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姓最早起源可追溯於夏朝,南齊、南梁、西梁三朝的國姓,是遼朝的後族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國四百名義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約936萬,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59%。
1977年12月20日,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公布《第二次漢字簡化字表(草案)》,將「蕭」簡化成「肖」,但未註明「姓氏不在簡化之列」。因此大量的蕭氏族人被改姓為「肖」。
一、出自嬴姓
史載賢士伯益善用火,夏禹時掌管火種,他帶族人焚燒荊棘,使禽獸逃匿,開闢農田,疏通河道,為人造福。因其功績,孫都得到了封賞,其中一個叫孟虧的分封至蕭地(今安徽蕭縣西北),建立了蕭國,並以國為氏,其後代都姓蕭
二、出自子姓
周代宋國微子啟後裔大心(諱叔,字正義)誅南宮長萬有功,被分封於蕭,並升蕭邑為附庸國,大心為蕭國君主。宣公十二年,蕭為楚所滅,大心子孫復國未得,遂以國為氏,稱蕭姓。
三、外族漢化改姓或賜姓
漢朝時就有巴哩、伊蘇濟勒、舒嚕三族被賜姓蕭。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連年戰爭,外族民眾南逃進入中原,其中一些人姓了蕭。北宋末年,遼國契丹族的拔裡氏族、歡迎加入蕭氏總群回鶻族的述律氏族等5個氏族全部改為蕭姓,整個北方乃至中原一下子增加了許多蕭姓。少數民族中滿族、佤族、傣族、普米族等也有受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的影響而改姓蕭的。
三、外姓改入
宋朝有一將軍名鍾達,為奸臣所害,抄斬九族,他有七個兒子,其中三個死裡逃生,為避害而分別改姓蕭、葉;
蕭氏郡望
蘭陵郡:蕭氏望出蘭陵。歷史上有兩個蘭陵。「北蘭陵」,在今山東省棗莊市一帶,西晉元康元年(291年)置郡,漢、晉數百年間,西漢丞相蕭何的後裔多聚居於此。隋時廢此郡。「南蘭陵」,在今江蘇省武進縣一帶,東晉初年置郡,為東晉時蕭姓南遷後主要聚居地。
廣陵郡:即江都郡。原為戰國時楚國廣陵邑。秦朝時期置廣陵縣,在今江蘇揚州西北一帶。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
蕭氏堂號
蘭陵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廣陵堂:以望立堂。
定漢堂:漢代陪人蕭何,從漢高祖劉邦在沛縣起兵反秦,到建立漢朝即皇帝位,始終幫助漢高祖,漢朝一切律例典制均為他制定。
制律堂:同定漢堂。
程的本義是巫師。程,在甲骨文中像一個人跪於臺上向天祈禱之狀。
四言
收圖興漢,輔政匡君。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初大臣蕭何,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建立漢朝,作有《九章律》。下聯典指西漢大臣蕭望之,宣帝晚年,受遺詔輔政。元帝即位後,因當過師傅而受到尊重,對時政多有匡正。
相傳八葉,文著六朝。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初年大臣蕭瑀,家中八代任宰相。下聯典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信佛教,能文章,歡迎加入蕭氏總群曾招攬文學之士,編集《文選》30卷,世稱《昭明文選》,選錄了自先秦至梁的詩文辭賦及部分詩書(不選經、子)共38類、700餘篇,已初步注意了文學與其他著作的區分,是現存最早的詩文選集。
三瑞御史,八葉相公。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蕭定基為御史,仁宗嘗稱彭齊文章,楊伾清操、定基政事為「三瑞」。下聯典指唐代蕭瑀之後,凡八世宰相。
鳳蕭引侶,虎穴衛親。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蕭史娶秦穆公女弄玉為妻,教弄玉吹簫,能作鳳鳴,後攜弄玉成仙而去。下聯典指清代蕭啟奉母避亂,墮虎穴中,啟以身蔽母。
蘭陵世澤,文選家聲。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南朝梁蕭統,撰《文選》三十卷。
選文心瘁,制律功高。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梁蕭統事典。下聯典指漢蕭何為劉邦定律令制度。
五言
聚書三萬卷,為政十二州。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下聯典指南朝宋尚書左僕射蕭思話,官拜郢州刺史,先後歷十二州,愛才好士,人鹹歸之。
朝貴八千歲,以佔第一名。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太平天國領導人之一的蕭朝貴,參加領導金田起義,任右弼又正軍師,領前軍主將,封西王八千歲。下聯典指明代修撰蕭良有,萬曆中會試第一,有《玉堂遺稿》。
指漢星旗轉,分霄日羽明。
——蕭楚材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高宗時太常博士蕭楚材《奉和展禮岱宗塗經濮濟》詩句聯。
入谷煙雨潤,登崖雲日明。
——蕭穎士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代進士蕭穎士《遊馬耳山》詩句聯。蕭穎士,字茂挺,蘭陵人。年十九舉開元進士,對策第之。曾仕秘書正字、揚州功曹參軍等。高才博學,致力於古文,時有傭人事穎士十年,或勸其去,答曰:「非不能去,愛其才耳!」
漢代宗臣裔,梁朝帝子家。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春隨鶯燕至,歌引鳳凰來。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春秋時蕭史。
六言
高帝以廉治國,名臣惟儉傳家。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南朝齊建立者蕭道成(427-482),以清儉自奉,卒諡高帝。下聯典指漢初大臣蕭何,晚年不置坦屋,嘗曰:「後世賢師,師吾儉。」
七言
制律功高能固漢,選文心瘁繼傳經。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指西漢大臣蕭何。下聯典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
三代以還誰翰墨;六經而後此傳書。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指南朝梁文學家蕭統事典。
十言及以上
昴宿騰輝,應延贊侯祥瑞;忠心報赤,特呼宗老芳名。
——佚名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蕭何。下聯典指梁代江夏太守蕭琛,字彥瑜,少明悟,有才辨。頻蒞大郡,不事產業,特進金紫光祿大夫。有《漢書文府》;《齊梁拾遺》文集。
釣遊懷舊跡,將老屋託為支祠,堂堂皇皇,歷卅八年始臻美備,恰好魂招南嶽、神寢西安,靈爽共歸來,故土莫辭千裡路;
品學得優名,與仲氏香分貢柱,繩繩繼繼,至十七世愈覺繁昌,總因風不常凋、霜難殞葉,本根最深厚,濃蔭永庇六房人。
——蕭杏南撰蕭姓宗祠通用聯
蕭大心,本名 「子大心」,子姓,名大心,宋國公族,宋戴公裔孫,春秋時期宋國蕭邑大夫,因平定宋國內亂有功而被宋桓公封於蕭邑建立子爵蕭國,為宋的附庸國,因其是當時宋桓公的叔輩,故曰「蕭叔」、「蕭叔大心」。
後來蕭國為楚國所侵併,子孫就以國為姓,為蕭氏。子孫世代尊蕭大心為蕭姓始祖。
父母雙親,恩似海深,生兒育女,歷盡艱辛。
子女成人,孝養殷勤,鴉能反哺,人當勝禽。
父母所需,竭力奉進,不應吝嗇,薄待雙親。
父母教誨,謹記在心,父母有過,婉言規陳。
父母有病,精心侍奉,求醫診治,力減病痛。
久病不愈,照護始終,婿為半子,也應分奉。
婆媳關須,應如母女,婆慈媳孝,不存忌疑。
莫傷親心,毋揭短處,改過即可,莫向外議。
上有父母,下有兒孫,上慈下孝,代代相傳。
兄弟姐妹,骨肉同胞,情同手足,根須一條。
成家立業,各操其勞,團結互助,仍應做到。
分炊析產,莫爭多少,財物易得,手足難找。
贍養父母,各皆盡孝,富多貧少,不該計較。
姑嫂相敬,是非減少,姊妹嫁出,互親相好。
妯娌和睦,互尊互助,情同姊妹,協力致富。
自愛愛人,合家安好,事事適可,和樂永保。
不求貌美,偏重素質,健勤能幹,儉樸誠實。
夫妻之間,情重如山,榮辱與共,利害相關。
欲求美滿,以誠為先,推心置腹,不相欺騙。
不受謠禍,不被唆騙,信任至重,理解關鍵。
生活習慣,互就相容,相敬相愛,互助互勉。
同心同德,克勤克儉,就力行事,量入花錢。
統一計劃,分頭去辦,大事相商,小事自便。
一方有過,耐心規勸,循循善誘,不可耍蠻。
一方患難,勿怨勿煩,體貼照顧,不該疏遠。
富不移情,貧不相怨,百年偕老,同苦共甜。
喜新厭舊,眾所不齒,朝花暮柳,更違法紀。
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生男或女,都應平等。
父母行為,勝於說理,言傳身教,啟發自礪。
敦親睦族,五要記住:一曰敬老;二曰尊賢;
三撫孤寡,周到細心;四扶危困,不辭勞辛;
五持公正,排難解紛。合族團結,和氣生春。
同根相鄰,應互關心,天災人禍,俱可減輕。
喜事相賀,喪事弔唁,合族之事,協力齊心。
朋友之間,信義為重,情淡如水,誼厚難動。
同氣相求,同聲相應,互尊互信,情誼篤定。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志同道合,是謂良朋。
肝膽相照,敢褒敢評,切磋砥礪,攜手並進。
狐朋狗友,狼狽為奸,沆瀣一氣,越陷越深。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擇朋交友,豈可不慎。
管鮑分金,相交至誠,孫龐暗鬥,令人心驚。
莫矜己長,莫輕人短,貧賤之交,終生不忘。
玉琢成器,人學知義,不分男女,皆要學習。
尊師重教,充實知識,講究科學,掌握技藝。
幼年求學,猶須勤勉,熟讀精思,獲益非淺。
循序漸進,溫故知新,勤學好問,分秒必爭。
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勞動鍛鍊,均須實幹。
滴水穿石,精神可貴,博學成才,功名可遂。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學無術,何以立世?
光陰易逝,生年有限,囊螢映雪,當為借鑑。
聞雞起舞,自強不息,鍥而不捨,終生受益。
國有國法,民有民約,嚴守法紀,堅持原則。
盜竊拐騙,不勞而獲,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貪汙受賄,罪在不赦,敲詐勒索,作惡自斃。
車匪路霸,應當消滅;流氓地痞,豈容肆虐?
交通規則,各應遵守,不慎車禍,覆水難收。
秉公辦事,嚴謹廉潔,作奸犯科,自趨毀滅。
立身處世,最重人格,禮義廉恥,時自鞭策。
愛國愛鄉,熱心公益,開拓創新,敬業盡職。
遵守秩序,禮貌待人,舉止端莊,言談宜慎。
為人正真,細察兼聽,是非善惡,愛憎分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嚴以律己,恕以待人。
見義勇為,濟困扶危,心田種德,世代受益。
施惠勿念,受恩切記,慈悲為懷,樂善好施。
凡事三思,留有餘地,魯莽從事,追悔莫及。
淫亂好色,身敗名裂,禍延子孫,自作罪孽。
富貴勿驕,貧賤不移,光明磊落,凜然正氣。
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都要愛惜。
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富鄰,無限光榮。
才高身勤,收豐用省,謙恭忠厚,其家必興。
公平交易,勿佔便宜。窮鄰苦友,量力周濟。
損人利己,損公肥私,不義之財,分毫不取。
巧取豪奪,驕奢淫逸,為富不仁,萬人唾棄。
移風易俗,消除迷信,破舊立新,合理改進。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內外清潔,排列整齊。
垢集桶堆,痰入溝盂,環境優美,體健神怡。
飢不暴食,渴不狂飲,戒菸節酒,多動少病。
增果蔬菜,減肉糖鹽,清通臟腑,祛病延年。
笑口常開,青春常在;怨恨嫉忌,身心大害。
縱慾短命,樂觀長壽,講究衛生,全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