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採深水區|骨科「凜冬已至」:300億市場或縮水至30億,耗材廠商...

2021-01-19 金融界

來源:藍鯨財經

隨著冠脈支架、骨科耗材等進入醫保的藥品集採名錄中,曠日持久的藥品集採已然進入深水區,如何應對新一輪集採風暴成為眾多醫療器械廠商深思的問題。

日前,一份國家醫保局下發的《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挑動了業內敏感的神經。《通知》顯示,明確第二批醫用耗材集採品類將擴充至6類,包括人工膝關節、人工髖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等,涉及產品信息1萬餘條,具體到規格型號約32萬條;並要求各省要在12月31日前完成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與本省平臺醫用耗材的對比關聯工作,並完成2020年數據上傳,2021年2月28日前完成歷史數據的補傳工作。

11月初剛結束的冠脈支架集採給了醫用耗材行業一次強烈的心理震撼,從均價1.3萬元下降至中位價700元左右,出乎所有人的預期。新鮮出爐的《通知》又襲來一記重拳,集採範圍或許馬上就要從冠狀支架向骨科擴張。

事實上,骨科耗材集採已經在省級集採中開展了。最近,由淄博、青島等組成山東省七市組成的採購聯盟,帶著600多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的需求,向骨科創傷類高值耗材發起砍價,參與企業共93家,包括強生、微創、新華醫療等。據了解,經過兩輪談判競爭,骨科創傷類耗材最高降幅達94%,平均降幅67.3%。

凱乘資本創始人鄒國文對藍鯨財經指出,骨科市場的集採將對市場造成極大的震動。骨科從「凜冬將至」終於變成了「凜冬已至」,甚至是雪崩,而在這場博弈中,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300億市場或被壓縮至30億

官方資料顯示,骨科醫療器械細分為人工關節(髖、膝、手足小關節)、脊柱、創傷、運動醫學、骨生物材料等五大領域。從全球市場來看,2018年全球骨科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510億美元,是醫療器械行業四大板塊之一。

在我國,骨科產品在醫療器械銷售總體佔比10%左右,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骨科耗材市場整體規模在300億以上,近年來的複合增長率在15%以上。其中的大品種如膝關節、髖關節等具備技術壁壘較低、需求量大的特點,契合集採需求。此前,業內人士預測根據冠脈支架集採進展,預測第二批高值耗材集採或於明年7、8月份啟動,但《通知》的出現或許意味著骨科集採已經箭在弦上了。

目前在省級集採中,已有江蘇、福建、安徽、浙江等地開展了骨科耗材的集採,從已公布的中標結果來看,安徽骨科脊柱類國產價格平均降幅55.9%,進口價格平均下降40.5%;骨科關節價格平均下降近82%。江蘇人工膝關節價格平均下降67%。最近由淄博、青島等組成山東省七市組成的採購聯盟更是談出了「骨折價」,最高降幅達94%,平均降幅67.3%。

對此,藍鯨財經記者採訪了凱乘資本創始人鄒國文。他指出,參考江蘇、山東等多地集採中骨科耗材平均60%以上降幅,可以預見,骨科市場的集採也將對市場造成極大的震動。從前醫療器械圈內還對政策的落地有一定幻想,認為器械和藥品有一定差異,集採競價壓力不至於此。但先來看來,從前講的「凜冬將至」終於變成了「凜冬已至」,甚至是雪崩,而在這場博弈中,沒有誰能夠獨善其身。

未來骨科耗材降價的趨勢已經很明晰了,企業的價格底線必然會被進一步擊穿。目前國產關節已經降至3000-5000元,隨著集採的進一步進行,價格很可能逼近廠家的成本價。這意味著整個骨科耗材行業進一步洗牌,強者恆強,弱者的結局不言而喻。

參照冠脈支架領域的集採,另一位業內人士估計,原本300億左右的市場空間,在此次集採後被壓縮至之前的十分之一甚至更低。

對耗材廠商而言,這個冬天似乎太過漫長。

創新、併購成為過冬關鍵

資本市場已經用腳投票了。

骨科龍頭凱利泰原本計劃以以18.73元/股的價格引入淡馬錫富頓和高瓴資本兩名戰略投資者,其中,高瓴資本擬認購2100萬股約4億元人民幣。但集採風聲傳出後,事態大變。凱利泰發布公告稱,決定終止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不再引進高瓴資本和淡馬錫富頓投資作為戰略投資者,並解釋稱,是鑑於當前市場環境的變化,

截至12月4日,凱利泰股價15.33元/股,較年內高位已經腰斬,市值蒸發超100億元,也低於原本的定增價。

骨科龍頭在大環境中也難以獨善其身。對其他耗材廠商而言,該如何過冬?

鄒國文表示,耗材廠商一定要拿出壯士斷腕的勇氣,放棄一切幻想,真正走到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上來。要麼通過苦煉內功,自主研發具有獨特的產品;要麼通過高瞻遠矚的資本規劃,併購有發展潛力的標的。

任何一次變革都會給一些企業帶來機會。在他看來,國內骨科發展有三大方向:一是「順流而下」全面擁抱骨科的創新數位化大潮,這在國外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是骨科領域劃時代的變革,比如通過AI技術驅動骨科智能化,實現骨科手術的精準化,智能化,標準化,為患者帶來獲益也提升了醫生的能力和效率。

二是「逆流而上」,攻克骨科器械領域真正的難關——材料學,真正實現上遊材料的國產替代,在上遊材料實現自主可控後,在成本上就具有巨大的優勢,從而無懼集採的寒冬。例如國內的安頌科技就是攻破了長期被德國的賽琅泰克公司壟斷關節的陶瓷材料技術。

三是「匯流入海」,就是企業間抱團取暖,兼併融合,減少低層次同質化的競爭,匯聚彼此的優勢,整合市場份額。短期來看,集採會對價格造成衝擊,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是有機會讓更多的患者有能力負擔骨科手術,市場的滲透率會得到提升,在中國如此巨大的人口基數下,相信行業經過調整和整合,未來的骨科市場仍舊非常值得期待。

對於長期被外資品牌佔據的骨科醫療器械市場,集採既是寒冬也是春天的前兆,未來國產品牌有機會在價格壓力與規模優勢下,大幅提高市場份額,打破原有格局,藍鯨產經將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集採背景下 國產骨科耗材的喜與憂
    3、集採在即,骨科耗材市場或迎大洗牌,對其結果的預測不能照搬冠脈支架集採的邏輯。近日,《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顯示,骨科耗材將納入二輪醫療器械集採,引發了醫療器械概念的股價的大幅波動。
  • 集採背景下,國產骨科耗材的喜與憂
    3、集採在即,骨科耗材市場或迎大洗牌,對其結果的預測不能照搬冠脈支架集採的邏輯。近日,《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顯示,骨科耗材將納入二輪醫療器械集採,引發了醫療器械概念的股價的大幅波動。
  • 大博醫療高值耗材國家集採大勢所趨,400億骨科龍頭未來如何?
    大博醫療作為骨科植入類耗材的國內龍頭企業,在行業集採和兩票制的大背景下,究竟有哪些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呢? 請看,今天的 大博醫療:高值耗材國家集採大勢所趨,400億骨科龍頭企業未來如何? 投資要點1.
  • 靈魂砍價至骨科:龍頭凱利泰蒸發100億 高值耗材中標企業忙招人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靈魂砍價至「骨頭」:骨科龍頭市值蒸發100億,高值耗材中標企業忙招人「藥品集採中標企業很多是在裁人,而我們醫療器械企業是在忙著招人。」11月30日,一位山東7市聯盟集採中標的醫療器械企業負責人王強(化名)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他們在中標後,企業在做各種調整。
  • 集採指向骨科耗材,這些企業風聲鶴唳
    對此,《華夏時報》記者向信達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松求證,他指出此通知目的只是搜集數據,而不是明確第二批國家集採項目。預計骨科耗材國家集採會在明年某個時間點推進。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副研究員蔣昌松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骨科耗材是第二批國家帶量採購的重點方向,但同時也需要視冠脈支架集採後的落地情況而定。
  • 醫療器械集採指向骨科耗材 大博醫療等龍頭企業風聲鶴唳
    集採指向骨科耗材,這些企業風聲鶴唳華夏時報記者王瑜 于娜 北京報導醫療器械集採開始指向骨科耗材生產企業。相關龍頭股聞風大跌隨著今年10月國家集採在醫療器械領域動「真格」,在資本市場上強勢已久的該板塊開始「跌跌不休」。作為骨科耗材龍頭企業,大博醫療在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採開標第二天大跌6.95%。
  • 醫藥耗材帶量採購風起雲湧 骨科耗材國產替代現曙光
    而骨科植入物作為耗材用量僅次於心腦血管的高值耗材,可以預見全國範圍內的集採落地只是時間問題。  「中國骨科領域經歷了近30年發展,已經完成了從小作坊到現在以規模化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為主的發展格局的轉變。儘管目前國產國科領軍企業數量不少,但是實際上在骨科耗材領域,仍是外企佔據較大的領先優勢,外企的統治力與其領先的技術、與導入市場的先發優勢密切相關。」
  • 耗材集採破冰 支架企業集體沉默的行業之辯
    來源:北京商報高值耗材集採之後,冠脈支架大降價,會不會有更多的耗材集採推開?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不同的聲音也此起彼伏:企業的研發成本是否會受到影響、冠脈支架市場是否會因此萎縮……心臟支架集採後的10天裡,就集採之於企業利潤行業發展的影響,北京商報記者先後聯繫了多家中標及未中標企業,它們大多選擇沉默。
  • 冠脈支架集採「殺價」後,從樂普醫療看國產高值耗材的未來
    在2005至2008年的四年中,樂普直面美敦力、強生、波士頓科學等強勢跨國公司,將心臟支架的市佔率從3%提升至25.8%。2009年10月30日,樂普在科創板上市。然而上市後並不順利,當時藥物支架的紅利期已過,接下來的三年,樂普的業績和股價表現很差,冠脈支架市場增速放緩。
  • 冠脈支架集採「殺價」後,從樂普醫療看國產醫用高值耗材的未來
    ,集採給樂普醫療帶來的優勢是明顯的;3、未來,骨科、眼科等細分領域高值耗材的國產替代值得關注;4、高值耗材的國產化在短期之內對進口廠商的衝擊很大。在2005至2008年的四年中,樂普直面美敦力、強生、波士頓科學等強勢跨國公司,將心臟支架的市佔率從3%提升至25.8%。2009年10月30日,樂普在科創板上市。然而上市後並不順利,當時藥物支架的紅利期已過,接下來的三年,樂普的業績和股價表現很差,冠脈支架市場增速放緩。
  • 第二輪全國耗材集採,來了!
    據了解,首次全國耗材集採後,冠脈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與2019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93%,國內產品平均降價92%,進口產品平均降價95%。其中有械企報價低於500元,中選前10名報價都在800元以下。
  • 第二批耗材國採來襲,骨科產品「請就位」
    耗材「雙11」,狂歡繼續11月5日,冠脈支架全國集採靴子落地,支架從均價1.3萬直降93%,平均只要700元左右,最低價達469元,預計節約109億元,百億市場轟然萎縮至不到10億。骨科耗材,首當其衝資本市場最先作出反應。11月25、26日兩日,骨科器械板塊在港股和A股市場雙雙受挫。
  • 骨科市場風起雲湧,手術機器人是未來「必爭之地」?|醫療器械|機器...
    文章來源:Eshare醫械匯轉載請註明以上所有來源----冠脈支架集採塵埃落定,國家開始醞釀第二輪國採,首當其衝的是骨科耗材。目前各省市正在對耗材真實使用量進行數據採集,以預估下一輪帶量採購需求。據專家預期骨科耗材進入國採,降幅或將達90%。
  • 骨科耗材廠商的冬天
    圖源視覺中國摘要:今年11月5日,首次國家組織集中帶量採購高值醫用耗材,集採中選的冠脈支架平均價格從1.3萬元降到了700元左右,降幅達到93%,瀑布差價引發了公眾廣泛探討。半個多月後,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也進入籌劃中。11月20日,國家醫保局印發相關通知,所涉品類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
  • 耗材集採衝擊波
    11月以來,陸續進行的國家層面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國家醫保目錄談判備受矚目。心臟冠脈支架從萬元時代跨進百元時代,行業震動。其後不久,國家醫保局《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接踵而至,第二批高值醫用耗材集採箭在弦上,範圍瞄準骨科領域等六大品類。無論耗材集採還是藥品集採,均劍指流通環節虛高的價格水分。
  • 骨科進場!第二批高值耗材採集數據 春立、愛康等醫械股暴跌
    在冠脈支架集採之後,業內預測接下來將會輪到骨科耗材,如今國家醫保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指導中心紅頭文件曝光,骨科耗材納入全國集採只是時間問題。地方集採砍出「骨折價」 骨科耗材市場迎來大洗牌同冠脈支架一樣,骨科耗材也是臨床用量大、價格相對高昂的醫用耗材,對於佔用醫保基金較多、臨床使用較成熟,競爭充分的醫用耗材都難逃被集採的「命運」。
  • 冠脈支架集採規則落地 醫療器械市值單日蒸發460億
    大跌源自市場對集採啟動後,醫療器械利潤大幅「縮水」的憂慮。國盛證券認為,冠脈支架集採文件落地,短期將對支架行業產生部分洗牌效應,市場此前已有較悲觀預期。創新型器械企業未來將持續受益於市場集中度提升和新產品放量,長期看好頭部高值耗材生產企業。
  • 不過20天,高值耗材第二批集採磨刀霍霍!骨科還是好賽道?
    心臟支架大降價不過20天,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帶量採購就已開始籌劃...近日,醫保局紅頭文件下發,集採確定六大品類,涉及心血管類與骨科耗材類兩大板塊。該消息引發行業高度關注與資本持續熱議,眾成醫械研究院與證券日報關於骨科耗材集採的深度解讀也就此展開序幕!
  • 骨科行業:耗材集採將大幅擴圍 如何影響行業長期發展?
    招商銀行研究院表示,隨著集採不斷推廣,產品大幅降價已經不可避免,高值耗材市場萎縮也將無法迴避。按以往試點地區高值耗材集採價格降幅測算,若全部推行集採,高值耗材終端市場規模或將下降50%。天風證券則認為,由於市場對全國耗材集採加速進行的擔憂,近期耗材類公司股價有明顯下跌。
  • 骨科醫療器械廠家「備戰」高值耗材集採:有企業股價已連跌數日
    冠脈支架大幅降價餘震尚在,骨科高值醫用耗材的帶量採購再度引發熱議。近日,一份《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檢查的通知》(下稱《通知》)的文件在業內流傳。根據《通知》,國家醫保局將第二批醫用耗材清單鎖定為6個類別: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其中大部分涉及骨科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