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昌明:銘記歷史為了什麼?

2020-12-18 藍星微觀察

12月13日,這是每個中國人應該刻骨銘心的日子。

83年前的這一天,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佔領了當時中國的首都——南京,隨即獸性勃發、大開殺戒,屠殺了30餘萬平民,犯下了滔天的反人類罪行。

這是一場民族災難,更是十足的國恥!凡中華民族子孫、所有愛國人們,必須永遠牢記。只有不忘國恥,才能知恥而後勇;只有吸取慘痛的歷史教訓,才能改變國家的命運;只有以史為鑑,才能警示當今與未來。

今年的「12.13」,是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按理,輿論應該重視這一歷史事件。遺憾的是,在雙十一、雙十二「買、買、買」的熱潮衝擊下,網上的紀念文章廖廖。即便偶有所及,亦言不及義。

我們為何要不忘「12.13」紀念日? 大多只講「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以表達我們「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崇高願望」。

30餘萬南京和平居民,像羊羔一樣被任意屠殺;數以萬計的姐妹被任意侮辱、姦殺;幾個日本兵可以押著數以百計中國人去刑場、遭槍殺;28場集體大屠殺,858次零散屠殺;……

所有上述悲劇是怎樣發生的?

是因為中國人過去不珍愛「和平」?所以要「銘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不!不是中國人不珍愛和平!而是日本帝國主義製造戰爭:不是中國人民不珍愛「和平」,而是像松井石根、谷壽夫這樣的軍國主義分子在造孽作惡!

今天,我們要銘記「12.13」國恥紀念日,要銘記歷史,究竟是為了什麼?

正確的答案:不是為了幻想和平,而是應該接受慘痛的歷史教訓。「南京大屠殺」究竟給了我們什麼歷史教訓?至少有以下三條:

第一,要認清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不對它抱任何幻想。

83年前的南京大屠殺為什麼會發生? 就是因為當時的中國當政者——蔣介石集團,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本質認識不清,幻想著以妥協、退讓求「和平」。

打自1894年日本對中國發動甲午日中戰爭起,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野心就已暴露無遺,此後對中國的侵略從無繼斷。然而,腐敗的蔣介石國民黨政府,始終對它抱有幻想,力圖通過妥協、退讓,出賣民族利益,換取敵人的「諒解」,維持蔣家王朝的統治:

1931年「九一八」事變,妥協、退讓,採取不抵抗主義,丟掉了整個東北;1932年「一二八」事變,妥協、退讓,籤訂《淞滬停戰協定》,全盤滿足日寇要求,強化日軍在上海的侵略勢力;1933年5月,出賣長城抗戰,妥協、退讓,籤訂了《塘沽協定》,事實上承認了日本佔領東北三省和熱河;1935年5月,日軍侵入平津,妥協、退讓,再籤《何梅協定》,變相拋棄整個華北。直至在全國人民的抗日愛國運動壓力下,1936年12月發生了西安事變,蔣介石才被迫口頭答應抗日,其後才有了1937年7月的盧溝橋抗戰。即便如此,國民黨政府仍不敢對日宣戰。直至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才跟在美國後面宣布對日宣戰。

為什麼會如此步步退讓、養虎為患?答案只有一個:在蔣委員長內心,存在著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一個「和平」幻想。

假如當初1931年發生「九一八事變時,國民黨政府面對2萬日軍(其最多兵力不過5萬),如果能不苟且偷安,能以30萬東北軍(後面還有數百萬計的「國軍」為後盾),進行抵抗,何至會有後來的南京大屠殺?

第二,要發揚「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反侵略精神。

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是私有制的產物,只要私有制的存在,戰爭就不可避免。列寧在深刻分析私有制與戰爭的關係時指出:「戰爭同私有制基礎並不矛盾,而是這些基礎的直接的和必然的發展」(《論歐洲聯邦口號》)。在資本主義發展的條件下,「帝國主義是現代戰爭的根源」,「帝國主義就是戰爭」(參見《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

想想昨日的阿富汗、伊拉克,看看當今的利比亞和敘利亞,這個世界上,誰不想過上和平的生活? 然而,只要帝國主義存在,隨著壟斷資本擴張、爭霸的貪婪,帝國主義發動戰略戰爭,又是不可避免的。回顧歷史,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二戰」後大大小小的局部戰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第三世界所有被侵略的國家而言,它們擺脫不了被侵略的命運,但卻天然擁有「敢於鬥爭、敢於勝利」,進行反侵略鬥爭的權利。

舊中國,蔣介石國民黨集團只顧一己之私,脫離廣大人民,結果只能看到帝國主義的強大而自慚形穢。產生諸如「槍不如人,炮不如人,……若抵抗日本,頂多三天就亡國了」的失敗主義邏輯,最終導致南京大屠殺的悲劇。

新中國,毛澤東思想主導下的中國人民,面對不可一世的美帝糾集的「17國聯軍」,獨獨擁有「敢於鬥爭、敢於勝利」反侵略精神,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把侵略者趕回到三八線求和、得勝凱旋。硬是把紙老虎打回原形,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命運。

一反一正的歷史經驗證明:面對外來侵略勢力,必須批判民族虛無主義和民族失敗主義,肅清洋奴思想;大力發揚「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反侵略精神。對帝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人們只有還之:「以戰止戰」!別無他途。

第三,要在和平時期整肅腐敗,從嚴治吏。

「南京大屠殺」留給我們的又一個慘痛教訓,那就是:國家必須在和平時期整肅腐敗,從嚴治吏。平時不治,戰時晩矣。

蔣家王朝原本是一腐敗政治集團所組成,他們嘴上高喊「三民主義」,實皆各為一己之私。各級官吏,無不追求升官發財、損公肥私。軍隊內部更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

1937年11月中旬,蔣介石眼看淞滬會戰的失利,知南京危急。11月20日,即以國民黨政府名義發布《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決定把政府機關、學校遷往內地,一些有錢的市民也先期紛紛逃離南京。只是礙於南京是首都,蔣不願落個「不戰而逃」的名聲,這才決定想像徵性地進行一場「南京保衛戰」。

11月26日,蔣任命唐生智為南京衛戍軍司令長官,主持南京保衛戰。調集了13個師又15個團,約10萬餘人參戰。參戰部隊多為淞滬會戰中的殘兵敗將,人員嚴重缺編且士氣低落;新徵的數萬士兵,還沒來得及完成必要訓練,即匆匆上陣。

12月8日,日軍開始向南京外圍陣地進攻。11日晚,蔣介石即電告唐生智:「如情勢不能久持時,可相機撤退,圖整理而期反攻」。12日,日軍進攻中華門,負責防守中華門的第88師師長孫元良尚未接戰,即率部向下關逃跑,造成城內混亂。當天下午,唐生智倉促召集師以上將領布置撤退。原定除第36師掩護司令部和直屬部隊從下關渡江以外,其他部隊都從正面突圍。後唐生智為保存中央軍嫡系部隊實力,又命令第87師、第88師、第74軍和教導總隊由輪渡渡江突圍,結果導致軍事指揮前後矛盾,陷入一派混亂。就在12日當晚,這個嘴上高喊「背水死戰」口號,多次公開表示「誓與南京城共存亡」的唐生智,卻率先與司令部成員一起,乘坐事先保留的小火輪從下關煤炭港逃到江北。

主帥倉皇出逃,各部隊長官大多未及向下傳達撤退命令,就拋下部隊爭先上船逃跑;士兵們則在逃跑的混亂中被打死或踩死;更多的守軍因長官逃跑,就此成為失去建制的散兵遊勇,紛紛拋棄武器,換上便裝躲入民眾之中。

13日,日軍入城,開始了長達四十多天的南京大屠殺。

如果沒有這樣一批國民黨軍隊官兵進行這樣一場「南京保衛戰」,如果沒有一場如此混亂無序的大逃亡;如果這是一場有計劃的有序的軍事撤退(包括平民的撤退),試問:還會發生如此規模的南京大屠殺嗎?

和平是美好的,它是一切愛好和平的人們所熱愛與追求的。然而,只要世界上還存在帝國主義,和平就不能憑美好願望與幻想所能得到,它只能靠鬥爭來捍衛,或只能戰止戰。

切切牢記:面對強敵,忘戰必危!這就是當今銘記歷史,紀念「12.13」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的意義所在。

(作者系崑崙策特約評論員;來源:崑崙策網【原創】

相關焦點

  •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銘記歷史是為了珍愛和平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銘記歷史是為了珍愛和平
  • 青平: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南京大屠殺是慘痛的歷史記憶。回首83年前,日本侵略者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滅絕人性、令人髮指的侵略暴行,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十分黑暗的一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成為人類永遠抹不去的慘痛記憶。勝利屬於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
  • 銘記歷史強我中華 中韓小學全體教師觀看紀錄片《為了和平》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柴源 青島報導  為了深入開展「四史」學習教育,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教育引導全體教職工銘記歷史
  • 國家公祭日丨銘記歷史,警鐘長鳴
    國家公祭日丨銘記歷史,警鐘長鳴 傷痛難忘懷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歷史永銘記 1937年12月13日 侵華日軍侵入南京
  • 銘記歷史,讓我們守住心中那束正義的陽光
    銘記歷史,讓我們守住心中那束正義的陽光 文/千年飛山 時光可能抹去傷痕,但無法抹去悲痛的過往;記憶可能會遺忘一些什麼,但8月15日卻是中華民族無法釋懷的日子,每一個中國人都不能忘記、不該忘記、不敢忘記,必須世世代代銘記於心。 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劃「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 我們應銘記歷史:那廝,畜生
    也讓我們年輕的一代時刻銘記歷史,銘記我們的今天是靠先輩用生命換來的,銘記我們民族曾經的屈辱,在銘記中扛起中國的奮發圖強!山河猶在國泰民安,讓我們在緬懷中告慰先烈!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這部電影也許應該叫做紀錄片!在看的時候我就在想也許這不適合小學生觀看!
  • 銘記歷史,忘記國恥
    2020年12月13日下午三點,西橋村兩位村主任助理白潔、蔣恩莉組織帶領著來自資源環境學院的支教小老師們——餘倩、杜運田、郭潤豐、王文婧、許永亮等一行十二人前往邰城家園社區,開展「牢記歷史,勿忘國恥」主題活動。在活動通過講述歷史、親身參與的方式讓孩子們感受到國家公祭日的深遠意義。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與雄縣抗戰老兵一起銘記崢嶸歲月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12 .13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抗日戰爭已成為歷史,祖國也愈加繁榮昌盛,但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浴血奮戰的老兵,是他們的不懼生死,才給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安寧。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吾輩當自強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 吾輩當自強 2020-12-13 14: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是為了更好前行,銘記,是深知和平可貴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和平來之不易,歷史承載過往,亦警醒未來,中華兒女國恥在心,重任在肩,謹記在心,先輩說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吾輩當自強!紀念,是為了更好前行,銘記,是深知和平可貴!如今和平來之不易,人民能安居樂業離不開無數先輩的拋頭顱灑熱血,至死不渝的信仰,才有當今之盛世。
  • 「銘記交通歷史 實現百年夢想」
    為了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重溫黨的輝煌歷史,謳歌黨的豐功偉績,展現交通運輸行業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而不懈拼搏的奮鬥歷史,中國交通報社聯合交通運輸部離退休幹部局將組織開展「銘記交通歷史 實現百年夢想」為主題的「老照片徵集」活動。為了組織開展好這項活動,現向全行業徵集相關歷史照片資料。
  • 銘記歷史 奮發向前,南關小學開展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活動
    銘記歷史 奮發向前,南關小學開展抗美援朝精神教育活動延川教育資訊 傳遞延川聲音 講好教育故事 星時代文體辦公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0月25日晚上,學校少隊部布置學生們在家裡觀看了「致敬抗美援朝」主題雲隊課視頻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珍貴影像,回顧中國人民志願軍和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光輝歷史,一起緬懷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銘記偉大勝利,抒發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 抗戰片中的「八嘎呀路」是什麼意思?專家作出解釋:時刻銘記歷史
    但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一段非常屈辱的歷史,即使過去了那麼久,國人並沒有因此忘記。在一些抗戰片中,我們時常能聽到「八嘎呀路」,可能有人並不了解這是什麼意思。專家對此作出解釋,並且直言說:時刻銘記歷史。專家解釋道: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國,自古以來就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所以無論是語言還是風俗習慣,都與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國家公祭日 |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惜和平
    國家公祭日 |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珍惜和平 2020-12-13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湖開展「銘記歷史 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系列活動
    平湖開展「銘記歷史 吾輩當自強」國家公祭日系列活動 加入時間:2020/12/14 17:12:18 點擊:28抗日戰爭時期,獨山港鎮是平湖市對抗日軍最激烈的血與火浸染之地,衙前的磨子橋百人坑就是那段歷史的見證;獨山港鎮也是平湖市第一名黨員誕生的地方,是金平湖最早日出的地方
  • 銘記歷史,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
    原標題:銘記歷史,是對英雄最好的致敬 4月4日,在銀川市興慶區景嶽小學操場上,500餘名銀川英才學校學生肅穆而立,深切緬懷77年前在此犧牲的崔景嶽、馬文良和孟長有3位革命烈士。 一周之內,景嶽小學已舉行近10場祭奠英烈活動。不同學校的師生紛紛來到這裡,在烈士紀念碑前默哀,參觀革命紀念館,向英雄致敬。
  • 時事傳通 | 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為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加強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精神,12月13日,外國語學院舉辦了「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主題觀影活動。20級學生共同參與。,在此期間,同學們全程鴉雀無聲,氣氛肅穆而莊重,只有視頻裡老百姓的尖叫聲,孩子的哭喊聲,以及冷漠的炮火聲……隨後,視頻播放結束,各班負責人向同學們提問,有什麼感想?同學們義憤填膺,紛紛指責日本人的罪行,並為南京遇難的同胞感到默哀。最後,各班負責人進行總結,慘痛的歷史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要記住強大才能不被任人宰割。同時激勵我們要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時刻堅定報效祖國的信念。
  • 默哀|第七個國家公祭日 銘記歷史 祈願和平
    默哀|第七個國家公祭日 銘記歷史 祈願和平 2020-12-13 0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今天9月18日: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今天9月18日:銘記歷史,勿忘國恥!9.18銘記歷史•勿忘國恥今天,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這一天!銘記歷史,奮發圖強!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 國家公祭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
    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2020年12月13日 是公曆一年中的 第347 歷史真相 1937年,南京淪陷後,在華中派遣軍司令松井石根及第六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在南京展開絕滅人性的燒殺淫掠等血腥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