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但是,既然「古詩詞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那麼為什麼中小學課本上某些詩詞已然悄無聲息的改了讀音?
比如,部編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山行》,為了防止老師念錯讀音,還把「斜」註上了「xié」的音。如下圖所示:
還有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所選古詩《回鄉偶書》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中「衰」字也註上了今音「shuāi」。如下圖所示:
小徐老師畢業於中文系,對古詩詞有著極深的感情,也深深地為詩詞的韻律美所陶醉。如果「遠上寒山石徑斜」「斜」不讀「xiá」,又怎麼和後面的「白雲深處有人家」中的「家」合轍壓韻?又怎能體現出山路陡峭、崎嶇的意境呢?如果「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不讀「cuī」,又怎麼跟前面的「少小離家老大回」 中的「回」壓韻呢,如果不能體現韻律美,那還能叫古詩嗎?
同時這事也引起了人們的非議,對於古詩讀音牽涉著人們太多的對古詩詞的尊重和感情,人們還是希望儘可能多的保留原汁原味的古詩韻味。
同時被改讀音的還遠遠不止某些古詩中的字,還有一部分古今異義的字,因和今天的字音不同,也在最新版字典中被改了音,也就是說原來被老師三令五申不能讀錯的音,現在竟然堂而皇之的變成了正確讀音。
如下圖所示:
像這樣在最新版漢語字典被改音的字還有很多,個人認為,有些字的讀音之所以和現在字的讀音不一樣,是因為它表示的意義和現在的字也不一樣,比「鐵騎」中的「騎」古音是指一人一馬的意思,而『簞食瓢飲』中的「食」是名詞用作動詞,是給人吃食的意思。小徐老師認為,這些明顯帶有古義的字的音也不應該改,保持它們原有的讀音,對我們以後研究古詩文有很大的意義,是架起理解古今異義字的一個橋梁。
最近,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漢字拼音研究室就人們對此事的爭議作出了回應,稱某些字的讀音是否該改還未通過審議,古詩中的字音還應以舊讀音為準。可是新編教材中的有些詩中的字音已經改了,這可怎麼辦?到底以原來的音為準呢,還是以課本上給出的讀音為準呢?目前負責教材編纂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還未給出回應。那麼問題來了,老師們是按哪個讀音來教給學生們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