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官宣新型冠狀病毒又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何魔力?

2020-12-18 冬呱視頻

「前天睡醒假期還有3天,昨天睡醒假期還有5天,今天睡醒假期還有10天。別問我為什麼會這樣,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這件事還要從一隻蝙蝠說起# ,應該是2020年春節最流行的網絡接梗大賽了。

昨天凌晨,中國疾控中心團隊最新論文登上《柳葉刀》,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新冠肺炎病毒源頭與舟山蝙蝠有關。

2003年的「非典」猶在眼前,科學家們溯本追源,歷經十多年後發現SARS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菊頭蝠。

不只如此,近年來世界各地出現的新發傳染病都越來越頻繁。1994年澳大利亞爆發過亨德拉病毒,3年後又爆發了梅南高病毒,1998年馬來西亞爆發了尼帕病毒,以及捲土重來的伊波拉病毒、馬爾堡病毒、狂犬病毒等。

這些病毒都是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而源頭也都與蝙蝠有關。

中國疾控中心團隊最新研究成果登上《柳

為什麼總是蝙蝠?它究竟有什麼魔力?別問為什麼,這要從500萬年前的一次bug說起。

1,我帶100種病毒,但我不會感染

正如上圖,蝙蝠最高能攜帶100多種病毒,被稱為自然界高致病性病毒的「蓄水池」、「飛行的病毒庫」。更神奇的是,自身卻不會被感染。

這簡直是一種bug級的存在。

人類總以為自己是哺乳動物中最高級的,其實蝙蝠才是。它是哺乳動物裡唯一會飛的。事實也證明,哺乳動物能上天真是件了不起的事兒。

人跑步時新陳代謝率提高,體溫也會比日常高些。而蝙蝠的飛行特性更是導致了超高的新陳代謝率,體溫也因此特別突出,日常體溫高達40℃。這就相當於打開了人類的高燒模式。

擱人身上,早燒成智障掛了,但蝙蝠卻跟沒一樣,繼續進化了千百萬年。還因此get了另一種超能力:壽命長達30至40年。

一般而言,新陳代謝率越高,意味著壽命越短。這是因為生物體內的細胞更新是有定數的,大量細胞更新時難免會有DNA複製出現錯誤的情況,或者細胞更新次數夠了,生物體就會發生病變、衰老和死亡。

如同樣是哺乳動物的大象,心跳只有每分鐘26次,平均壽命60年;藍鯨心跳可低至每分鐘2次,平均壽命80歲。和蝙蝠體型相似的老鼠心跳可達500次每分鐘,壽命只有區區1-3年。

然而到蝙蝠這,bug就出現了。它們飛行時的心率可高達1000次/分鐘,壽命卻能長達30至40年。完全不符合以上原理啊?

原來,大約在500萬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中,蝙蝠奇蹟般地獲得了DNA損傷修復超能力,幾乎不會出錯,所以體細胞能以遠超一般動物極限的次數分裂,獲得了超常的壽命,還很少得癌。

蝙蝠中最長壽的鼠耳蝠通常死於意外

別的生物心跳越快壽命越短,到了蝙蝠這卻不按套路出牌,直接開外掛。相當於打遊戲,別人被打幾下就打死了,而蝙蝠一般只有電腦關機或斷電了才會go die。確定不是向上帝充錢了嗎?

再來看一下get了30-40年超長壽命+40℃高燒模式的蝙蝠,體內會發生什麼。

人類「發燒」是免疫系統被病原體激活後,用高溫消滅多數病原體的應激身體狀態,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高溫中身體是受不了的。但蝙蝠的「發燒」卻是日常操作。

想像一下,全身的免疫系統24小時在「高燒」模式下戰鬥,哪個病毒頂得住?這也就是為什麼伊波拉、馬爾堡、狂犬病、SARS等病毒,完全乾不死蝙蝠的原因吧。

然而,蝙蝠免疫系統強大,並不意味著可以將所有病原體消滅乾淨了,而是抑制病毒的複製,將這些病毒壓制在了體內。

另一方面,對病毒而言,和蝙蝠打個平手後,在後者體內生存,還不相當於進了一個營業時間長達三四十年的魔鬼訓練營?在40℃的高溫下開始瘋狂練級進化,笑到最後的都是狠角色。

有朝一日,當這些病毒偶然間被傳播出去,將對其他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哺乳動物造成致病,甚至是致命的打擊。

因為它們在蝙蝠體內進化百萬年,已經適應40℃高溫,人或其他哺乳動物被感染後,身體常規的發熱機制已無法對它們的複製造成有效幹擾。

2,蝙蝠燉湯,棺材反光

雖站在哺乳動物進化的頂端,但蝙蝠獲得超能力的時候就像和上帝籤了「隔離狀」,常年在幽暗潮溼的山洞晝伏夜出,甚至把「莫挨老子」幾個字都進化到了臉上,盡力與人保持距離,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病毒傳染給人類了?

在人類社會中,有個詞叫「不作死就不會死」。有人直接吃蝙蝠,有人吃了被蝙蝠感染的野生動物,還有人佔據蝙蝠的棲息地。明知蝠有毒,偏向蝠山行,惹出禍來又怪得了誰?

2002年末,非典(SARS病毒)在我國廣東首次爆發,短短5個月之內傳播到了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造成了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是本世紀初最嚴重的一次傳染病。

最早的11個病例大多和野生動物有接觸的歷史。他們或是野生動物的運輸者,或是野生動物的交易人員,或是餐館的廚師、服務員。根據這樣的線索,科學家們推斷SARS病毒有可能和野生動物的傳播有關係。

繼續順藤摸瓜,科學家們首先瞄準了廣東野生動物市場,並很快在市場上的果子狸體內分離和監測到了和SARS病毒一樣的病毒。

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捕殺。這個政策對控制SARS後期傳播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此後,廣東再沒出現SARS新增病例。

這些野味都可能傳染病毒 ■

也是因此,外界一直認為果子狸是SARS病毒的罪魁禍首,果子狸一直背鍋十多年。

但科研人員調查了全國各地養殖的果子狸和野生果子狸,發現它們並沒有被SARS感染的證據,而在實驗室用SARS病毒對果子狸人工感染,發現果子狸也會生病,表現出症狀。

對於新發的動物源病毒,必須找到它的自然宿主才有意義。自然宿主,就是長期攜帶病毒自己卻不發病,能和病毒和平共處。顯然果子狸不符合SARS病毒自然宿主的特徵。

這意味著,對SARS的溯源並未結束。大眾看不見的地方,仍有一批科研人員在不懈地追擊SARS的真正來源。

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和崔傑,想起來在上世紀90年代有兩種嚴重的傳染病自然宿主都是果蝠。於是從2004年就開始了在蝙蝠身上尋找SARS病毒之旅。

石正麗的科研團隊在野外採集蝙蝠 ■

他們經常到全國各地採集蝙蝠,蝙蝠洞一般在比較偏遠的地方,地勢也很險峻,過程艱辛難以想像,終於在13年的追蹤後,確定病毒來源於雲南省的一處洞穴的一群中華菊頭蝠。

據推測,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在偶然的情況下感染了雲南養殖場的果子狸,感染了病毒的果子狸隨後又被販賣到了廣東。病毒進一步在市場上的果子狸中傳播,不斷變異,最終產生一個傳播性極強的SARS病毒,感染了人類。

SARS的源頭是蝙蝠不假,但是它發展的舞臺是廣東野生動物市場和餐館。如果我們沒有食用果子狸,那麼病毒從蝙蝠到果子狸再到人的傳播鏈就不會發生,也許當年的SARS就不會爆發。

SARS的自然宿主中華菊頭蝠 ■

間接接觸蝙蝠都有可能染上病毒,那直接食用呢?

雖然蝙蝠把「我不能吃」也進化到了臉上,但非洲許多地區的人都喜歡食用紅燒或烤制的蝙蝠。

由於蝙蝠是能飛的哺乳動物,一些非洲人認為食用蝙蝠可以獲得蝙蝠的力量。也正因為如此,令人膽寒的伊波拉病毒便由此從叢林走向了村落,再到城市。

黑暗料理:蝙蝠湯 ■

歷次疾疫,人類是受害者,蝙蝠又何嘗不是受害者?該反思的又是誰?

3,不能把蝙蝠全殺死嗎?

不知道為什麼2020年了,竟還有些無腦人士人公開呼籲全面捕殺蝙蝠。有毒不是蝙蝠的錯,管不住嘴才是人類自己的錯!

某網友號召捕殺蝙蝠 ■

在分類學上,蝙蝠屬於翼手目,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在全世界約有1107種,據估計數量佔據了全部哺乳類的五分之一,是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類群。除了南北極和大洋中的一些小島之外,蝙蝠遍布全球。

雖然常年隨身攜帶許多可怕病毒,外形長得也不太討喜,蝙蝠在生態鏈中卻至為重要。

食蟲類蝙蝠能消滅大量蚊子、夜蛾、金龜子、尼姑蟲等害蟲,一夜可捕食3000隻以上,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而食果類蝙蝠也是森林中為植物傳播授粉的重要一環。很多植物的花高度特化,甚至專門在夜間開放以吸引蝙蝠,而葫蘆樹、仙人掌等植物只能靠果蝠授粉。還有研究表明,有些熱帶植物種子只有經過果蝠或鳥類胃的消化才能發芽。

蝙蝠一般分為食果蝙蝠和食蟲蝙蝠 ■

同時,蝙蝠又是另一些食肉動物的捕食對象,如鳥、蛇、猴子、狐猴、浣熊、負鼠、貓、猛禽等,有些鳥類捕獲蝙蝠的量最多可達每日食物需求量的50%。

捕殺狐蝠在臺灣、馬來西亞等地極為普遍,當地的狐蝠因此瀕臨滅絕。

1998年馬來西亞尼帕病毒的流行,正是由於森林被破壞,一些狐蝠遷移到一座養豬場附近的果園覓食,豬吃了狐蝠吃剩的芒果而感染病毒,繼而引起了尼帕病毒在人類中的大爆發。為此,馬來西亞撲殺了110萬頭豬。

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種類 ■

生物鏈環環相扣,牽一髮而動全身。

再說了,蝙蝠主動招誰惹誰了,憑什麼要為人類罪行背鍋?要從源頭預防新發傳染病其實很簡單,就是離蝙蝠遠一點。

遠離野生動物,杜絕野生動物消費,減少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侵擾,萬物有靈,互不打擾,互不侵犯,才是人類保護自己的最佳方式。

從SARS到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僅僅17年而已。

人類好了傷疤忘了疼,但但大自然卻不會忘記。如果人類不聽話,這絕對不是最後一次報復。

*參考來源:①《中國疾控中心團隊最新論文登上<柳葉刀>:新冠肺炎病毒源頭與舟山蝙蝠有關》,鈦媒體。②《這些野生動物的病毒怎麼就到了人類社會?| 石正麗 一席第600位講者》,一席。③《蝙蝠這種牛逼生物,不招惹人類已是萬幸,為什麼還有人敢吃它們?!》,脊梁in上海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案丨盧月麗

運營丨李廣博 盧月麗 李婧琨

相關焦點

  • 蝙蝠?水貂?新型冠狀病毒究竟來源於哪種動物?
    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源自蛇?遭學界質疑據雷鋒網此前報導,1月22日,一篇發表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醫學病毒雜誌)的論文指出,與刺蝟、穿山甲等其他動物相比,2019-nCoV的密碼子使用偏好與蛇類似,因此蛇最有可能是攜帶新型冠狀病毒的動物。
  • 西浦生物科學專家: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於蝙蝠,病毒如何變異重組是...
    姜博士和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的David Robertson教授對中國採集到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和其他冠狀病毒進行了初步的進化分析,結果表明它們與三種蝙蝠冠狀病毒有很強的關係。姜博士表示,「儘管我們的初步分析結果尚未經過同行審議也並未發表,但由於科學家們急切地想要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們提供了當前我們有把握分享的全部信息。」
  • Nature爭議:新型冠狀病毒到底來自哪裡?穿山甲還是蝙蝠?
    冠狀病毒來自穿山甲嗎?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000多隻野生動物的宏基因組樣本,發現食蟻獸穿山甲最有可能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官方媒體報導說:"他們發現從宏基因組中組裝的冠狀病毒株的序列與最近爆發的冠狀病毒感染人群的序列有99%相同。"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告訴新華社記者,儘管之前的研究發現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蝙蝠,但蝙蝠是冬眠動物,因此不太可能是它們引起了目前的疫情。
  • 武漢病毒所發文稱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於蝙蝠
    1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臺上發表文章,報導了武漢新型冠狀病毒nCoV-2019。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與一種蝙蝠中的冠狀病毒的序列一致性高達96%。
  • 最新研究表明,在中國的蝙蝠已經檢測出500多種冠狀病毒!
    世界衛生組織2月11日疫情報告顯示,世衛組織將此次由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命名為COVID-19,世界衛生組織在和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協商後,將疾病命名為COVID-19。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先生稱,有了正式名稱有助於防止利用其它不準確的名稱導致汙名化,最新疫情報告將技術重點放在新型冠狀病毒的人畜共患病成分上。報告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2019-nCoV(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其它已知的在蝙蝠中傳播的冠狀病毒存在關聯,更具體地將則是和蝙蝠亞種菊頭蝠存在關聯。菊頭蝠在中國南方以及整個亞洲、中東、非洲和歐洲廣泛存在。
  • 蝙蝠,究竟何錯之有?
    來源:格上理財這幾天發生的事情,將蝙蝠送上了風口浪尖。一時間,無數人對蝙蝠深惡痛絕,網上甚至有人呼籲要採用「消滅蝙蝠」的方式來阻止疫情的再度發生。可是,蝙蝠真的有那麼可惡嗎?我想談點不一樣的看法。除了諧音之外,蝙蝠還習慣於倒掛棲息,有「福到(蝠倒)」之意,而蝙蝠在小型哺乳動物中算是壽命較長的一類,最長可達三四十年,而同等身型的普通家鼠僅能活1~3年,因此蝙蝠還成了長壽的象徵。
  • 科學家在蝙蝠身上又發現 6 種全新冠狀病毒
    據作者介紹,新發現的冠狀病毒與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症候群(SARS)、中東呼吸系統症候群(MERS)或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的冠狀病毒並沒有密切的聯繫。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著重研究生活在緬甸的人類社區附近自由活動的蝙蝠,檢測它們體內的冠狀病毒。為此,研究人員從 11 個物種的 400 多隻蝙蝠身上收集了 750 多份唾液和糞便樣本。
  • 新冠病毒和吃蝙蝠有關嗎?生活中見到的蝙蝠會傳染新冠病毒嗎?
    ——「蝙蝠很可能是自然宿主」A:基於現有的科學研究結果來看,有三點可以確認新冠病毒與蝙蝠的關係:1. 通過分子手段,比對冠狀病毒特有標記基因序列可鑑定出引起疫情的病原體是冠狀病毒,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給以該病毒正式名稱SARS-CoV-2。2.
  • 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但此刻,如果說重來一次,有哪些事情是真的可以避免的,我會說:不吃野生動物,儘量不去打擾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銘記人類不過是自然界中一個普通的物種而已。此外,這個時期比疫情傳播得更快的可能是謠言。前段時間甚囂的「冠狀病毒是一種人工合成病毒,更容易感染某些人種」的說法,隨著全球普遍感染而不攻自破。我多次強調,生物學上人類只有一種,並不存在所謂「以膚色來區別人種」的基因武器。
  • 最新!穿山甲可能非唯一中間宿主,蝙蝠直接感染人可能性極小
    今天(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宣布: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沈永義教授、肖立華教授等科研人員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楊瑞馥研究員及廣州動物園科研部陳武高級獸醫師開展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
  • 四川蝙蝠動物學家:蝙蝠是人類的好朋友
    她告訴記者,蝙蝠在大眾眼裡是可怕的、甚至有點邪惡的動物,但在她眼裡卻是可愛的小精靈。「蝙蝠雖然長相兇惡,其實是一種很溫馴的動物,一般情況下不會攻擊人。」 蝙蝠是獸類動物,在世界上有超過1000種,我國有130多種,在四川就有47種。蝙蝠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 如今蝙蝠人人喊打喊殺,而人類正常生活卻離不開蝙蝠,這是為啥?
    文/仗劍走天涯 如今蝙蝠人人喊打喊殺,而人類正常生活卻離不開蝙蝠,這是為什麼? 蝙蝠在近一段時間的中國國內,絕對是人人喊打喊殺的一種野生動物,在蝙蝠的身體表面和內部都存有的大量的毒源,類似於03年所爆發的SARS病毒,還要讓人聞風喪膽的伊波拉病毒,再加上最新的由蝙蝠所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都讓人們感到非常的擔憂和害怕。可是蝙蝠在人類的正常生活中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人類離不開蝙蝠的。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 新冠未褪,伊波拉再起…為什麼這麼多傳染病都與蝙蝠有關?
    因為伊波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證實有效,伊波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Biosafety Level 4)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不僅是伊波拉,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曾在中國引發軒然大波的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常稱:「非典」),以及正在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這些致命疾病毒背後都有蝙蝠的身影。
  • 蝙蝠:我是有「毒」,但我也做了幾件好事,甚至和你的生活有關
    自新型冠狀病毒傳播以來,全國的人民也是萬眾一心,都在共同努力對抗疫情。每天呆在家,足不出戶,就可以為祖國做出特殊的貢獻。在這段時間,相信大家最大的疑問就是,新冠病毒到底是從何而來?就這這一次,蝙蝠又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各種以蝙蝠為題的文章也是層出不窮。
  • 疫情中的科學:體內有冠狀病毒的蝙蝠會生病嗎?
    今年的冠狀病毒讓蝙蝠火了一把,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那麼問題來了,體內有冠狀病毒的蝙蝠會生病嗎?蝙蝠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等機構研究人員2020年2月曾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新冠病毒與蝙蝠身上的TG13冠狀病毒毒株基因序列一致性高達96%。
  • 科普:為什麼蝙蝠感染冠狀病毒後不會生病
    新華社北京5月7日電(記者彭茜)從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再到如今的新冠病毒,蝙蝠被認為可能是多種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為何蝙蝠長期攜帶冠狀病毒而不生病呢?近日,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其中「奧秘」。
  • 石正麗首次直播:新冠病毒絕非人為製造,蝙蝠種群中本來就有
    她還提醒,下一次新型冠狀病毒仍有可能出現。 石正麗表示,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溯源中,因為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採集野生動物樣本的環節已經缺失。 在此情況下,她認為,尋找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需要兩類人的配合。一是需要通過病人來了解他們接觸過什麼野生動物,二是通過售賣野生動物的人了解這些動物從何而來。
  • 新冠繼續,伊波拉捲土重來……為什麼這麼多疾病都和蝙蝠有關?
    當地時間6月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最新消息,宣布伊波拉病毒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第二次爆發。根據彭博社於美國6月1日發出的報導:據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部長埃特尼·隆貢多表示,該國西部再次爆發伊波拉疫情,造成4人死亡。
  • 獨特的冠狀病毒毒株隨不同種類蝙蝠一起進化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海英)一國際研究團隊23日在《科學報告》線上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西印度洋地區36種蝙蝠所攜帶的冠狀病毒進行分析後發現,不同種類蝙蝠都有自己獨特的冠狀病毒株,這表明蝙蝠和冠狀病毒共同進化了數百萬年。
  • 石正麗團隊2年前已發現蝙蝠冠狀病毒感染人現象
    石正麗團隊通過對雲南218位村民的血清測試,提示SARS類冠狀病毒有很高的潛力直接感染人,而無需中間宿主。論文還預測,蝙蝠體內的SARS相關冠狀病毒「溢出」到人類體內後,可能會引起類似SARS的疾病,建議對相關地區加強監測。蝙蝠冠狀病毒有無直接傳人證據?