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後,扳平,再到加時或點球大戰逆轉取勝,克羅埃西亞已經將這個劇本背得滾瓜爛熟。這是他們歷史上首次闖進世界盃決賽,很多人說這是克羅埃西亞足球最好的一代也是最後的一代,這一首《克羅埃西亞狂想曲》其實早就開始奏響了。
提起克羅埃西亞足球,你就不得不提到南斯拉夫足球。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世界足壇有一支「歐洲巴西」,他們是1960年和1968年的歐洲杯4強,也是1962年世界盃的4強,雖然未拿到過任何洲際比賽獎盃,但隊內的每個球員都是那個時代家喻戶曉的球星。
這支來自東歐的南斯拉夫足球隊,和西歐的荷蘭一樣,享受著「無冕之王」的讚譽。但這支足球隊卻在2003年消失。
世人如何評價南斯拉夫?「一個國家、二種文字、三種語言、四種宗教、五個民族、六個共和國、七個鄰國、八個政治區。」進入到80年代後,這個國家已經迎來了分裂的預兆。
最終摧毀這個國家的,竟然是一場足球。
1990年5月13日,一場國內聯賽,對陣雙方是薩格勒布迪納摩和貝爾格勒紅星。一場無關爭冠的比賽,卻演變成了一場大型的球迷騷亂。
薩格勒布迪納摩的著名球星,也是後來克羅埃西亞足球的名宿博班,怒踹試圖制球迷的警察,這一幕被拍了下來。誰也不知道博班踢人的原因,一說是警察是塞爾維亞人,一說是警察是穆斯林,不管哪種說法是真,南斯拉夫國內充斥著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博班被罰禁賽9個月,更糟糕的是南斯拉夫足球隊以及他們的比賽都成為了球迷發洩民族仇恨的場所。
1990年世界盃,在南斯拉夫陣中,蘇西奇屬于波黑,斯託伊科維奇屬於塞爾維亞,普羅辛內斯基屬於克羅埃西亞,薩維切維奇屬於黑山,潘採夫屬於馬其頓……
當時的南斯拉夫主帥奧西姆在後來的一本自傳《如果能參賽,我們早已是世界冠軍》裡吐槽過:「沒法按教練組的想法寫首發名單。我們的球員來自不同地區,必須滿足各派聲音,最好是每個地區的球員都在一場比賽裡上場。這種情況就像如果英國組建一支球隊,教練如果只讓英格蘭和蘇格蘭球員上場,卻不讓北愛爾蘭球員上場,那就會有麻煩,可能國內暴亂就發生了。」
1991年,貝爾格勒紅星擊敗馬賽奪得歐洲冠軍杯,但這已然是南斯拉夫足球最後的輝煌,國家開始解體。也是在那一年,克羅埃西亞宣布獨立。
如今的這支克羅埃西亞隊陣中,很多中生代球員都經歷過那段痛苦的歲月,他們都飽受戰亂,甚至不得不跟著父母遠走他鄉。
比如1985年出生的莫德裡奇,他在童年時期恰逢克羅埃西亞爆發獨立戰爭。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莫德裡奇的祖父不幸遇難,他6歲時就跟隨家人在扎達爾的難民營中生活,過著貧困交加,朝不保夕的生活。
還有佩裡希奇小時候也有過顛沛流離的日子,拉基蒂奇則出生在瑞士,洛夫倫更是拍了一部紀錄片自己的童年黑暗經歷。
在克羅埃西亞,每個中生代球員都有屬於自己的戰爭記憶。
足球拯救了克羅埃西亞這個國家。
1998年,克羅埃西亞第1次以一個獨立國家的身份參加世界盃,令人意外地一路淘汰了羅馬尼亞和德國等勁旅,殺入世界盃4強,無奈輸給了最後的冠軍的法國隊。
有人說,克羅埃西亞正是拜託了前南斯拉夫足球錯綜複雜的內部矛盾,從而以一支團結的球隊參加世界盃,才最終成為了最大黑馬。
克羅埃西亞就此擁有了自己的黃金一代,其中最著名的是超級射手達沃-蘇克。這位能夠用「左腳拉小提琴」的射手,在法國世界盃的賽場上力壓羅納爾多等人拿到了金靴。
1968年1月1日,蘇克出生於前南斯拉夫奧斯蒂耶克。1991年,南斯拉夫內戰爆發前,蘇克代表南斯拉夫國家隊參加過兩場比賽。克羅埃西亞足協宣布不參加前南斯拉夫聯賽後,蘇克也從薩格勒布迪那莫隊轉會去了西班牙塞維亞俱樂部。
蘇克在俱樂部和國家隊大放異彩,1992年後的幾年間,他當選過「克羅埃西亞足球先生」;也在西甲拿到銀靴,僅次於巴薩射手羅馬尼奧;拿到過歐洲杯預選賽最佳射手;還加盟了皇家馬德裡,幫助球隊奪得西甲冠軍和歐冠冠軍。
2003年夏天,蘇克選擇退役,「左腳小提琴」的名號從此永別江湖。蘇克在國際比賽上共打入46個進球,有45個是屬於克羅埃西亞隊的,也因此成為克羅埃西亞國家隊歷史上的第一射手。
如今的蘇克在哪?他正以克羅埃西亞足協主席的身份,在俄羅斯陪伴著球隊,蘇克是球員們的偶像,但他知道這批球員已經超越了1998年自己和隊友創造的奇蹟:「我們比英格蘭踢得更好,也配得上進入決賽,我們原以為1998年的奇蹟是無法複製和超越的。」
「讓他們全都輸了吧!你們的每一次失敗都讓我們快樂!」從2016年歐洲杯開始,克羅埃西亞球迷間充斥著這樣的怒罵和標語。
很難想像會有球迷如此公開地反對自己的國家隊,這一切都源於克羅埃西亞足壇的腐敗。
上個月,克羅埃西亞憲法法院裁定,在多名問題球員(其中就包括莫德裡奇和洛夫倫)涉及的轉會過程中,有50%的資金是通過非法手段支付的,而其中的大部分黑錢都裝進了時任薩格勒布迪納摩俱樂部總經理馬米奇及其家庭成員的腰包內。
這個馬米奇,就是克羅埃西亞最大的癥結。
茲德拉夫科-馬米奇在克羅埃西亞權勢滔天,因在克羅埃西亞足協一手遮天的影響力被戲稱為「傀儡大師」。在過去很多年時間裡,克羅埃西亞足壇的核心權力牢牢被由七位成員組成的執行委員會所把持,而馬米奇則是執行委員會的核心人物。
2015年,馬米奇在擔任薩格勒布迪納摩執行董事時,因涉嫌貪汙及偷稅兩度被警方拘押,後一次拘押的具體原因是有證據顯示他通過非法手段威脅了證人。馬米奇因此被薩格勒布迪納摩解職,但他僅繳納了630萬庫納(約合84萬歐元)的罰款就出獄了。克羅埃西亞足協沒有任何處罰,繼續保留他的職務。
克羅埃西亞足球已經淪為了馬米奇的斂財工具,他所控制的薩格勒布迪納摩徹底統治著克羅埃西亞聯賽,拿到了神奇的十連冠。而與此同時,最優秀的克羅埃西亞球員必須為薩格勒布迪納摩效力,為馬米奇效力。包括假球、操縱球員入選國家隊等多宗「案底」都由他一手操控。以下是他幾樁「臭名昭著」的事件:
1、馬米奇可以直接決定國家隊主帥人選以及派遣哪些球員出場,曾有媒體拍到馬米奇對克羅埃西亞主帥直接下達命令。克羅埃西亞的第二大俱樂部,哈伊杜克主席馬林-博比奇曾說:「我們已經被系統性地針對了很長時間,因為克羅埃西亞足球長久以來都被設定為服務於一家俱樂部和一個人,那個俱樂部就是薩格勒布迪納摩,那個人就是茲德拉夫科-馬米奇。」
2、許多克羅埃西亞球員都被迫與馬米奇控制的公司籤下了合同,在生涯早期籤下賣身契。迫使他們在未來必須與他分享一切收入,比如現效力於皇馬的莫德裡奇,至今每年還必須將工資的20%——也就是110萬歐元交給馬米奇,直到他職業生涯結束。
克羅埃西亞媒體稱,多名克羅埃西亞球員有類似的合同。球員當然可以選擇拒絕,但那麼做的話,克羅埃西亞足壇便沒有他的容身之地,克羅埃西亞國家隊的大門也會永遠向他關閉。曾經的克羅埃西亞聯賽最佳射手克拉馬裡奇就因此被送去了裡耶卡,羅伯特-穆裡奇和弗蘭-布羅迪奇在拒絕這樣的合同後,分別去了阿賈克斯和布魯日。
3、最近幾年薩格勒布迪納摩頻頻與賭球傳聞聯繫在一起,其中影響力最廣的一場是2011年歐冠小組賽最後一輪主場1比7慘敗於裡昂。
那屆小組賽中,薩格勒布迪納摩已出線無望,而裡昂落後阿賈克斯3分以及7個淨勝球,而阿賈克斯在主場毫不意外地0-3輸給皇馬。可另一邊的裡昂7-1狂屠薩格勒布迪納摩,一回合扳回來9個淨勝球,奇蹟出線。
當時薩格勒布迪納門將維達被拍到在被裡昂前鋒戈米進球後,向後者豎起大拇指並使眼色,之後的七分鐘裡戈米又連進三球。
而在去年的U19青年歐冠聯賽中,薩格勒布迪納摩已經2-0領先安德萊赫特的情況下,在比賽最後五分鐘換上了已經被停賽了的馬蒂亞-芬迪,最終被歐足聯判0-3負。
由於馬米奇的克羅埃西亞足壇的「橫行霸道」,不論是薩格勒布迪納摩還是克羅埃西亞國家隊都失了人心。2014年,薩格勒布主場對陣伊斯特拉的比賽中,可容納38,000人的球場空空蕩蕩,只有1100人到場。近幾年,克羅埃西亞球迷一直在國家隊的比賽中尋釁滋事,包括球場鬥毆、警察衝突、種族歧視等等,多次導致克羅埃西亞足協遭到歐足聯處罰。
克羅埃西亞足壇如何抵制馬米奇的勢力才是關鍵,無論如何這些事都不該以犧牲克羅埃西亞足球為代價。
圖文編輯:張毅瑋
瀏覽更多體育資訊,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東方體育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