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是現在的哪裡,其軍事意義究竟多重要?諸葛亮為何必出祁山

2021-02-13 高中歷史知識點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當中,諸葛亮可以說是為了匡扶漢室而費盡心機。在演義中,他可以說是忠於蜀漢,屢次建言獻策。先是幫助劉備徵討四方,佔據了西蜀巴中之地。後來又北伐中原,留下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而一說到祁山,大家似乎都沒什麼印象,好像這個地方只是出現在了三國的故事當中。那麼今天就來看一看祁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首先先來看一看祁山的整體規模,祁山位於甘肅省禮縣境內,說實話算不得什麼名山大川。

相對比於青海西藏境內綿延數百公裡的險峻山脈,這僅僅有五十多華裡的祁山就像個大人面前的小孩。畢竟要知道,五十華裡,大概相當於二十五公裡。按照古人的行軍速度也就是半天左右就能越過去的一個地方。單看山脈規模,這祁山實在是不值得一提。

畢竟就僅僅是一個小山脈而已,可就是這麼一條長不過幾十千米的小山脈,卻是在三國乃至於中國歷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筆。這與祁山的重要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想要了解祁山,最好先去了解一下三國當時的情況。

其次就來看一看三國時期的戰爭形式。

眾所周知,劉備所在的西蜀勢力一直都以匡扶漢室為自己的任務。但是與此同時,漢朝的皇帝卻是把握在曹魏勢力的手上。這個時候諸葛亮就提出來了那個非常著名的觀點:「東和孫權,北伐曹操」。而在這個時候,祁山獨特的軍事戰略地位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突出。

祁山隴右東接秦川,依絲路古道、渭河一線相通。而直接連通著蜀漢與曹魏之間的交通要道其實並不多,其一是自漢中到武都出兵,經過祁山道,然後取上邽,最後取街亭。這一線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威逼曹魏西北地區,主要是隴右地區。走這條線的目的毫無疑問走的就是蠶食魏國的主意,先在隴西站住腳,以此為跳板一步步威逼魏國。

畢竟蜀國之所以北伐總是失敗,究其原因無非是兩個字:後勤。單看後人對於蜀道的描述就能窺見一斑:「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還唐朝時期的蜀道,尚且如此,三國時期可能還更加不如。從此來分析,數萬大軍出兵北伐,單單就是運糧就成為了一個大問題。畢竟蜀道艱難險阻,運送速度緩慢,也就導致了數次北伐的失敗。

其二,就是走箕谷道,兵髮長安。但是這條路顯然就無法和祁山道相媲美,單看這個意圖攻打的地方,長安。就知道曹魏勢力的兵馬定然不會少,而事實來說,還是祁山道更合適。

最後再來看一看祁山的軍事地位。

其實祁山作為據點來說其軍事地位並不重要,諸葛亮六出祁山其主要目的是走祁山道。這說起來就有點拗口了,但是祁山作為後勤的節點其地位還是比較高的。

剛剛進入祁山地區,山勢較為平緩,有利於後勤輜重的運輸。而且山路較為合適,有利於軍隊行進。

別看武都到上邽,地圖上直線距離不過一百多公裡,但是要知道蜀道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綿延。祁山道雖然相對於箕谷道要好一點,但是也是蜿蜒曲折,而這其中的艱難自然是不必多說。而祁山西北方向不遠處就是禮縣,這個地方可以說是非常的重要了。

因為漢水就從禮縣境內流淌而過,而大家都知道糧草除了依靠陸地運輸還有一個重要的方式就是水運。可以說禮縣境內漢水的出現,幫助西蜀軍隊解決了相當一部分的後勤問題。而這也就使得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險些就要成功,但是讓人可惜的是沒能守好街亭,功虧一簣。

其實,西蜀勢力醉心於北伐戰爭。給當地的百姓帶來了極大的民生負荷,可以說正史當中諸葛亮每一次北伐戰爭。都是靠著西蜀百姓自己的錢財和性命搭起來的。單看劉備入川初期,益州人口尚且有著百萬人左右。而到了魏軍打下程度,戶籍當中登記的人口僅僅六十萬。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青壯死在了北伐戰爭當中,而另一部分消失的百姓則是無法忍受賦稅,選擇到深山老林躲避。但是西蜀北伐勢在必行,畢竟其國力弱於北魏,可以說是無奈之舉。

你是如何看待岐山特殊的地理位置的?

猜你還想看:

曹操最懼怕的5個人,個個都是猛將,劉備帳下就佔了3個

諸葛亮生前最心儀的接班人!他若不死,蜀漢有可能會一統三國

相關焦點

  • 地緣詳解諸葛亮三出祁山
    如果是這種情況,二出祁山和三出祁山,其實是可以視為一次軍事行動的。下辨位於成徽盆地的西端,這個西秦嶺山地中唯一還能一看的低地,東接陳倉道,西臨祁山道,與這兩條斜向相交的道路,共同在西秦嶺山地中組成了一張三角形的路網。蜀軍若是回軍時乘勢取之,可由現在的陝西省鳳縣轉入成徽盆地,然後西進拿下盆地東部的河池,以及西端的下辨。
  • 諸葛亮【六出祁山】過程和原因分析
    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隴南禮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司馬懿所敗,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 諸葛亮六出祁山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一、六出祁山:諸葛亮「六出祁山」是《三國演義》裡的說法,正史中諸葛亮出師北伐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二、背景:夷陵之戰,劉備殘敗,動搖了蜀國的根基。諸葛亮白帝城託孤後,內政朝綱、興修水利、平定南方叛亂,使蜀國國力逐步恢復。三國之中的吳魏,在長江沿岸時常短兵相接。三、目標:匡扶漢室,統一中原。四、過程:1.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發奇兵,出祁山,由於馬謖失街亭,諸葛亮失去戰略要地,撤軍。
  • 諸葛亮窮兵黷武?六出祁山無功而返?別被三國演義給整糊塗啦
    你沒有看錯,不是諸葛丞相,而是諸葛將軍,因為第一次北伐失敗後,諸葛亮上表自貶三級,職位已經由丞相變成右將軍。距離第一次北伐失敗,過去僅僅半年多,諸葛亮居然再次用兵,而且沒有再出祁山,而是走陳倉道。中原地區多為平原,如果一點被突破,快速機動部隊突然殺到洛陽,鄴城等核心地區,在軍事上完全可能。因而關羽水淹七軍,襄陽形勢不利的時候,曹操就考慮遷都以避其鋒芒,並不是膽小。設若襄陽被攻下,南陽盆地無險可守,許昌將直接暴露在關羽打擊範圍之內。
  •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並非像演義所說那樣,都是兵出祁山
    因為古今地理有所不同,關於諸葛亮北伐可以走哪些道路歷來有所爭議,不過一般認為有六條,分別是祁山道、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還有就是順沔水而下攻擊上庸、魏興。在《三國演義》中提到諸葛亮北伐中原,六次都是出祁山。
  • 大美禮縣 祁山武侯祠
    導讀祁山在三國時期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 魏國西陲的守護神,諸葛亮二出祁山的攔路虎王雙
    王雙——魏國西陲守護神,諸葛亮二出祁山的攔路虎東漢末年,漢朝官員、朝廷腐敗,各官員與宦官之間互相爭權奪位。在各大官員與宦官相互爭奪權位時,人民受到了更加殘酷地剝削壓迫,自此人民不得已起義反抗。在張角的號召下百姓們紛紛起義,響應張角的號召。
  • 地緣詳解諸葛亮二出祁山
    損失趙雲固然讓諸葛亮同樣心痛,北伐大業卻還得繼續。這次諸葛亮準備由陳倉道北伐,直入關中。所以嚴格來說,並不能被稱為二出祁山。考慮到上次北伐分別用了祁山道和褒斜道,這兩道曹魏必定會重點防範,換條路徑試試也符合邏輯。問題是諸葛亮會這麼想,曹魏那邊同樣會這樣想。當下駐守長安的已經不是夏侯楙。
  • 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想光復中原,還是另有陰謀?
    在《三國演義》當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光復中原一直沒有達成目的,難道這是戰略性錯誤?這可不是諸葛亮的風格啊,但是若大家仔細想一想,其實諸葛亮的瞞天過海還蠻的真不錯的。在正史《三國志》當中,諸葛亮只北伐了三次,具體什麼情況我們不多說,我們就按照六出祁山來看,諸葛亮到底是在想什麼?在說書人看來,諸葛亮的目的僅限以下幾點。
  • 秘境隴南 | 第二期:隴南大敘事——隴原之戰 六出祁山
    諸葛亮又自負才華過人,這裡的才和華應該分開,才不僅僅是文採,而是胸中的韜略,華,便是飽讀詩書後對世界的認知,或者叫格局。有這樣才華的人,他需要的明主,是識其才華的伯樂,而不是只把他當做普通馬,只讓他出死力的馬夫,所以,也不可能去找孫權。而曹操作為要一統霸業的雄主,為何沒有將其收攬在麾下?曹操《短歌行》,說的就是要得盡下人才的霸氣,和虛懷若谷,諸葛亮為何不去曹操身邊?
  • 他的智謀堪比韓信,膽識高過孫臏,沒有他,諸葛亮根本出不了祁山
    他的智謀堪比韓信,膽識高過孫臏,沒有他,諸葛亮根本出不了祁山 諸葛亮壯志未酬的祁山北伐家喻戶曉,但卻少有人知道諸葛亮走的祁山路的開頭一部分還是一位東漢名將所修。當時,從蜀漢北伐基地漢中通往諸葛亮北伐目的地祁山、天水、街亭等地,會經過略陽、徽縣、成縣;在徽縣與成縣之間,又有東西兩條兩條出口。
  • 諸葛亮六出祁山一心北伐,動機是什麼?真如魏明帝所說嗎?
    ——杜甫引言諸葛亮無論是在演義中還是正史中,都是一個忠心不二的大臣,這和諸葛亮個人的情懷和所接受的教育有關。不過歷史上對諸葛亮也有批判的聲音,六出祁山一心北伐,這究竟是盡忠,還是別有目的呢?諸葛亮自述第一次北伐的原因在諸葛亮看來,這次北伐有兩部分原因,第一部分原因就是北邊的魏國剛換皇帝,權力交接的過程中是突襲的好機會,第二部分原因是完成劉備的遺願。在三國時期,雖然是曹孫劉三國鼎立,但是實際上曹孫之間的鬥爭要多很多,曹操,曹丕,曹叡都曾經舉兵南下攻打孫吳政權。
  • 諸葛亮六出祁山,為什麼每次都要繞遠路?真相,你可能只知道一半
    所以曹軍打漢中敢於從斜谷南下,諸葛亮最初北伐時,卻不敢直接走斜谷。因為幾條谷道有一個共同特點,山路崎嶇,不利於大部隊行進。有多不好走?據記載,漢朝時南北通行,馱貨物的牛馬經常有累死的。這麼個走法,士兵們翻越了山路到了關中,個個累的筋疲力盡,哪還有力氣打仗?魏延向諸葛亮建議從子午谷出奇兵突襲長安,結果被謹慎的諸葛亮斷然否定。為什麼?
  • 五丈原究竟在什麼地方?諸葛亮怎麼會死在這裡?
    文中「五丈」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政治家諸葛亮壽終正寢之地。「五丈」就是五丈原山脈,像這種小山脈在秦嶺地區還有很多。像白鹿原、鴻固原、樂遊原等等。但是五丈原具體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裡呢?在我國歷史上的蜀漢就位於現今四川一帶,從蜀漢出中原必須翻越秦嶺地區的山脈,自古只有4條路可以通過。分別為陳倉道(古代楚漢相爭,暗渡陳倉即為此處)、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也叫斜口)。
  • 諸葛亮六出祁山,他有多少兵力,北伐中原會成功嗎?
    諸葛亮一心匡扶漢室,從劉備手裡接過蜀漢政權後,不顧蜀弱魏強的力量對比,堅持發動北伐。有資料顯示,蜀漢政權在被滅時,只有28戶,94萬人,只有這麼點人,實力顯然是三國中最差的。那麼,諸葛亮六出祁山,到底帶了多少兵力,有沒有北伐中原成功的可能呢?
  • 第五十六戰:秋風五丈原(2)漢丞相和晉宣王在祁山到底是誰勝誰負?
    《晉書》中說:我大宣王進軍漢陽,和丞相相遇了,剛一接陣又把諸葛亮嚇跑了,一直追到祁山,諸葛亮屯兵滷城(鹽官鎮)負隅頑抗,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被我大宣王擊破,諸葛亮接著跑,又被我大宣王追擊,乾死一萬多,我大宣王領導的隴西衛國戰爭圓滿落幕。(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
  • 祁山尋寶記
    請欣賞祁陽石宣傳片       巍巍祁山,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原國務院副總理陶鑄、地下黨員蔣毓華的故裡;著名詩人唐宋八大家柳宗元在其詩中寫道
  • 魏延真的「腦有反骨」嗎,諸葛亮為何要殺他?忠心還是暗藏禍心?
    諸葛亮為何一定要除掉他,有何私心? 提起《三國演義》中最為熟知的人,莫過於被後世譽為「多智近於妖」的諸葛亮,然而,諸葛亮身上卻也有抹不去的汙點,比如劉備死後六出祁山寸功未建、識人不明導致街亭失守、設計殺魏延致使蜀中無大將……
  • 葛亮六出祁山是個幌子?學者:不是為了攘外,只為安內!
    諸葛亮的做法 有的意圖明顯,但是有的卻飽受爭議,就比如說他數次北伐中六出祁山,很多人覺得他過早地發動北伐其實是對於蜀漢本身的一個消耗,而且違反了諸葛亮最初在茅廬中做出的《隆中對》中的思想,
  • 秋風五丈原:諸葛亮與司馬懿相持不下,打心理戰究竟誰技高一籌?
    魏(魏明帝)蜀國(劉備)三個國家(孫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國,出兵祁山。魏國派大將司馬懿和張頜等一起率領人馬趕往祁山。同時諸葛亮也把一部分留在了祁山,以防敵人趁機佔取,諸葛亮自己就率領主力軍隊進攻司馬懿。隨後,諸葛亮就與司馬懿打起了相斥不下的鬥爭,甚至還打起了心理戰,論起實力,兩個人是不分上下的,其實,司馬懿也有敗於諸葛亮的地方,例如這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