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比離世:死亡是一個很坦然舒暢的過程,是一種領悟

2020-12-11 芳蘭若與你一起聊情感

昨天早上睡醒了,劃開手機屏幕,點開微信朋友圈,突然發現朋友圈裡,有兩條都是關於他人離世的動態,剛開始還沒有認出是科比,以為是被新型肺炎感染而離世的人,嚇了一大跳。自己也跟著發了一條關於新型肺炎的動態。過了一會,網上科比和他的二女兒墜機的新聞鋪天蓋地。再點開朋友圈仔細觀看,心裡突然一驚,年僅41歲的科比,離世了。

1

不怎麼觀看NBA,不太知道籃球的事情,科比離世,再加上我前兩天剛剛經歷死亡的驚嚇,內心有種說不來的感受,總是想要把它們寫下來。

不斷查找科比的相關信息,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些言論像「你見過凌晨4點的洛杉磯嗎?」,「我的字典裡沒有失敗,也不允許失敗。」「總有人要贏的,為什麼那個人不是我?」「死亡是一個很坦然舒暢的過程,是一種領悟。」「沒有死亡哪有生命。沒有黑暗哪有光明,最終你總會接受這一切。」……

真的是很不錯的言論,「一個人對世界的貢獻,在於你走的時候給世界留下了什麼。」科比也給全球人民帶來了很大的貢獻。他的勵志,他的夢想,他的堅持,他的凌晨四點鐘的太陽......不知道激勵了多少人,鼓舞了多少人。我想即使科比離開了,他也永遠會被世人所記住,希望他和女兒能在天堂獲得安寧。

好像這段時間,有很多的年青生命離開了人世。像年僅25歲的韓國藝人崔雪莉,錄浙江衛視節目去世的年僅35歲的高以翔等,他們都是很年輕的生命,然而就這樣突然的離開了人世間。

好像生命就是那麼的脆弱,你永遠猜不到,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如果意外突然來臨,你給世界留下了什麼。

2

魯迅先生有一篇散文《死》。他裡面有這樣一段話,「我即將閉上眼睛,因為對他很煩厭。聽了一會,沒有聲息,他大約走了。但是似乎一個螞蟻又在脖子上爬起來,終於爬到臉上,只繞著眼眶轉圈子。」

或許這就是死亡吧。你的身體沒有了任何的呼吸,靜靜的躺在那裡,看著身邊的人圍繞在你身邊,你想要和他們說話,但卻沒有一個人聽得到你說話,看得到你在叫他們。你百般無奈,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屍體被抬走,裝進棺材,或者被大火焚化等。然後被埋進黃土,隨著時間的流逝,你的身體開始腐爛,然後各種蟲子撕咬著你的身體,最後慢慢的變成了一堆白骨。

這是我理解的死,而我一直在思考著如何面對死亡,畢竟活著的日子多麼的美好,你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喝什么喝什麼,想玩什麼玩什麼,可以盡最大的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但若是死了,你的一切都變成了虛無,你再也沒有機會做你想做的一切了,會有很多的無奈與痛苦。

但人的壽命畢竟有限,也會有很多的意外,病痛等等,有時候並不是你自己所能決定的。所以死,也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如何淡定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其實也是每個人一生中的必修課。科比也曾說過他自己對死亡的理解,他說,「死亡是一個很坦然舒暢的過程,是一種領悟,沒有死亡哪有生命。沒有黑暗哪有光明,最終你總會接受這一切。」

確實,當你不得不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的時候,其實各種跪地求饒,祈求上天幫幫他,給他多一點的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呢。老天讓你離開,或許是世上再無你的價值,或許是你做了什麼不正確的事,或許是你自己的壽命已經到頭了……到了時間,你就該告別世間,回到你從哪裡來的地方去了。不要過於執著,也不要過於留戀世間。

過於執著的留戀世間,或許久了以後,你自己都感到後悔。同時,既然明白死亡是自己必須經歷的事情,為什麼不在自己能夠好好的活在世間的時候能夠好好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呢?

3

毛姆先生的小說《人生的枷鎖》裡,借克朗肖的話說出他對死亡的理解。

「你活著就應該念念不忘死。死是微不足道的,對死亡的恐懼決不應該影響一個聰明人的一舉一動。我知道我臨死時會掙扎著想呼吸空氣,我也知道那時我會驚恐萬狀,我還知道我無力抑制住不對人生把我逼入這樣的絕境而悔恨不已,但我不承認我會悔恨人生。眼下,雖說我身體瘦弱,上了年紀,生患沉痾,一貧如洗,而且已行將就木,但我的命運依然掌握在我的手心。因此,我沒什麼好遺憾的。」

真的,理解的真好。記得書裡談到那時候克朗肖病的快要死的時候,菲利普想要送他去醫院,克朗肖擺擺手不讓他送,然後做他想做的事。是的,其實他的心裡早已坦然的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

他知道死亡即將來到他的身邊,即便是各種援救對他來說都是無濟於事,所以他選擇了讓自己剩下來的不多時光裡做一切他想做的事。即使他想做的事會加劇他的死亡,他依舊還是願意去做,因為不想要他僅剩的不多時日裡心有所憾。

時光短暫,生命不長,不要讓自己在僅剩的生命裡有太多的遺憾。《月亮與六便士》裡的斯特裡克蘭德,在他不長的歲月裡,40歲高齡,家庭事業有成的情況下, 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自己安逸的生活,追尋自己心中的夢想,孤身一人來到法國巴黎,學習他心中的夢想,畫畫。

再到後來,他來到愛塔的身邊,即使身患麻風病,病痛將他折磨的死去活來,他依舊選擇完成自己心中的夢想。是的,他的腦海中似乎有老天早已安排好他要完成的東西,他一定要將他完成。即使完成了無人看到,無人理解,他也要完成。對的,他要完成老天交給他的使命。

讓自己的人生沒有任何的遺憾,盡全力完成老天賦予自己的使命與職責。這樣,不至於在死亡來臨的時候驚慌失措,遺憾自己還有很多的東西沒有完成,很多的美好沒有享受到。

4

每個經歷過生死的人,都會對人生有更深的領悟。胡歌應該是受絕大多數人喜歡的明星吧。不僅是因為他演得戲好,我想,也跟他經歷的那場車禍有關。2006年8月29日,胡歌和他的女助理不幸遭遇車禍。他的女助理張冕不幸逝世,而他自己,身體受到重創,全身麻醉,脖子及右眼縫合100多針,接受右眼角植皮手術。

是的,在這場車禍中,他切切實實的感受到死亡,他足夠幸運,僥倖逃脫。但若不是僥倖,他也見不到明天燦爛的太陽。從此,他仿佛變了一個人。 他有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既然我活了下來,就不能白白活著。」

是啊,既然老天讓你經歷了最恐怖的死亡,還選擇讓你活了下來,必然有他想要你完成的事。或是完成自我的救贖,亦或是在一定程度上救贖到他人。

胡歌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都無法從車禍的創傷中走出來。他無法坦然的面對自己不再俊美的容顏。曾經,他的李逍遙,世間應找不到第二個。在拍《神話》的時候,他的劉海很長很長,是的,他要用劉海遮住他被100多針縫合的雙眼。同時,他整個人散發出來的氣質,也讓人覺得有點壓抑,不是那麼的快樂。

後來,再次看到他主演的電視劇《琅琊榜》的時候,我感覺眼前確實一亮。是的,他把自己的劉海紮起來了,他坦然的接受了自己眼上的疤痕。他自己的個人氣質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更懂得自己要什麼。

女助理張冕車禍不幸離世後,2009年,胡歌以他的名義捐贈的希望小學落成,並在十月底到雲南威信驗收小學。

經歷過九死一生的車禍,他活了下來。經過不斷的自我心靈的救贖,他慢慢的放下了曾經的傷痛,接納了現在的自己,同時,更進一步的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更深層次的意義。既然我活了下來,就不能白白的活著。

科比說的,死亡是一個很坦然舒暢的過程,是一種領悟,真的是很有道理。其實每個人都應該要對死亡有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思考。這樣,不至於在死亡即將到來的時候太過慌亂。當你想明白了每個人都必須要死,那是客觀事實,也是必然結果的時候,或許你就不會那麼的慌亂了,你也會懂得去思考自己在有限的生命中應該做什麼,才不至於讓自己的生命留有遺憾。同時,你也會學著去思考,是否已完成了老天賦予你的獨特使命,思考著當自己離開人世間的時候,給世界留下了什麼。

死亡是對自己有限人生的一種領悟,通過領悟,或許我們會對人生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希望我們都能坦然的面對死亡,同時記得不要讓自己留下太多的遺憾。生命太短,要活得快樂一點。

相關焦點

  • 科比對待「死亡」的態度:那是一個坦然舒順的過程
    #科比有很多閃光的言論,比如他說「總有人要贏的,那個人為什麼不能是我?」有人曾採訪他成功的原因,科比回答:「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洛杉磯嗎?」然而2020年1月27號的凌晨四點,很多中國球迷聽到了一個不幸的消息:科比·布萊恩搭乘直升機不幸墜亡,同機遭遇不幸的還有他的二女兒吉安娜。
  • 科比2016年被問如何看待死亡:我能坦然接受
    1月27日消息,美國當地時間1月26日,NBA湖人傳奇巨星科比-布萊恩特在一起直升機事故中不幸離世,時年41歲。與科比一同遇難的還有13歲的二女兒吉安娜。值得一提的是,4年前科比剛退役時曾經在採訪中談到如何面對生死。
  • 科比生前採訪:沒有死亡,就沒有生命
    【文/觀察者網 趙挪亞】前美職籃(NBA)巨星科比·布萊恩特,於當地時間26日不幸遇難,終年41歲。伴隨著他的不幸離世,各大媒體都開始悼念這名球星。 美國體育播客「The Ringer」26日在推特上分享了一則2016年採訪科比的視頻。那時,剛退役沒多久的科比罕見地探討起了「生與死」的關係。他坦然表示:「沒有死亡,就沒有生命。」
  • 凌晨四點沒人感到舒暢: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特離世
    1月27日凌晨,據美國體育媒體ESPN、新聞媒體ABC及娛樂新聞媒體TMZ等多家媒體報導,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縣卡拉巴薩斯發生一場直升機墜機事故,事故共造成9人死亡,NBA球星科比·布萊恩和13歲的女兒吉安娜(Gigi)不幸遇難,除了科比父女之外,直升飛機上還有一位球員及其家長。
  • 科比離世:原來夢想的樣子是這樣
    每天都有人因為病毒感染而離世,各項數據,不斷上漲,內心的悲痛,無以言表。另一方面,27日凌晨3點多,科比不幸離世。被疫情籠罩的日子裡,第一時間誤以為他是因為感染了病毒。詳細了解,才知道,飛機失事。42歲的科比,帶著13歲的女兒吉娜,乘坐直升機過程中遭遇大霧,機墜人亡,巨星隕落。
  • 科比離世令人感傷,傳奇巨星經典時刻回眸,曼巴精神永存
    2016年科比曾談及和死亡相關的話題,他認為自己可以坦然接受,而且提及對於每一位職業球員來說到了該決定是否該退役的時刻就是一次面對死亡的過程,並且稱:如果你反抗,你會經歷內心的掙扎,所以我能坦然接受。這一段話也的確說明職業生涯的磨礪和揮別時刻的補射對于堅強的鬥士來說其實也是很艱難的,當做出決定之後就會釋然,基於此我們願意相信天堂也有競技場,科比只是在另外一個賽場徵戰去了。
  • 身家200億的科比,生前暢談過生死觀:無死何來生?我對生死坦然
    這就是一種感悟,沒有死亡就沒有生命,沒有黑暗何來光明?所以就是接受這個現實,坦然面對」。 「當我在思考自己是否要退役的時候,那同樣是一種對死亡的接納,接受生命有限這一事實,那是所有運動員都會面對的時刻」。 「如果你和死亡對抗,那麼你的內心就會一直在其中掙扎。所以……我坦然面對死亡。」
  • 《死亡如此多情》選擇死亡也是一種權力
    很多人不敢提起死亡。多年來的教育,也都沒有教過我們要如何去面對和理解它。而《死亡如此多情》這本書。就講述了一百多個真實發生在醫院裡的臨終故事。比起求生不得,書裡給我留下印象更深的是個求死不能的故事。離世時痛苦不堪。在親人彌留之際全力搶救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可是這個時候這份不舍對於親人來說卻是種綁架。這種時刻, 或許還有另外一種選擇握住他的手告訴他如果你不能再堅持下去我尊重你的選擇,別怕我難過我會直記得和你在一 起的日子。
  • 科比:有死亡才有生命,有黑暗才有光明
    傳奇巨星科比是許多人的偶像,也是許多人的青春。科比的生涯總共獲得了5個NBA總冠軍,1個常規賽MVP,2個得分王個18次NBA全明星的成就,在全世界擁有球迷無數,是當之無愧的NBA傳奇巨星。對於科比的意外去世我們都感到非常的痛心,雖然退役過後不常出現在聚光燈下,但我們總感覺上次見到他就是在昨天,就是在剛才。
  • 科比離世!盤點那些因為飛機事故離世的足球英雄們
    今天早晨,剛剛睡眼惺忪的人們看到了一個誰也不願意相信的消息——著名籃球巨星科比離世。據報導,科比是在乘坐私人飛機出行時遇上大霧天氣墜機身亡,年僅41歲。媒體稱,他的離世所帶來的衝擊不小於當年總統被刺殺。
  • 科比離世8個月,瓦妮莎全家迎接新工作,曬一家人幸福生活照
    科比突然離世,不僅僅是大家無法接受這一個事實,就連妻子瓦妮莎和女兒們也無法從這一種摯愛離世的悲痛之中調整過來。科比離世8個月,瓦妮莎全家迎接新工作,曬一家人幸福生活照!拍攝視頻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她們玩得非常開心,這一種家族成員之間的有愛互動,也證明了在科比離世之後,她們越來越互助有愛了!
  • 心理學家告訴你:不要害怕死亡,坦然接受死亡這件事的好處有三點
    文:夢嫻君,一個已走在心理學追夢路上的人,希望能夠有幸遇到更多的同行者,一起努力。為什麼我們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死亡的威脅存在?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害怕死亡這件事本身呢?派克在書裡面提到,勇敢地接受和坦然面對死亡這件事的好處(價值)有三點:1, 減少對死亡這件事本身的恐懼感,更加坦然地面對生活。害怕死亡,是恐懼的根源。
  • 人生是一場向死而生的旅程,每個人都要學會坦然地面對死亡
    從本質上說,人的一生,就是體驗 「喜、怒、哀、樂、愁」等各種情感的過程。金錢是中性的,本無所謂好壞,但一個人對金錢的貪慾太重,他的痛苦便會越來越多。最終,貪慾會讓他一無所有。為了說明這一點,書中,講了一個賽月童子的故事。在西藏,一個窮人好不容易攢了一袋糧食。
  • 科比離世8個月,小女兒看照片喊「爸爸」,如何向孩子說逝去?
    在中國我們對孩子最難以啟齒的教育,一個是「性」,一個就是「逝去」,但是,每一天,我們都有可能與逝去狹路相逢。前幾日,在科比離世8個月後,科比的妻子瓦妮莎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裡,1歲3個月小女兒卡普裡抱著科比的相框,瓦妮莎問她這是誰
  • 科比離世前後24小時:死亡航程發生了什麼?失去他以後的世界…
    「科比是一個無與倫比的一家之主,他深愛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們,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運動員,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領袖,激勵了整整一代年輕球員,他是最早從高中直接進入NBA的球員之一,而他做得很棒,統治了比賽,成為了湖人有史以來的最棒球員之一
  • 我想對科比說 一個十年「科黑」在科比離世兩周後想說的話
    1月27日早晨,6點50左右起床得到科比離世的消息,當時我的表情跟大家一樣,滿是震驚和錯愕,好好的那麼一個人,怎麼說沒就沒了?還是在我們都沉睡的凌晨四點離世。嘮嗑離世後,作為一位忠實的籃球迷,我在朋友圈裡和論壇上看到了鋪天蓋地的悼念活動,深深地發覺科比的影響早已超越NBA、超越籃球、超越體育界。
  • 洛杉磯出具科比的死亡證明書,科比和Gigi的遺體以安葬
    據洛杉磯郡出具的死亡證明,已經離世的科比和Gigi,他們的遺體下葬於加州的一家私人墓園。至今仍然覺得他們的離開有點突然。試想一下,在飛機上,在科比生命的最後時刻,科比緊緊地抱著他的女兒,不斷的安慰她別怕,難以現象,其實兩人都是那麼的無助與絕望,讓人心碎,但作為一個父親,也不會再女兒面前表露出無助和絕望的情況。還記得今年2020年的新年祝福似乎還在眼前,但你卻已經離開多日了。凌晨四點,天氣很冷,你會冷到嗎?
  • 悄然興起的生前葬禮:更坦然地面對死亡,感受人生最後的溫情
    生的意義在於這個世界你曾經來過,看過人情冷暖;或笑看暖陽,或無眠黑夜,你有自己的回憶,有自己的感動和憤懣,有過笑容和淚水,有著至死不忘的人經歷感情就很難能可貴了;這是世間萬物所必經歷的過程,我們生活的世界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著死亡與新生的交替,所以面對死亡時,人們所做的不應該是懼怕,而應該是順從與坦然,出於這個點,一種新式的葬禮模式悄然興起,它就是本文所要介紹的生前葬禮。
  • BBC直播「自殺」全過程:坦然面對禁忌,需要多大的勇氣
    一個叫西蒙的男人,通過BBC發起了「自殺」直播。死亡時間定在11月2日,西蒙57歲的生日。對此西蒙沾沾自喜:「沒有人出生於死亡是同一天,我是最特別的那個。」即便身患絕症,骨子裡的好勝心一點沒變。
  • 科比離世7個月,瓦妮莎走出喪夫陰影,帶孩子們戶外玩樂
    不知不覺科比離世已經過去半年多了,他離開的事情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一樣。在他離開的這半年多時間裡面,科比妻子與家人的生活也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妻子瓦妮莎,她也曾多次在媒體上公開喊話自己對於摯愛離開的思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