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材集採破冰 支架企業集體沉默的行業之辯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高值耗材集採之後,冠脈支架大降價,會不會有更多的耗材集採推開?答案是肯定的。然而不同的聲音也此起彼伏:企業的研發成本是否會受到影響、冠脈支架市場是否會因此萎縮……心臟支架集採後的10天裡,就集採之於企業利潤行業發展的影響,北京商報記者先後聯繫了多家中標及未中標企業,它們大多選擇沉默。然而,跳出單體企業,放眼整個行業:引活水,才能養大魚;破積弊,才有新出路。讓企業走出舒適區,國內醫療器械行業才能迎來一個具有創新性與前瞻性的市場。

集體沉默:利潤沒了?

首批高值耗材國採將冠脈支架價格直接從1.3萬元壓至700元,價格縮水93%,一片譁然。

醫療器械企業股價應聲而降。11月5日當天,微創醫療盤中跌超9%,樂普醫療跌超6%;第二日,樂普醫療繼續領跌,盤中一度跌近10%。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78隻醫療器械股票中有71隻下跌,平均跌幅達-3.2%。

股價跳水,企業們卻三緘其口。

公開資料顯示,本次共有11家企業參與投標,8家企業中標,其中國產廠商佔6家。

天津市河西區集採現場,醫療器械代表擺擺手笑而不語;集採開標10天之後,北京商報記者聯繫數家中標企業,均未收到回復。金瑞凱利、萬瑞飛鴻電話無人接聽,易生科技則直接表示不接受採訪。

中標的企業不願「出風頭」,未中標的企業更是不約而同地「冷處理」。8家中標企業之外,信立泰、博邁醫療明確表示不接受採訪,蘇州桓晨、康德萊、賽諾菲等也均未給出回復。

大家為何集體沉默呢?

據介紹,本次集採共有2408家醫療機構參與,其中年採購量大於500個的851家醫療機構全部參加。在本次集採中,首年意向採購量達到107萬個,幾乎與2019年109萬的載藥鉻合金支架採購量持平。也就意味著,沒能進入本次集採的冠脈支架,將失去2021年全國公立醫院的入場資格。

未中標的企業失去了2021年的市場,中標的企業也並未歡欣鼓舞。

「對於三代冠脈支架來說,700元的均價與生產成本所差並不多。」廣州眾成醫療器械產業高級研究員鄭珂指出。

從1.3萬元到700元,市場水分被擠了乾淨。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冠脈支架市場年銷售量165萬個,銷售額約155億元,年複合增長率17%,據此推算,2024年我國冠脈支架市場規模將達到270億元。

但隨著集採落地,冠脈支架降價90%以上,這一紅海領域未來的市場規模將縮水至10億-20億元左右,廠家產品利潤率不足10%。

以樂普為例,集採前樂普年銷量為12.94萬個,集採之後銷量會有所上升至15.43萬個。但出廠價會從2520元大幅下滑至1147.6元(按照集採價950元推算),導致2021年收入及淨利潤分別下滑46%及66%。

「實際上,對於近幾年進入三代冠脈支架領域的企業,研發投入的損失是比較大的。」鄭珂介紹稱,而目前,國內的大部分支架企業均處於此階段。

壓制創新還是激發創新?

集採報價之後,有冠脈支架廠商便表示,帶量採購已經擠掉了行業水分。未來五年市場可能不會再有創新產品出現,因為現在的地板價已經沒有給創新留下太多空間了。

真的是這樣嗎?

「並不是的。」北京鼎臣管理諮詢創始人史立臣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稱,所謂的會影響醫療器械企業的研發成本,指的是創新藥,而這款支架與藥物都比較成熟,所以不存在研發成本一說。

鄭珂也指出,三代冠脈支架已經歷將近十年的市場,當前創新成本早已填補,企業的研發成本不會受到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第三代冠脈支架——藥物洗脫冠脈支架於2009年進入中國,也就意味著,目前進入國家集採的支架已經在市面上流通了十餘年,從質量、研發等方面看都較為成熟。

那麼是否會影響到企業研發新四代支架呢?

「目前四代可降解的支架價格不菲,並成為未來心血管領域的明星產品,暫時未進入量採環節。所以綜合來看,創新型企業在整體上並沒有被壓縮成本。不過,對於近幾年進入三代冠脈支架領域的企業,確實會有一些研發方面的損失。」鄭珂也指出。

實際上,與此前的擔憂相反,專家們多認為國採以量換價帶來了充分的市場競爭,更加有利於激發企業研發活力。

《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8》顯示,儘管國產冠脈支架整體佔比已超過70%,但國內龍頭在產品線、創新能力及技術上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史立臣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什麼時候企業想創新,尋找新出路?不是暴利、過得舒服的時候,而是已擁有的產品無法帶來足夠多的利潤的時候。因此,集採對於本土企業的創新是有激勵作用的。進口藥品大批進入中國,本土企業感到危機,才能激發出活力。」

鄭珂也表示了贊同:「量採實際上對創新研發的速度要求更高。」

某血管支架龍頭企業在國家集採結果公布後,直接將其不鏽鋼冠脈支架註冊證註銷,也反映了其後續對傳統產品未來市場的不樂觀。同時隨著心血管治療領域介入非植入這一理念逐漸被醫生所接受,藥物洗脫球囊等心血管介入器械也將進一步放量,推動創新醫療器械迎來快速發展。

儘管短期來看,集採降價對企業的利益存在衝擊,但正如業界共識:「金屬支架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紅海市場,保份額是第一位的。」

下一站:骨科集採?

第三代冠脈支架集採之後,市場何去何從?

國內一經開區招商部門負責人認為:「實際上,經此一事,小企業的生存會更加需要思考如何餬口,大企業會更加注重創新,用新產品彌補利潤的損失。而對整個行業來說,集中度會更高。」

實力不足且沒有核心優勢的小企業勢必將被淘汰,而產品體系豐富、技術實力雄厚的細分領域國產龍頭將在差異化競爭中勝出。長期來看,冠脈支架領域只會剩下幾個主要玩家,包括樂普、微創、吉威等,後期的進口替代增量市場會很大,行業集中度和國產化替代將進一步提升。

「對於領軍企業,在產品生命周期前期可以充分享受市場利潤,在產品生命周期晚期不致於被拍死在量採浪潮中。」鄭珂指出。以3-5年的中期來看,集採對樂普醫療等龍頭企業的優勢明顯。國產替代將加速紅海競爭,國內龍頭具有打價格戰的天然優勢,將進一步搶佔市場份額。從另一個方面講,集採也將提高效率,縮短產品的市場推廣周期。

冠脈支架市場迎巨變,高值耗材集採是否會擴展到其他領域呢?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值醫用耗材細分領域中的血管介入和骨科植入類市場最高,分別佔比為37.2%和25%。其中,冠脈支架已經基本實現了國產替代,也誕生了樂普醫療、微創醫療這樣的龍頭公司。因此,高值耗材集採第一刀開在了冠脈支架。

鑑於上述原因,在北京商報記者採訪中,多位專家也表示了對於骨科集採的看好。不過,骨科耗材的市場集中度已經達到較高水準,前五大巨頭企業強生、史塞克、希爾科、邦美和美敦力合計全球佔比達到78%,隨著進口替代的加快,國產企業市場份額逐步提升,但技術仍存在不足。

相關焦點

  • 耗材集採衝擊波
    本報記者 閻俏如2020年,醫藥健康行業無疑是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一整年來大事不斷。11月以來,陸續進行的國家層面高值醫用耗材帶量採購、國家醫保目錄談判備受矚目。心臟冠脈支架從萬元時代跨進百元時代,行業震動。
  • 全國高值耗材集採靴子落地,百億冠脈支架市場將迎來行業洗牌
    在2019年-2020年間,各地的高值耗材集採如快速推進,蔚然成風,而從各地的試點到全國性的集採,也只用了一年時間。 全國集採以國產化佔比達到80%的冠脈支架開刀,首年意向採購總量為 1074722 個,給出的參考價2850元,將心臟支架價格從萬元級打到了千元級。此次全國性帶量採購方案的公布,為全國高值耗材集採給出了什麼樣的樣本,將如何影響高值耗材行業。
  • 冠脈支架集採「殺價」後,從樂普醫療看國產高值耗材的未來
    本次集採中,國產企業有微創、樂普醫療、藍帆、易生科技、萬瑞飛鴻等企業中標;外企則有美敦力、波士頓科學中標。許多企業都報出了低至千元以下的價格,山東吉威Excrossal心躍支架報價低至469元,與掛網價格13300元相比,降價超過96%。
  • 冠脈支架集採配套文件發布 高值耗材治理將形成怎樣的「閉環」?
    ,將通過規範平臺掛網和配送工作、落實醫保基金預付政策、做好醫保支付政策銜接、完善對醫療機構的激勵約束機制四大配套措施,推動冠脈支架集採中選結果平穩落地實施,實現人民群眾得實惠、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有激勵、醫藥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 1000元冠脈支架即將橫空出世?高值耗材集採打響第一槍
    2017 下半年,衛健委一紙令下,力推國家高值耗材價格談判,包括冠脈支架、骨科髖關節、除顫儀等產品,也派出精幹力量與相關申報企業進行了多輪溝通。行業內一時山雨欲來、風聲鶴唳。2018 年初,衛健委高層人事變動、國家醫保局也正式掛牌成立並歸攏藥品器械招採職責。風雲突變,這項由衛健委主導、已行至半程的首次國家高值耗材談判,無疾而終。
  • 冠脈支架集採「殺價」後,從樂普醫療看國產醫用高值耗材的未來
    來源:Wind此次帶量採購啟動前,國產冠脈支架平均售價在7000元以上,進口冠脈支架的平均售價在20000元以上。本次集採中,國產企業有微創、樂普醫療、藍帆、易生科技、萬瑞飛鴻等企業中標;外企則有美敦力、波士頓科學中標。
  • 冠狀支架集採「靴子落地」 研發能力較強醫療器械企業受益
    冠狀支架集採「靴子落地」 研發能力較強醫療器械企業受益
  • 第二批高值耗材集採清單出來了,哪些企業會受影響?
    第一批高值耗材冠脈支架國家集中採購剛剛塵埃落定,第二批隨之而來。近日,醫保局發布的《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檢測的通知》。今天和投資達人們一起來看看 第二批高值耗材集採都有哪些變化,又有哪些公司會受到影響?
  • 面對集採價格的「斷崖式」下跌,看心臟支架企業如何應對?
    流通:從國家層面到各省市,高值耗材集採方案相繼推出,不斷理順高值醫用耗材價格體系,完善全流程監督管理。2020年10月冠脈支架成為首批帶量採購品種,國家層面啟動高值醫用耗材集採。表1:2016年至今心臟支架等高值耗材主要相關政策:
  • 冠脈支架國家集採文件發布 醫用高值耗材行業格局有望重塑
    原標題:冠脈支架國家集採文件發布 醫用高值耗材行業格局有望重塑 摘要 【冠脈支架國家集採文件發布 醫用高值耗材行業格局有望重塑】《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文件
  • 國家醫保局:心臟支架集採節省117億 下一步將有序推進
    冠脈支架集採結果公布後,行業內也有議論,「集採支架都是鉻合金材質,不鏽鋼支架企業生存艱難」,擔心「壓縮企業利潤會遏制創新研發,影響支架質量」,還有風聲說「以後患者很難用到中選名單以外的進口支架了」……面對這些疑問,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採購司負責人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專訪。
  • 集採指向骨科耗材,這些企業風聲鶴唳
    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瑜 于娜 北京報導醫療器械集採開始指向骨科耗材生產企業。骨科耗材生產企業中,強生、微創、史賽克、大博醫療、威高等中選。預計明年1月,降價產品將在山東省內至少5市開始使用。一時間,骨科耗材生產企業風聲鶴唳。大博醫療(SZ:002901)、威高股份(HK:01066)等骨科耗材龍頭企業股價當日大幅下挫。
  • 不過20天,高值耗材第二批集採磨刀霍霍!骨科還是好賽道?
    心臟支架大降價不過20天,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帶量採購就已開始籌劃...近日,醫保局紅頭文件下發,集採確定六大品類,涉及心血管類與骨科耗材類兩大板塊。該消息引發行業高度關注與資本持續熱議,眾成醫械研究院與證券日報關於骨科耗材集採的深度解讀也就此展開序幕!
  • 醫療器械集採指向骨科耗材 大博醫療等龍頭企業風聲鶴唳
    集採指向骨科耗材,這些企業風聲鶴唳華夏時報記者王瑜 于娜 北京報導醫療器械集採開始指向骨科耗材生產企業。骨科耗材生產企業中,強生、微創、史賽克、大博醫療、威高等中選。預計明年1月,降價產品將在山東省內至少5市開始使用。一時間,骨科耗材生產企業風聲鶴唳。大博醫療(SZ:002901)、威高股份(HK:01066)等骨科耗材龍頭企業股價當日大幅下挫。
  • 冠脈支架集採規則落地 醫療器械市值單日蒸發460億
    大跌源自市場對集採啟動後,醫療器械利潤大幅「縮水」的憂慮。國盛證券認為,冠脈支架集採文件落地,短期將對支架行業產生部分洗牌效應,市場此前已有較悲觀預期。創新型器械企業未來將持續受益於市場集中度提升和新產品放量,長期看好頭部高值耗材生產企業。
  • 集採背景下 國產骨科耗材的喜與憂
    3、集採在即,骨科耗材市場或迎大洗牌,對其結果的預測不能照搬冠脈支架集採的邏輯。近日,《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顯示,骨科耗材將納入二輪醫療器械集採,引發了醫療器械概念的股價的大幅波動。
  • 集採背景下,國產骨科耗材的喜與憂
    3、集採在即,骨科耗材市場或迎大洗牌,對其結果的預測不能照搬冠脈支架集採的邏輯。近日,《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顯示,骨科耗材將納入二輪醫療器械集採,引發了醫療器械概念的股價的大幅波動。
  • 康基醫療:MISIA龍頭能否走出高值耗材集採「陰霾」?
    來源:新浪財經文/理邏 李雲舒(實習生)冠脈支架國採剛剛落幕,第二批耗材集採便接踵而至,康基醫療作為中國MISIA(微創外科手術器械)的細分龍頭,又該何去何從?出於對醫保控費緊迫性和耗材複雜性的考慮,高值耗材集採政策自2019年7月便開始醞釀。2020年10月16日聯採辦發布《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文件》,從冠脈支架開刀,正式開啟了高值耗材集採的序幕。一批方定,二批即來。11月2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出第二批紅頭文件,清單包括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除顫器、封堵器、骨科材料、吻合器等六大類。
  • 集採深水區|骨科「凜冬已至」:300億市場或縮水至30億,耗材廠商...
    來源:藍鯨財經隨著冠脈支架、骨科耗材等進入醫保的藥品集採名錄中,曠日持久的藥品集採已然進入深水區,如何應對新一輪集採風暴成為眾多醫療器械廠商深思的問題。日前,一份國家醫保局下發的《關於開展高值醫用耗材第二批集中採購數據快速採集與價格監測的通知》挑動了業內敏感的神經。
  • 骨科行業:耗材集採將大幅擴圍 如何影響行業長期發展?
    來源:新浪財經文/理邏 金佩立(實習生)心臟支架的「大砍價」,即第一批高值耗材集採才落地不久,國家已經開始醞釀第二批耗材集採了,首當其衝的就是骨科行業。短期來看,高值醫用耗材的集採對相關公司的增長和股價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中長期來看,醫用耗材的集採將會重塑行業生態,綜合能力突出、積極擁抱創新、海外出口能力強的公司將脫穎而出,迎來長期發展機會。骨科耗材作為醫療器械細分行業最大的行業之一,行業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和市場表現受到疫情影響,均落後於板塊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