塘』,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