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口食品超市,你偶爾會看到一種很漂亮的粉色食鹽,價格是普通食鹽的幾十倍,它就是傳說種的喜馬拉雅粉鹽,或者叫瑰鹽。
貴總有貴的道理,商家的宣傳文案可以從恐龍滅絕前一直說到現在的環境汙染,從添加劑有害健康說到微量元素的種種功效,看得人暈頭轉向。它到底有何神奇之處呢?
賣點1:無添加
實際上食鹽中的添加劑主要是兩個,一個是抗結劑,一個是碘強化劑。前者主要用於顆粒度小的精鹽,喜馬拉雅粉鹽通常是大顆粒,而大粒鹽根本無需抗結劑。
喜馬拉雅粉鹽在國外主要作為「餐桌鹽」,一般不加碘。但外國人的膳食碘主要來自加工食品,和中國不太一樣。如果你用粉鹽替代家裡的碘鹽,肯定是不明智的。如果你確實需要無碘鹽,超市裡幾塊錢一包隨你買,何必買這麼貴的?
賣點2:豐富的微量營養
商家宣稱「喜馬拉雅粉鹽含氯化鈉98%以上,其餘包括鐵、鈣、鎂、鉀、鋅、矽、銅等80多種人體所需礦物質,是名副其實的鹽中之王」。我翻譯一下,就是純度98%的食鹽,剩下2%是80多種雜質。
據說它的鈣、鎂、鉀等元素的含量比普通鹽多,所以營養更均衡。可是除了鈉以外的元素多,不就是雜質多嗎?以同樣的邏輯,豈不是海水曬制的粗鹽就比精鹽更有營養?其實鹽裡的微量元素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加入的強化劑除外),畢竟每天食鹽攝入量太低了。
賣點3:純淨無汙染
喜馬拉雅山脈數億年前從海底升起時殘餘的海水經過漫長地質年代形成今天的喜馬拉雅粉鹽。說它無汙染確實也沒啥大問題,但哪座鹽礦不是遠古的遺蹟呢?有2000多年歷史的「鹽都」自貢的鹽礦也是形成於幾億年前,同樣是天然無汙染呢。
說它純淨就不太對了,不信你可以把它溶解在水裡看看有多渾濁吧。它的粉紅色來自於鐵元素和其他土壤雜質,根據雜質的多少,顏色從淡粉到紅褐色。說到底就是一種雜質多的粗鹽,這怎麼就成了賣點呢?
賣點4:稀有的貴族鹽
鹽礦是世界上儲量最大的礦藏之一,僅柴達木盆地的鹽礦儲量就夠人類吃2000年。商家宣稱喜馬拉雅粉鹽「吃一瓶少一瓶」,但它並沒那麼稀有,僅巴基斯坦的克烏拉鹽礦已探明儲量就有3億噸。而且粉鹽不僅存在於喜馬拉雅山脈,在南美安第斯山脈同樣有,更不提世界各地的山脈中尚未探查的那些。
當然,它從喜馬拉雅開採出來,再漂洋過海來到歐洲,沒有江浙滬包郵當然價格不菲,選擇它的人可能真的是「只買最貴」的「貴族」吧。
賣點5:健康功效
商家的宣傳文案寫的很玄幻,排毒、調節酸鹼平衡、增強免疫、激活代謝以及緩解各種疾病症狀,甚至聯繫到了上億年前的生命起源。
不過很遺憾,這些說法都毫無科學依據,甚至從邏輯上都不成立,尤其是根本無法證明喜馬拉雅粉鹽和普通食鹽在健康效應上的區別。有一些「功效」實際上就是氯化鈉的正常生理功能,比如保持肌肉彈性、有助於電解質平衡、激活消化系統(不就是下飯嘛)。
總之,喜馬拉雅粉鹽是一種外觀非常漂亮的鹽,但實際應用價值等同於普通無碘鹽。如果你生活在碘缺乏地區,最好還是選碘鹽,或者時不時的吃些海帶、紫菜。如果你是衝著「更健康」買的,我勸你還是放棄。如果你只是想用昂貴的粉鹽體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我覺得也沒啥不可以的。
冷知識
傳說亞歷山大大帝在徵服印度時曾在巴基斯坦的克烏拉駐紮,偶然發現戰馬喜歡舔舐當地的巖石,於是發現了鹽礦。現在這個鹽礦是當地著名景點,還被開發用於治療各種疾病,當然,療效大約相當於天津的權健。
(網圖侵刪)
完
飲食參考
飲食參考
解鎖美味裡的奧秘
鍾凱 博士
資深食安科普段子手
果殼網科學顧問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傳播分會常委
用專業的態度和敬業精神傳播真知
用風趣幽默的語言點亮健康之路
原創科普 良心品質 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