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什麼是喜馬拉雅巖鹽?
喜馬拉雅巖鹽,又稱喜馬拉雅水晶鹽。它是深藏在地下約600米的海水,經過億年的擠壓與高溫,地底的礦物與海鹽結合形成鹽的化石。水晶鹽是透明的,具有白色、粉色的、紅色的各種紋理,而最純淨的粉紅色水晶鹽又是巖鹽中最難得的極品。
由於其來源的稀缺性,加之含有一定的礦物質和特殊的顏色,一些人刻意宣傳其健康功效,將其炒作成鹽中「貴」族。
用途
用途一:浴鹽。喜馬拉雅巖鹽被當做浴鹽使用,宣傳稱可以改善皮膚狀況並緩解肌肉酸痛。
用途二:鹽燈。由大塊喜馬拉雅巖鹽製成的鹽燈,帶有加熱鹽的內部光源,宣傳稱可以去除空氣汙染物。
用途三:人造鹽穴。在尋求改善皮膚和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們中,由喜馬拉雅巖鹽形成的人造鹽穴很受歡迎。
用途四:食用鹽。喜馬拉雅巖鹽以其豐富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逐漸取代傳統精鹽,成為烹飪時首選。
那麼,喜馬拉雅巖鹽與傳統精鹽到底有何不同?
常規食用鹽中,已除去所有的「雜質」,剩下的是99%的氯化鈉。食用鹽和喜馬拉雅巖鹽都主要由氯化鈉組成,但是喜馬拉雅巖鹽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如鉀、鈣、鎂、鐵等。以下是每克兩種鹽中發現的礦物質的比較:
數據源自商品營養成分表
如上所見,食鹽含有更多的鈉,喜馬拉雅巖鹽含有更多的鈣、鉀、鎂和鐵。儘管如此,在喜馬拉雅巖鹽中這些礦物質的含量依然非常小。以鉀元素為例,根據《WS/T 578.2—2018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第2部分:常量元素》,建議成人每日攝入2000毫克鉀,相當於攝入約714克喜馬拉雅巖鹽才能獲得建議的每日參考攝入量。不用說,這是不切實際的消耗量,因此通過吃喜馬拉雅巖鹽給健康帶來的益處微乎其微。
另外,天然的喜馬拉雅巖鹽中碘含量低於碘鹽標準,長期食用存在碘缺乏風險。
鮮豔顏色的背後
以粉紅色水晶鹽為例,我們知道氯化鈉是無色透明結晶(堆積狀態下為白色),那麼粉紅色是什麼呢?天津海關化礦金中心揭開了它的真實面目。
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沒錯,答案是土(主要含矽、鋁、鈣)!說好聽了叫礦物質!
結論
1.喜馬拉雅巖鹽比食用鹽含有更多礦物質,但含量太低,通過吃喜馬拉雅巖鹽給健康帶來的收益微乎其微。
2.食鹽是碘的主要飲食來源。如果使用喜馬拉雅巖鹽,則需要從其他食物(如海藻、乳製品和魚類)中獲取碘,以避免碘缺乏症。
3.不是所有的喜馬拉雅巖鹽都能符合食用鹽的標準。
海關提示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供稿單位:天津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