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縣:文明花開映山鄉

2021-01-09 長治新聞網

文明花開映山鄉

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在基層一線落地生根

1

作為山西省15個省級試點縣之一,沁源縣積極探索,因地制宜、先行先試,圍繞「12345」工作思路,「八有」 建設標準,充分整合多方資源,構建起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文明實踐體系,打通了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和體育健身服務「五大平臺」。在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縣委、縣委宣傳部著力突出鄉村是主陣地,群眾是主體的原則,創造性開展「十個一」工程,全縣建立了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4個實踐所、260個實踐站、2萬餘人的志願服務隊伍,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全縣各鄉鎮、村不斷煥發活力,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有聲有色,一朵朵文明之花在山城燦爛綻放。

那麼,農村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如何搞?如何才能讓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接地氣、更貼近人心?中峪鄉南峪村結合實際進行了有力地探索、積極地嘗試,並取得了較好的反響。

仲夏時節,萬物並秀。

在中峪鄉南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理論宣講、科學普及、鄰裡互助、公益便民、生態環保、清潔家園、關愛老人……一樁樁、一件件,繪成了一幅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南峪畫卷」。

今年以來,南峪村將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全面小康等工作有機結合,開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系列實踐活動,探索出了一條「踐行新思想、打造新陣地、實現新作為」具有南峪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新路子,使文明實踐這個「大舞臺」,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助推器」,成為鄉村密切幹群關係的「潤滑劑」和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連心橋」,「南峪實踐」成為了沁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在鄉村紮根、成長、開花、結果的生動實踐。

一部村史

南峪地處太嶽山東麓中段。青峰山腳,三面環山,密林南方、西方。森林面積佔區域面積50%。以松樹為主,間以柏樹。丘梁路旁,楊、槐遍野。一派土肥水潤、山綠景象。一條源於上莊河流擦村而過,形成「倒流水」之勢,孕育了不屈耿直的南峪人。

南峪村黨支部書記吳文斌說,南峪村人自古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大義耿直、團結一致、不甘落後,有志之士從戎報國,有智之人從商下海,有力之民從農耕作,百年滄桑,小村裡演繹了不少團結奮鬥的故事。

說話間,吳文斌把記者領到村口,只見紅褐相間,飛簷走獸,仿古似古,門頭正上方「南峪村」三個字見證了這個村莊的歷史沿革,兩旁涵蓋了東西南北的對聯,講述了南峪村的地理位置及美好願景。門樓內,「家國天下」四個字赫然醒目。

一個村子,將「家國天下」四個字刻在了門樓上。吳文斌這樣說,「這是咱全村人的智慧,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國,家國一體,家是小小國,村也是小小國。也是希望只要從咱這門樓走出去的人,都能擔當起一片天!」

南峪村的家國情懷,在每一個南峪人的血液裡和行動中。

「早些年就盼著建門樓、修村志,但是沒有資金來源,是可望而不可及,無法啟動。2017年正月支村兩委下了決心,攜同村原老領導商議,組建捐款領導組,決定兩件事一起辦,發動群眾,靠群眾集資,印發了捐款倡儀書,在清明節那天舉行了捐款儀式。看吧!遠在外地工作的來了、白髮蒼蒼的老人來了、多年遷移出去居住的來了、嫁出去的閨女也來了……」談起當時修建門樓籌措資金的場景,老支書吳濤不禁紅了眼眶,是感動,也是欣慰!

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全村總動員,你看我,我看你,不比吃穿,比捐款;不比吃虧,比奉獻。

「那場面令人感動,也更加地鼓舞人心。『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為興村,曾多人捐助,建村門、修村志,廣東、福建、雲南、甘肅、北京、重慶、太原、榆次、長治等諸多在外人士親臨或匯資,本地的更不用說,親臨造勢,村風獨具。看見熱鬧,其實是種力量互動,全村人眾志成城,緊要關頭,對我村人是種考驗,也是揚我世風的檢閱。」吳文斌說,當時共收到200多人的捐款共計24萬元,意想不到卻也是預料之中。

修村門花去19萬元,5萬元用於寫村志,款項不足沒有難倒南峪人。當時,村委班子召開會議決定:「自己事自己辦,南峪的村志南峪人自己編。」

然而編撰村志又談何容易,村內既無檔案室,又缺乏文字資料,當事人也已太多辭世,有很多珍貴史料已失傳散失。吳文斌介紹說,「編撰人員為確保村志質量,發動村民,廣泛徵集、調查採訪,對在外工作、生活的人員想方設法,通過其家人、朋友、親屬取得聯繫。大家又北上定湖、西去寶豐,內查外調、精心打撈,搜集片紙單張、零散物件和照片,確保了每個人、每件事真實可靠,準確無誤,歷經萬難,2019年3月《南峪村志》終於面世!」

「《南峪村志》採用章、節、目三級篇目結構,全書共分二十章,涵蓋了全村的地理、建置、家族、文化、民俗、信仰等,融入了村裡傳承、世風、村風、性格、秉性等。我們本著不請人、不找人的原則,歷時兩年多,完成了村志的編寫,這本村志是集體智慧的結晶,也是南峪人精誠團結的結果,能參與編撰村志我很高興,也很自豪。」70歲的村志副主編、退休教師吳激波說道。

「執著守望、辛勤耕耘;其心可鑑,其情可嘉,其精神與志共存。」這是對村志編纂人的肯定,也是對以編纂村志人為代表的南峪人的肯定。歷任領導聞之感慨,讀之欣慰,紛紛以序賀之。

「村志的編修,填補了南峪村有史以來的空白,給子孫後代留下了一件無價之寶,從中可見南峪村人愛村念鄉之心,懷舊望新之情,實屬可敬可賀。」中峪鄉黨委書記李紅江在序中寫道。

「最妙的是:村門牌樓,中峪鄉唯一。200多人捐款24萬元,愛故鄉、愛集體一呼百應,村風獨具。」原中峪鄉黨委書記、現水利局長陰永明寫道。

「南峪村崇尚並重視文化,這就是基層興文的現實體現。透過村志,我們不僅可以感受人世滄桑,感知村莊的變遷歷史,感悟生活啟示,更可以從一個村莊的發展軌跡中看到我們國家向前跨越的矯健步伐,聽到一個時代前進的厚重足音,同時,還可以凝聚和激發南峪村民們建設家鄉、發展家鄉的情懷,團結一致,奮力爭先。」副縣長李建萍寫道。

「人心齊泰山移。」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昌瑞題字。

……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貴河在致賀《南峪村志》編纂出版中寫到:「《南峪村志》的編纂完成,是南峪村民之喜,也是鄉風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此書是一本『鄉愁』史、『奮鬥』史、『追夢』史,到處滲透著濃濃的家鄉情懷,讀起來倍感親切、溫暖;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本村志就是南峪村人的精神家園,從中能夠感受到村史的變遷、生命的延續和故土的情懷,也能感受到南峪村人的勤勞品質、拼搏精神,支村「兩委」帶領群眾敢想敢幹,發展鄉村產業,改善村容村貌,繁榮鄉村文化,特別是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修建門樓,編幕村志,全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民風淳樸、村風正氣,家庭鄰裡和睦相處,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正是新時代鄉村振興不竭的精神源泉。」

一場活動

「此次舉辦表彰大會,目的是傳承我村世代優良家風,進一步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搞紮實,讓廣大村民從身邊人學起,把精神文明建設落實到各個方面,共同建設新農村。」6月13日,在南峪村以「孝老敬親傳美德、文明實踐樹新風」為主題的首屆新時代文明實踐評選表彰大會上,村黨支部書記吳文斌說道。

二十四孝的牆繪在入村口、文明鄉風的宣傳畫在交叉口、孝文化廣場在農民家門口;孝敬楷模、清雅庭院、耕讀傳家等事跡凝聚起真善美力量;美麗鄉村建設,體現了南峪的獨特魅力……自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建成以來,南峪村的村容村貌日新月異,人居環境大為改觀,成了遠近聞名的示範村。

「我最怕的就是服侍不好老人,怕老人沒有幸福的晚年。」此次被表彰為「孝敬楷模」的牛麗琴告訴記者,養父牛天順一年前不幸腦梗,導致全身癱瘓。為更好的照顧父親,她幾乎一天的時間都在照顧父親,小到喝水、洗漱,大到如廁、擦洗身體等,細緻入微,受到鄰裡好評。「麗琴在全村是有口碑的,公認的孝順,把老人家裡收拾的精精巴巴的,不是親生勝似親生。」南峪村工作隊長李能一評價道。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在被表彰為「清雅庭院」的李月萍家裡,滿眼綠色,三層二樓被她收拾的整整齊齊。「只有小家乾淨了,全村的環境衛生才能好,作為家戶,也應該為愛國衛生運動出一份力!就像院子裡的竹子,不能沒了氣節,家就要有家的樣子,村也要有村的樣子,環境衛生是一個家、一個村的精神面貌,必須得搞好!」

「德藝雙馨」吳晉元,幹了30餘年鄉村醫生,既是一名鄉醫,也是一名鄉賢,平時看病救人,村活動時又主動擔當起出謀劃策的鄉賢工作,疫情期間,主動擔當作為,築起村內防線。「有多大熱,發多大光,兢兢業業,回報父老鄉親!」

「耕讀傳家」李晉明,為供孩子上學節衣縮食、傾其所有,縫紉機當課桌,供出兩個大學生,將子女培養成才。

「幫扶能手」吳國峰,帶領8-9名村民尋找機遇、脫貧增收,幫助村民鼓了錢袋子,豐富了新生活。

……

在南峪村,一個個閃光瞬間,正串聯起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氣象。在「有名榜樣」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人爭做「無名英雄」「平民好人」。

與此同時,南峪村充分發揮道德模範、本地好人的「領頭雁」作用,以「好人」為主體,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路子,引領群眾投入到志願服務中去,打出了「好人」特色牌。同時不斷擴大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輻射力,從產業發展、技能培訓等方面出發,銜接好能人大戶與貧困戶之間的幫帶關係,凝聚精神,提振精神,激發動力,改變貧困戶幹事創業的精神面貌。

不僅如此,幾百年來,南峪民間文藝叫響方圓,鄉裡文藝竟演不奪第一不甘心。龍燈、獅子、扛裝、社火,每年點「黃河」 南峪獨一無二。在文藝活動期間,曾多次代表中峪鄉(公社)參加縣裡競演。1955年獲全縣第一名,2001年,四條龍、六隻獅子,扣裝、社火縣城競相,獲得一等獎。近幾年,春節辦晚會、鬧十五等,每家每戶出節目……人人參與文藝已是世代傳統。

「文藝活動也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種,通過活動,村裡凝聚力增強了,村民的內生動力也激發出來了,現在村裡閒話少了,大家聚一起更多的是說發展、談項目、比文化、比人才、比家風!」吳文斌樂呵呵地說。

伴隨著群眾的廣泛參與,一個個根植於民間、彰顯時代精神、默默散發光輝的道德榜樣被陸續推到了公眾視野,一個個南峪好人,一幕幕感人肺腑的事跡,為我們豎起了一面面「道德」旗幟,也凝聚成一股股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在南峪山鄉傳遞。

為了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從簡單的「無趣」說教變為群眾愛聽愛看的「有聲」生活,中峪鄉創新學習方式,製作了「習總書記對你說」「十九大精神解讀」「學黨章黨規」「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歷史人文」「花園中峪」等《有聲黨建》二維碼,並張貼至各村公園、文明實踐廣場等公共場所顯眼處,手機掃碼即聽,極大方便了幹部群眾學習。

「文明可以鑄魂,更可以悅人。一個典型就是一本書,看得見、摸得著。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實踐中,南峪村積極發揮這些『好人』的作用,使之成為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橋梁和紐帶。同時我們還將「好人」事跡形成故事,在村裡顯著位置將村規民約、道德評議、『好人』事跡公示出來,有意識的為這些『好人』樹碑立傳,進一步凝聚了『民心』。」 中峪鄉黨委書記李紅江說,以這些「好人明星」為素材組織進行宣講,把文明風尚傳遞到了群眾的心坎兒上,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真善美的薰陶,讓「好人」楷模的力量與脫貧攻堅相結合,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與學雷鋒志願服務相結合,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在鄉村的具體化、實踐化。同時也進一步激勵了廣大黨員和群眾對標先進、見賢思齊,積極投身鄉村振興,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鬥力,有力提升了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水平。

一個班子

「方向對、路子對,幹部群眾發展就有信心。」

「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戰鬥力。」

「當幹部要時刻保持一顆公心,不能有私心;要積極向上,百姓才能跟的上,擰成一股勁。」

……

這是南峪村支村兩委班子的共識。

「打鐵還需自身硬。」南峪村黨支部書記吳文斌說,「團結是南峪自古的傳統,當幹部一是不要有私心,二是辦事要公道。幹事還要有魄力、有想法,幹就要躺倒身子幹,帶頭幹,才能把事幹好!」

以吳文斌為首的村兩委班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多年來,打深井解決吃水問題、街巷硬化解決出行問題,實施危房改造、旱廁改造、修學校、種雜糧、搞養殖、綠化街道……一件件實事贏得了村民們的信賴。

南峪村歷來就有養羊的傳統,全村一半以上家戶都有黑山羊,長期以來,村民們分散養殖,規模小、抗市場風險能力弱,特別是人畜不分家,嚴重影響生活環境。為了真正能夠通過養羊帶動全村百姓脫貧致富,2018年,南峪村整合各種資源,採用由村委會集體合作社牽頭、專業養殖公司負責經營、能人現成羊圈入股、養羊大戶提供羊群以及貧困戶務工的運作方式,對全村2000隻黑山羊實行統一管理、防疫、銷售。合作社、公司、圈舍、養殖大戶和貧困戶五方按協商好的收益分紅,曾經祖祖輩輩養羊的村民終於走上了「發羊財」的道路,也成為了村民口中「五方聯動發羊財、脫貧攻堅闖新路」的生動展現。

養羊戶劉春文說:「統一管理後,平均每隻羊能多賺150元左右,和之前比,他養的200多隻羊,一年就能增加3萬多元。」

兩年的實踐,村民們嘗到了專業化管理的甜頭。一隻只黑山羊,不僅鼓了村民的腰包,壯大了集體經濟,也讓大家在黑山羊上做文章的信心更足了。吳文斌說:「去年,我們把村集體增加的收入拿出一部分扶持了貧困戶,現在村裡正在建設4個標準化羊圈,準備再擴大規模,多養幾百隻羊,讓鄉親們在脫貧致富的路上走得穩穩噹噹。」

「前幾年,吳支書自掏腰包從2008年開始為全村人繳納合作醫療保險6年,累計也有十幾萬元,給我們年輕班子成員樹立了榜樣。村裡富不是富,村民的腰包富才是真正的富。除了羊養殖,這兩年我們引進了『太嶽田園養殖公司』草香豬養殖項目,利用移民後的自然村枕頭圪梁場地與太嶽田園養殖公司合作進行草香豬養殖,與貧困戶籤訂產業帶動協議,帶動6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村委主任牛志文說。

通過辦實事來凝聚民心,是南峪的「良策」。多年來,每年清明節,南峪村都會為村裡的老人、回鄉祭祖的人準備熱騰騰的大鍋飯。「在外工作的人回鄉祭祖,有家的回家,沒家的村裡就準備大鍋飯,告訴我們村委就是家。」在村裡探親的吳潤娥說,南峪人是一家人,南峪就是我們的家,有家在我們在外人士就有了後盾。

「上無愧於村民,下無愧於心,就是一根標尺。只有班子成員以身作則,帶頭幹實事,才能讓老百姓認可。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好班子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好班子就是一個核心,一個好班子就是一個大局。只有團結一致,才能為村謀發展,為民謀利益。這就是說咱建門樓修村志為啥能自籌到24萬的原因,咱把百姓捧手上,百姓自然把咱放心上!大家對班子信服,這就是咱班子的號召力,這是民心,也是威信。」建門樓修村志沒花集體一分錢,說起這個,吳文斌很是自豪。

火車跑的快,全靠車頭帶。不僅要讓百姓信服,更要讓「心服」。

「基層工作不可能無雜音,關鍵是要多溝通,增強透明度。村裡建門樓、修村志時專門成立了資金監管小組,按照『三步四循環』『四議兩公開』工作法,每花每一分錢都會上會研究、及時公示,確保花好錢辦好事,給百姓一個『明白』,給幹部一個『清白』。」第一書記趙桂紅說,像老支書吳濤,退休後並沒閒著,積極參與村裡活動,發揮餘熱,當起了鄉賢,共話家鄉發展。

老支書吳濤、退休教師吳激波、赤腳醫生吳晉元……村裡像他們一樣閒不住的人有很多。而用好村裡老一輩文化人,也是南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項舉措,這些鄉賢不僅帶頭參與村裡活動,更是積極為村裡發展出謀劃策,在新時代鄉村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南峪村是典型的文化大村,紅色基因根深,真善美傳統文化突出,總體感覺村裡凝聚力更強了,每一名南峪人都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力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南峪經驗』值得推廣。」包村領導史婷說道。

「班子好比一套車一直在上坡,必須靠奮鬥!一個村的發展,文化是凝聚力,團結是潛在競爭力,南峪村用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南峪模式』走出了一條初具中峪特色的創新路徑。」鄉黨委書記李紅江說道。

如今,到南峪村委坐坐,已經成為村裡的「新時尚」。作為村委辦公室的「常客」,退休教師吳激波說:「來這裡,聽聽黨的新政策,和鄉親們憶往昔聊鄉情,為美麗鄉村建設出出好點子,挺好。」

站在新的起點上,小小的山村裡,處處湧動著蓬勃向上的熱潮: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志願服務、綠色沁源小夜校、 「文明餐桌」行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讓越來越多的群眾享受到了文明和諧帶來的幸福感,這些綻放在百姓心頭的文明花朵,在秀出盎然生機無限春色的同時,也讓沁源縣精神文明之花在像南峪一樣的鄉村深處越開越豔……

來源丨沁源融媒

記者丨崔俊 廉玉

編輯丨秦天

審核丨韓焰

監製丨嶽蘭

相關焦點

  • 2020年UCBA全國冠軍杯(山西沁源站)在沁源縣開賽
    在全國上下熱烈慶祝新中國成立71華誕和中秋節的喜慶氛圍中,在「綠色沁源豐收年」脫貧脫單全國百對新人集體婚禮和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剛剛閉幕之際,沁源縣又喜上加喜,迎來了2020年UCBA全國冠軍杯(山西沁源站)籃球比賽。
  • 有效整合人文歷史、地域特色、資源優勢 沁源縣城市品牌及區域公用...
    原標題:有效整合人文歷史、地域特色、資源優勢 沁源縣城市品牌及區域公用品牌正式發布   12月19日下午,沁源縣城市
  • 沁源縣:千軍萬馬戰太嶽 天羅地網護森林
    沁源縣:千軍萬馬戰太嶽 天羅地網護森林 2020-04-01 10: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色市田陽區:文明花開滿庭芳
    文明花開滿庭芳——田陽區精神文明建設成果小記田陽區首場2020年道德模範等先進典型事跡巡講活動在田陽區第一小學舉行。今年以來,田陽區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平臺建設、有序推進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等多種形式引導全區樹立文明觀念、提高文明程度、形成文明風尚,不斷推動群眾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文明之花競相開放,凝聚起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力量。
  • 沁源縣與北京新學道教育集團舉行合作辦學籤約儀式
    6月18日,沁源縣與北京新學道教育集團舉行合作辦學籤約儀式,標誌著沁源縣深化基礎教育改革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這是該縣對接引進高端教育資源的重大舉措,也是創新辦學體制改革的生動實踐。圖為:沁源縣與北京新學道教育集團合作辦學籤約儀式現場北京新學道教育集團擁有領先的教育理念、教育體系、管理體系、課程體系、評價體系、雄厚的師資力量和中西合璧的創新教育模式,目前在全國已開設16所學校,專注於利用優質的教育資源和自主研發的學習力課程體系服務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是目前國內以課程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引領者
  • 亭湖區便倉鎮 文明花開紅彤彤
    近年來,鹽城市亭湖區便倉鎮不斷精進先進典型發現培育和報送宣傳工作,持續推進道德典型培樹,廣泛開展「
  • 沁源縣與賽克林體育籤約,聯手打造國內首個山地自行車拉力賽
    7月23日,沁源縣與江蘇賽克林體育發展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舉辦「中國·沁源太嶽國際山地自行車拉力賽沁源縣將全面落實「體育強國」建設目標,按照「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要求,以賽事為牽引,發展體育事業,做強體育產業,打造體育強縣,做大體育品牌,為推進「體育山西、健康山西、幸福山西」注入強大動力。
  • 一師阿拉爾市:文明花開吐芬芳
    一師阿拉爾市:文明花開吐芬芳阿拉爾市一景。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於外表,更在於精神。阿拉爾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澤說:「2018年至今,師市圍繞『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組建各類志願者隊伍330多支;開展保護母親河、關愛空巢老人、文明交通勸導等形式多樣的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30萬人次。」在阿拉爾市的大街小巷,那一抹流動的紅色盡染塔河兩岸。
  • 沁源縣籃球青少年培訓基地太嶽晨曦籃球俱樂部舉行掛牌儀式
    8月2日,沁源縣籃球青少年培訓基地太嶽晨曦籃球俱樂部舉行掛牌儀式,這是推進沁源縣籃球發展的又一件大事、喜事。
  • 沁源縣籃球青少年培訓基地太嶽晨曦籃球俱樂部掛牌
    8月2日,沁源縣籃球青少年培訓基地太嶽晨曦籃球俱樂部舉行掛牌儀式為推動沁源籃球事業發展,打造「籃球之鄉」,經縣體育服務中心和縣教育局聯席會議研究決定,命名太嶽晨曦籃球俱樂部為沁源縣籃球青少年培訓基地
  • 文明花開甌海,新風潤物無聲
    文明花開甌海,新風潤物無聲近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民政廳主辦的「文明浙江 志願同行」全省志願服務最美(最佳)典型展示交流活動表彰了一批全省志願服務最美(最佳)個人、團隊,甌海區推薦的蔡曉敏、溫州仁愛義工協會、「超女來了」分別榮獲浙江省最美志願者、最佳志願服務組織、最佳志願服務項目等榮譽稱號,為今年的文明創建工作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 太嶽林局參加山西省首屆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暨2020年沁源縣冬季...
    11月9日,太嶽林局組織駐沁源縣各派出所相關人員參加了山西省首屆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暨沁源縣2020年秋冬季「護鳥飛」啟動儀式。林局局長武玉斌,紀檢書記孫志斌應邀出席。啟動儀式前,沁源縣委書記金所軍、縣委副書記縣長徐計連會見了太嶽林局局長武玉斌一行,就沁源縣森林保護和生態建設工作進行座談交流。啟動儀式上,武玉斌對沁源縣多年來關心支持林局改革發展表示感謝,並在講話中倡議,一是爭當護鳥愛鳥的守護者。
  • 文明之花開校園 育成桃李競芬芳
    2016年,在全省率先啟動第一屆滁州市文明校園評選活動,至今已完成五屆滁州市文明校園的評選工作,2020年全市中小學校將均達到縣級及以上文明校園創建標準,實現文明校園縣級評選全覆蓋。自2017年11月17日,全椒縣江海小學成功創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以來,我市充分發揮全國文明校園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強該校媒體宣傳、紮實做好全國文明校園巡禮、「文明校園」風採網上展示工作,通過打造文明校園創建示範校,整體提升全市區域內校園文化內涵。
  • 沁源縣赤石橋鄉: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送到田間地頭
    沁源縣赤石橋鄉: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送到田間地頭 2021-01-06 09: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沁源縣將被打造成山西國家級高原體育訓練基地
    5月2日,沁源縣與華艦體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規劃建設國家級高原體育訓練基地及山地戶外運動營地,廣泛開展體育康養、體育旅遊、體育賽事戶外運動等方面合作,深入探索促進射擊運動、國際教育等體育產業發展新模式。
  • 沁源縣全面完成村(社區)黨組織換屆工作
    來源: 黃河新聞網長治 舉報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沁源縣作為全省村
  • 文明花開映寶塔 譜寫時代新篇章
    依託文明校園的「紅領巾講堂」,文明單位、社區、村組的「道德講堂」,舉辦演講比賽、知識競賽、禮儀大培訓,開展「小手拉大手、牽著文明走」 「我們的節日」「三義三德」 「雷鋒就是你和我」 「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巡講、故事會等活動,僅2017年,舉辦各類培訓班500餘期,印製宣傳資料40萬份,受教育群眾達10萬餘人。讓延安精神、道德素養在學生的心裡生根發芽。習慣養成,強化文明規範。
  • 文明共建添風採 法苑花開滿庭芳
    以文明為種子: 築牢根基 處處彰顯精氣神走進鳳陽縣人民法院,舒適整潔的工作環境讓人流連忘返,精細化的管理讓審判工作高效開展,文明公正司法讓群眾有了更多的獲得感……這是文明的氣息,也是文明單位向人民展示的深刻印記。
  • 沁源縣景鳳鄉「三心」工程推動基層組織建設
    近年來,沁源縣景鳳鄉黨委秉持「服務群眾、服務黨員、服務職工」理念,通過整合閒置房屋等資源,高標準建設完成「一房一站兩中心」,加強「三基建設」,全力打造「三心」工程,推動基層組織建設全面進步。暖心工程,提升鄉鎮幹部幸福指數。
  • 文明花開正芬芳,信陽內外兼修讓城市「有裡兒更有面兒」
    如今漫步在信陽街頭,你總能與文明不期而遇,城市魅力日漸芬芳,群眾笑臉如花般綻放,文明已成為這座城市最美的底色。  文明花開靚信陽  本報記者 胡巨成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劉宏冰  人言皆信,日升曰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