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中,有一些字的讀音我們常會讀錯,當看到正確讀音的時候反而會大吃一驚,原來是這樣讀的啊。而最近,「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上熱搜了,原來,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居然已經變成了對的,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詩句中的字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三句詩中,原本讀衰(cuī)的現在改成了衰(shuāi),原本讀斜(xiá)的現在改成了斜(xié),騎(jì)變成了騎(qí)。
詞語中的字音
「確鑿」中的鑿(原讀音zuò)改成了鑿(záo)。
「蕁麻疹」中蕁(原讀音qián)改成了蕁(xún)。
說服的漢語拼音注音是「shuō fú」而不是「shuì fú」。
唯唯(wěi)諾諾中的唯改為唯(wéi)。
「粳米」中的「粳」原來讀「jīng」,現在要讀「gěng」。
「靡靡之音」中的「靡」曾讀「mǐ」,現在統讀「mí」。
對此,黃小將和眾多的網友一樣,第一眼看到這些修改後的字音是一臉懵。
有一些字的讀音似乎是從小學就是這樣讀的,一直到現在還這樣讀著,如確鑿(záo)、唯唯(wěi)諾諾、靡靡(mí)之音等,可能到今天看到說修改了才知道原來自己之前一直讀的都是錯的。
有一些詞語的讀音改變或許還能接受,畢竟語言到底還是用來交流的,隨著時間的變化難免會產生一些變化,就像是在牛津英語詞典中,不也把一些我們的中式英語放到詞典裡面去了嗎。
但是古詩中的字的讀音要改成讀錯的那種音,那就是不能接受的,況且還是改成人們經常讀錯的音。這些古詩我們在學習的時候老師教授的就是正確的讀音,而且最關鍵的是如果改成了錯讀的音,那麼,詩句的韻味就改變了,就拿上文中提到的這三句詩句中的字音來說,「一騎(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本來是很有內容的,但是如果改成「qí」了之後,這意味就變了,真的是讓人無法接受。
有很多網友都認為修改一下日常用語可以接受,但是改詩句的讀音,會讓詩詞失去韻律,有網友開玩笑說,詩詞作者的棺材板壓不住了。
修改一些日常用語的讀音,從語言的實用性方面來看,還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大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接受,然而詩詞讀音的修改,是非常讓人無法接受的,如果按照這樣的修改方式,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不是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消失不見呢?那麼,大家對於這些詞語拼音的修改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