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手自茲去 再待燕園逢——2020屆港澳臺學生畢業紀實

2020-12-12 北京大學

2020年7月2日上午8時,北京大學2020年畢業典禮在「雲上雲下」同步舉行。在這場特殊的告別式上,除9大會場之外,大多數畢業生都擁有「江南塞北,天涯海角」的專屬個人會場,大家距離雖遠,但心卻緊緊連在一起。在2020屆畢業生中,港澳臺畢業生有254人,在踏上人生的下一段旅途之前回首望去,他們將多樣而充實的燕園記憶收入行囊。

與有榮焉,燕園中的家國故事

兩年前,懷著熾熱的家國情懷,來自臺灣的任建宇報考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碩士研究生。2019年10月1日,看著軍容整齊的軍人、熱情洋溢的群眾方陣接連通過天安門廣場,作為現場觀禮的觀眾,他受到了深深的觸動,對愛國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動情地說道:「我們國家再也不像百年前一樣受人欺侮,被人宰割,中國人民真正地站起來了、強起來了。」

當任建宇激動地坐在觀眾席中觀禮的時候,另一位臺灣畢業生林彥辰正在群眾方陣中等待出發。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銀行與金融學專業碩士畢業之後,林彥辰身邊的多數同學都選擇直接就業,但他卻沒有做出同樣的決定,他來到北京大學繼續攻讀經濟學碩士學位。2019年暑期學校組織的國情實踐活動,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前往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實地考察,訪問當地企業。參加國慶重大活動訓練時,他發現老師和輔導員細心關注每一位同學的需求,連夥食和水果的供應都隨時根據大家的反映進行調整;遇到下雨天,黨員們身先士卒為大家取回物品……當由2232名北大師生組成的「凝心鑄魂」群眾遊行方陣走過受閱區的那一刻,場內的林彥辰和場邊的任建宇一齊高喊:「團結起來,振興中華!」

林彥辰(左二)參加北大港澳臺學生國情實踐活動

轉眼庚子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原本的生活節奏。從疫情暴發開始,港澳臺北大人一直在為抗疫奔走,貢獻拳拳之意,與祖國共克時艱。定居在北京的北大博士生、臺灣青年王裕慶第一時間向災區捐款,儘自己所能為疫區人民排憂解難;北大中國語言文學系的臺灣籍博士生張祐睿同夫人和同學一道,在德國購買口罩,直接對接武漢醫院,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

不論下一段旅程去往何處,在園子裡受到濡染的他們都將弘揚這份家國情懷,情系祖國,有一分光,發一分熱。

個性成長,北大與我的獨家記憶

「實體書是一種很美的存在,所以圖書館應該就是天堂了。」對紙本書的製作和保存有著極大興趣,來自臺灣的廖政貿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碩士畢業之後做過報社記者,在誠品集團等文創單位實習過,也去澳洲打過工。走遍30多個國家和地區,積累了豐富的工作和教學科研經驗之後,他的視野也變得不同——看過不同的風景,才更加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教書育人是我從小到大的夢想,也是我回來讀博士的初衷。」重新回到學術研究道路,對他而言是很大的挑戰,但他將這看作是「上天給我的不同人生的開始」,坦然走過這條並不平坦的學術之路,並在博士期間作為獨立作者有多篇文章入選CSSCI。

對於同樣重新歸來的香港學生何薇來說,博士四年是一段成長的旅程,而最重要的是「本心」,是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九年前從北大碩士畢業後,她加入了《南方都市報》,三年記者生涯加上兩年高校教書生涯、自我興趣與以往積澱,都為她讀博的選擇和研究方向暗暗埋下伏筆。博士一年級入學前,她對於研究計劃已有了大致勾勒和較為細緻的想法,文獻閱讀在她看來充滿了「獲得新發現」的喜悅;研究累了,她就去舞團跳舞放鬆;師門時常的聚會和討論,為她排解焦慮的同時也帶去了很多啟發。學術帶給何薇的是邏輯、思想、為人處世的方式,她希望把這些收穫融入對於家國的責任感,為社會真正做一些事情。

在校園中起舞的何薇

同樣將個人興趣發展為研究課題的,還有來自澳門的2016級物理學院大氣科學方向本科生伍家成。一開始,他對於大氣科學方向的想法和猜想繁雜豐富,但是當學習的進程慢慢深入,他的分析思路變得簡潔、精準而清晰,在這個由繁到簡的過程中,他始終保持著對於新鮮事物的求知慾,參加多項科研,榮獲北京大學五四獎學金等多項榮譽。今年本科畢業後,他選擇在燕園繼續學習深造,「希望四年中的澆灌可以在未來三年裡結出豐碩的果實」。

對於學術有著執著毅力及濃厚熱愛的,還有在校港生、數學科學學院統計學專業碩士畢業生李寶華。本科與碩士都選擇統計學專業的他對於數學有一種「敬畏之心」,「數學像是一座大門,背後是無窮無盡的寶藏,我費盡力氣,只能打開大門的一絲,得以窺探到其中的一點奧秘,但也因此感到非常開心。」即使數學考試前常常複習到凌晨四點,他也甘之如飴。這份熱愛被他帶到了職場,畢業之後,他將結合自己的專業與愛好從事遊戲策劃工作。他希望自己能夠把對學術的這份熱愛帶到職場,不負「離開學校也要繼續學習」的自我期許。

李寶華參加數學科學學院畢業典禮

來自臺灣的新聞與傳播學院廣告系畢業生闕佳欣的本科四年可以用「一如既往」來概括——她從未停止認識自己,豐富的大類平臺課程讓她從專業領域跳脫出去,激發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一次江蘇廣電的暑期實踐讓她重新思考未來的方向,激勵自己去尋找更大的可能性。大一伊始,她就加入了北大電視臺,從幹事到編導再到製片人,她所負責的欄目「PKUPK」也日益成熟;在新傳學生會,從外聯部成員到部長再到副主席,她一步步見證著這個集體的發展,與一起共事過的人形成了牢固的交際圈,成為了她「情緒的安放地」。如果問大學時代最寶貴的是什麼,她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不斷試錯的機會與成長的體驗」,每一段經歷都帶來一份可能,在眾多的嘗試中摸索未來的方向。

闕佳欣(第一排右四)參加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活動

北大就像一片土壤,充足的養分、新鮮的空氣,足夠的雨水與溫柔的陽光,讓這群南方的鴻雁在這裡肆意地生長。

揮手告別,重逢在煙花燦爛時

來自澳門的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生丁楚晴大三時擔任北京大學港澳臺學生秘書處朋輩成長中心的負責人,從那時起,她開始有了一個收藏的小習慣,每一次自己經手的活動的胸牌,她都認真保留下來,掛在衣櫃旁邊的小鉤子上。也是那一年,她擔任了北大2018級港澳臺本科生「未名揚帆班」新生訓練營的輔導員,港澳臺新年晚會一直有學生家長拍攝祝福視頻的傳統,那年的視頻又恰好是她負責製作,送給這群「自己看著長大的孩子」,每看一遍,她都會被深深感動。港澳臺新年晚會她參加了四年,從觀眾到主持人、表演者、舞臺統籌,雖然每一年都變換著不同的角色,但只要到了祝福視頻環節,她總是忍不住流下眼淚。

丁楚晴(第二排右二)與澳門同學們在2020年港澳臺新年晚會上

如果能回園子一次,她還有更多想要做的事情。四年來的國際文化節,她要麼是澳門展位的負責人,要麼作為電視臺的記者去現場拍攝,她想以遊客的身份好好遊覽一番;直到大四,她有時在校園裡還需要用到導航,還沒來得及去北邊的那些院樓、小院打個卡;還沒去旁聽一直想聽的大師課,去拍秋天銀杏的照片……「勇敢去做吧,做個會生活的人,不被生活磨滅那份對世界的好奇,活出自己的精彩」是她想要留給自己和學弟學妹的話。

政府管理學院香港畢業生林子淦同樣有一些還沒有實現的畢業計劃,今後有機會返校,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自己的導師吃一頓飯。同時,心心念念學五食堂的他隔空喊話,希望母校堅持把學五雞腿飯「傳承」下去。

與留有許多遺憾的丁楚晴、林子淦相比,2018級新媒體研究院碩士澳門畢業生方詩敏是疫情期間唯一一直在校的澳門學生,並在校內現場參加了畢業典禮,見證了疫情下的畢業盛典。回憶當時的場景,她記起在現場的同學哭得眼妝都花了。而光華管理學院澳門碩士畢業生楊鉅安雖然沒有回到學校,但三年前本科畢業時的「畢業任務」他一樣也沒落下。

揮手告別時,在校畢業生、來自臺灣的哲學系博士許家瑜還是會想起那些連走在路上都需要呵氣暖手的冬天。「大家下課後還是要邊走邊聊上課與生活、趣事和段子,不知不覺推著自行車繞了好多圈。從教學樓聊到宿舍,再去小白房一起吃夜宵,然後各自揮手說『下周見』。」 串珠似的回憶在畢業時變得斷續,這些回憶和經歷彼此交織、互相根植,悄悄造就了更好的自己。

「北大給了我空間性和時間性兩方面的成長。」求學北大前,許家瑜從未跨越海峽、來到大陸;在這裡,她與五湖四海甚至世界各國的同學相處,在傾聽、衝擊、理解、包容中看大家認識世界的不同方式,自己也變得「寬厚」起來。去陝西一些偏遠的地方支教,讓她對人與人之間和這片大地上人們的生命力有更深的體會;北大哲學系對思想歷史性與連續性的注重,引導她在過往的縱深與近代的轉折張力中認識某種綿延不絕。當她不管清晨或夜裡去到圖書館,總看見同學們踏實學習,也看見系裡老師們在繁雜的工作之餘,不分日夜辛勤研究,讓她感到,除了才情,生命中更重要的是在偶然與必然間,自我選擇的更為厚實的積累。「我要離開北大了,而我帶著他們給我的一切一起離開。我離開的只是這片校園,那些已經內化成生命的東西,是永遠離不開的。」

大學要求每個人面對自身的限制又面朝理想的自己,不管是林彥辰的學術追尋、廖政貿的育人理想、丁楚晴的獨家記憶,還是許家瑜的互相成就,都是生命的轉化、突破和成長。港澳臺畢業生們在北大找到了人生的航向,現在即將揚帆起航,祝願他們前程似錦、未來可期。

文字:王鴻嬌 李婉婷 劉緯逸 向宇婷 鐵星 王涵 趙思融

相關焦點

  • 揮手自茲去,再待燕園逢——送別來自港澳臺的你
    對於同樣重新歸來的香港學生何薇來說,博士四年是一段成長的旅程,而最重要的,是「本心」,是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九年前從北大碩士畢業後,她加入了《南方都市報》,三年記者生涯加上兩年高校教書生涯,傳播理論和輿論現實的矛盾點,自我興趣與以往積澱,都為她讀博的選擇和研究方向暗暗埋下伏筆。
  • 揮手自茲去,獨向彩雲飛!
    我們的一生,仿佛在浩瀚的大海中前行,我們相聚在狹小的船上,在每一個時光的過渡口,揮手自茲去。揮揮手,有一絲傷感與無奈;揮揮手,也是一種勇敢與豁達。揮揮手,我們走向了遠方。我們都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揮手自茲去。
  • 畢業季丨揮手自茲去 整裝再出發
    七月是個多愁善感的季節,全國有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畢業離校,好像每個七月無論南國還是塞北,都有淅瀝的小雨為伴,這是告別,也是留戀。多少次的社團活動,都是在學姐師兄的帶領下,慢慢的,我們成熟了,他們也該離去了……這是一種回憶,一種永遠也割捨不去的寶貴友誼,值得我們一生珍藏。
  • 臨武三中黃思宇同學感懷母校作品:揮手自茲去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題記。輕輕地我走了,正如我輕輕地來,我輕輕地揮手自茲去,作別這方緣分的天空。Ade,瘋狂搶飯的日子。「10,9,8,7......」馬上就要下課了,親愛的劉老師,你怎麼還在講個不停?瞧,你自己看看。你講話的樣子,滔滔不絕,滿腹經綸。每天都苦口婆心地給我們灌心靈雞湯。真是急死我了,我的飯什麼時候有著落啊?
  • 李白詩「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中的「班馬」指的是什麼?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要單說這兩句,大家可能會覺得很陌生,但如果你知道這首詩前兩句是什麼,你一定會很熟悉的。這首詩就是李白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並肩緩轡,不願分離。只見遠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
  • 天津南開高中2020屆畢業典禮紀實來了
    「南」以離「開」——2020屆天津南開高中畢業典禮紀實柔風拂面,紙鳶慢飛。終於還是走到了這一天,在充滿草香的陽光裡,你們伴隨著動聽的旋律有序地步入風雨操場,參加你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聚會——成人儀式暨畢業典禮。2020屆畢業生席地參加畢業典禮上午8時許,校團委書記張小虎宣布大會開始。在嘹亮的國歌聲中,鮮豔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
  • 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有聲有色有畫面
    之所以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首詩,是因為最近小編經歷了一些事情,讓小編想起了自己一年多之前大學畢業,當時送別舍友時候的心情,想起了李白的這首詩,所以想把它分享給大家。送別詩在古詩中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題材了,而且古代的交通、通訊都沒有我們現在這麼便捷,親人好友離別也更加的令人傷懷。
  • 燕山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
    轉眼就各奔東西原來離別,不過是一眨眼的時間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給即將踏上徵程的2020屆畢業生一場最美好的畢業典禮黨委書記趙險峰宣讀《燕山大學2020屆省優秀畢業生、校優秀畢業生的評選結果》和《表彰燕山大學2020屆最美畢業生的決定》北國啟航,山海揚帆,燕大學人志彌堅。
  • ...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教育集團國際部舉行2020屆中澳班畢業歡送會
    厚行致遠,不說再見 ——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教育集團國際部舉行2020屆中澳班畢業歡送會 2020-01-14 15:41:03 來源:中國網  |  揮手自茲去,別情兩依依。1月11日上午,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教育集團國際部在報告廳隆重舉行2020屆中澳班畢業歡送會。河南省教育廳對外交流與合作處/河南漢辦調研員陳兆武、鄭州市第四十七中學教育集團副校長慄紅濤、國際部主任兼國際班主管主任張宏、高三年級主管主任李大民、教務處副主任崔楊柳、團委副書記張亞傑、國際班副主任路新傑等出席歡送會,中澳班全體師生、家長代表到現場觀禮。
  • 雲端相聚 更高處見 復旦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隆重舉行
    6月28日上午,復旦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在線上隆重舉行。校黨委書記焦揚、校長許寧生等學校黨政領導,教師代表,校友代表等共同送別7000餘名2020屆畢業生。典禮由常務副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主持。
  • 日照職業技術學院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
    大眾網·海報新聞 見習記者 梁姍 日照報導  6月24日下午,日照職業技術學院隆重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學校黨政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各二級學院分管學生工作負責人、輔導員代表、班主任代表、畢業生代表和在校生代表、校友代表參加了畢業典禮。
  • 廣西科技大學舉行2020屆畢業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揮手自茲去,鴻鵠展雲天。6月29日上午7時30分,我校2020屆畢業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東環校區田徑運動場舉行。受疫情影響,畢業典禮採取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方式進行。各二級單位黨政正職領導、教師代表和2020屆碩士畢業生、本科生畢業生(含來華留學生)代表約1000人參加畢業典禮。典禮由秦小雲主持。這場特殊的畢業典禮在隆重的升國旗、唱國歌儀式中拉開序幕。隨後,張發欽宣讀了學校準予畢業和授予學位的決定。覃萍宣讀了學校有關畢業生的表彰決定。
  • 西華大學舉行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位儀式
    未來網高校頻道6月23日訊(記者 楊子健 通訊員 翟元平)6月22日上午,西華大學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暨授位儀式舉行。該校黨委書記邊慧敏,校長劉樹根,校黨委副書記王小林,校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李傳林,副校長許州、王政書、費凌、劉小兵、餘孝其、鄭鈜,學位評定委員會全體委員,教師代表,來自全國各地的家長代表及校友代表,地方政府來賓和媒體朋友以及2020屆畢業生代表參加了典禮。邊慧敏主持典禮。「2020年是砥礪奮進的一年,也是攻堅克難的一年。」
  • 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隆重舉行2020屆高三畢業典禮
    【三年時光憶崢嶸,乘風破浪啟新程】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隆重舉行2020屆高三畢業典禮2020畢業季,我們一起走過的青春歲月……7月23日上午,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在體育館隆重舉行2020屆高三畢業典禮,全體師生在這個熱烈而多姿的夏季揮手昨天,擁抱未來。
  • [浦東]香山中學:「香」逢是緣 山高水長-2020屆高三畢業典禮紀實
    [浦東]香山中學:「香」逢是緣 山高水長-2020屆高三畢業典禮紀實時間:2020/9/1 16:07:34 來源:上海市香山中學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徐甦敏
  •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舉行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現場 本網記者 陳鍊/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7月5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舉行,畢業生們在雲端相聚。  畢業是見證,是榮耀,是懷念,是祝福,也是啟程。今年的疫情給同學們的學習和畢業帶來了諸多不便,同時也激發了大家的求知慾和創造性,同學們積極參加線上課堂、網絡考試、雲端答辯,經受了疫情考驗,順利完成了學業。
  • 待他日相會,再敘情長(金臺隨筆)
    今年的畢業季已經悄然而至。對很多2020屆畢業生來說,因為疫情影響,可能無法親身體驗畢業典禮上撥穗、領取學位證書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但特殊時期的畢業季或許更值得銘記。身穿學位服,拍攝大合影,聆聽師長講授「最後一課」,充滿儀式感的畢業典禮,承載著畢業生對校園時光的溫情告別,對很多人來說也寓意著學生時代的結束,嶄新生活的開始。特殊時期,為了滿足同學們的期待,不少高校紛紛出招,儘可能為莘莘學子留下美好的畢業記憶。
  • 濟南外國語學校國際課程中心2020屆畢業典禮舉行
    「世界是海洋,我們都是飛魚,做你的導航陪你踏過荊棘叢生的路……」隨著典禮現場的氣氛逐漸升溫,由2020屆畢業生吳鼎一、劉子琪等五位同學組成的Zero Gravity樂隊以原創畢業歌《明日序曲(Tomorrow)》拉開了畢業典禮的帷幕。吉他、貝斯、電鋼琴、架子鼓,點燃我們熱血澎拜的青春。
  • 彭州市致和中學舉行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
    晴朗的天空渲染著不舍的離別,如梭的時光編織出深情的經緯,奼紫嫣紅的紫荊花怒放在彭州市致和中學校園,2020屆全體同學迎來了畢業季。7月13日上午9:00,彭州市致和中學在學校操場隆重舉行了以「青春無悔、不負韶華」為主題的2020屆學生畢業典禮。
  • 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圓滿結束
    7月5日上午8時30分,中山大學南方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於新綜合樓北廣場順利舉行。孫院長特別指出,2016級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是文學與傳媒學院該專業的第一屆畢業生,他為網新學子展現出的傑出風採和取得的亮眼成績點讚!真摯地祝賀文學與傳媒學院2020屆畢業生畢業快樂!孫院長表示,時代的一粒灰塵落在一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大山。他指出,或許眼前的道路會有荊棘,但同學們不必嗟嘆於遇到的挫折,磨難也可以轉化為人生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