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題:給古詩改讀音未通過審議,那麼中小學課本已改讀音的字咋辦
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但是,既然「古詩詞改讀音」,還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那麼為什麼中小學課本上某些詩詞已然悄無聲息的改了讀音?比如,部編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山行》,為了防止老師念錯讀音,還把「斜」註上了「xié」的音。
-
教育部回應:古詩改讀音未過審議,眾人呼籲把原讀音傳給下一代
關於小學課本中,古詩改讀音改字一事,小徐老師關注很久了,從近幾年幼兒園教孩子讀詩開始,我就發現「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以前「斜」讀「xia」現在改成「xié」了,「一騎(qí)紅塵妃子笑」以前「騎」讀「ji」現在改讀「qí」了。
-
「一些字改讀音」是假的?教育部回應來了!
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據界面報導,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
-
教育部回應改讀音真相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是真的嗎?
近日,有消息稱,一些字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比如「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一騎(qí)紅塵妃子笑」...這是真的嗎?原本的錯誤讀音轉正了?據界面報導,小學語文課上的字詞拼音登上了微博熱搜,不少網友發現,小時候被語文老師改正的錯誤讀音,現在卻被「官方」認證,變成了現行的規範讀法。近日,網上熱傳一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6版,不少字詞注釋的漢語拼音已經發生變化。
-
教育部回應古詩詞讀音變化:生僻音確實有調整
近日,一些學生和網友發現,最新出版的教材和新版《新華字典》對部分古詩詞的讀音進行了修改。教育部相關部門近日對此回應稱,修改後的審音表尚未正式公布,相關字還應以原來的讀音為準。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已經公開徵求意見三年,計劃今年年內發布。
-
古詩文改讀音如此折騰沒必要
對於這一改變,網友紛紛質疑讀音改變會破壞韻律,且不尊重傳統文化。近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就此回應稱,讀音改變主要是考慮便於推廣應用,也考慮了多數人的意見,但目前改編後審音表尚未正式公布,對於古漢語生僻音,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
教育部回應讀音修改,韓國卻出了一部《詞典》
近日,一系列古詩字詞讀音變化上了熱搜,眾多網友吐槽,我們怕不是上了一個假學,古詩詞原作者要是知道自己好不容易湊上了音韻成為千古絕句,現如今卻被亂改一通,怕不是要氣得詐屍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中的衰由讀音cuī 改成了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
「拼音被改」引質疑,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
中新社記者 張婭子 攝「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中青報:從俗修改讀音 如何能讀其音感受其韻
原標題:從俗修改讀音 如何能讀其音感受其韻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 「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從俗修改讀音 如何能讀其音感受其韻
《咬文嚼字》雜誌主編黃安靖在接受採訪時則表示,這是「假消息」,網上流傳的標準讀音很多來自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而這個修訂稿尚未正式發布,所以目前仍舊以1985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為準。教育部有關部門也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
-
別字轉正:對待讀音調整不能搞一刀切
2慎之又慎:教育部回應還未通過審議據@時間視頻報導,19日,教育部有關部門回應稱,改後的審音表尚未通過審議,還應以原讀音為準。國家語委的何副研究員表示:2016年,教育部的《徵求意見稿》由於很多異讀詞的拼音打破了大眾原本認知,收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時隔三年尚未正式發布。何副研究員說,審音委已經提交了審音表的修訂版本,語委相關部門的審核結果還沒有出來,所以還沒有正式對外發布。
-
中國漢字讀音大調整,這場混亂該不該繼續?
類似的還有不少,如「說客」的「說」原來讀「shuì」,但現在規定讀「shuō」,另外還有說(shuō)服;「粳米」的「粳」原來讀「jīng」,但現在要讀「gěng」;確鑿(què záo)的鑿原讀音為(zuò),後因從俗改為確鑿(záo);蕁(qián)麻疹改為蕁(xún)麻疹;道別時常說的「拜拜」,不少人發音為bái,但實際上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其正確讀音是bài,但到了《現代漢語詞典
-
讀音到底由誰定?
圖/視覺中國一個字的讀音到底是由誰決定的「鄉音無改鬢毛衰」的「衰」原在本詩中讀「cui」,現改為「shuai」。「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由「xia」改為「xie」。「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由「ji」改為「qi」。因為較多人讀錯而做出的諸如此類漢語拼音修改,近日通過中國播音主持網的一篇《播音員主持人請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 最新字詞讀音修改匯總哪些字詞讀音被改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文章提到,「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 如: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遠上寒山石徑斜(xié),白雲生處有人家。」「一騎(qí)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
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呵護母語,慎改讀音
革改後的文字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效果如何無人問津? 亂象是:平行班級的學生就同一個字,讀兩個音,家長問學校哪位老師教的讀音對,校長說我去問教務主任,教務主任請教教委……引起家長憤怒……一位初中老師,從事語文教學20年。說起《湖心亭看雪》這篇張岱的文章。他說:此文選入課本16年,其中一句「餘拏一小舟」的「拏」字讀音改了3個不同的音,而且反覆改了4次,意思改了2次。
-
漢字的讀音要不要改?我總結出了五大觀點,請大家對號入座
圖源:截取自教育部網站 可見對改讀音這事有關部門是非常慎重的,而且專門作了回應,不會說改就改。 「可以新增加讀音,比如『拜』增加注音bái,這個可以接受!但是不要去改,特別是古文古詩詞裡的讀音。」
-
這些字的拼音改了? 今年內就有正確答案
昨日,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採訪發現,引發網友熱議的這些字詞拼音修改,教育部還未最終確定,正確答案將在今年內正式公布。教育部回應:未過審議,以原讀音為準記者了解到,帖子中大部分案例都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
-
什麼才是漢字的「正確」讀音?你開心就好!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遊從之,宛在水中沚。蒹葭分為三節,其中第一節哪怕兩千多年後的今天讀起來依舊朗朗上口,然而從第二句開始,「湄」字與其他三字便明顯壓不上了,這是因為當時的人不押韻麼?顯然是因為伴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的發音產生了變遷。
-
專家:古詩詞讀音調整不能搞一刀切
原標題:專家談古詩詞讀音調整: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也一騎(qí)還是一騎(jì)?專家說:教師不應該說哪個讀音是錯。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近日,一篇《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的文章刷屏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shuāi)。」……背了多年的古詩詞讀音變了,這引起廣泛關注。
-
「部分字詞改拼音」是舊聞仍引熱議,專家:讀音不要一刀切
「部分字詞改拼音」近日登上微博熱搜,引起網友討論。有微信公號2月18日發文《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稱,不少網友查字典發現,許多讀書時期的「規範讀音」現如今竟悄悄變成了「錯誤讀音」,經常讀錯的字音,現在已經成為了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