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滾石唱片由盛轉衰的三個拐點

2021-01-08 犀牛娛樂官方

犀牛娛樂原創

文|胖部 編輯|樸芳

這兩天的音樂行業熱鬧非凡,一個大名鼎鼎的廠牌被反覆提及:滾石唱片。

樂迷們如果年齡曾經覆蓋過唱片時代,沒有人會不記得那個小小的黃色箭靶logo,即使錯過了唱片和磁帶,後來在KTV唱老歌也大概率會看到。上世紀90年代,滾石唱片佔據華語音樂半壁江山。

齊豫、李宗盛、娃娃、潘越雲、張震嶽、任賢齊、徐懷鈺、無印良品、梁靜茹、劉若英、萬芳、趙詠華、周華健、趙傳、莫文蔚、張洪量、五月天……這些名字串聯起來的,是一串輝煌到無法複製的歌單,以及背後的傳奇故事。

但在滾石唱片40歲這年,要講的似乎是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故事。上述藝人紛紛出走,唱片業務一落千丈,如今的滾石,到底該如何衡量價值?

在犀牛娛樂看來,或許可以用三個拐點,來復盤滾石唱片四十年裡由極盛到衰落的過程。

極盛拐點:三代頂級製作人鎮場

華語樂壇半壁「滾石」

1989年,李宗盛為陳淑樺打造了專輯《跟你說,聽你說》,成為臺灣地區第一張銷量過百萬的唱片,這被認為是華語樂壇進入唱片工業時代的標誌,也可以被視作滾石進入極盛的第一個拐點。

此後一直到2000年,是滾石空前繁盛的時代。

周華健在《最近比較煩》裡唱道:「女兒說六加六結果等於十三,我問老段說怎麼辦,老段說基本上,這個很難。」所謂「老段」,就是段鍾潭,1976年,他和兄弟段鍾沂在臺灣地區創立音樂雜誌《滾石》。要申明一點的是,這個「滾石」和滾石樂隊或者美國《滾石》雜誌並無關係,只是對後兩者的致敬。

段氏兄弟

而到了1980年,辦雜誌失敗的段氏兄弟下決心創立了滾石有聲出版社,親自下場推廣臺灣原創音樂。1981年,滾石為潘越雲、吳楚楚和李麗芬發布了首張唱片《三人展》,被認為是滾石唱片進入市場的第一炮。

但滾石真正在臺灣地區取得現象級反響,是靠1982年羅大佑的《之乎者也》。

這也是所謂三代製作人的第一位。在民謠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滾石和羅大佑對這張本土搖滾唱片的銷量預期是2000張,但最終銷量是14萬。此後羅大佑在臺灣地區樂壇最鼎盛的時代,始終是滾石唱片作為推手。

初生的滾石與羅大佑,二者的關係很像嘉禾與李小龍,二者互相成就也理念相同。但羅大佑並非滾石旗下藝人,他和張艾嘉有自己的果實音樂。真正的滾石員工、甚至混成高管的,是後來的李宗盛和小蟲,前者一度做到滾石的副總裁。

據統計,李宗盛的前二十年寫了300多首歌,出一首紅一首,最出名的故事莫過於在吃牛肉麵的時候,聽娃娃(金智娟)講她異地戀的故事,靈感爆發在餐巾紙上寫了一首歌,這就是《漂洋過海來看你》。周華健曾開玩笑說,「好多同行都恨不得暗殺他。」

哪怕李宗盛自稱「小李」,但臺灣地區歌手都叫他大哥,因為在滾石的時代,李宗盛的意義不止在於音樂,更為滾石挖掘和打造了大批頂級音樂人。「五迷」們不會陌生,五月天最早送去滾石的demo,就是李宗盛從垃圾桶裡撿出來,進而一舉成名。

小蟲則是在90年代成名,打造了梅豔芳的《親密愛人》、任賢齊的《心太軟》等經典專輯。三代製作人,羅大佑深刻,李宗盛滄桑,小蟲纏綿,但都在滾石找到了舞臺。

有人曾經問段鍾潭滾石培養過多少歌手,他說大大小小三四百位,但具體的統計比較難,因為分支很多,所以沒法考證。對原創音樂不遺餘力的培養,讓滾石能夠包容各種類型、各種價值觀的音樂人,而每個人的身上又都帶著對音樂執著的滾石色彩。

內地朋友更熟悉的,或許是滾石副經理張培仁成立的下屬公司魔巖唱片,發掘了唐朝、黑豹等國內搖滾的傳奇樂隊,更在1994年助推竇唯、張楚和何勇登上香港紅磡,也就是所謂「魔巖三傑」。

彼時的滾石唱片對於音樂人來說,是創作的天堂和溫暖的音樂之家。1995年,復出樂壇的張國榮選擇續籤滾石唱片,滾石給了他一張空白支票,讓他隨意填數字。張國榮二話沒說,只在支票上寫了兩個字:「情義」。

同年,全球五大唱片行進入臺灣地區,通過收購併購大舉佔據市場,滾石成為本土最大的獨立唱片廠牌,上演「五大派」圍攻光明頂的大戲。

此時的滾石,烈火烹油,鮮花似錦。

轉衰拐點:滾石的落寞新世紀

2000年12月31日,李宗盛與滾石17年合作告終,北上內地定居上海。在這前後,藝人紛紛出走,滾石的新世紀開端無比陰暗。

關於滾石的衰落,普遍的看法是20世紀末網際網路崛起和盜版盛行,是全球性實體唱片銷量下滑造成影響的一部分。這種說法並無問題,但滾石在這一過程中的應對,真正導致局勢不可收拾。

後來的專訪裡,李宗盛曾經說他跟不上滾石的商業開發節奏:以前的開發是挖掘一個新人,儘可能讓他火的更長一點,但商業的唱片公司要讓新人儘快火起來,但是不希望他火的太長,這樣可以捧下一個新人,刺激唱片銷量。

1995年之後,以一己之力對抗五大的滾石,給市場講了一個足夠動人的故事,但也背上了沉重的盈利壓力。他們通過引進韓國和東南亞音樂,讓藝人翻唱快速變現,導致這期間出道的藝人普遍形象不明確,如杜德偉、辛曉琪、蘇慧倫等。這和滾石曾經的經營策略已經背道而馳。

李宗盛的文章《我的三個家》裡是這樣寫的,「在滾石的最後兩年,我在組織裡顯得格格不入。我並沒有被通知參與一些重要的會議,以避免製作案因為我的堅持被退回重整。在整個音樂行業被網絡泡沫託高的時候,像我這樣的製作出身的老臣顯得不識時務而註定要被時代的大潮淹沒。」

而他所說的放棄老將,也是滾石在網際網路大潮下想通過粉絲變現的無奈之舉,這直接導致了2000年世紀之交大批音樂人離開,如陳綺貞、楊乃文、伍佰、張震嶽、熱狗等,而正如我們所知,這些藝人後來明明有相當好的發展。2002年,滾石營收跌至低谷。

李宗盛在製作總監任上籤的最後兩份合約,是梁靜茹和五月天。

可以理解的是,此時滾石唱片背負著沉重的債務。2005年,段鍾潭在專訪中承認,2000年之後滾石已經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進而把重心從音樂製作業務轉移到更賺錢的產業,比如成立滾石移動做簡訊服務和彩鈴下載,2007年,趙傳曾經因這方面的版權分歧和滾石對簿公堂。

滾石的巨額虧損大概數額是1.5億人民幣,主要原因是經營失敗,包括進軍網絡和海外市場等業務。例如滾石成立了網站「滾石可樂」,提供音樂購買和MP3付費下載,結果被盜版衝得七零八落;還有90年代後期,海外公司的普遍虧損,導致不得不收縮業務。兩方面的虧損分別達到千萬美元。

也就是段鍾潭接受專訪的2005年初,萬芳、任賢齊、小蟲、黃品源、光良等離開,公司一線藝人只剩五月天和梁靜茹。

次年,公司總經理陳勇志和製作人謝志芳,與五月天、梁靜茹、品冠出走成立相信音樂。曾經人才濟濟唱將如雲的滾石,離職和裁員之後員工還剩不到10%。

生存拐點:不復當年之勇

滾石的第三個拐點說來或許無奈。2012年,滾石還清了債務。

在前文顯得不那麼突出的段氏兄弟,在這期間展現了作為頂級營銷專家的功力。整個滾石唱片的發展歷程中,段氏兄弟已經將這個廠牌打造為一個音樂的伊甸園,讓無數樂迷產生了歸屬感。而對於歌手們,滾石這家老東家同樣有太多值得懷念的地方。

滾石30歲前後有兩件大事。第一,是為期兩年的縱貫線組合滿約:已經各奔東西的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回歸巡演兩年,打造兩張專輯,為老東家渡過難關。

第二,滾石三十年演唱會,80多位滾石歌手回歸助陣,北京鳥巢和臺北小巨蛋各辦一場,票都是秒空。

這當然是令人感動的,也是滾石在黃金時代的付出收穫了回報。換個角度說,這也是滾石通過廠牌優勢成功推銷了情懷,終於實現了公司的財務健康。

但這之後,滾石也沒能重現往日的榮光。從音樂廠牌的角度說,經歷了整個製作團隊和歌手的人才斷檔之後,滾石的音樂傳承沒能留住,新人也無法如往日被前輩用作品和人氣保駕護航。這期間培養的歌手們或許作品得到好評,始終沒有獲得跨圈層的影響力。

從整個行業來說,整個市場也不再是以唱片公司為主導的行業生態。滾石目前的業務主要是線下場館演出和版權運營。但一個版權的常識是,如果沒有內容補新,版權庫的含金量始終是處於貶值狀態的,「吃老本」不是長久之計。

市場目前對滾石的熱捧,得益於老樂迷一路走來對滾石唱片的崇拜和歸屬感。但在90後群體中,對於滾石的認知或許就不那麼清楚,而更加具體到這些歌手個人。隨著時間推移,音樂主力消費群體迭代,滾石旗下歌手和作品的關注範圍和關注度還會進一步出現縮減。改變勢在必行。

對音樂平臺來說,販賣情懷和經典曲庫運營依然是好生意,新生代音樂人創作的缺位也在延緩版權庫的價值跌幅。至少當下,滾石的價值讓他們依然有反應時間。

回歸用內容說話的態度,滾石近年來還是吸引了不少新銳唱作人。前文提到的孫盛希、馬文、鞠起、陳零九、原子邦妮、小男孩樂團等,作品口碑在目前的傳播範圍內都很正面。通過和大音樂平臺的全面合作,如果音樂人能獲得流量助推,滾石唱片的新時期轉型依然有其想像空間。

至少在樂迷這裡,不希望滾石唱片的輝煌只停留在記憶裡。

相關焦點

  • 林志穎當年紅到竟然引發暴動,深扒他為何演藝事業突然由盛轉衰?
    1982年12月,中國臺灣民歌教父級人物吳楚楚,和中國臺灣著名主持人張小燕的第二任老公彭國華,因為跟滾石唱片公司的經營理念不合,離開滾石唱片之後一起創立了飛碟唱片公司。 他們之所以把公司名字起名叫飛碟,就是想要影射滾石唱片公司——意思就是說「地上有滾石,天上有飛碟」。
  • 量變與質變:從財務報表看企業由盛轉衰的蛛絲馬跡
    這些企業從輝煌到衰敗,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兒,企業由盛轉衰都有一個過程,而這個轉變的過程都會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有所體現的,所以,經理人應該對本企業的財務數據的變動明察秋毫,應能敏銳地察覺出企業經營出現的異常信號。
  • 前「藍委」:蔡英文防疫由盛轉衰!
    陳學聖在3日再度提及,這是蔡英文防疫由盛轉衰的開始,因為已經碰到了民眾切膚之痛。陳學聖在3日播出的政論節目《新聞面對面》中表示,自己曾經提及要換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結果遭到大家攻擊,但這次他要大膽預測另一件事情,那就是捐1000萬片口罩出去時,就是蔡英文防疫「由盛轉衰」的開始。
  • 滾石唱片牽手網易雲音樂,唱片公司在流媒體時代如何迭代演進?
    早在1976年,出於對歐美音樂的熱愛,段鍾沂、段鍾潭兩兄弟在臺灣創立《滾石》雜誌;1980年,段氏兄弟在臺灣成立了"滾石有聲出版社",即滾石唱片前身;1981年,滾石唱片為本土歌手潘越雲、吳楚楚、李麗芬發行了首張唱片《三人展》,標誌著滾石唱片時代的開啟。值得一提的是,滾石唱片嘗試性地在專輯包裝中放置了一張"聽友回卡"。
  • 四十年的滾石裡裝著你我光陰的故事
    從70後到90後,甚至或許還有60後和00後,幾乎沒有一個人的青春,躲得開滾石這支箭。從陳年舊事說開去。1981年,滾石的第一張唱片《三人展》中,主打拼盤的三位明星是:潘越雲、吳楚楚、李麗芬。滾石籤約的第一批歌手,則呈現出濃厚的人文特質。由男友操刀出了唱片《童年》的張艾嘉,吟唱著三毛詩篇的齊豫,當然,最終影響了滾石走向的,還是這位最初居於幕後的男友——羅大佑。1982年4月,滾石推出羅大佑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
  • 網易雲音樂拿下滾石唱片多項合作
    北京商報訊(記者 魏蔚)3月31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展開合作。這是網易雲音樂在2018年獲得滾石唱片音樂版權內容後,雙方的又一次合作。
  • 滾石唱片三大刺頭:劉若英、光良、阿信
    滾石唱片有多牛,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但是在滾石唱片當中有3個人被稱為3大難搞,他們分別是:劉若英、光良、阿信。難搞一,劉若英:綽號奶茶,代表作《後來》《為愛痴狂》《原來你也在這裡》。奶茶這個綽號是因為陳昇稱之為奶茶,所以大家都叫奶茶了。
  • 巴託梅烏是手腕王者,梅西只是青銅,巴薩從此由盛轉衰
    第二個則還是因為梅西的足壇地位,哈維小白普約爾都是和平分手,到梅西這裡鬧成這樣,是俱樂部始料未及的,而且在俱樂部成績低迷的時候,梅西離開更會帶走大批擁躉,那麼俱樂部戰略失誤的鍋,還是由管理層來背。4、結局:巴薩從此由盛轉衰很多專家建議低轉會費送走梅西,雙方和平分手來達到雙贏局面,但是巴託梅烏為了管理層的面子選擇強留。強扭的瓜不甜,儘管梅西宣布留隊,但是在未來的一年裡,雙方肯定還是出現很多矛盾。
  • 滾石唱片40年的十大專輯,你聽過幾張?
    滾石唱片走過整整40年,刊行過量少唱片?這是一個好(無聊)的疑問。滾石刊行的第一張專輯是潘越雲、李麗芬、吳楚楚的《三人展》。但這張專輯卻不是滾石官方唱片序列中的天字第一號。專輯的歌曲分為四個片面,循規蹈矩,將三毛的童年、初戀、遠赴異域以及末了的心靈開釋做了完備表達。歌曲的曲目間隙之間還配有三毛的自我獨白,聽完備張專輯,會有一種徹底迷戀此中的不著實感。作為滾石歷史上編號第1的唱片,此中的唱片介入者為滾石遙遠的開展供應了太多的先進人才。
  • 詩史:由盛轉衰的見證,杜甫筆下「三吏三別」反映了安史亂象流離
    不過,「詩聖」杜甫的詩歌也有著美名,世人多以「詩史」贊之,這是因為杜甫的詩歌中多描述李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歷史真實,以憂國憂民的態度記錄著自己的家國情懷。事實上,杜甫出身官宦世家,青年時期的杜甫生活在無憂無慮的開元盛世下,「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
  • 上個世紀的「滾石唱片」有多牛逼,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了-虎嗅網
    不料侯思鄉心切,跑回大陸,急得公司團團轉。然後李宗盛就撈到機會,給女友做了張大賣的專輯。《小雨》一曲,居然蟬聯臺灣《綜藝100》十三周冠軍之久。當然小李也要感謝寫歌的人,作者名叫陳煥昌,後來他進滾石當製作人,換了個大家熟悉的藝名:小蟲。
  • 美國霸權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已經出現!
    換言之,各種現象顯示,美國霸權的核心危機已然存在,中美兩強博弈的過程與結果,影響的只是美國霸權由盛轉衰轉折點出現的遲或早而已。觀察美國霸權從1918年一戰結束綜合國力全面超過英國開始,迄今(2020年)為止一個世紀的發展壯大過程,從原本的孤立主義到開始參與國際事務,再到1945年二戰後的對國際社會的貢獻,贏得國際社會的普遍肯定與尊重,憑恃的是美國體制與美國價值。
  • 滾石唱片和華語流行音樂的30年:未來的主人翁
    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嶽這四個滾石不同階段的歌手組了縱貫線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與「華語流行音樂教父」羅大佑的那些事
    1981年,張艾嘉離開歌林唱片後加盟滾石。她在滾石出版的第一張唱片《童年》正是由羅大佑擔綱製作人。據滾石唱片總經理段鍾潭回憶,「很多唱片公司都覺得這張專輯不可能推出來,但我第一次聽到就覺得是個寶。在還沒發片之前,我去茶藝館喝茶,請工作人員幫忙播放這張唱片。一播其他客人就跑去抗議,這什麼歌啊,怎麼唱得五音不全?」羅大佑就這樣用特立獨行的演唱風格,引起臺灣歌壇和整個華語流行樂壇的騷動。
  • 網易雲音樂與滾石唱片戰略合作,李宗盛等人歌曲全部上線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3月31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展開深層次、多樣化的合作。新京報記者從網易雲音樂了解到,他們與滾石唱片的合作淵源由來已久。早在2018年,網易雲音樂就已經獲得其音樂版權內容。這次合作更深入,升級為戰略層面合作,此次網易雲音樂獲得滾石旗下歌曲全面授權,從1980年至今,時間跨度整整40年。
  • 從歌手、吉卜力到滾石唱片,網易雲音樂版權N連擊
    先後與日本哥倫比亞唱片、吉卜力工作室達成合作,並拿下了今年《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朋友請聽好》《嗨唱轉起來》《聲臨其境第三季》等頭部綜藝的音樂版權。此次,與滾石唱片的戰略合作,更是引得樂迷們紛紛奔走相告,歡呼「網易雲音樂越來越好啦」。
  • 酷狗音樂與滾石唱片達成協議 版權入庫就在今天
    近日,酷狗音樂宣布與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滾石唱片達成版權合作協議,滾石唱片包括周華健、張震嶽、MC HOTDOG、曹格、李權哲、萬芳等在內全線藝人的所有音樂作品將於4月15日統一入庫酷狗音樂。1980年,段鍾沂、段鍾潭兄弟在中國臺灣創辦了滾石唱片,隨後在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設立子公司,事業蒸蒸日上,滾石唱片成為了全球領軍的獨立唱片公司之一。滾石唱片先後培養了羅大佑、齊豫、張信哲、五月天、梁靜茹、丁當等大批優秀的華語樂壇音樂人,創造了一代人心中的「黃金滾石時代」。
  • 獨家專題 探析瑞士糖由盛轉衰的背後原因
    大家肯定很好奇sugus由盛轉衰的背後原因,請繼續看下面的分析:原因一:sugus缺乏中文名,易被其它品牌仿冒▼sugus是外來詞,沒有本土化的中文名字。無糖薄荷糖代表品牌原因三:包裝滯後,缺乏創新能力▼
  • 滾石30年:以回憶做請柬 以青春為印記
    11月27、28日一連兩晚,號稱華語樂壇最值得期待的「滾石三十周年紀念演唱會」將在臺北小巨蛋正式開唱。這場紀念滾石唱片成立三十周年的演唱會匯集了滾石各個時代的50組舊將,每晚唱足4個半小時,為歌迷帶來百首歌曲,用音樂帶領所有人一起回憶曾經的滾石時代,品味那些不老的音樂經典。
  • 元朝南坡之變,盛轉衰的重要事件
    一個封建王朝在運行到中期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重要的由盛轉衰的政治事件,這實際就是統治階層為了挽救自身危機的進行的變革,如果成功了,就是王朝中興,如果失敗了,就是走向衰敗。唐朝的安史之亂讓唐朝由盛轉衰,宋朝的王安石變法讓宋朝進入黨爭,而元朝的南坡之變則是讓元朝徹底走向衰敗,元朝唯一一次漢化變革就此喪失。也就此導致元朝入主中原不到百年而失敗,這也給後來的滿清提供了借鑑意義,異族入主中原只有漢化。元朝無疑是中國封建歷史的一個冷門,也是唯一一個不以儒家思想立國封建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